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人際交往輔導

在人生的整個歷程中,學生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特別是中學階段,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最為關鍵,最為躁動不安的時期,也是各種心理負擔最為沉重的時期。因為擺在中學生面前需要面對的,如學習、交往、性發育和性成熟、升學、就業等一系列的問題,以及社會轉型給他們帶來的巨大的心理衝擊與考驗,都會嚴重影響中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就中學生而言,影響最為嚴重的因素有兩個:即學習與人際交往。學習與人際交往是每個中學生必須面對,根本無法逃避的問題,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沒有交往,世界將成為一片荒涼的沙漠。西方一位著名心理學家說過,一個人成功的因素85%來自社交和處世。拿破崙·希爾在他的《成功學》中回憶到:他在18歲時有幸採訪了美國著名的企業家、演說家、人際關係學家、鋼鐵大王卡耐基……卡耐基發現希爾身上的創造性,並徵求希爾是否願意從事對美國成功人士的研究。經過20年的不斷努力,對包括福特、羅斯福、洛克菲勒、愛迪生等著名人士在內的500多位成功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結果為:成功=人際關係(75%)+業務能力(20%)+機遇(5%)。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能給人生帶來快樂,而且更能助人走向成功。社會交往能力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能力。歌德說:「人不能孤獨地生存,他需要社會。」因此,幫助與指導學生學會交往是心理輔導的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於學生的人生與發展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因此,我今天將和大家一起從三個方面來把握學生人際交往輔導:

一、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心理特點

二、學生人際交往的常見心理問題

三、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輔導策略

一、 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心理特點

人際關係——指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它包括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  

①個體與個體: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家長的關係,其中師生關係對學生影響最大。  

學生與學生關係:交往什麼樣的朋友會影響一生。  

學生與教師關係:教育力=人格魅力×業務能力(即Y=KX)  

學生與家長關係:孩子是反映家長的一面鏡子。包括家長的品質、性格、道德觀、價值觀以及教養方式等。  

②個體與群體:學生所在學校、班級、家庭,其中是否愛班級對學生影響最大。  

環境塑造人,環境改變人。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什麼樣的學校,就塑造什麼樣的班級;什麼樣的班級,就塑造什麼樣的學生。  

③群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是共存、競爭的關係,是相互促進的、相互制約的、相互影響的。如班級與班級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等。群體之間的差異,實質上是領導者認知結構的差異。領導者如何看待群體之間的關係及競爭,直接影響著群體及個體的發展。 

中學生人際交往是中學生基本的社會性需要,進入中學後與小學時代的交往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交往的實質上看,既有情感定向性,又有目的定向性。主要體現了四大特點:  

1、強烈的交往需要和渴望獨立的心理是中學生交往的最顯著的特點。  

幼兒交往——由家長陪著——缺乏獨立性,依賴性較強。  

小學交往——打招呼,不用家長陪——既想獨立,又有依賴。  

中學交往——不打招呼,更不用家長陪——擺脫依賴性,獨立性較強。  

客觀上:  

  • 告別小學時代,由於知識的增長,原來的教育關係和教育力量已起不到直接的作用。
  • ②教師、家長已失去往日的「威嚴」,不再是「正確」的代名詞。  

    ③小學時代交友情感性明顯,中學生交往目的更突出些。  

    ④新的夥伴,新的集體,新教師,需要建立新的交往模式。  

    主觀上:  

    ①告別童年時期,步入青春期,進入第二反抗期,父母進入更年期。  

    ②青少年自我意識的覺醒,並逐漸加強。隨之而來的進入更年期的父母自我意識也較強。「兩強」相遇「麻煩」多多。  

    2、中學生交往既想採取自主獨立的行為傾向,另一方面,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  

    ①開始注意自我形象,並且自己進行自我觀察,思考自已的特點,同時也更加留意別人,目的是把自己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同別人進行比較。(生活中多一面鏡子就足以說明)  

    ②常把父母對自己的關心,當成一種束縛。(心中潛意識地把自己當作成人,渴望自己獨立成長,但現實往往又不允許,所以束縛就成為一種「必然」。)  

    ③十分需要夥伴與友誼,以補償失去的對父母的依賴。  

    ④渴望獨立,顯示自我,是中學生自我價值的表現形式。因此,在同伴面前的表揚,並得到同伴的讚美與鼓勵,往往比教師的教育更起作用。  

    3、開始趨向於關係性交往。  

    ①中學生自我主體性評價的進一步增強。不再像小學傾向於選擇品行,得到老師與家長欣賞和讚美的孩子,而是選擇脾氣相投,相互理解,話語投機,彼此好感等。  

    ②中學生交往帶有明顯的情感性的同時,又有了很強的目的性,比如:想把數學成績搞上去,有意,有目的與數學教師套近乎。  

    ③不少學生把對自己發展有幫助,有益,當作自己選擇朋友的標準,可能此人並不是自己完全接受的人,這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  

    4、正視異性問題,開始關注異性,希望接近異性。喜歡與異性交往,又是中學生交往動機的又一個顯著特點。  

    青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意識覺醒,這是指青少年開始意識到兩性的差別和兩性的關係,對自己變化性特徵感到害羞和不安,對異性和變化表示好奇和關注等。  

    ①無性意識階段(0——5歲)幼兒階段,男女孩在一起玩耍,無性意識。  

    ②疏遠階段(7——12歲)小學階段,男女生在生理上發生急劇變化,因此引起青少年對性問題感到害羞、靦腆,不安和反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不願接近異性,彼此疏遠和男女界限分明。  

    ③吸引階段(14歲以後)中學階段,男女生之間會產生一種情感的吸引,開始喜歡一起學習娛樂,性意識朦朧,帶有一些神秘色彩。  

    ④戀愛階段:隨著年齡增長,青少年生理上的進一步成熟及社會生活影響,愛情種子開始在青年學生心中萌生。這個時期多為內心隱蔽的愛情,多以精神內容為主,重視純潔的感情。  

      

    二、 學生人際交往的常見心理問題

    在把握了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遑,我想了解一下在聽的各位老師是否已經做過心理諮詢。可能有的做過有的剛接觸這一領域。前面我自我介紹時告訴大家我來自長沙市第十五中學,其實我到這所學校的時間才不到一個月,到現在我工作了十四年,也做了十四年的學生心理諮詢與輔導,都是在長沙市明德中學工作,同時也在長沙市教育局和教科院組織的心理諮詢輔導中心做諮詢老師,所以有大量的心理諮詢與輔導案例,每年我們會在案例進行統計,在這些案例中,交往類的大約佔了65%~70%,由此可見交往輔導的意義和重要性。在來訪者當中,最常提到的問題如:「我怎樣才能使別人喜歡我?」,或者「怎樣才能消除自卑感?」,還有「怎樣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等等。還有人會問:「我為什麼體會不到人際交往的快樂?」等等。交往是學生完成學業、人格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交往既能給中學主帶來幸福和歡樂,也能造成無窮的苦惱與悲傷;交往既能促進中學生之間的友誼,也能導致人際間的衝突和矛盾。學生由於自身成長過程中固有特點及涉世不深、經驗不足,對人際交往的認識不夠,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交往問題,結合自己的輔導案例我們認為,學生人際交往的常見心理問題主要有四大類:認知障礙問題、情感障礙問題、人格障礙問題和能力障礙問題。

    1、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在人際交往中,特別對於學生這一交往主體而言,表現突出而常見,這是由中學主交往特點所決定的。中學生的交往特點之一是理想化。中學生自我意識開始增強。但其社會閱歷有限,客觀環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夠全面接觸社會,了解人的整體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經常是先在自己頭腦中塑造一個理想的模型。然後據此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知己,一旦與實現不符。則交往產主障礙。中學生的交往特點之二是自我中心,即以理想的自我來確定擇友標準。而理想自我的不現實性往往造成人際交往障礙,如,自己對某人印象不好時。就覺得什麼都不順眼,產主壞的看法和否定的態度;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以為別人也喜歡,認為自己所喜歡的東西就是美好的,而自己所討厭的東西則是醜惡的;自己對某人有看法,就認為對方也在搞鬼。如此等等,使人際認知失去客觀性,造成交往障礙。

    2、情感障礙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常由感情而萌發,情感成分是人際交往的重要部分,中學生由於感情豐富、變化快,有時對人對事過於敏感和不重客觀,重一時不重全面而使行人際交往缺乏穩定性,產主各種障礙。 1)恐懼引起的交往障礙。有些中學主有交往的慾望。但無交往的勇氣。常常表現為與人交往時(尤其是在大眾場合下),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以至手足無措、語無倫次,嚴重的甚至害怕見人。尤其害怕與比自己水平高、能力強及有所成就的人進行交往,怕他人瞧不起自己。有的同學一到人群中就覺得緊張不安,在課堂上、教室里、圖書館,都會覺得別人在注意自己、挑剔自己,輕視或敵視自己,以至無法安下心來聽課、看書、做作業。這些恐懼使生活暗淡、不愉快,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應。

    2)嫉妒引起的交往障礙。嫉妒是指在意識到自己對某人、某事、某物品的佔有意識受到現實的或潛在的威脅時產主的情感。表現為對他人的長處、成績等心懷不滿。他們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經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對別人超過自己。對勝過自己的同學輕則蔑視,重則仇視,有的甚至不擇手段地攻擊、報復對方。嫉妒的種類很多,有的因容貌,家庭條件等因素而產主嫉妒;有的因智力、能力,交往等因素產生嫉妒。從而引起交往障礙。

    3)自卑引起的交往障礙。在交往活動中,自卑表現為缺乏自信、自慚形穢,想像成功的體驗少,想像失敗的體驗多,自卑的淺層感受是別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層的體驗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當出現深層體驗時,便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似乎所有的人比自己強得多。因而,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將社交圈子限制在狹小範圍內。

    4)自傲引起的交往障礙。自傲與自卑的性質相反,表現為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氣凌人,自以為是,過於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總是把交往的對方當作缺乏頭腦的笨蛋,常指責、輕視、攻擊別人,使交往對方感到難堪、緊張、窘迫,因而影響彼此交往。

    5)孤僻引起的交往障礙。孤僻有兩種情況,一是孤芳自賞,自命清高,不願與人為伍,與人不合群,自己將自己封閉起來;另一種屬於有某種特殊的怪僻,使人無法接納,從而影響了人際交往

    3、人格障礙人際交往中,人格因素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人格,簡單他說是指人在各種心理過程中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包括氣質、性格等。從氣質角度看、有些學生屬膽汁質氣質的類型,他們常因一點小事而突然間怒不可遏,對人大發雷霆。使對方深感委屈和不滿。 有些學生屬於粘液質氣質類型,他們反應慢,不靈活。辦事慢慢吞吞,難以同時處理幾樣事情,難以從一個問題轉入另一個問題,常使多血質的學主不耐煩,催促他、指責他,而產主不快。從性格角度看,有些學生屬外向型性格,他們活潑好動、樂觀開朗、善於談吐、感情易變、性情急躁,他們既具有吸引力,又易於使人反感,容易引起衝突,有些學生屬於內向型性格,他們對周圍的事不大關心,不喜歡與人交往,與親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離,使交往不能順利進行。人格障礙,還表現為有些學生人格不健全,動不動發火、生氣、脾氣暴躁、態度生硬、對人充滿敵意,或者自我陶醉,受人擺布,易受委屈等,由此而經常發生人際衝突,中學主交往中黨見的人格不健全還表現為自私自利,苛求於人、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現象,引起交往障礙。4、能力障礙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響人際交往的原因之一。當前,不少中學生缺乏交往的經驗,尤其是成功的經驗。他們想關心人,但不知從何做起,想讚美人,可怎麼也開不了口或詞不達意,交友的願望強烈,然而總感到沒有機會,交往中想表現自己卻不能如願,內心想表示溫柔,言語卻是硬梆梆的,如此等等,阻礙了交往的順利進行。中學生人際交往障礙會給他們的學習、主活、情緒、健康等方面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還會給他人造成困擾。我國已故的著名醫學心理學家丁瓚教受曾經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重要的就是對於人際關係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重要是由於人際關係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重要是由於人際關係的失調而來的」,如,有些中學生學習成績下降,上課時精力難以集中,這些看似學習上的問題,其實有些並不是學習本身所帶來的,而是人際關係緊張所導致的。因此,我們要幫助、指導學生消除交往障礙,減少人際關係的矛盾,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改善他們的人際關係。

    三、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輔導策略 

    (一)提高交往認識

    1、認識交往動機

    交往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源於交往正確的認識和正確的動機。因此,我們必須把提高學主對交往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交往動機放在首位。交往動機是指直接推動人們參與交往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動力。它是受多種條件制約和影響等複雜心理因素構成的。  

    人的一切交往活動都是由一定的交往動機所引起的。  

    中學生交往動機來源於兩大方面:  

    ①內部動力:包括需要、興趣、信念、志向、抱負、價值觀等等。  

    ②外部動力:家庭、親友、老師、同學的期待,必須履行的職責,監督,檢查及競賽等等。  

    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聯繫的,外部動力則起鞭策作用。人的需要、興趣、愛好、價值觀和抱負水平則是影響中學生交往的動機,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而且起著決定作用。

    2、認識人際距離

    我們常說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個良是善良的良,其實我們還可以理解為測量的量。「量」好的人際關係較最好,像尺子丈量一樣,不近也不遠,距離產生美。不交往可以隨時離開,想深入交往可以馬上接近,富有彈性。過密交往,會影響你發展的空間,過疏交往會使人孤獨,失落感增加,個人潛能難以發揮。  

    人際關係中還有一些諧音的詞語是很有意義的,如說人際關係要和諧,a,和諧關係:即「和」有飯同吃,「諧」有話同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b、協調人際關係:即「協」十分努力去辦,「調」說話儘可能照顧周全,即協調能力。

    3、把握交友原則

    ①真誠原則——一份讓朋友信任,放心的「自我說明書」。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朋友」。

    ②互酬原則——給別人以接受你,喜歡你的理由。

    不能強調別人如何!要考慮我有「什麼」讓別人喜歡、接納的。

    ③功利原則——讓別人感到交你這個朋友值得。

    傳統人際交往是願談人情,忌談功利。而事實上,不管什麼人都希望從你那裡得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

      

    (二)培養交往能力

    1、雙向溝通能力

    心理遊戲:我說你畫(啟示:雙向溝通,相互交流才能增進了解)

    2、換位思考能力:

    盲人摸象的故事;看到杯子的不同的面的情境;

    發展人際關係要考慮對方的感受,總而言之,學會看誰都舒服,因為世界本來就是這樣。

    (三)指導交往藝術

    1、傾聽的藝術

    人的生理結構是兩隻耳朵一張嘴巴,這也就說明了要我們多聽少說,所以在這裡我們把聽的藝術放在第一位。

    交往是相互的,交談是主要的,但傾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人是否會傾聽,善於傾聽,將直接影響他人際交往的質量。  

    學會「傾聽」是人際交往時受歡迎的第一步。  

    一旦專心「傾聽」,講話人頓時感到被別人尊重的感覺。  

    不認真傾聽是危險的,因為這樣會錯過許多重要信息。  

    傾聽是一種承諾,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種承諾。  

    傾聽說明你在乎說話人,對於這種積極傾聽,通常對方會以好感和感激來回報。且記:在別人說話時沉默並不是真正的傾聽,至少做到以下四點:  

    a、理解某人 b、欣賞某人 c、學習某些東西 d、給予幫助或安慰  

    傾聽與其說是一種動作,倒不如說是一種態度。其技巧如下:  

    ①要有正確的「聽」的態度。  

    專心的聽對方談話,態度謙虛,始終用目光注視對方,身體微前傾。  

    ②要善於通過體態語言或其他方式給予必要的反饋。  

    比如:點頭,微笑,「嗯」來表示自己確實在聽和鼓勵對方說下去。  

    ③提出問題:「他為什麼要這樣呢?」,「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什麼呢?」  

    ④不要中途打斷對方,讓他把話說完。  

    我們是不是經常聽到說話者的不平,「你讓我把話說完,好不好!」  

    ⑤適時引入新話題  

    「你能不能再談談對這個問題的意見呢?」  

    ⑥忠於對方所講的話題。  

    ⑦要巧妙的表達你的意見。  

    比如:「正如你指出的一樣,我完全贊成你的看法」。  

    ⑧要聽出言外之意。  

    要把握說話者的真實意圖。要善聽「話中話」,或「話後話」。  

    所以《聖經》里說,上帝賜給我們每人兩隻耳朵,一張嘴巴,就是讓我們少說多聽。  

    2、與人交流的藝術  

    聽一位善言者一席話,宛如欣賞了一曲優美動聽的樂曲,喝上一杯清醇的美酒,令人心曠神怡,令人陶醉。反之,則使人提不起精神來,感到昏昏然。與人交談,注意以下幾點:  

    a、要注意談話的場合與對象。  

    由於人與人的文化水平、生活經驗、性格、興趣、愛好、職業等差異,因此要把握不同對象,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式,另外,場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與人初次相識,應禮為先,並選擇好開場白。  

    b、要語言簡練。  

    講的省力,聽的省力,皆大歡喜,切記反覆強調自己認為重要的話題。  

    c、給別人留下思考餘地和發言的機會。  

    d、控制好自己的聲調、音量和手式。  

    3、拒絕別人的藝術  

    每個人都有說「不」的權利,但有時面對朋友、親情、長輩等說出來卻很困難。拒絕別人的要求,有時會給自己留有「空間」。否則,還會帶來麻煩與不幸。  

    a、先肯定,後拒絕。  

    「我很理解你的要求,感到也合情合理,可是,出於某種難言的原因,使我力不從心,  

    真得對不起!不好意思啊!」  

    b、給一個緩衝的時間。  

    「這個問題是不是讓我考慮一下,無論行不行,明天,我給你個答覆,行嗎?」  

    c、把話說靈活些,留點餘地給對方或提出反建議。  

    「你的想法很好,是不是時間上早了些,讓我們都好好考慮考慮吧!」  

    d、答應或肯定問題的某一部分,拒絕問題的另一部分。  

    「這事我也很關心,我完全支持,但是我不同意這種解決方式。」  

    e、立即答覆,直接拒絕,假如涉及原則問題的話。  

    f、一般的拒絕要和氣,要給對方留面子。原則或無理的要求要嚴肅。  

    4、誇獎別人的藝術(讚美的藝術)  

    希爾《成功學》認為:人類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別人的欣賞、接納和讚美,一句話可以使人愉悅,使人振奮,甚至能改變自己的一生。  

    應該將「誇獎」和「拍馬屁」區別開來。誇獎是一門藝術,可以使別人和自己快樂,而「馬屁功夫」則是阿諛奉承且庸俗的東西。  

    卡耐基曾對自己的學員說:「榮耀是別人贈予你的,而不是自己說什麼便是什麼,應自己努力去爭取。」  

    心理學認為:讚美和恭維像一對雙生子,往往難以辨別。它們一個是真誠,另一個是不真誠;一個是發自內心,另一個出自喉嚨。  

    讚美是所有聲音中最好聽的一種;  

    讚美既是一種生活智慧,也是一種心理技巧;  

    有效的讚美可使人獲得充足的心理營養;  

    讚美是一種力量,它可以使人在低落彷徨的時候獲得勇氣;  

    讚美是人的高級的心理需要;  

    讚美是心靈的理解,是真誠的關心,是發自內心的感受;  

    讚美要真誠,真實,具體,要獨具慧眼。  

    威廉·詹姆士說:「渴望被別人賞識是人最基本的天性。」  

    總之,從心理學角度:有效的讚美能給人帶來愉悅和自信;能撫平人心靈的創傷;能滿足人的尊重需要;能使人真實地認識自我;能成為人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最佳動力。  

    從社會學角度:是一種有效的交往技巧,能有效地縮短人與人之間的人際心理距離。  

    描述人優點的形容詞,如:善解人意、細心、勇敢、隨和、樂於助人、上進、體貼、誠實、淳樸、熱心、有愛心、孝順、執著、有責任感、認真、大方、健談、有想像力、有氣質、活潑、溫柔、幽默、能幹、聰明……  

    5、笑的藝術  

    希爾認為,真誠的微笑不但可以使人們和睦相處,還能給人帶來極大的成功。  

    美國「旅館大王」希爾頓獨霸「皇后、皇帝」兩座飯店,就是提供了「微笑服務」。  

    用微笑來應急是一件相當好的事,微笑充滿一種神秘的色彩,當你微笑時,是用一種無言欣賞來回答,會使對方感到溫暖舒服。  

    6、認錯的藝術。  

    你如果先承認自己弄錯了,別人方可能和你一樣寬容大度,認為他自己有錯。  

    美國總統羅斯福入白宮,他說:「如果我的決策能達到75%是對的,就是預期的最高目標。」  

    記住:如果當眾指出一個聲望很高,學識豐富的人錯了——結果該是怎樣的呢?(想想)  

    真正具有邏輯性思考的人很少,我們多數人都犯有武斷、偏見的毛病。多數人有固執、嫉妒、猜忌、恐懼或傲慢的缺點。  

    一個人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感。這不但可以消除罪惡感和增加自我保護意識,而且還有助於解決這項錯誤所造成的問題、麻煩與不幸。  

    交往是人際間思想與情感的相互傳遞的過程。沒有交往,人與人之間就不可能產生彼此認識和感情。交朋友是心靈和情感上的溝通,真正的朋友會使人感覺到:快樂時有人與你分享,痛苦時有人與你分擔,迷惘時有人給你指點,困難時有人給你幫助,憂傷時有人給你安慰,氣餒時有人給你鼓勵。


    推薦閱讀:

    人際交往的十個小知識,讓你在人群中更受歡迎
    為什麼說《憨豆先生動畫版》中憨豆扮演者現實中是一個內向的人?
    人際交往中,一定要遠離這3種人
    人際交往中,不掌握這三個方法,你永遠不能成功
    與人相處與零和博弈

    TAG:人際交往 | 學生 | 輔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