標籤:

北京,6月4日,這一場古玉盛宴,絕不能錯過!!!

博古通今 精粹傳承

過去的2015年,是承古雅集走過的第一個年頭,歷經這一年多來,承古雅集是在廣大藏友和同行的關愛和支持下,獲得了一步步的成長。過去的2015年,雖經國內古玉市場持續的低迷,承古雅集堅持秉承「高品質的拍品和精益求精的服務」,在業界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喜人的業績。為了滿足藏友和同行的收藏需求,承古雅集與北京華夏古玩城形成戰略合作,共同舉辦本次拍賣會,全部拍賣藏品由承古雅集嚴格把關、精心挑選,希望通過努力能最終以一份滿意的答卷回饋新老朋友。

觀瞻文物藝術品 ,是悅目後的賞心;收藏文物藝術品,是傳承與發現價值。最為經典的收藏來源於卓具慧眼的妙賞與地利人和的機緣。提前祝願各位親友在本次拍賣會中碩果累累,滿載而歸!

上承歷代,下啟後世,謂之承古啟今。承古雅集歷經一載春秋,秉承「執著 共榮 共贏」的精神,堅守「團結 開拓 專註 專業」的作風,致力於為廣大藏友呈奉精準的拍品,全年內共推出55場古玉器網路拍賣,業績喜人,逐步獲得業界好評和良好口碑。

為感謝一年來廣大親朋好友對承古的關愛和支持,並回饋至親藏友,由北京華夏古玩城和承古雅集聯手舉辦的北京華夏天天2016首場拍賣會(承古雅集精品玉器專場)將於6月1日拉開帷幕,本次拍賣會共推出各朝代代表性玉器258件,全部拍品由承古團隊精心挑選,嚴格把關,誠邀各界人士踴躍參與,以玉會友,共襄盛舉!

預展時間:2016年6月1日-3日(9:00-19:00)

2016年6月4日(9:00-12:00)

拍賣時間:2016年6月4日下午13:30(星期六)

預展·拍賣地點:北京華夏古玩城三層會議廳

管窺風華

——部分拍品欣賞

一、扳指

扳指的前身是韘(音射),是一種護手的工具,帶於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時,在放箭時,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古人亦稱為「機」,意義類似於「扳機」,表示扳指的作用相當於扳機。

韘初見於商代(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在春秋、戰國(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

幾千年來,扳指的形制,出現過很多種樣式。最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現較早,最早還有弦槽,後來取消。

在我國,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國外則突厥—土耳其、韓國至今仍在使用。期間,各種式樣的扳指都有存在。蒙古與清朝,則主要使用桶形扳指。

傳統的漢族扳指兒與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區別:漢族扳指兒從側面觀是梯形,即一邊高一邊低,而蒙古族、滿族的扳指兒一般為圓柱體。

據考證,桶形扳指主要出土於14世紀以後。17世紀以後,漢族將扳指發展為首飾。

拉弓時佩帶扳指,藉以保護手指並可減少手指運動量。清代以民族軍事力量奪取天下,射箭作為冷兵器時代重要的個人軍事技能受到極大重視,因此清朝軍事力量的核心武裝——八旗——對此物甚為重視,幾乎人手一枚,因而成習。

初時因重實用,大小扳指皆選韌澀材質製作,寬窄肥瘦不一,因人而異,以便套帶。入關以後,舉天下以奉養八旗,不勞而獲,待遇優厚,八旗風氣日漸奢靡,扳指這種軍事器械漸漸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飾品,八旗子弟爭相以貴重材質製作扳指,相互攀比炫耀。

最終,形成了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風雅的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的風氣。

清代? 白玉三陽開泰扳指

H 2.4 cm D 3.1cm?2.1 cm

取意「三羊開泰」,亦作「三陽開泰」,《釋名·釋姿容》:「望羊:羊,陽也。言陽氣在上。舉頭高,似若望之然也。」《易經》:「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後人因「陽」、「羊」同音,用三羊代表三陽,取其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多用於歲首祝頌之辭;三羊大小有別,亦《易》雲老陽、中陽、少陽之謂。白玉,去地浮雕刻有一大兩小三隻羊於松下,呈俯卧狀或奔跑狀,模樣寫實可愛。

清代? 黃玉松下高士圖扳指

H 2.5 cm D 3cm?2.1 cm

黃玉為材,圓柱形身上有一塊打磨平整,留棗紅皮巧雕刻畫松下高士,其佇立於松樹之下,衣襟飄動,似在側聽秋風,清逸瀟洒中略帶疏懶情致,與周圍蕭疏的秋景相互呼應。《松下高士》題材始於宋代,以松樹襯托雅士,表達出文人清高的內心世界。

二、帶扣

就目前的考古發現判斷,我國春秋以前還沒有使用帶扣,帶扣的出現大約在春秋晚期,戰國時就比較常見了。經過秦漢時期的發展,到兩晉時,帶扣基本上取代了帶鉤,不僅成為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到廣泛的應用。

明代? 黃玉螭龍帶扣

L 12 cm

黃玉,棗紅皮,色如熟栗,質細且潤,瞭然無雜,甚為罕見。分體,一鉤一扣環。龍首回視成鉤,與帶板上高浮雕盤螭相呼應,稱望子成龍。背減地起橋,以供穿帶,形方體厚,巍然豪奢,風格雍容華貴,細節生動精緻,極珍罕。

清乾隆? 白玉透雕采蜜圖帶扣

L 7.7 cm W 5.4 cm

帶扣以白玉鏤空雕琢,雙面做工,玉質油潤透亮。正面鏤雕「采蜜圖」,見蝴蝶於纏枝花葉中取蜜,刻琢細節細膩,栩栩如生。背面現匠人巧思,以枝葉作扣環,起線流暢,挖壓工整,立體感顯見。題材春意盎然,鏤空精製,更顯珍稀。 來源:香港佳士得 2008年12月3日 LOT.2618

三、佛教題材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二千五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成為了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國作為佛教的第二故鄉,佛教文化極為豐富,因此多個朝代,我國均有佛教題材的玉雕作品。

中國佛教史開始於公曆紀元前後,佛教開始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地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佛教西漢末年東漢初年傳入我國。

漢傳佛教體現了中期的大乘佛教的思想,而大乘佛教提倡「發菩提心,行菩薩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正體現了這種利益一切眾生的菩薩道精神。它強調應報四重恩——父母恩、眾生恩、國王恩、三寶恩。

遼-金 青玉獸面紋金剛杵

L 9.6 cm

此件為青玉,杵的上下四股以獸面紋飾。五股的中間一股,表示佛之「實智」;外圍四股,表示佛之「權智」。而外圍四股向內彎曲,表示「權智」必歸「實智」之義。上下兩端,股狀相同,表示佛界、眾生界同具五智之義。中段「柄把」鑄出四層八葉:表四波羅蜜及十六大菩薩、八供四攝之三十七尊。中隱一珠表大日如來。在佛教密宗中,金剛杵象徵著所向無敵、無堅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斷除各種煩惱、摧毀形形色色障礙修道的惡魔,為密教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

宋代 玉鏤雕飛天

L 5.2 cm W 3.5 cm

白色,玉質溫潤,有松香沁。半圓形,扁平體。兩面雕琢。一女長髮盤髻,正視,手持花枝,身披雲帶,衣著長裙,瑞花相伴,呈飄遊狀,為鏤雕,陰線勾飾而成。線條流暢,打磨光亮。 著錄:安徽省文物總店玉器藏品集《玉苑聚珍》P.30,第27號

宋代 玉鏤雕飛天背面圖

宋代 玉鏤雕飛天著錄

四、高古玉

目前國內外普遍把隋代以前的古玉成為高古玉。

高古玉多為帝王皇家達官貴人用玉,從用料、製作工藝、文化氣息上有著厚重深奧的內涵。除了欣賞古人的琢玉技藝、品味高古玉中神韻飛揚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外,把玩一塊高古玉,就像品讀著年代久遠的歷史的傳奇,手中古玉演繹的人間故事隱約可觀,古意融融,人玉靈通,把玩者的心境是不可以用語言表述的。

價值不菲的高古玉,琢制技藝十分精湛,無論是淺浮雕、透雕,還是陰線刻畫,均拙樸細精,實其中的「漢八刀」和雙溝碾法(又稱「遊絲毛雕」)如今更是難以模仿。

明或更早? ? 錐型器

L 7.2 cm

青玉,帶玻璃光、灰皮,中段有陰刻細工,為琮型器物的衍生紋飾。錐形器的頭部較尖,中段呈方柱體,尾部突出個榫狀,上面有鑽孔可以系掛。

明或更早? 獸面紋玉戈

L 28.7 cm 此品玉質呈白色偏青,長條形,刃較薄,長援,兩面刃,刃中部飾有獸面紋,短內,內端部飾有裝飾齒,內與援交接處有一孔,有裝飾性陰線。此器表面平直,工藝精湛。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2。

明或更早?獸面紋玉戈

L 28.7 cm 此品玉質呈白色偏青,長條形,刃較薄,長援,兩面刃,刃中部飾有獸面紋,短內,內端部飾有裝飾齒,內與援交接處有一孔,有裝飾性陰線。此器表面平直,工藝精湛。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2。

五、龍鉤

龍鉤為古人束帶之用,是玉帶鉤中的一種。現今有少數人用於掛在胸前或褲頭上,早期龍鉤多用白玉製作,後來也用翡翠或瑪瑙製作。1967年在湖北省隨縣擂鼓墩戰國早期的曾侯墓出土的三件玉帶鉤中,有一件是為龍首鉤,腹部隱起雲紋;另二件為鳥首鉤和獸首鉤。

明清龍鉤一般由一個老龍頭(在一端)和一條小龍(在中間)組成,指代「蒼龍教子,望子成龍」。諺語中有望子成龍之說,寓父養子,應與教,養不教,父之過,藉以讚美無私的父愛。

清代 白玉留皮龍紋帶鉤

L 8 cm

清代 翡翠龍紋帶鉤

L 7.7 cm

此兩品為龍首式帶鉤,以望子成龍為題材。帶鉤雖小卻呈現龍身蜿蜒的靈動形態,氣勢有餘而線條又婉轉流暢,生動精巧。

清代?白玉留皮龍紋帶鉤

L 10.7 cm?

宋代 黃玉仿古勾連紋帶鉤

L 10.1 cm

此兩件為一組。白玉龍鉤浮雕俏色望子成龍,工藝精巧,氣勢十足。黃玉帶鉤作龍首,身飾鉤連紋,沁色自然,古意盎然。

清代? 白玉劉海戲金蟾

H 3.5 cm

此品白玉帶沁色,圓雕。劉海躺卧,左手撐頭,寬額豐頰,散髮嬉笑,笑容滿面,怡然自得。腳下方趴卧一三足金蟾。刀工流暢自然,線條運用的恰當好處,人物造型生動準確,布局巧妙合理,刻畫出一幅傳神的畫面,洋溢著愉悅的喜感,惟妙惟肖地講述了民間傳說中劉海戲金蟾的故事。相傳金蟾是一隻三足青蛙,口可吐金,得之則富,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六、文房

在多數人眼中,「文房」二字似乎就是筆墨紙硯的代名詞。但實際上,文房器具種類繁多、材質多樣、情趣各異,列舉起來蔚為壯觀。除了最為人所知的「文房四寶」外,古代文人案頭所需要的一切工具皆可統稱為「文房清供」。

文房清供是中國傳統文房輔助用具的一種雅稱,也稱文房雜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藝造型和極具觀賞性的器物組成而被稱為文玩。文房清供種類繁多,用途廣泛,如筆筒、筆插、筆匣、筆掭、筆洗;墨盒、墨床、水注、水丞;鎮紙、臂擱、裁刀;硯滴、硯屏、印章、印盒、帖架、文具箱等,可謂包羅萬象、琳琅滿目。文房清供的製作工藝繁複,包括繪畫、法書、燒造、雕刻、鑲嵌等多種工藝;材質豐富,金、銀、銅、鐵、玉石、漆器、陶瓷、玻璃、琺琅以及竹、木、牙、角、匏等無所不備。這些功能各具的文房清供與筆、墨、紙、硯一起,構成了筆耕丹青的必要條件,成為書齋中不可或缺的陳設雅玩。

清代? 萬國來朝碧玉筆海

H 28 cm D 29.5 cm

碧玉色濃,成色中略有墨點和白翳,細膩如墨,綠如凝脂,整器碩大,挖膛成器,作三如意形足。筆筒浮雕萬國來朝圖,以鳥瞰的角度全景式構圖,通過宏觀和微觀將場景盡量容納其中,展示出宏偉壯觀,興盛之意。外壁通景浮雕壑深林密,青嶂翠壁,壽石浮雲,流水僊山,廊橋淺坡,飛亭檐柱,庭院深深。各國度、各民族朝賀賓客穿著的服裝、外貌氣質各自不同,帶著琳琅滿目、五花八門的貢品雲集,場面十分熱鬧。縱觀整體畫面,層次豐富,準確傳神地將各種元素巧妙地組合,刻畫得細膩入微;呈現出祥和的景象,淋漓盡致地營造出朝賀慶典的熱鬧場景,給觀者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留下深刻印象。參閱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9,P.30,P.31。 來源:法國藏家舊藏。

清代? 白玉龍紋毛筆

L 14.5 cm 玉製筆盛行於玉料充足的乾隆時期,因較為沉重,不便於書寫長文,因此多為文房陳設之用,置於書案之上可增幾分雅緻。 此筆白玉質,筆桿兩端刻回字紋,筆管采打窪工藝雕螭龍於筆管上,其盤旋於花間,龍身綿長,刻畫精妙華麗,此景相輝相映栩栩如生。 來源:香港佳士得 2012年5月30日 LOT.2915

七、鼻煙壺

鼻煙壺,簡而言之,就是盛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於攜帶。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鼻煙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現在人們嗜用鼻煙的習慣幾近絕跡,但鼻煙壺卻作為一種精美藝術品流傳下來,而且長盛不衰,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中國鼻煙壺,作為精美的工藝品,採用瓷、銅、象牙、玉石、瑪瑙、琥珀等材質,運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汲取了域內外多種工藝的優點,被雅好者視為珍貴文玩,在海內外皆享有盛譽。

在世界上,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其中鼻煙壺以其精巧卓絕的製作技術,被稱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鼻煙壺為盛裝鼻煙之容器,鼻煙系一種煙草製品,原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後,加工轉化後成為粉末狀藥材,吸聞之後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聞鼻煙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在清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表徵之一。

清代? 翡翠福壽鼻煙壺

H 6.8 cm W 5.1 cm 壺身整體偏圓,圓頸厚壁,鼓腹渾圓,用料厚實,系用整塊上等翡翠一體完成,佩頂碧璽圓鈕,鮮明突出,氣息華貴。雙面工瓶身以五蝠捧壽為題材,五隻蝙蝠均勻分布,圍繞正中「壽」字,寓意吉祥。兩側出獸耳,平底,工藝精美,為不可多得的上等煙壺。

清代? 翡翠福壽鼻煙壺 背面圖

清代? 白玉天工鼻煙壺

H 5.2 cm W 4.9 cm

白玉,皮焰似火,行稱滿把金,亦尊金玉滿堂,堪稱國色。自然形,素紋,合大器不琢意,開圓口,掏深膛,壁薄如水上漂。天生尤物,其壽無疆。

八、玉璧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玉器,為我國傳統的玉禮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爾雅·釋器》載:「肉(周圍的邊)倍好(中間的孔)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根據中央孔徑的大小把這種片狀圓形玉器分為玉璧、玉瑗、玉環3種。

從考古出土的實物看,古人在製作玉器時,對於玉璧的孔徑與器體的比例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因此今天我們習慣上把寬邊小孔徑的圓狀器統稱作璧,而窄邊大孔徑的稱為環,一般不再用「瑗」這一名稱。

玉璧是中國玉器中出現最早並一直延續不斷的品種,是很重要的瑞玉,戰國至兩漢是玉璧的鼎盛時期,,花紋形式多變,飾紋種類極為豐富,使用範圍大增,數量也屬歷代之冠。

宋代? 螭龍谷紋璧

D 11 cm

青褐色玉質,帶紅沁,一面刻有雙螭龍紋,相互追趕嬉遊,靈動活潑。龍紋時代特徵明顯,而另一面,內圈刻有谷紋,並以弦紋隔開,外圈刻有勾雲紋,工藝精湛。

清代? 白玉浮雕雙螭龍紋璧

D 8.2 cm

質地溫潤晶瑩,油潤飽滿。雙面面雕工,正面採用剔地技法,高浮雕二螭龍,螭龍扭頸回首,軀身修長,攀伏於璧上;後肢則向兩側開張,營造出螭龍懾人的舞動氣勢。位於另一方的幼螭,側首揚身,成螭與幼螭的身軀線條搖曳流轉,大小螭龍的圖像寓有「蒼龍教子」或「帶子上朝」的顯宦之意。玉璧背面布滿谷紋,打磨功夫細緻,一絲不苟。

九、玉牌

玉佩種類很多,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類是牌形玉佩。 牌子行內人稱其為別子,為明清兩代流行的一種佩飾,形狀以長方形為主,也有圓形、橢圓形等。

據傳,玉牌子始於明代,為明代玉雕大師陸子岡所創。而明朝在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從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均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玉雕業在此時期也是空前的繁榮。湧現出了以陸子岡為代表的一批玉雕大師。

陸子岡是江蘇太倉人,自幼在蘇州學藝,終成一代玉雕巨匠,尤其擅長平面減地之技法,這是行話,通俗地說就是淺浮雕。所制玉器作品多數形制仿漢,取法於宋,頗具古意,形成空、飄、細的藝術特色。所謂空,就是虛實相襯,疏密得當,使人不覺煩瑣而有靈空之感;飄,就是造作生動,線條流暢,使人不覺獃滯而有飄逸之感;細,就是琢磨工細,設計精巧,使人不覺粗獷而有巧奪天工之感。子岡牌多為長方形,且其長寬是很有講究的,應該是按黃金分割比例來製作的,大小適中,方圓得度,刀工精美,字體挺拔,地子平淺而光滑,在方寸之間不僅盡顯玉質之美,更具玉工之精。

清代? 仙人乘槎白玉牌

L 5.3 cm W 3.9 cm

白玉帶糖色,質地細膩、溫潤若凝脂,包漿飽滿厚重。其一面浮雕仙人乘槎閒遊,另一面題詩屬文,相得彰宜。正面所雕畫面雖山石嶙峋、波濤滾滾,然人物乘筏泛遊於碧海之上,其神態安祥悠閑、從容不迫,怡然自得之情盡顯於此,意境頗為高雅。

清代? 白玉芝亭款人物故事牌

L 5.8 cm W 4.1 cm

「芝亭」為清初之人,與朱永泰等人共為製牌名手。他繼承陸子岡風格,曾為乾隆宮廷玉匠。該器選料考究,玉質溫潤潔白、含光拔萃。玉牌頭部雕夔龍紋,線條流暢自然,方折蜷曲不失其力道。牌面去地浮雕,刻高士倚窗與一持菊童子相望,文人淡雅閑逸之情,在方寸之間情溢詞外。背面以行書作七律一首:「輕舟一葉逐為旌,不願為官願散仙,清福先生多佔盡,投樽獨醉菊花邊」。後落芝亭款識。書體勁秀文雅,錯落有致,轉折、銜接刀法流暢似為一氣呵成。

清代? 白玉芝亭款人物故事牌 背面圖

清乾隆? 白玉子岡款三多牌

L 6.2 cm W 4.3 cm

玉牌為清代經典玉飾,此牌質地細膩,刻工佳,主題清雅,誠為上品。此牌白玉質,牌額雕如意雲頭紋,額中心穿孔以供穿系。雙面雕工,一面刻雙果果籃紋,紋飾簡潔卻更顯清新別緻,充分體現出玉質本身的潤澤純美,另一面周身為仿古紋飾,師法戰漢勾雲紋,其間伴有流雲紋,底部琢有弎元二字,邊緣落款「子岡」,值得一提的是清人在底部雲紋的處理上,別出心裁將盛唐氣韻用於傳統文人玉牌中,實為亮點。

十、中古玉

通常認為,從隋代到元代可以劃分為中古玉。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前所未見的有情節、有背景的景觀式構圖,以鏤空起突等法碾琢的最塑性或立體的肖生玉器,代表了這一時代玉器的新興形式,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還出現了受道教影響的神仙題材和「龜游」一類祥瑞玉器。可以說,此時期玉器的特點是:玉如凝脂、構圖繁複、情節曲折、砣碾道勁、空靈剔透、形神兼備。

由於宋、遼、金既互相交戰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金石學的興起,工筆繪畫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寫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發展。宋、遼、金玉器中實用裝飾玉占重要地位。「禮」性大減,「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現實生活。

兩宋玉器承襲兩宋畫風,通常畫面構圖複雜,多層次,形神兼備,有濃厚繪畫趣味,完成了由唐玉偏重工藝性、雕塑性向宋玉偏重繪畫性、藝術性轉變。遼、金玉器較少,但製作工藝比宋代玉器毫不遜色,既有宋玉風格,又有自己民族傳統藝術。出土玉器有裝飾品、實用玉器和動物玉器。遼代陳圓公主墓出土幾套玉佩非常精緻。其中龍鳳魚形玉佩最佳。反映當時人物特徵的玉雕也有特色,如玉雕胡人就是代表之作。

元代社會是一個由游牧民族主政的朝代,此時的玉器雖然保持了宋玉的造型和風格,但顯得較為粗糙。元代除碾琢禮制用玉之外,還將玉材廣泛地用於建築和傢具,玉器應用範圍擴大,數量有所增加。內廷的制玉機構及碾玉作坊規模空前龐大,元代內廷與官辦玉器手工業特別發達。

宋代 黃玉仿古S龍

L 7.6 cm W 3.1 cm

宋人金學之風,在玉器藝術領域繼續摹古,此玉飾其造型來源於公元前五世紀的玉器題材,其時的同類玉器多呈「S」字形。身上多有刻畫細膩的谷紋、勾雲紋等。而這件玉器,去其繁冗,通身光素不做修飾,只在頭及足部添加少許仿古紋飾。此器造型優美,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精品。

唐代 白玉鴻運當頭馬

H 1.5 cm L 2.6 cm

白玉質地,溫潤,中穿孔通過圓雕技法塑造出玉馬屈蹄卧於地。陰線淺刻出肌理及眼睛,整體線條洒脫,造型別緻。馬額有紅色沁,取一馬當先,鴻運當頭之美意。是一件難得的小件精品。

宋代 白玉鵝掛飾

H 3.7 cm L 6.1 cm

白玉質,局部黃褐色沁,點眼,典型中古器物之特點,打磨細膩。整器設計線條流暢,採用圓雕而成,鵝形寫真,蹲伏於地,體態肥渥豐腴,鵝翅上翹,以陰線刻畫翅膀,神情安祥,形象逼真。此品線條簡單,紋飾樸實,頗具韻味。鵝身有一中穿孔,可供佩掛。

宋代 白玉沁色駱駝

H 2 cm L 2.8 cm

白玉溫潤,帶沁色,圓雕,杏眼,駱駝呈俯卧狀,回首,四肢蜷收腹下,器身帶陰刻線細工,小巧,生動可愛,於背上打一通天穿,可供佩帶。

編輯整理:大龍結玉緣

素材提供:承古雅集


推薦閱讀:

北京土語(一)(專輯)
北京的周末興趣講座或聚會多嗎?如何才能找到這些信息?
「北京是怎樣打敗上海的?」 如何看待這篇文章?
乘坐北京市郊鐵路S2線是怎樣的體驗?
北京印第安機車6周年店慶,你我有約的哦,別忘了!

TAG:北京 | 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