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錢鍾書與暨南大學的那些事兒

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

我們仨

錢鍾書心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她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錢鍾書生前曾稱其「最才的女,最賢的妻」。

一段可遇不可求的曠世情緣

與辛亥革命同齡的楊絳先生出身名門,天賦文才,不僅在文學上開闢了自己的一方天地,還與因與文史大家錢鍾書的美好婚姻而備受艷羨。

楊絳初見錢鍾書,只見他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渾身儒雅氣質,「蔚然而深秀」。而楊絳更有一番神韻。她個頭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溫婉和藹,人又聰明大方。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彼此竟相互難忘。

1935年7月13日,錢鍾書與楊絳在蘇州廟堂巷楊府舉行了結婚儀式。

當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

錢鍾書就任暨大

在抗日戰爭進入第二個年頭時,從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文學博士學位又經法國巴黎大學研究院進修的錢鍾書先生,偕其同窗好友、新婚夫人楊絳女士聯袂返回苦難的祖國。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他來到上海,應聘為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主講《歐美名著選讀》和《文學批評》等課程。

任教期間,1941和1946年錢鍾書先後出版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和《人·獸·鬼》,這是「剖析知識社會的病態,抨擊知識階層人格的虛弱」的力作,深受學生歡迎。《人·獸·鬼》出版後,在自留的樣書上,錢鍾書為妻子寫下這樣無匹的情話:「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繼而又有於抗戰後期寫成的長篇小說《圍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7年出版的圍城

《圍城》名句出自楊絳之手

多年後,楊絳在文中幽默地回憶道:「《圍城》里結婚穿黑色禮服、白硬領圈給汗水浸得又黃又軟的那位新郎,不是別人,正是鍾書自己。因為我們結婚的黃道吉日是一年裡最熱的日子。我們的結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籃的女孩子、提紗的男孩子,一個個都像剛被警察拿獲的扒手。」

當錢鍾書的小說《圍城》被搬上熒幕前,導演黃蜀芹曾專門來徵詢夫婦倆。楊絳邊讀劇本,邊逐段寫出修改意見。電視劇果然名聲大噪,一時在全國掀起熱潮,而出現在每集片頭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被無數人時常引用,實際上就出自楊絳之手,她可謂是最懂《圍城》的人。

楊絳先生在其100歲時曾說:"我今年100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現在,楊絳也回家了。

先生,一路走好。


推薦閱讀:

戰士怎麼才能考上軍校?這有份實戰秘籍請收藏!
保加利亞有什麼知名的大學?
大學期間應不應該加入社團?
夜店大學問:懂得進退!

TAG:大學 | 楊絳 | 錢鍾書 | 暨南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