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濱說《論語》第1集
內容概要
1. 我們為什麼要讀《論語》
2.《論語》為什麼叫《論語》
3.《論語》說明書
學而篇(1-5)
4.目光高遠,未達不怨
5.孝悌為本,仁義之根
6.踏實做事,何必奉承
7.難得自省,己過常思
8.富而知儉,張弛有度
第
壹
為什麼要讀《論語》
從今天開始,我藉助『微文化每日讀書會』平台的『共讀經典』時間來給大
家說《論語》。
我只敢用『說』字,而不敢用『講』字。
因為在這門課程中,我是一名學生,而且永遠是一名學生。
也許我今天認為如此,明天又有了新的認識,自己推翻了自己,所以我只能
把今天的理解闡述給讀者們聽。
不過請大家放心,彥濱說《論語》或正解,或歪解,但絕不會謬解。
閑言少敘,直奔主題。
我們要讀《論語》,首先要知道為什麼要讀《論語》。
孔孟儒家思想,是中國的本土思想。
身為中國人,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去傳承我們的思想。
要想傳承,得先了解。
那麼,我們如何了解孔孟思想呢?
南懷瑾大師十分確定的告訴我們:『研究孔孟思想,必須要從《論語》著
手,並不是《論語》足以代表全部孔孟思想,但是必須從他著手。』
既然我們要傳承老祖宗留下來的的寶貴思想財富,那就謹遵南師懷瑾的教
誨,從這本經典——《論語》出發吧。
第
貳
《論語》為什麼叫《論語》
我們要讀《論語》,還要知道他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論』字有兩個發音,二聲lún和四聲lùn。
無奈的是,《論語》在問世時沒有把發音標註出來,這就給了我們猜想的機會。
讀二聲論(lún),論纂的意思。
什麼是論纂呢?
就是纂修,編輯的意思,把孔子和他弟子的語言編輯起來就是論語。
讀四聲論(lùn)呢?
也沒有問題。
因為論的意思是:你問我答。
辯論的論嘛。
咱們看《論語》里有很多你問我答的對話?
在古代,一件事情由一個人來敘述,那叫『說』,比如愛蓮說、馬說;兩個
人或多個人一起研究事情,那就叫『論』了,比如上古天真論:黃帝曰···,岐伯曰····,這種討論形式的對話叫做論。當然也有例外,如四氣調神大論,也許是傳於後世的過程中丟失了文字。
那麼語呢?我們稍加引申,解釋一下『言語』這個詞,首先說言。
有分量的話才能稱之為『言』,比如《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讚美黃帝的話,叫『弱而能言,幼而徇齊』,就是指小時候就能語出驚人,說一些很有條理的話來。不然小孩子咿呀學語,都會說話,那就算不上什麼能耐了。
那麼言語的語就是正常話了,比如剛才說的『咿呀學語』『自言自語』,所以這麼解釋下來,《論語》就是有嚴謹討論的論話+生活中無心的語言。
論也好,論也好。
各有各的理。
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們不必過於在意。
我們只要知道《論語》是孔門弟子編輯的孔子及其弟子你問我答的討論之語
就可以了。
第
叄
《論語》說明書
我們要讀《論語》,還要給他做一個說明。
問:《論語》一共有多少篇幅呢?
答:《論語》一共有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的章節約444章,記錄孔門弟子相互談論的章節48章。
問:《論語》中每篇篇幅叫什麼《學而》啊,《堯曰》啊之類的都什麼意思呢?
答:《論語》的篇名通常取開篇前兩個字,比如《學而》的開篇就是學而時習之嘛。不過,若開篇前兩個字是「子曰」呢,那就跳過去,取句中的前兩個字,比如《為政》。
所以,篇名與其中的各章沒有邏輯關係,大家可以當作頁碼來看待。
了解這些知識後,我們可以開始翻開這本經典了。
第
肆
《學而》1-5章
在孔子看來,道德是修身治國的根本,所以他非常重視教化的作用,咱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孔子的教化。
一.目光高遠,未達不怨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一段文字,我們通常的解釋法,是學習要溫習啊,有朋友來要熱情啊,不要老發脾氣啊。
而我一直都覺得這個解釋比較尷尬。
我們都知道,開篇明義。
全書第一章,多麼重要的位置,怎麼就弄出三句完全不相干的句子來呢?
於是,我試著用我自己的語言翻譯了一下:
學,翻譯成名詞-學科,指儒家這門學科。
時,翻譯成當時、時事。
連起來即:
儒家這門學問,如果被整個時代所接受那是一件多麼愉悅的事情啊。
所謂亂世法家,盛世儒家,不巧的是孔子創立儒學時,當時正逢亂世,所以孔子一輩子不得志,不過他希望自己的學問被整個時代接受學習,這沒毛病的。
所以編輯《論語》的人,把孔子憧憬的一個美好未來,放在全篇首句,是不是更加說得通了?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孔子知道自己夠嗆能把儒學讓整個時代接受,於是他長嘆一聲,說:
時代不接受,有遠方的朋友來聽我講講儒學也是好的嘛。
這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但是,假如朋友也不給面子呢?
那就是『人不知』了吧。
人不知,我還不生氣,我自己做一個君子好啦。
這就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說到這兒,我不禁由衷的敬佩起這位偉大的孔子:
當美好的憧憬被現實所打敗,這位大聖人是多麼的超脫啊。
二.孝悌為本,仁義之根
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先給大家翻譯一下:有子,孔子的弟子叫有若說:既孝順父母,又順從兄長
(弟,同悌,順從兄長之意)的人,很少會觸犯上級領導;不觸犯上級領導
卻要造反的人,沒有。所以君子要專心致力於根本,根本建立了,仁道自然
而然就出來了。什麼是根本呢?孝順父母、順從兄長就是仁的根本。
『仁』字,是孔子做學問的最高目的。
孔子認為,仁的根本是孝悌,弟子規中說『首孝悌』,可見孔子對於百善孝
為先的看重。
孔子的推崇的孝道,對民眾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產生了極大地影響,也對
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你看動物世界,母老虎生完小老虎,餵養長大了,互相走開各不相顧。我們
人類也是動物啊,原來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人類為什麼不會這樣?因為人類
文明的教育啊。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孝順父母,順從兄長,是為人、為仁的根本。
三.踏實做事,何必奉承?
1·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花言巧語的人很少有仁德之心。
什麼是巧言?
現在的話是拍馬屁、吹牛皮。
什麼是令色?
假裝出來和顏悅色的樣子。
光是想一想那些不幹正事、整日吹牛拍馬的人啊,我的身上就起雞皮疙瘩。
我們可不能做那樣的人。
只要踏踏實實、誠誠懇懇,無愧於心的去做一件事,幹嘛要拍別人馬屁搞
出一副巧言令色的樣子呢?
四.難得自省,己過常思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替人辦事竭力了么?對待朋友誠實了么?老
師教給我的複習了么?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參。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曾子所提出的日省己過體現出來的自律精神,對於我們今人的意義非常之大。
為什麼?
因為現在的人太容易犯錯誤。
這個花花世界充滿了誘惑,有時候僅僅依靠我們自身的意志力是不夠抵抗的,所以我們要經常用自省的方式提醒並約束自己:不慎而始,而禍其終啊。
五.富而知儉,張弛有度
1·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孔子說:治理一個有著千輛兵車的國家,要嚴謹認真而又恪守信用,對錢財
方面要注意節儉,用百姓幹活要不誤農時。
這段話我覺得孔子表面在說如何治理千乘之國,實則仍是在講教育。
他在教育後人:
就算強大如擁有一千輛戰車的國家,辦事都要嚴謹認真,守信用,何況我們呢?
就算富有如擁有一千輛戰車的國家,都不可以奢侈浪費,何況我們呢?
就連國家都要張弛有度,用民以時,何況我們呢?
所以,這一章主要講了兩個字:分寸。
每日
一言
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苦痛是終身的。
閑趣
推薦閱讀:
※論語3.18
※《論語》述而篇第七
※【《論語》講綱】
※《論語 雍也第六》講要選錄(四)
※《<論語>·沒道理——兼就教於錢穆、李澤厚二先生》里仁第四(中)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