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齊曄:若美國退出將威脅《巴黎氣候協定》

若美國退出將威脅《巴黎氣候協定》

本文來源:中外對話

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各方對美國是否會繼續與其他國際夥伴展開氣候變化合作表示出了深切的擔憂。在這一重要時刻,中外對話採訪了來自中國、美國和印度的多位專家,就美國減緩氣候變化行動甚或全面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各國將如何應對氣候挑戰,聽取了他們的意見。

齊曄,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奧巴馬政府在簽署《巴黎氣候協定》時就料到國會不會批准這個文件,這樣一來,《巴黎氣候協定》基本上也就不可能成為美國國內的正式法律。制訂美國氣候行動計劃的初衷就是為了幫助美國履行氣候承諾,而《清潔電力計劃》則是它的核心部分。

目前的美國總統和環境保護署署長都對氣候變化說持否定態度,因而可以想見,受前任政府高度重視的這兩項計劃未來會有怎樣的結局。不過,各州和地方層面的氣候保護行動應該還會繼續下去。若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全球氣候變化行動恐將受到威脅。如果其他國家,特別是傘型集團成員國也仿效這一做法,那麼《巴黎氣候協定》恐怕也要就此終結了。幸運的是,美國的決策並不會對中國的氣候變化政策和行動產生影響。這不僅是因為氣候行動符合中國國內的環保方針,還因為中國如今正越來越積極地參與全球治理,在全球氣候治理方面尤其如此。事實上,地球已經等不及了。不論特朗普做出何種決定,國際社會現在都應該重新確立一個氣候治理新秩序,以應對特朗普時代及之後的局面。

鄒驥,中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

如果特朗普政府決定退出巴黎協定,這對巴黎協定的落實肯定不是件好事,但絕大部分締約方依然會繼續落實自己承諾的NDC目標。從主權獨立、現實國家利益、科學發展理念、經貿和技術的可行性看,大多數締約方在提出NDC目標時都是經過權衡思量的。那種把低碳轉型視為純負擔的觀念已經過時。世界和各國經濟的低碳轉型,已經不僅僅是保護氣候的事情,也是通過改變基礎設施投資和技術創新為全球提供復甦新動能、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這對面臨新一輪工業化、城鎮化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重要。這實質上是增長方式創新的問題,是重新配置要素資源。從發展現狀看,為實現低碳轉型服務的技術、企業和產業已經在蓬勃發展,從可再生能源到節能建築和低碳交通和未來智能化的工業與消費,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的低碳趨勢正在形成和加強。誰不順應這個潮流,就會失去未來的市場和競爭力,失去未來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因此,低碳轉型的全球趨勢不可逆轉。

芭芭拉·費楠茉,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亞洲總監

陳晗,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國際氣候分析師

世界主要領導人已經明確表示,將堅持遵守《巴黎氣候協定》的責任義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將繼續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百分之百承擔自己的義務。」與此同時,歐盟能源負責人也強調,歐盟已經做好了領導這場氣候戰役的準備,不會受到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任何影響。歐盟各國目前正在起草各自的國家應對方案,以便更好地履行《巴黎氣候協定》對歐盟國家的義務要求。截至目前,還沒有任何國家表示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目前的情況是,各國都將繼續加大力度應對氣候挑戰,因為這關乎他們本國的國家利益。按照中國最新推出的2020氣候路線圖,中國有望超額完成其在《巴黎氣候協定》中的承諾。2016年,中國將煤炭產量削減了9.4%,取消、暫緩了數十個燃煤電廠的建設,而同期太陽能光伏產能增量則為3450萬千瓦。

印度的太陽能裝機容量也從2010年的寥寥1萬千瓦增至2016年底的1000萬千瓦。根據印度中央電力局發布的一項計劃草案,到2027年,印度的潛在可再生能源總量將增加到2.75億千瓦,非化石燃料佔比將達到57%,遠遠超過印度在《巴黎氣候協定》中的承諾。還有不少國家也在積極探索進一步加大氣候行動力度的新途徑。因為他們清楚,無論美國做出怎樣的舉動,儘早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會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且相比於化石燃料,清潔能源才是更好的長期投資選擇。絕大多數的美國人都反對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而且他們也認為特朗普不應當放鬆對氣候變化的相關監管措施,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不符合美國利益。但不管美國怎麼做,我們都應當為那些努力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和政府鼓掌,並積極鼓勵他們繼續前行。

阿魯納布希·高希,全球領先氣候智庫能源、環境與水資源委員會首席執行官

《巴黎氣候協定》是否已經走向絕境?這項協議的核心前提就是所有國家,無論貧富,都要為減緩氣候變化做出貢獻。一旦美國退出了該協議,那麼這個核心前提也就被徹底顛覆了。我認為這會帶來三個後果,但絕非毫無希望。首先,中國、印度和歐盟將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繼續堅持原有的責任路線,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削減其他領域污染排放。這些國家不會大幅調整他們的目標,即便調整也不會在2018年全球減排進程初步盤點之後立刻做出變動。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件事來的太突然,上述國家無法對本國民眾交代為什麼要忽然加大環保力度。其次,其他新興經濟體或發展中國家兌現環保承諾的難度會極大增加。目前這些國家的氣候行動已經極大依賴國際氣候資金援助力度的加大,而利用國際公共資金來撬動國內私有部門的投資無疑難度更大。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簡稱CDM)的不確定性會持續存在,對投資者信心造成進一步打擊。最後,關於《巴黎氣候協定》其它一些方面的協商將面臨不確定。沒有了美國的壓力,中國可能會在透明度條款方面有所保留,而最不發達國家則將竭力反對弱化《巴黎氣候協定》。但對於協議落實情況的關注度會進一步減弱。那麼就沒有希望了嗎?並非如此。目前清潔能源的價格一直在不斷下降(儘管降速已經有所放緩),而綠色債券二級市場將進一步深化(雖然並未達到太大規模)。如果中國和歐盟聯手徵收碳稅或者將雙方的碳排放市場聯動起來,那麼就有可能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之外衍生出一個國際碳價。

理查德·克萊因

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若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那麼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必然也就難以得到遏制。要想完成全球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或者1.5攝氏度的目標,就需要其他國家做出更大的努力。但是在2023年第一次正式的全球減排大盤點之前,其他國家是否願意做出這樣的努力,這恐怕還是個未知數。我倒是希望各國能夠在第二輪國家自主貢獻預案(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中調整自己的承諾目標,到那時他們已經可以參照美國(比如在國家政府層面)的減排進展情況,而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也已出爐。如果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簡稱UNFCCC)進程遭遇撤資,將不僅影響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行動的幫扶資金,同時也可能降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的行動力。今年,美國提供的資金占秘書處核心預算的21%;如果這部分資金被砍,不知道未來秘書處將會採取何種方式來繼續履行其不斷擴大的責任義務。

安德魯·萊特,世界資源研究所傑出資深研究員

在這個關鍵時刻,美國不應該在氣候問題上成為一個孤立主義者,原因如下:外交孤立《巴黎氣候協定》不僅改變了全球外交格局,同時也將氣候變化上升到了與國際貿易和國土安全同等重要的層面。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樣的國際氣候合作組織將會給美國的外交帶來嚴重影響,而特朗普政府以後也很難再就其關注的重要議題與其他國家展開合作。此外,如果其他國家政府想要與美國政府進行合作,恐怕也會引發這些國家民眾的廣泛擔憂。經濟孤立中國將在2020年之前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累計投資3600億美元(約合2萬億元人民幣)。習近平主席已經明確表示,中國將在一系列相關事宜上填補美國留下的資金空缺,其他國家恐怕也會仿效這一做法。到2030年,全球清潔能源市場總價值將達到6萬億美元(約合41萬億元人民幣)。如果美國降低自己的減排目標,那麼它恐怕也會就此失去在清潔能源市場中的競爭力。戰略孤立不與其他國家合作降低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政治不穩定,還會使美國陷入戰略孤立。否認氣候變化的意識形態會給美國軍方帶來困難,使其很難與那些認同氣候變化會給國際安全帶來威脅的軍事團體展開合作。


推薦閱讀:

加拿大卡爾加里的氣候和物價
風雲突變--氣候變化對中國古代歷史的影響
地球危機系列之十二 氣候危機
第14章 論用神配氣候得失
申明三年中氣候相乖化疫之說

TAG:美國 | 氣候 | 威脅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