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哪兒去找袁世凱那樣的人才經略朝鮮呢?
(一)中朝關係簡溯
戰國時朝鮮就是中國的朝貢國了,也就是藩屬國;明清時號稱模範藩屬國,這模範起於朱元璋時期,高麗大將李成桂兵變成功,朱元璋賜李氏王朝國號朝鮮。朝鮮從此尊中國為上國,納貢稱臣,自稱事大。大不是白當的,萬曆年間,明政府抗日援朝。
清滅明後,朝鮮自稱小中華,一直憋著反清復明,表面稱臣,背地裡叫清帝為胡皇,民間私人筆記,年號有搞到「崇禎二百六十五年」的。
1864年,朝鮮國王李昇死,無子,十二歲的李熙以旁支入繼大統,其父大院君李昰[shì]應攝政。頑固守舊,拒絕改革開放,宣布凡與日本交涉者處死刑!是謂舊派,也叫保守派、親中派、事大黨、舊黨。在他眼裡,中國的洋務運動都是修正主義。
1873年,李熙親政,大院君去位,王妃閔氏及其親信漸握重權。試圖改革開放,且希望與日本修好。於是朝鮮就出個新派,也叫開化派、親日派、獨立黨、新黨。除了想模仿日本維新,還想與中國脫離舊有藩屬關係。日本密切關注這一切,征韓論甚囂塵上。
征韓派分兩類,一類想直接武力佔領朝鮮。另一類認為,不如先外交試試。
1871年(同治十年)日本先與中國簽訂《中日修好條規》和《中日通商章程》。雖然沒有盡取西方在中國的特權,比如利益均沾與領事裁判權等,但至少與清政府平起平坐了。
1875年,日本軍艦在朝鮮西海岸的江華島吸淡水時遭到朝方大炮轟擊。艦指揮官派出懸有免戰旗的小船前往,再次遭遇炮擊。於是遭遇日本報復性攻擊。1876年,雙方簽訂《江華島條約》,規定朝鮮乃自主之邦,保有與日本國平等之權。朝日雙方互派使節,朝鮮對日本開放仁川與元山兩個港口作為通商口岸。列強不想日本獨佔朝鮮。清國也不想。1879年日本從中國手裡搶走琉球。於是清政府對朝政策轉變,想以夷制夷,李鴻章的話:「以毒攻毒,以敵制敵」。清政府遙控下,朝美、朝英、朝德相繼建約。遺憾的是,以美國為代表,在條約里既不寫朝為中國屬國,也不寫朝為獨立自主之國。僅同意朝鮮事後向美國遞交照會,額外聲明它是中國屬邦。但是,以敵制敵未成,朝鮮內部倒先亂了。
(二)1882年朝鮮壬午兵變
由於閔妃集團給舊軍拖欠餉米,補發又質差量少,國王李熙父親大院君乘機利用,引導舊軍針對閔妃集團和日本發生兵變,新軍的日籍教練被殺,日本使館遭遇圍攻焚燒,使館官員被毒打至死,日本駐朝公使花房義質跑回本國搬救兵。
中國政府趕緊出兵!著北洋水師記名提督丁汝昌帶軍艦三艘、駐登州幫辦山東防務之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帶淮軍六營,前往平亂。吳長慶令張謇籌划出兵事宜,袁世凱本來想回家再參加一回高考,一看戰爭來了,馬上放棄,張謇給他一個前敵營務處。
8月22日慶軍到達朝鮮南陽港:吳長慶希望連夜登陸直擊漢城。軍中老營官貪懶怯敵。袁自告奮勇,兩小時內登陸成功。登陸時光腳在岸上跑路磨出血泡。登陸後自任先鋒為大軍開道60里,安營紮寨後回頭迎接吳長慶大軍。
清軍入朝部隊軍紀混亂,袁世凱為整肅軍紀,掂回七個人頭!吳長慶大誇:「好孩子,好孩子,你真不愧為將門之子。」最後,他們了誘捕大院君,遞送中國,恢復國王政權!
這次平叛,年僅24歲的河南帥哥袁世凱有勇有謀,不但贏得中方高度讚揚,甚至贏得友邦好感,朝鮮國王兩次接見袁世凱。之後,得補用同知(五品),並賞戴花翎。
(三)1884年朝鮮甲申事變
這次事變針對中國:上次事變後,中國與朝鮮強硬簽約:駐軍朝鮮;領事裁判權和海關監督權;設清國租界;聲明朝鮮乃自己永遠的藩封;薦員幫助朝鮮外交;派員協助商務礦務;著袁世凱幫朝鮮編練新軍,武器彈藥全由中國贈送……相當於中朝版的二十一條。朝鮮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甚至電信通訊,都由中國控制。袁世凱連唬帶拉,把閔妃弄成事大黨,開化黨其他骨幹則進一步被日本拉攏,除了金錢輸送,還教育他們民族獨立意識,開化黨與事大黨矛盾加深。
事變導火索:其一,聞聽中國將要把頑固守舊的大院君放回,朝鮮這邊有人不樂意。其二,中法戰爭中,中方失利消息頻傳,朝鮮很失望。琉球被人割了,越南也要被人割,還保護我們呢,自己都快保護不了了。與其等著人家來割,不如我們自己先割。想改親日。親日可能還有希望;親中,沒戲。
12月4日政變發生。親日派挾迫國王發出「日本公使來護朕」的手書,日使竹添進一郎帶兵入衛,國王改組新政府並且發布改革綱領,針對清朝「廢止朝貢虛禮」。
袁世凱應變能力杠杠的:找朝鮮官員寫請求書,策反朝鮮新軍左右兩營(每營賞銀六百),不等李鴻章指示就帶領1500兵打進朝鮮王宮。日使率軍先撤退到使館,再撤退到仁川。親日派亡命日本。袁世凱挾迫國王繼續維持朝中宗藩關係。
袁世凱的強勢與能幹激起吳兆有不滿。彈劾他貪污軍餉,並私自挪用軍餉撫恤被親日派殺害的朝鮮大臣家屬,並要求李鴻章給予報銷。李鴻章批評袁:「純以銀錢買結韓人之心,實屬荒謬,所請責不準行」,並札飭吳兆有責令袁世凱自己賠償。
堂叔袁保齡得知,去信痛訓袁侄,要求其悉數賠繳。
袁世凱上書李鴻章彙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特派大員,設立監國,統率重兵,內治外交,均為代理。
日本要求查辦袁世凱。欽差大臣吳大澂前往,發現袁是個人才。兩人後來乾脆做了親家,吳女嫁給了袁長子克定。
袁住朝鮮王宮,對朝鮮國王進行直接監視,要求朝鮮各部大臣每天早請示晚彙報。所以清方的查辦,就是把袁世凱從朝鮮王宮撤出,回歸本營。
中日雙方坐到談判桌上。袁世凱由此成了日本最大的假想敵,吳兆有等老將也是恨之入骨。
袁世凱嗣母聽說嗣兒在外面惹事,舊病複發,發函催其速回。袁世凱請假回籍,吳大澂准之,讓他乘自己的船回國。
朝鮮官員金允植《送慰廷歸河南》:名高人多嫉,功成眾所忌……君今浩然歸,俯仰無所愧……
袁世凱回國。保齡誇曰:「此子狡獪,勝過老叔矣!」教導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怨天尤人,有何益耶」。授意曰:「汝在津萬勿談孝庭(吳兆有字)一字短處。此事關人福澤度量,非僅防是非也。」
袁世凱赴津,在李鴻章面前一字不提吳兆有。李鴻章主動過問,袁世凱回:「我若有錯,誰都可以說。我若沒錯,錯就在說我的人,與我何干?」李鴻章眼睛一亮:「膽略兼優,能持大體」。
(四)袁世凱赴任朝鮮
朝日之間,朝鮮向日方賠償損失、謝罪。
中朝之間,朝方向中方派來感謝使團。使團還帶十萬兩銀子給閔妃購買奢侈品,氣得袁大罵:「無仁之輩,理當暴卒。」
中日之間,伊藤博文與李鴻章簽訂《天津條約》:中日兩國駐朝軍隊各自撤回本國;朝鮮練兵中日兩國皆不派教練官;將來朝鮮有事,兩國或一國派兵,須先行文知照對方!
日方談判中力持懲辦袁世凱。李鴻章不幹:「若因此決裂,我惟有預備打仗耳。」僅答應以私人名義對袁警告責備。
李鴻章說日本:「大約十年內外,日本富強必有可觀。此中土之遠患」
伊藤博文說中國:「現當法事(中法戰爭)甫定之後,似乎奮發有為,一二年後則又因循苟安。誠如西方人所說,中國又睡覺矣。」
《天津條約》後中日撤兵。中方留商務委員陳樹棠在朝。陳樹棠招架不住,形勢複雜:第一,朝鮮想親俄。第二,英國不願朝鮮親俄。第三,日本不願朝鮮親俄。建議中方派員坐鎮朝鮮,中日聯合控制。
李鴻章對策:釋放大院君回國,以牽制朝鮮國王親俄;派袁世凱「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並且給袁世凱報請一個知府,賞加三品銜。袁世凱也知道這活兒不好乾,七次辭卻未成,1885年11月護送大院君回國,上任。月薪四百元。通時中朝也通了電報。
「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不是好差事。第一身份尷尬,第二任務尷尬。馬士:「確保朝鮮對中國的從屬性,並打擊朝鮮國王的一切要實現獨立自主的努力;他積極勸喻朝鮮的腐朽政府採行有益的改革,但是始終不渝地堅持朝鮮對中國的從屬地位。」
袁世凱聞聽朝鮮方面與俄國簽訂密約,勒令朝方交出文件來;同時電示李鴻章:「如有五百兵,必可廢王,擒群小。」
朝鮮想三年期滿後趕他走,但李鴻章不放。還是虎頭蛇尾
(五)甲午戰爭發生
1894年日本完成準備工作;同時,親中派赴日謀刺親日派金玉均、朴泳孝,金玉均居然是被誘到我們上海刺殺的,屍體遞送回國後,又被野蠻戮屍,兇手卻被清政府禮遇送朝,後又被朝鮮政府釋放。刺殺朴泳孝的那一路,一刺客被逮,另一刺客逃入朝駐日使館,使館拒絕交出且下旗回國。日人大憤,訪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要求對清宣戰,並佔領朝鮮。陸奧宗光說:是否能發動戰爭,得諮詢參謀本部。參謀本部次長川上操六曰:「此時不管是誰,只要他能點燃戰火,後事我可負全責。」
結果東學黨點火。朝鮮請求中國出兵,日本也出兵。
袁要求下旗回國,政府不準。袁生病躺倒,朝鮮親日派恨不得逮住他咬兩口;日本大炮直接對準袁公署;手下幕僚全跑,柴米油鹽亦盡。7月18日晚,李鴻章終於同意袁世凱撤回並由副手唐紹儀代理。電報被日本人探知,準備路上截殺。唐紹儀跑到英使館找英國駐朝公使朱爾典求援。夜半袁改裝易服,從使館後門出,唐持雙刀雙槍,乘雙馬,護送袁世凱到江邊,登上朱爾典準備的英國軍艦。袁世凱到江邊時,與日本策劃的動手時間僅差十幾分鐘。
甲午戰爭爆發,大清就栽到朝鮮這個小陰溝里了唄。不只朝鮮小陰溝,黃海大東溝,我們也栽了。之後遼東半島、威海衛,一溜兒的栽。
現在,朝鮮廢王儲爆死,各大佬,你們準備咋辦咧?這朝鮮可是你們合夥誕育的哈。啥,俺們吃瓜群眾再吃一塊瓜等等看?瓜錢都沒有了哈!鄧聿文老師前幾天還斷言,北棒子的崩潰期,8-15年間。好漫長啊。十年就是一代人哈。連吃瓜群眾都覺得耽誤不起。正男一爆亡,鄧老師說,這個崩潰期看來能提前了。不過我並不樂觀。一句話,上哪裡找象我們河南帥哥袁世凱那樣的銀才咧?
(昨天寫的文章發不出,另搞一個歷史試試吧,關心下朝鮮真不容易。瓜都不讓吃了)
推薦閱讀:
※? ?? ?? ?? 星星代表我的心
※歷史上的朝鮮大閱兵(組圖)
※滯留中國的朝鮮難民首次直飛美國
※張召忠:日本一直以朝鮮為踏板侵略中國俄國東南亞-手機鳳凰網
※朝鮮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