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胡小林老師:《學佛的體會》第七集

胡小林老師:《學佛的體會》第七集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大家請坐。  下面我就利用這個時間,繼續向大家彙報自己學佛的體會。  今天我想主要集中時間向大家彙報,我自己是怎麼在生活、工作、學習當中,就是日常生活當中,怎樣念佛的。我們很多同修都面臨這些問題,我們每天都要工作,我們有家庭,甚至有些自己當老闆,有自己的公司。印光大師提醒我們,「行住坐卧,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這是對我們這些在家居士,特別適合於在家居士,念佛的這些人,特別好的指示、開示。我願意把我在北京,自己開公司、當老闆,自己也有家,自己也有孩子,自己也有員工,這些情況下,我是怎麼念佛的,具體是怎麼做的,彙報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啟發,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我們念佛,首先一定要有一顆念佛的心,有時間就要念佛,能念一句就念一句,能念一個字就念一個字。比如說,我就有一個時間,就能念一個「阿」。有些時候我在辦公室打電話,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打電話的時候,我們經常使用電話的人都有這種體會,比如說轉。比如說我要理髮,我打理髮室的電話,是在酒店裡的理髮室,得通過總機轉。你打到這個酒店了,她說,你好,Good morning ,早上好,瑞基酒店。我說,你好,瑞基酒店,麻煩你轉一下2794這個分機。這個時候她說,請稍等。請稍等不是就有一段時間嗎?她得給你接分機,她得給你接到理髮室。這段時間,從總機開始轉這個電話,一直到理髮室的工作人員接這個電話,這段時間我們應該怎麼辦?這段時間不能疏忽。「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這段時間你不需要說話,你也不需要考慮問題,這段時間可能也就半分鐘,可能也就二十秒,這個時候我怎麼做呢?我就念佛。「阿--彌--陀--佛」,用耳朵聽,「阿--彌--陀--佛」。可能剛剛念到第五句,就被打斷了,「喂,您好,理髮室,美髮廳」,念到第五句了。「麻煩你,我找一下鄭師父」,因為我們約理髮師,得約人。「找鄭師父啊,請等一下。」這又讓你等。這一等又沒事幹了,她去找你要想講電話的人。你要想講電話的人來到電話機旁邊,來跟你講話,這一段又有時間。那我從第六聲佛號再接著念,「阿--彌--陀--佛」,一定要記住,念佛關鍵是念佛的質量,而不是數量。印光大師在他通篇的文鈔當中,沒有提出來一天要念多少萬聲佛號,而只是說每句佛號要做到三個清楚,念得清楚,聽得清楚,心裡記得清楚。我們一定要認認真真地落實老和尚的開示,「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等鄭師父,給我理髮的鄭師父,多少年了都是他理髮。他來接電話這段時間,你就偷著念,忙裡偷閒,「閑」就是時間,見縫插針,再從第六句開始念起,「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喂,你好。」鄭師父來了,佛號就放下。「鄭師父你好,我是胡小林,我想約個理髮的時間,您看您什麼時候有時間。」他說,「您什麼時間方便?」我說,「我下午三點鐘以後。」「好吧,我三點鐘有客人,你四點半來吧!」「好,謝謝您!」電話就掛掉了。電話掛掉了,就準備吃中午飯了。從我的辦公室到外面去叫秘書準備飯,這一段又是一段距離,我就把這細化,如何念佛。從辦公室出去找秘書說,我們可以吃飯了,麻煩你幫我把飯準備一下,熱一下。從家裡帶來的飯。這個時候,從辦公室走到秘書的桌子這一段,起碼起碼能念三聲完整的的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定要記住用耳朵聽。很多我們在一起念佛的同修就說,什麼叫用耳朵聽?我聽了,我知道我念的是第幾聲佛號,這是最淺的一層。我知道我這句佛號是第幾聲,第八聲,第七聲,第六聲。關鍵是佛號這個數字再往下這一層,你是記住了念佛是第幾聲,十聲佛號。每聲佛號的每個字,你是不是都聽見了?我聽了,但是我沒聽見;我聽了,但是我沒聽進去;我聽了,但是我沒有心,這就不行。一定要專心致志,攝耳諦聽。「攝」,就是攝住耳根,什麼都不能想,就用耳朵聽自己的佛號。很多人說,我聽了,你要說我沒聽,這麼大的聲音,阿彌陀佛,我能沒聽見嗎?我聽見了。但是你沒用心聽。應該這樣,「阿」,就像我們耳背一樣,聽別人講話,生怕別人的話我們沒聽見。我跟大家在一起,有些時候我們經常跟老和尚在一起吃飯,跟老和尚說話。老和尚一說話我們特別認真,我們探過頭去,我們用耳朵聽,老和尚剛才說什麼,不明白還得追問一句,「您剛才說的是什麼事?」反覆確認,這叫聽。我們能不能用這種態度,這種專心致志的精神,來聽我們嘴裡念出的這聲佛號。我昨天給大家彙報時說,腦子裡頭要提醒自己,我得聽佛號,我得聽佛號的聲音,佛號的聲音要從我耳朵里進去。我聽了但是沒聽見,等於沒用。一定要聽,有這個動作,並且要有效果,就是聽見這個聲音。你真要這樣做,每一個字都聽得清楚,有些時候你念佛就不會念太快,因為你念快,嘴皮子就滑過了,耳朵跟不上,你耳朵沒有這種訓練。所以,我們念佛的時候,我自己的體會是,你的耳朵沒有做好準備,我們的嘴就不張。什麼時候我的耳朵準備好了,要聽聲音了,我再念。「阿」,我要念「阿」了。我這耳朵要專心致志了,我準備捕捉聲音了,我耳朵準備好了。這個時候我念「阿——」,從它一念出來我就逮住佛號,我就抓住這佛號,從頭到尾聽清楚。慢一點,準備念「彌」了,耳朵要做好準備,準備聽「彌」的聲音了,是不是全神貫注,是不是精神飽滿,準備聽第二個字 「彌——」,很好,這個「彌」字聽得很好,一點都沒落。確確實實耳朵沒幹別的,確確實實耳朵在恪盡職守,在完成它的本職工作,在完成它的聽。然後,「陀——」,「陀」字聽得也很好,「佛——」也聽得不錯。所謂攝耳諦聽,我自己的體會,特別是對我,原來沒有念佛習慣的這麼一個人,我剛開始就是這麼一個字一個字地念。因為印光大師,包括我們的老和尚,並沒有說速度越快越好,就是要聽得清楚。我們今天不具備這種能力,把每個字都聽清楚,我們沒有這麼高的能力。就和我們剛開始跑步一樣,跑五十米就累了,一個月以後可能跑兩百米,半年之後可能跑一千米,這是要不斷地鍛煉。就和我們做飯一樣,剛開始切菜也慢,洗菜也慢。熟能生巧,時間長了,洗菜也快了,摘菜也快了,切菜也快了,這是需要訓練的。一上來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這麼快跟不上,耳朵跟不上。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耳朵要捕捉住佛號,把它聽見而且要聽進去。不信大家試一試,你真正的,別說半個小時念佛,你有十句佛號,四十個字,每句佛號四個字,阿--彌--陀--佛,四十個字念下來,我們真能做到,把每個字都聽清楚,這十句佛號下來你的感覺就不一樣,真是一個妄念都沒有。我們長期以來,按照我們師父上人說的,無始劫來,我們在六道輪迴,就是因為散亂,就是因為心不能歸一,不能制心一處。一個妄念接著一個妄念,按照彌勒菩薩說,一千兩百六十兆分之一秒就一個念頭,這一秒中得多少個妄念。我們從來就沒有享受過沒有妄念的生活,我們從來沒有過過沒有妄念的日子,我們根本就體會不到什麼叫沒有妄念,那是一種什麼狀態。我們今天有了印光大師的十念法,有了念佛這個法門,利用耳根達到圓通,利用耳根來證得圓滿的佛果,生到西方,達到事一心不亂,達到理一心不亂。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就這麼一個方法了,我們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辦法了。我昨天跟大家彙報,我們這個世界,靠誰?能指望誰?誰都指望不上,包括我們的師父上人。你說師父上人不慈悲嗎?慈悲。他真能把我們送到西方,這得靠你,自己。有這個感,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這個應,感應道交你去了。老和尚慈悲,如果老和尚能把我們送西方,他有這個能力,那他肯定把我們都送過去了。為什麼不行?這個事情,凈土法門要靠信,要靠願,要靠行。信願行這三件事可講的都是自己,跟別人無關。而且一旦你真正落實了信願行,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所得到的殊勝利益,我們在經典上都看到了。第一,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第二,沒有三惡道;第三,壽命無量;第四,阿惟越致菩薩,不退一生成佛;第五,水流風聲皆流法音,根據你心裡的想法來給你講法;第七,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跟彌陀跟聖眾們在一起。這麼殊勝的果報,就靠這四個字。這麼簡單,我們還不念。我們現在念什麼呢?念妄想、念分別、念執著,這個東西能把我們送到西方嗎?咱們不說大道理,不說經教上的這些深奧、玄妙的道理,咱就說實實在在的,老百姓過日子,咱們算這筆賬,我生氣也罷,我高興也罷,我吃也罷、喝也罷,最後誰不都得走?生死這一關,你怕死,怕死不得不死,沒有一個人說,怕死就可以把生死解決了。怕死,到最後也得死。既然這樣,何必要怕它?死是迴避不了,那我怎麼辦?死,咱們好好的死,找個好地方,這不就完了嗎?因為你怕死也得死,你琢磨這個已經沒用了,怕也沒用,早晚都要死到臨頭。那麼下面的問題不是討論死的問題,就是死了以後我去哪的問題。在經典上,佛問阿難,他從大地上拿起一撮土,我手土多,大地土多?他就問阿難,我手裡面土多,還是大地上土多。阿難說,大地土多。世尊當年就說,我手裡的土就相當於死以後,你能投胎當人;而大地的土,就相當於你死了以後去墮惡道。這兩個機會就差這麼多。我手土多,大地土多。得人身者如我手中之土,墮三途者如大地之土。那就不用說了,肯定是墮三途的人多,肯定是墮三途的機會多。墮了三途是怎麼一個苦法,體會不到。我們沒有見過鬼道,我們也沒有去過地獄,我們見過畜生,但是我們好像跟自己聯繫不起來。豬是豬,螞蟻是螞蟻,蚯蚓是蚯蚓,鳥是鳥,我覺得好像跟我無關。印光大師說,這就是我們心的力量太小的原因。見到這些東西都覺悟不了,更何況沒有見到的地獄和鬼呢?你見到畜生,你都不覺得苦,你沒有見到的鬼和地獄,你就更不覺得苦。這就是祖師大德說的障礙。如果我們制心一處,好好念佛,久而久之這個障礙就去掉了,你就越來越感覺到地獄苦,越來越懼怕去地獄。你越來越覺得鬼道苦,苦不堪言。《地藏菩薩本願經》告訴我們地獄如何之苦。你說地獄的苦我沒感覺,我確確實實找不到感覺,我讀了《地藏經》也聯繫不起來,我覺得那是另外一個世界,那是另外一個生活,跟我無關。釋迦摩尼佛在這個世界上,給我們講了八苦。地獄你看不見、摸不著,所以你不覺得苦,引起不了警覺,發不了菩提心。最好的方法是「知地獄苦,發菩提心」,此乃大覺世尊對我們最切要的開示。大覺世尊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告訴我們,菩提心怎麼發?「知地獄苦,發菩提心。」如果地獄苦我們聯繫不起來,發不出這菩提心。那我們就看釋迦牟尼說我們這個世界如何之苦。三苦、八苦比比皆是,苦不堪言。印光大師說得很清楚,父母、兄弟有走的,你難過嗎?父母、兄弟有得病的,你難過嗎?父母、兄弟有老的,你難過嗎?孩子離婚了,你難過嗎?先生出車禍了,你難過嗎?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冤家。有些時候跟兒媳婦不合,跟同事鬧意見,妯娌之間搞不團結,這都是怨憎會,冤家,碰面了。五陰熾盛,「五陰」就是我們的色身,受想行識,我們的感受,我們的想法。八苦逼迫,逼著我們。這個死不逼著你嗎?逼近,越來越近了,每一天就離死亡近一步,你躲都躲不過去。兄弟姐妹,父母的走,也是逼著你。你想迴避這個問題?去年十一月我父親走了,我們有什麼辦法?我們愛他?愛他!我們有錢?有錢!我們有醫療設備?有醫療設備!我們有佛法?有佛法!能解決他的死嗎?我們真想留住他,真想在他的身邊再孝敬幾年,沒辦法!根本就攔不住,無能為力!看著他就不行了。仙台地震,日本的,福島核電站泄漏,我們多麼祈求這世界不要有災難,求不得!師父在講經的時候說,上個禮拜,五十多起災難,世界。上個禮拜,再上個禮拜,又是五十多起。現在誰還敢出遠門?我前一段到美國去,老和尚給我打電話,「你要去美國?」我說,「是。」「留點神,小心點,有什麼情況趕快回來。」提醒你!注意,別稀里糊塗的,別馬馬虎虎的,要留點神,有什麼不好趕快回來。老和尚人家說話可不是隨隨便便的,千里迢迢,我在北京,他在香港,說我要去美國,專門囑咐我這句話。多操心!求旅途平安,求得到嗎?求不得。去年十一月份,爸爸走了,愛別離,能避免得了嗎?避免不了。夠苦的了!所以地獄的苦,如果我們回想不起來,我們聯繫不起來,我們把我們這一生,從我們懂事開始,一直到現在,我五十六歲了,這一生我們要經常想。這就是念佛!我這一生遭遇了多少八苦,總結總結。自己得過癌症,自己離過婚,大兒子六歲去美國,去加拿大,二十八歲才見面,二十二年不能生活在一起,愛別離。跟合作夥伴吵架,怨憎會。那都是因為自己沒有學佛,自己的業報身,抵不過。「聰明不能敵業」,再聰明的人,您是博士,您是教授,您是專家,您是學者,抵不過你的業力。最大的業力是什麼?生死輪迴,永無出期。這個業力誰都抵不過去。所以,「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這是祖師大德說的,這一句話就把我們蓋棺定論了。所以,我們地獄苦思不出來,我們去思人間之苦。我們要提高警覺,現在歲數一天天大了,人過中年了,五十六。我爸爸八十六,長我三十歲,八十五歲走的。我要是有這福報,能活到八十五,我到今天還剩三十年。一年三百年六十五天,三十年也就一萬多天。一萬多天能成就嗎?萬一要成就不了,到了八十五歲,父親走的那個年齡,一氣不來,印光大師說,「定隨」,一定會跟隨著,「宿世今生」,過去世,「今生」,這一輩子的,「定隨宿世今生之業,輪迴六道,墮入三途」。一定的,斬釘截鐵,一點含糊都沒有。一口氣不來,「定隨宿世今生之業,墮三途,百千萬劫永無出期。」這個不是鬧著玩的,這不是說咱們中午吃了四川菜不高興,咱們晚上改成廣東吧。沒得改這個,改什麼改?一旦墮入三途,《無量壽經》上說,相見無期。什麼時候跟阿彌陀佛再碰面?誰都不能有個預期,誰都說不準。想到這就冒汗哪,就出汗,就緊張。我們能指望誰?在這個世界上。印光大師說,山河大地,芸芸眾生,至親好友,一個人都幫不了你。佛在《無量壽經》上說的特別特別清楚,父親看兒子,兒子看父親,一點辦法沒有。各走各的,各來各的,各是各的命,各去各的地方,誰都幫不了誰。只有阿彌陀佛,我們能指望上。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說,冬天冷了,我們準備點棉衣,曬一曬,立冬了該穿棉衣、毛衣了,夏天的衣服要收起來了。孩子要開學了,得準備書本。車子要年檢了,我們的汽車要年檢了,我們得送出去。水電費該交了,這些事我們都操心。這些小事我們都放不下,都知道預先做安排,都知道有個計劃,都知道有一個統籌的安排,不要臨時失措,印光大師說,手忙腳亂。生死這麼大的事,這可比交電費,比把冬天的衣服準備好過冬,生死這件事,可比這些事大的太多太多了,不知道做準備,印光大師說,不知道做準備。雞毛蒜皮這點小事,針頭線腦這點小事,我們知道做準備,我們知道操心,我們放心不下,我們一定要給它辦好。生死這大事不想著辦。死到臨頭手足無措,到死的時候手忙腳亂。印光大師說,這就是業障。生死心不切,就是最大的業障。沒有一個生死心,不知道為生死做好準備,不知道死了以後再什麼時候投胎當人,什麼時候再碰到凈土法門,不知道。我們修凈土的同修,一定要心裡存著個隨時我都有走的可能,印光大師說。每一分鐘我們都有死亡的可能,特別在現在這個時期。我昨天跟大家說,你可不能保證我們有那麼大的福報,到念佛堂去走。你也不能保證我們每個人有這麼大的福報,有助念團幫你助念。你也不能保證,你走的時候,你眼前掛著一尊阿彌陀佛的佛像。你更不能保證,你走的時候有善知識在你旁邊開示。黃念祖老居士,此乃大修行人之一,今天我們學他的《大經解》,老人家醫院走的。玄奘大師西域取經,那是中國的祖師大德,經都是他翻譯的,臨終的時候得病。特別不理解,我這一輩子在佛法上貢獻這麼大,有修、有學、有證,我怎麼能得病呢?這個時候,文殊師利、觀世音菩薩就來到他的身邊說,你過去生當中做過惡,現在,就像印光大師說的,重報、後報先報了你,先變成現報和輕報,所以你不要著急,這是好事。玄奘法師才明白,我這麼大的修行人,當然玄奘大師自己沒有說,這是我說,我們自己說玄奘法師是大修行人,那肯定是,都不能敵業,都抵不過業力,變成了現報和輕報,那個病難受啊!玄奘大師當時不理解,為什麼。就這一個感,就把佛菩薩感來了,他心清凈,佛菩薩給他解釋,你為什麼現在得病。印光大師說,況我等凡夫乎?像我們這一類的凡夫,「況」,更何況像我們這種人呢?玄奘大師尚且如此,我們能怎麼樣?我們得消業障,我們要把這業給轉過來。昨天咱們凈空老和尚講,一句佛號,只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消八十億劫生死大罪。你得消這個罪,你真得把這業消掉。印光大師說,這句佛號的作用是什麼?「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業,消掉了,智朗,智慧開了。業消、智朗,這是兩件事。障盡,你的業障盡了,業障沒了。福崇,福增起來了。你有福才能在念佛堂走。中國說五福,最後一福壽終正寢,「正」就是客廳,坐著走,跟人聊天走,吃飯走,「寢」是寢室躺著走。壽終正寢,這是五福之一,咱有這個福嗎?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示現了,沒在家走,在醫院的病床上走的。到了醫院你可就做不了主了,你就把你自己交給大夫了,交給現代醫學,大夫得對你負責。我爸爸走的時候我在身邊,我不想讓大夫碰我父親。那大夫有責任,當時我說,人家大夫急了。大夫說,那不行,不讓上電擊不可能的,這是我們的搶救程序之一。十三個搶救環節,這是其中之一。你不讓我搶救,到時候你們家屬要告我,追究我醫療事故,我怎麼說?那你們除非簽字。手忙腳亂,五分鐘人就走了,你還哪顧得上簽字、準備文件?我說,別再弄這個了,又打針,又是塞呼吸機,然後又是電擊…… 咱們懂,學了佛的,那時候這人多難受!《飭終津梁》講了,不能碰。大夫聽你的?當時大夫說話特難聽,你要是聽你們家的,別往我們這送。你既然送到這了,你就得聽我們的。我們都有責任,我們都是當班大夫。你說你到時候不追究我們責任,多少家屬都說,你們治吧,我們不打官司,我們相信大夫。一轉臉就不行,就到法院起訴。現在醫患矛盾很大,醫生不相信病人,病人不相信醫生。這都是後話。我看到我父親這麼走,我就警覺,我可不能這麼走。你不能這麼走?家屬送去了,你做得了主嗎?印光大師說,「魔侶邪見」,什麼叫魔侶?你的侶伴,夥伴,你的伴人,太太、孩子、兄弟姐妹,這都是魔侶,魔侶就是把你往魔的地方送。那時候我父親不想去醫院,你做得了主嗎?你糊塗了!就給你抬到醫院去了,根本就不徵求你的意見,徵求你什麼,你連話都說不了,神智都沒有,你的意見能表達嗎?魔侶。邪見呢?那哪行?得相信科學!我們要盡千方百計搶救爸爸,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我們就要使出一萬分的努力,這不就是邪見嗎?只有大夫說不行了,我們才能夠放棄最後的希望,這叫對爸爸盡孝。家裡不是我一個人做主,兄弟姐妹多了,誰的意見你不得聽?而且你又不跟父親住在一起,他們就這麼處理了。等你知道的時候,父親已經住進醫院了,晚了。你恨不能把父親再從醫院抬出來,抬得出來嗎?你看著就沒辦法。魔侶邪見。父親在這樣一種狀態下到哪去?佛在經論上早有定論。我們就要問了,我特別是問我自己,你能不去醫院走嗎,你能不得病走嗎?你能像慈雲懺主法師說的迴向文那樣,「身無病苦,心不貪戀,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持金台,來迎接我」。多大的福,消多大的業,你才能有這種福。「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一聽完這個大家就沒信心了。西方極樂世界去得了嗎?能去。否則的話,佛來到這個世界上,給我們講凈土法門,不就吊我們的胃口嗎?你不是逗悶子嗎?你說了半天,我們根本去不了。你要得不到真實利益的法門,他就不會給你介紹。就這句阿彌陀佛,好好的念。怎麼念?按著印光老和尚說的,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什麼時候念?「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什麼地點念? 「行住坐卧,穿衣吃飯」,空間時間都給它佔住。今天早晨我們跟師父一塊吃飯。師父上人說,耳根最利。二十五個方法都可以達到圓通,都可以證果。「圓」就是圓滿,「通」就是通達,就是我們說的根本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證得這個理。真達到圓通,就是我們祖師大德說的,理一心不亂,能圓通到這。圓通既是根本智的理體,又是一種修行的方法。我怎麼才能圓通?我通過什麼才能達到圓通?才能達到理一心不亂?耳根圓通。通過耳朵這一根,達到圓通這一境界。圓通以後怎麼樣?妙智證得圓滿理體。明白了,大徹大悟。為什麼耳根?我們這個世界耳根最利。為什麼「觀世音」,不叫「觀事相」?因為觀世音菩薩就是耳根圓通,就是通過耳朵證得圓通。十二處、十八界、七大、六根、六塵、六境,都能證得圓通,為什麼我們偏偏要走耳朵呢?因為我們耳根最利。我們眼睛不想看的東西,閉上眼睛就可以不看了。耳朵你能閉得住嗎?你閉不住耳朵。嘴,我不愛吃辣的,這盤菜我就可以不夾了,辣的菜。我不愛吃薑,我就可以不夾姜,我愛吃甜的,我多夾甜的菜。耳朵能有這種能力嗎?我不想聽的聲音我就不聽了,你不想聽也得聽!近的聲音我聽,遠的聲音我不聽,遠的聲音它也來。我們觀察耳朵的作用,我們就發現,耳朵實際上沒有分別,它對聲音很平等,它沒有取捨。耳朵,有聲音的時候,就能聽到聲音,就有覺照,就能捕捉住聲音。沒有聲音,湛然,在那像鏡子一樣光光亮亮,鏡子前面沒有東西,但是鏡子能照,隨時準備有東西過來讓鏡子照。耳朵就是這樣,備份著。就像解放軍站崗一樣,像士兵站崗一樣,沒有敵人來,但是我在這站著,一旦有敵人來,我就抓住敵人。湛然覺照,這是我們耳朵的特點。耳朵還有一個特點,前邊能聽,後邊也能聽,左邊能聽,下邊也能聽,圓的。上下左右前後它都能聽,圓。通,隔壁牆上有聲音,我們就能隔著牆通,它通。我們查丁福保老先生的《佛學大辭典》,我們這個世界就這麼一副好耳朵,虧了我們有這副耳朵。我們仔細觀察耳朵的作用,我們體會,耳朵面對聲音,它是怎麼起作用的。我們就知道,反聞聞自性。我們看到耳朵的作用,我們就知道,這就是自性,清凈、平等、正覺。耳朵清凈,它對聲音沒取捨。平等,什麼聲音來都聽。覺悟,聽得清清楚楚,一點都不帶走的,利!反聞聞自性,我們要觀察耳朵聽這件事,我們就能體會到,實際上我們的耳朵就是自性的反映,就是在我們身上,最便於我們觀察自性的作用,最容易引起我們覺悟的一個器官,所以我們的耳根最利。我們的眼,師父說,我們的眼不行,我們的想也不行。妙中妙,圓通中的圓通,所以觀世音菩薩就是這麼證得的佛果。我們這個婆娑世界,也是耳根最利,所以我們跟觀世音菩薩的因緣最深。從這一點,觀世音菩薩修成正果就是耳根圓通。他修成正果之後,他又用他的耳朵觀世音。我們是聲音,我們就是觀世音沒有成佛之前的,因地上的菩薩們,我們現在用這句佛號這聲音,來成就我們的耳根圓通,那我們跟觀世音有多大因緣?他就是這麼成的佛,我們今天用他的方法,也準備這麼成佛。而且,他成佛以後可就不改了,我是成佛用耳根圓通,我現在成了佛以後,我變眼根圓通,那他跟咱這個娑婆世界就沒有因緣了,他還用他的耳朵來觀世音,尋聲救苦,根據聲音來救苦救難,你說多殊勝。因地上用耳朵,果地上還用耳朵。我們現在因地,還沒到果地,我們開始就用耳朵。所以我們跟觀世音菩薩因緣深,深在這個地方,我們都是耳根利。師父上人講,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界上,講經說法,沒有文字。可不是嗎,是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後,阿難集結經藏,才把當年釋迦牟尼佛用聲音傳達的信息整理成文字。原來釋迦牟尼佛沒有文字,他是靠聲音來傳法的。師父進而又說,孔子亦復如是。孔子來到這講,《論語》也是他的後人、他的學生給寫出來,整理出來的。當年孔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教化我們的時候,也是用聲音。師父說,他親近方東美先生的時候,方東美先生也沒有文字。每個禮拜兩個小時,周末,師父上人到方教授方東美先生家裡去,方東美先生給老和尚講兩個小時,沒有稿,講了五個月。每個禮拜兩小時,也是用聲音。今天老和尚每天講經說法四個小時,還是用聲音。為什麼印光大師說,要攝耳諦聽。印光大師說,做到三個清楚,他老人家後邊跟了一句,「其最切要之點」,最重要的這個清楚是什麼?攝耳,「全在攝耳諦聽」。他老人家說,你要真正做到了攝耳諦聽,其他五根全被攝住。換句話說,那五根沒有攝在佛號上,你肯定耳朵沒攝住,你要耳朵攝住,我們其他五根什麼也幹不了。其關鍵處在於攝耳諦聽。我們講了這麼多,就是要鼓勵大家,把我們已經具備的這麼利的根器,這個耳朵,充分利用起來,千萬不要捨近求遠。說我現在念觀想吧,我現在念觀像吧。你拜佛、繞佛,坐著念佛,躺著念佛,你都得用耳朵聽,這是印光大師說的。千萬千萬不要捨近求遠,放著這麼好的利器、這麼好的利根,你不用,你用別的。用別的還算不錯,儘管鈍,儘管麻煩,那還是念佛。現在關鍵是,不用耳朵,他其它五根也不用,他就陷在妄想當中、分別當中、執著當中,生煩惱。師父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他老人家重要開示。這是什麼呢?就是希望你這六根全部放在佛號上,其它的亂七八糟的,就放下,就是放下。你就幹不了別的了,都攝六根,全在佛號上。那眼還能見那些色嗎?見不了。耳朵還能聽其它聲音嗎?聽不了。嘴,舌頭還能說別的嗎?說不了。一句佛號。鼻子還能嗅香嗎?嗅不了。腦子呢?想著佛號,第幾聲。意根,你也想不了別的,也不能緣法。眼睛也不能緣色,耳朵也不能緣其它聲音。真正做到都攝六根,制心一處,就這六根當中,就這一句佛號,做到一心。師父說,這就是聲聞緣覺上面的菩薩。菩薩是一念,就阿彌陀佛這一念,我們已經超過二乘了。印鈔大師當時在《文鈔》當中說,我們真正能做到攝耳諦聽,已經就超過聲聞緣覺。「二乘尚不見此妙果」,二乘不理解。聲聞乘、緣覺乘,你在因地用的方法就超過這二乘了。直接就達到了聲聞、緣覺、菩薩、佛,佛,師父說就是初住。破塵沙、伏無名,見思煩惱全斷了,一心、一念,菩薩。師父說,這就是我們經典上說的事一心不亂。事上有這麼一句佛號,還是有這個事,這就是方便有餘土。如果我用這句佛號到了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我連這句佛號都沒有,你說沒有,我在念,你說我念,我又沒有這句佛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師父說這就是初住菩薩,這就是經典上說的理一心不亂。了得嗎?這個佛號。所以師父反覆強調,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就這四個字,就攝耳諦聽這四個字的方法,起碼起碼能念到事一心不亂,方便有餘土,這句佛號能保證你去西方。去了西方怎麼樣?剛才我們給大家彙報了,八種利益。每天跟阿彌陀佛在一起,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印光大師說,親侍彌陀聖眾,「親侍」,這是古字,就是親近這些善知識,受他們的薰陶。大家念經的時候要注意,「此土有佛,現在說法」。一個國土有佛,可不是小事。我們末法一萬兩千年就沒佛了,五十七億六千萬年之後才來第二尊佛。「其土有佛,現在說法」,我們嘴皮子上滑過了。我們今天有我們最最敬愛的凈空老和尚,我們那種感覺,大家都感覺到,心裡有底,倍受鼓舞,心裡非常溫暖,覺得有指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是像老和尚這樣,彌陀聖眾,沒有凡夫,而且是上善人。當我們遇到魔侶邪見的時候,當我們看到這些不好的人事關係的時候,你想到了沒有,我要在西方可碰不到這些人,這可不得了。再一個,阿惟越致,不退了。我們這進進退退。亭延師兄跟我講,剛剛聽完老法師講,剛剛聽完胡小林講對治習氣,一會兒電話就響。今天早上我們拜佛,老和尚領著我們,定弘法師領著我們拜佛,拜著拜著王亭延的手機就響了,早不來電話晚不來電話,偏偏老和尚要禮佛了來電話,而且還來兩遍,第一遍沒人接又來第二遍,這不就是魔侶嗎?王亭延怎麼了?急了。生氣,不高興了,煩這個電話。早不來晚不來,在老和尚這禮佛,來了。到了廚房準備飯的時候,電話又來了。王亭延拿起電話就訓對方,「你幹嘛!你發個簡訊不就完了嗎?」退了,昨天晚上還覺悟,今天早上吃早飯就退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這種現象了,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三不退,七地菩薩。亭延今天早上我們見面,特別難過,就說,「我真是習氣又現前了,今天早上咱拜佛的時候,那兩個電話來的,後來我到了廚房他又追一個電話,這人真沒完沒了的,我就老想著我不能發脾氣,我不能不高興,但就是不高興。」師父說,這就是習氣。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有習氣嗎?印光大師說,我們任何一個業都帶不到西方。習氣就是業,我們帶業往生,我們有一身的習氣,我們一品煩惱都斷不了。去了西方,大家說我是不是把我的業也帶去了?因為帶業往生。大家的理解,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帶著業往生的。印光大師在《文鈔菁華錄》當中說,明確地說,帶業往生是說的在這,一旦去了就無業可帶。各位同修,沒有業那是什麼境界?佛果地上的三德,般若德、解脫德、涅槃德,得了嗎?享受佛的境界,開佛的智慧,慈雲懺主往生凈土文中說得很清楚。你的享受是佛的享受,你的智慧是佛的智慧,你的福報是佛的福報,就在這四個字上,所以為什麼我們這麼強調要念佛。比如我們在寫字樓上班,我在三層,我在地下一層車庫下車,三層樓不高,隨緣,我就不坐電梯了,三層我就走消防樓梯上來,消防樓梯上來大概也就走兩、三分鐘,從地下一層到三層一共四層。上一個樓梯念一聲阿彌陀佛,耳朵不準備好,第二步不邁,不邁第二個樓梯。沒有什麼著急的,沒有什麼比念阿彌陀佛更著急的事。耳朵準備好了,第二步左腳邁上來,踩在這個樓梯上,阿彌陀佛,清楚。從頭到尾這四個字,聽得清清楚楚。然後右腳又準備往上邁的時候,耳朵做好準備,不做好準備這個腳不往上邁。阿彌陀佛,踏踏實實踩上去。消防樓道,消防樓梯沒人,因為我們去辦公室都早,不到八點。這三分鐘不能浪費。我能不能坐電梯?能。地下一層是食堂,你坐電梯上三層,正是吃過早飯的時候,電梯特別滿,你怎麼念佛?而且每一層都停,有上的、有下的,環境噪雜。咱們有沒有好的地方念佛呢?那咱們就選擇樓梯。從樓梯間上去,清凈,因為現在人們不願意上樓梯。樓梯多累,電梯多舒服,那咱就選這個累的。不是放著工作不做,放著辦公室不去,我到寺院去念佛,不能那樣念。為什麼?你把辦公室、把工作這些假象當真了,你執著了。執著了,師父說,這些俗務就全都障礙你,因為你在俗務當中有分別、有執著,你的心不清凈。心不清凈,心凈則國土凈,所以我們要在境緣當中練就我們這顆清凈心。就是按印光大師說的,遇境逢緣,能不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現在的問題不是把境和緣都去掉,然後我不起心、不動念,不可能的。印光大師說,「依然糾纏」,因為你沒有練過,「金不煉不純,刀不磨不利」。我們不在境緣當中煉就這顆清凈心,我們想把這些境緣都去掉去練清凈心,沒有冶煉爐金子就煉不純,沒有磨刀石這個刀就磨不快。你還別看不起這刀子,你還別覺得煉金的冶煉爐不好,這都是我們說的俗務。在家做飯,出門上班,到公司當老闆,這都是俗務。正是在俗務當中,在糾纏當中,我們從糾纏當中解脫,即糾纏而解脫,一邊糾纏一邊解脫。糾纏就是解脫,解脫在哪裡?解脫在糾纏之中。糾纏是什麼?糾纏就是解脫。煩惱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煩惱。所以,我們一定要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抱著一個正確的態度,我們就在這當中才能覺悟。印光老和尚說,「敦倫盡分」,印光老和尚可沒有說倫可以不敦了,分可以不盡了,你們都去念佛堂,打佛七,做三時繫念。「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是什麼?善根,我們查丁福保老先生的詞典,「善根」就是身、口、意這三業做的善事,叫善根。為什麼叫根?因為這個善事能結善果,有根才結果,所以我們稱為善根。敦倫盡分,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的「善根」。在《無量壽經》上佛經常說,修十善業,三輩往生,他老人家提出來的,除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之外,就是修十善,這就是善根。敦倫盡分就是善根,也就是印光老和尚經常提醒我們的「當仁不讓,見義勇為」。所以,我們不能摒除俗務,一定要歡喜的看到我們身邊有俗務。就像王亭延師兄今天看到的這個電話,這是俗務,這是糾纏。這個糾纏一來,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可不能在這糾纏當中起心動念,我不能被這個境界所轉,我要轉境界。見到這個境界,正是我覺悟的機會,要不然我怎麼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不然我怎麼知道我功夫不得力?要不然我怎麼知道我習氣還沒去掉?我今天聽電話聲可以不生氣了,我可以處之泰然,如如不動了,我功夫有了。遇境逢緣,我的心可以不起心、不動念。你在哪練?就在這電話聲當中練,能不能聽著電話聲如如不動?師父說,念佛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是念佛。是在遇境逢緣當中,我們眼觀色,耳聽聲,耳朵聽電話的聲音,眼睛看到這些不順心的人、不順心的事,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就是不往阿賴耶識去。阿賴耶識是倉庫的意思,「藏識」,藏的意思,就是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到此為止,絕對不往阿賴耶識裝。不是閉上眼睛,塞上耳朵,什麼都不看,什麼都不接,摒除俗務,把俗事都關了,不是。眼見色、耳聽聲,但是好在哪裡呢,沒等到阿賴耶就覺悟了,假的,不能當真。順也罷、逆也罷、好也罷、壞也罷,平等的,全是假的。我,假的。任何一法,電話鈴聲響就是一法,我、煩惱的王亭延老師,跟這個電話響鈴的響聲,電話鈴聲響就叫法空,沒有這個法。煩惱的王亭延老師,我空。苦、空、無常、無我,我們要提到這個認識上。那我不起心不動念,還會有這些事啊!師父說,是啊,還會有煩惱,還會有所謂的煩惱,過去的煩惱,過去這些事在你這能產生煩惱。不是說這些事沒了,是你習慣於不產生煩惱了。諸位同修明白這意思嗎?不是說這些事情,電話鈴不響了,不是說你看到的人都是對你特好的,都是特順心的,不是,依然存在。過去我們心不清凈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所謂順和逆,能引起我們的貪和瞋的這些事情還在,要不然就不是五濁惡世了。世界環境還是依然五濁,只是我心裡不濁了,我給它轉過來了,我在五濁當中把它變成五凈。為什麼?你習慣了。怎麼習慣了?你老念佛。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說,我們都攝六根,嘴念佛號,耳朵聽佛號,腦子想佛號,我們身體拜佛、禮佛,有些時候繞佛,我們就充分利用六根,這六個外邊的接收器。這外邊六個接收器不往裡邊接收煩惱,不往裡邊接收分別,不往裡邊接收執著,只接收這一句阿彌陀佛。印光大師說,久而久之就把阿賴耶識這八識,印光大師說,叫業識之心,業、識,就是種子,好壞種子全有,亂七八糟,拉拉雜雜,無始劫來藏的這些信息、這些種子,就把這個業識之心薰染成如來妙藏心,那就是轉識成智了。你真能把阿賴耶識清洗乾淨,就跟我們洗衣服似的。我們這六根接觸佛號,因為這六根能緣到阿賴耶識,原來你的六根全緣的是煩惱,緣的是分別,緣的是執著,往阿賴耶識里裝垃圾,它是倉庫。現在這六根都攝住了,垃圾一點不看,垃圾一點不聽,垃圾一點不覺,幹什麼?通過這六個窗口,通過這六個平台,往阿賴耶識裝佛號。而這佛號還不是那麼多佛號,就一句佛號。久而久之,心則歸一,心歸一就是印光大師說的「心佛相契」,就是合上了,你的心就變了佛,佛就是你的心,心佛相契。「心佛相契」,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有這麼一天。怎麼達到這麼一個效果?就是要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而都攝六根的下手之處在於攝耳諦聽。我上衛生間,在辦公室,我從我的辦公室通過樓道走到三層的衛生間,六句佛號,我都給計算好了。就按我的步伐的速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走到衛生間。走到衛生間就不小聲念了,因為衛生間里臟,不能出聲。「出聲則不恭」,不恭敬,那咱就默念。默念,有些時候在衛生間會碰到同事跟你聊天,「胡總您好!」那就把佛號放下唄,隨著緣。你不能同事跟你打招呼,「胡總您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也不行,你這不得罪人嗎?你就執著這句佛號了,隨緣。同事在衛生間,人家洗著手說,「胡總您好,沒出去啊?」「沒出去。」聊兩句天,然後再用衛生間。同事走了,沒事了,也不需要說話了,把佛號再恢復。印光大師說,再提起來。默念,阿彌陀佛,嘴裡默念,耳朵聽。用完衛生間再走回去,又六聲,走到門那。門有密碼,按密碼的時候不能再念佛了,腦子要想著佛號就按不了密碼了,因為這個時候要想著密碼的號碼,這時佛號又停下來,停下之後,密碼一按完,門開了,你再進去,從第七聲佛號接著念,八、九、十走到辦公室。到辦公室該吃飯了,一邊吃飯一邊念。咱們可以說,上牙齒下牙齒嚼一下,阿--彌--陀--佛,不要斷掉。吃飯也不能說話,吃飯也不能打電話,有什麼話有什麼事,吃完飯再辦,起碼這吃飯二十分鐘可以念佛。所以,我們不能接受這樣一種說法:我太忙,我事太多,我實在沒有時間念佛。這個,似是而非。等哪天我出了家就念佛了,你甭說這個,你要現在不念,你出了家也不會念。念佛是個習慣,師父今天早上在開示的時候說,最後養成的習慣。無論幹什麼,這句佛號都不離心間,好像都有一個佛的聲音在陪著我們。遇境逢緣,看到這些事情就想,假的,我不能被它染污,我可千萬千萬不能被它轉,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外界世界依然固我,春夏秋冬每年都來,生老病死比比皆是,但是對我來講不起作用了。能做到這一步嗎,能達到這個境界嗎?能。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說,「初則勉力息妄」,剛開始的時候,「勉力」,努力、費勁。「息妄」,息掉這個妄想。「久則無妄可得」,這跟凈空老和尚跟咱們說的完全一樣,時間一長了,就沒有妄念得到,得不到妄念了,「久則無妄可得」。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一個念佛的習慣,一定要養成用耳朵聽佛號的習慣。我們來到香港這兩天,跟老和尚一起吃飯。老和尚規矩好,吃飯不說話。不說話你在那兒幹什麼?你不是一邊喝粥,一邊吃饅頭,一邊夾鹹菜嗎?那你就別把佛號斷掉。你不念佛你幹嘛去?我們就要問你。現在老和尚沒有跟你說話,也不需要你想事情,有什麼事情吃完飯再想。這一頓飯跟老和尚大概吃了也得二十分鐘,同修說,「胡老師您來點青菜。」把佛號放下,「謝謝您,我自己來。」旁邊別的同修幫你夾點菜,「謝謝!」這是把佛號放下了。完了事,謝完了幹什麼去?佛號提起來!跟師父在一起吃飯,念佛恭敬嗎?師父要跟你說話,你就別念佛了。師父要跟你說話,你還在那閉著眼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就不恭敬。師父也不說話,你也沒話可說,師父在吃飯,你也不能打攪師父,那你就念佛。而且,佛號供養師父是最究竟的供養。老和尚之所以住在這個世間幹嘛呢?就是希望咱們念佛,沒有比咱們這些學生念佛,更讓老人家歡喜的了。他來到這看我們,看什麼?就看我們念佛不念佛。就看我們念佛取得什麼樣的成果。我們來到香港,跟老和尚散步也是,有問題問老和尚,老和尚說話認真聽。沒事的時候,對面來了一輛車,我們得躲這輛車。從車來了,我們得躲過去,這一段三聲佛號,就得這樣,就得這麼念,就得抱著這個態度念。印光大師說,這叫鍥而不捨,絕對不能舍掉,堅決不能舍掉。這叫去西方的態度,這個人是個去西方的樣子。我把我這些體會,這些念佛的感受,拿出來供養大家,我就是這麼念的。當然,每天有做功課的時間。比如說,今天早上五點鐘起床,佛像面前拜一個半小時佛,拜到六點半,七點一刻跟老和尚散步。這一個半鐘頭,九十分鐘,太殊勝了。五句佛號一拜,九十分鐘拜一百八十拜。一百八十拜乘五,將近一千聲佛號。一邊拜一邊攝耳諦聽,聽不清楚,腿不能跪下去。腿跪下去,第二聲佛號說不清楚,頭不能沾蒲團,這是第三聲佛號。第四聲佛號,起來,第五聲佛號,站起來。我們要這樣,這叫都攝六根,身體禮佛,嘴上念佛,但是只是不出聲音而已,耳朵聽自己的心聲,腦子想的佛號的數量,第二件事,腦子想著耳朵要聽佛號的聲音,這意根就被兩件事情攝受住。一個是我念到第幾聲佛號,第二個,我提醒自己,胡小林千萬千萬別把耳朵丟掉,耳朵要聽聲音。就和我們囑咐孩子一樣,上學別忘了交作業,別忘了多喝水,別忘了天熱就把衣服脫了,上體育課的時候想著,別把書包丟在操場上,這麼點小事我們知道提醒,提醒孩子。念佛這個大事,我們在拜佛的時候,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就要提醒自己,我的耳朵要聽,我的耳朵要聽佛號。我聽了嗎?剛才那句,「阿」聽了,「彌」沒聽,從「陀」上再回來,再把耳朵拽回來。唯佛是念,只有念佛這一件事。抱定此生,唯佛是念。此生!抱定!就這麼一件事,唯佛是念。只有念佛這件事,只是念佛,「唯」是只,只念佛,什麼都不念。我們要做到這一點,沒有不去西方的。所以有的同修問,萬修萬人去,我怎麼看著這麼多修凈土的人沒去?他沒修。人家說得很清楚,萬修萬人去。不是學凈土就能去,真修才能去,怎麼個修法?十念法就是修。二六時中,一句佛號,不令間斷,這叫修。所以各位同修,生死事大,菩提道遠,我們一定要好好念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功德就是能得到東西。名號,我們能得到什麼?我剛才向大家彙報,佛在經典上也說了,佛在《佛說阿彌陀經》上說,「此國土成就不可思議功德」,不可思議功德。他說,沒有眾苦,但受諸樂,此國土成就不可思議功德。鳥在講法,此國土成就不可思議功德。這是怎麼成就的?這麼大的功德,在西方極樂世界,你去了就能得到這種功德。功德就是這麼大的作用,這麼殊勝的情況,是靠功夫得到的,不是靠福來得到的。什麼是功夫?念佛功夫,你念佛有功夫,你就得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功德,成就不可思議功德。我們好好念佛,不給自己退身步,印光大師說,包括我們凈空老和尚說,為什麼念佛不能成就?苟且,得過且過,泛泛然,悠悠然。早著呢,我什麼時候死誰知道?死了真去地獄嗎?說是這麼說,你要說沒有地獄,咱們學佛的人也不能這麼說,這不是不聽話嗎。心裡真不拿這當回事,苟且。電話一個都不能少打,廢話一句都不能少說,是非一件事都不能不關心,只有這個佛號放在最後的最後,最後的最後,什麼事都辦完了,實在沒事幹了,想起念佛來了。這哪行?你就這麼打發阿彌陀佛,他能接你嗎?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您都辦完了,實在沒事幹了,閑著也是閑著,念念佛。您把阿彌陀佛放到老末,阿彌陀佛可就把你放到老末了。您把貪瞋痴放到第一位,那地獄就是第一位,西方就是最後一位。有這個因,就有這個果。你在意先生,先生在意你,人同此心,情同此理。阿彌陀佛也一樣,你把阿彌陀佛放在最後一位,你把地獄放在第一位,那你最後就是去地獄。最強的業力,你跟著走。走的時候,你造的哪個業的業力強,你跟著哪個業力走。你瞋的業力強,你就去地獄。你貪的業力強,你就去畜生。你愚痴的業力強,你就去鬼道。強業先牽,如果阿彌陀佛這句佛號,這也是業,這個業強,那你牽就牽到西方了,更何況我們還仗佛的力量。他在因地發了四十八願,我昨天向大家彙報,我查丁福保老先生的詞典,「感應道交」是什麼意思?非常形象,感有感的道路,應有應的道路,交在一起。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這是應道,應道建立起來了。你的感道呢?你的感道也得有,你的感道跟他的應道才能交在一起,感應道交,道是道路。阿彌陀佛不是不慈悲,人家的感道可是成就了,「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若有眾生臨終的時候,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感的康庄大道早就鋪好了,十劫了,你應嗎?應的道鋪好了,你得感。你感得時候老感地獄,咱們老感惡道。你這就是不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你跟西方極樂世界應的道交不在一起。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說,當我們一起心動念,當我們一搞貪瞋痴,比如說,貪愛、瞋恚、賭氣、傲慢的時候,我們就要想,我念佛之人,我們這些要去西方的人,怎麼能夠有這種念頭?老和尚說了,你還想不想去西方?你是真想去還是假想去?你說我真信,真信不是這個樣子的。你說我真願,真願更不是這個樣子的。所以,我們很多同修,你要說他不信不願,他還不高興。包括我在內,你說我不信不願,我不高興。你信和願,深信切願是什麼樣子?還有貪瞋痴嗎?你還有貪瞋痴,你真信嗎,真願嗎?你不想去!想去,就不能有貪瞋痴。我們怎麼考察我們的深信切願,能不能去西方,決定在於信願之有無,往生之後的品位在持佛名號功夫深淺。能不能去西方在於信願,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的信願成不成?你就看你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會不會起心動念。我記得有一次,也是向大家彙報念佛,如何念佛。我這種做買賣的,大家每個人生活情況不一樣。我在北京做買賣,經常要請人吃飯,咱們作為主人,得先到餐廳,酒水點好,菜點好,然後就到餐廳門口等待客人。十個人一桌的飯,三桌客人,四個家庭。老張來了,「喲,張書記您來了,202房間。您過去,我在這兒等老李。」「好好小林,行了,我先進去了,一會見。」老張進去,老李沒來,這段幹嘛去?打電話?打什麼電話,給阿彌陀佛打電話?不是。不扯閑淡嗎?打電話不就是扯淡嗎?念阿彌陀佛,老李沒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看,車來了。「李部長,您來了,我是小林。大哥謝謝您,202房間您上去。我在這等老王,王書記說他在機場,一會就到。」李部長進去了,跟老張聊天去了,咱們在門口等著,恭敬,我是主人。人家沒來,老王沒來,念佛吧,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時候你沒事就別再跟前台的小姐拉咕拉咕了,再跟著司機扯扯淡,再看看街上這些人。旁邊還有個賣西瓜的,跟人家盤問兩句,西瓜多少錢一斤,說這個幹嘛?好好的時間,不念佛幹嘛。咱們說,我沒時間念佛,我忙,我好多事,你這個時間總是不忙了,你不正在忙等客人嗎?忙裡偷閒。就要提高這種警覺,就要把念佛細化到這種程度。不得了!你等客人,像我們六點半請客,六點鐘就到餐廳,處理完,點完菜出來,六點十分,一直大概等到,因為北京也堵車,哩哩啦啦一般得到七點鐘才來,那這四十分鐘的佛念得不得了,能念一句是一句。我的體會,能念一個字,這「阿」字能念都行,能念清楚一個字念清楚一個字,能聽清楚一個字聽清楚一個字。我就是跟阿彌陀佛這個佛號沒完沒了,什麼都不如這個重要,有功夫我就親近阿彌陀佛。念佛就是親近阿彌陀佛嗎?我們想,阿彌陀佛如來,法界藏身,對不對?「藏」就是在哪。他的身體藏在什麼地方,藏就是放在哪,法界藏身。法界藏身,用白話講,就是沒有一法不是阿彌陀佛。只要是法,阿彌陀佛就藏在裡面,咱們通俗的理解。老和尚看茶、看茶几,今天早上說,看桌子、看杯子,都是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法界藏身。法界,無有一法不是阿彌陀佛。法界就是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精神活動、物質現象,都稱之為一法。「阿彌陀佛」這四個字,這四個字的聲音是不是一法?是一法。這一法是不是阿彌陀佛?是。那就不是法界藏身了,如果說,這四個字,阿、彌、陀、佛這四個音組成的這一句佛號,它是由音聲構成的,音聲是一法,構成這四個字這句佛號,是阿彌陀佛嗎?是。那你的嘴在幹嘛?你的嘴在念阿彌陀佛,真念佛,真是念實實在在的佛。你耳朵聽的這四個字的聲音,你真是在讓阿彌陀佛進到你的耳朵。你心裡提醒自己要念佛,你的心想,這個心理行為,「一切法由心想生」,這個法就是阿彌陀佛,法界藏身。由心想生,你心想著要念阿彌陀佛,這個想,這個思想行為就是阿彌陀佛。嘴裡出阿彌陀佛,耳朵里進阿彌陀佛,心裡產生阿彌陀佛,多溫暖!多親切!無有一法不是阿彌陀佛,那這四字佛號就是阿彌陀佛。所以,老和尚跟我們講,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因為名號是佛。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這名號不就四個聲音構成的嗎,阿、彌、陀、佛,不就寫在牆上的四個字嗎?這就是阿彌陀佛!無有一法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僅是這四個字可以是阿彌陀佛,不僅這聲音可以是阿彌陀佛。它能示現成山河大地,它能示現成水草花鳥,它能示現成夏天的雨,它能示現成冬天的雪。應以什麼身得度,就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耳根利,我就示現成聲音讓你得度。阿彌陀佛就變成聲音了,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救咱們。我們娑婆世界耳根最利,耳根最利,那我就變成聲音救你,我就變成聲音這個身,讓你得度。變成佛像,你的眼根不行。有一個世界叫香飯世界,做飯,師父講,一聞菜香,燒茄子,覺悟了,這就是《金剛經》。一看魚香茄子煲,這就是《心經》。一吃,那香味,香飯世界,它是通過味道來覺悟的。阿彌陀佛一定是在那個世界變成味道來度那個世界的眾生,嗅覺最利。應以什麼身得度而現什麼身,它就在那個世界現身氣味的身,一聞就想起阿彌陀佛。人家的憶佛念佛就是成天想這個味,成天聞這個味,聞著聞著通過鼻根進入到阿賴耶識,把阿賴耶識散亂的種子這個心,讓一句佛號替代一切雜念,那就不是佛號,佛味,替代一切雜念,最後制心一處,事一心不亂,往生了,方便有餘土,一樣的。《佛說阿彌陀經》上只講了音聲,我們看《佛說阿彌陀經》上,鳥講法用聲音,風有風的聲音,風在講法,水流也是嘩啦嘩啦,水流的聲音,好像西方極樂世界只適合娑婆。因為我們的耳根利,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經上說的,全是聲音。西方極樂世界能度那些嗅覺靈敏的人嗎?能。那為什麼經上不說?說了沒用,因為你的嗅覺不靈,說了不是廢話嗎?吊你的胃口,擾亂你們的心思。你們不就耳朵靈嗎?所以,《無量壽經》也罷,《佛說阿彌陀經》也罷,從頭到尾沒離開聲音。說別的沒用,對你不得利益,浪費你的時間。我們能想像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光為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出現的。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那也有可能,阿彌陀佛,在另外一個世界上,那邊那個世尊在給他們介紹凈土的時候,如果那個世界是鼻子根最利的話,乃至十聞,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最少聞十下,你就能去西方,因為你鼻根最利。阿彌陀佛萬德萬能,性德圓彰,沒有他不能幹的。法界藏身,嗅是一法,他就藏在那裡邊。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你應該以氣味身得度,我就現成氣味身。所以阿彌陀佛慈悲,諸位同修,慈悲到了極處,知道我們的根性在哪利,所以他就變成了佛號。我們不念佛,不是說不念這四個字,不是不出這四個字的聲音,是你不願意跟阿彌陀佛聯繫。舉手可得,你感他就應,你念他就來,你聽他就進去,你心裡想他就在心裡產生。你懶漢,咱們懶,咱們苟且。他就在這,就在門外邊,你不開門。所以,這麼好的因緣,這麼好的條件,印光大師說,「坐失良機」。什麼時候再…… 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聞凈土法門更難,印光大師說這四難,難上加難,難上加難,難上加難,難上加難。世尊說,我手土多?大地土多?得人身者如我手中之土,墮三途者如大地之土。然後世尊又接著跟我們說,這個世界有三苦八苦。凈空老和尚又跟我們講了不止一遍的《地藏菩薩本願經》。我們也念了經,我們也請老和尚的光碟,就是發不了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知道地獄苦,願意去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菩提心。知道這個世間苦,怕死,墮三途,一定要活著去西方。印光大師說,這就是菩提心。這人你看怎麼這麼自私?光想去西方,不是。去西方幹嘛?成佛,成佛度化眾生,沒有比這更慈悲的了。還有比成佛更慈悲,比對眾生利益更大的嗎?沒有了。大家一定不能拒絕這句佛號,我們的慈悲,我們的菩提,我們的覺悟,就是老和尚說的,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五件事,十個字,全在這句阿彌陀佛佛號裡邊。法界藏身!慈悲是什麼?阿彌陀佛最慈悲,慈悲是一法,這一法就是阿彌陀佛,真誠就是阿彌陀佛。有些時候,像亭延和我,經常在一起交流,就是這樣。在工作生活當中,有些時候確確實實不能念佛。比如說話、打電話、安排事,不能念佛,那就把佛號放下。佛號放下,事可沒放下,大家記住。不能念佛了,難道就這四個字、四個聲音是佛嗎?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法,無有一法不是阿彌陀佛。我給師父倒這杯茶,這是一法,是佛嗎?是阿彌陀佛嗎?是!這個茶杯是阿彌陀佛嗎?是!我們可能這個時候在做事,不能具體地念這四個字,但是我們做事,這個事就是阿彌陀佛。怎麼叫阿彌陀佛?在事情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念佛。今天亭延跟這自責,自責什麼?自責今天早上這個電話,定弘法師在領著我們拜佛,老和尚也參加。早不來電話,晚不來電話,他就說,「胡老師,我聽了老和尚講,聽了你的,左耳朵聽老和尚的,右耳朵聽你的,你看我還這樣。」我說,「您別聽我的,我跟您講講我的習氣,您可千萬別自責。」印光大師說,「在凡夫地誰無煩惱?」有煩惱非常正常。正是因為有煩惱,所以你才當人,正是因為有煩惱,你才有菩提,你把煩惱轉了不就覺悟了?你把煩惱當成真的,就真成煩惱了。你把煩惱當成假的,它就變成真了,覺悟。我說,不怕您笑話,我昨天中午跟馬來西亞客人、凈空老和尚、定弘法師,都在一塊吃中午飯。有日本客人,叫永山禮惠(音),她在日本生活很多年,是個翻譯,她老說話「嗨!嗨!」,我這習氣就來了,我說,「你別老嗨了,你把這嗨換成阿彌陀佛吧!」我跟亭延說,我說完這句話就後悔了,為什麼?人家在日本生活了一輩子,人家說「嗨」是人家的習慣,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你胡小林的習氣出來了。那種老闆的習氣,愛指責人,愛嘲笑人,愛調侃人,愛拿別人開玩笑,不尊重人。我特別特別後悔,當著老和尚的面,當著定弘法師的面,我比人家起碼得大二十歲。多不客氣!沒見幾面,就說「你別嗨了,你把嗨換成阿彌陀佛。」你這是開玩笑,還是勸人念佛?你這麼勸人念佛,人家會念嗎?當著那麼多人的面,說人一個女孩子。有你這樣做的嗎?有你這樣當主人的嗎?人家是客人。但是,「在凡夫地誰無煩惱」?誰無習氣?今天凈空老和尚說了,說,亭延,這就是習氣。時間長了,就改了。我昨天中午吃飯,說日本朋友,那不就這個嗎?就是習氣。愛跟別人開玩笑,不尊重別人,居高臨下。在公司當老闆,傲慢,說話不走腦子,不尊重人,不負責任,不就這個嗎?讓人家把「嗨」改成「阿彌陀佛」,你要真想讓人念阿彌陀佛,你真有時間,踏踏實實跟人家講講念阿彌陀佛的作用,你也不能當著那麼多人的面,一點情面不給人家留,一點台階不給人家下,張嘴就這麼說人家,你怎麼能這麼做事情呢?這怎麼能是一個學佛的人呢?慚愧!特別慚愧,連飯都沒吃好。最後人家走的時候,我第一個站起來,給拉了門,送出去,一直到車子消失在視線,深深地給人鞠一個躬,對不起人家。這是昨天中午的事。好在什麼?好在我們還有一顆道心。有煩惱,印光大師說,不怕,「在凡夫地誰無煩惱」,關鍵是煩惱起來之後要伏住。怎麼伏煩惱?印光大師說,你要有一顆敏感的心,這個敏感的心就是通過我們念佛造就出來的。敏感,一有煩惱馬上就能發現。頓現、頓伏,不怕念起,就怕覺遲。你怎麼才能做到不覺遲?就是在平常要念佛,敏感極了。因為你二六時中就這一句佛號,突然有一個雜念進來,特別顯眼,特別扎眼,很不舒服。大家明白這意思嗎?比如我們家有五口人,一家人生活了幾十年,突然今天來了一個生人,覺得特彆扭。是不是?比如我們正在看一個電視,突然旁邊響了電話鈴聲,你覺得彆扭,因為你全神貫注,所以這個鈴聲就特別打眼,它不是電影的一部分。我們二六時中如果就是制心一處,就是這一句佛號,突然有一個妄念,有一個習氣進來了,我們會特別敏感。如果你不念佛,你一點五十分是生氣,一點五十一是貪愛,一點五十二是愚痴,一點五十三是不高興,一點五十四是埋怨,那你就不敏感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你不是這個煩惱,就是那個煩惱。就和商場似的,為什麼商場服務員見誰都麻木?因為他不見你張三,他也見李四,不見李四就見王五。你胡小林不來,李小林來,李小林不來,張小林來,他見怪不怪了。我們念佛就是要保證這個清凈心,大部分時間要停留在佛號上。稍微有點雜音,稍微有一個雜念不是阿彌陀佛了,我們立刻就提高警覺。解放軍部隊駐在香港,突然來一個英國人,你說他警覺不警覺?他肯定警覺,洋人怎麼到這來了?我們二六時中,如果從頭到尾全是這句佛號,突然有一個不是佛號的東西進來了,我們就敏感了。而且,我們二六時中,不給煩惱機會。今天上午吃飯,老和尚說,這一個念頭把所有的念頭都打掉,不給其它妄念提供機會和時間,久而久之,你就不習慣於妄念了,你就不習慣妄念了。再有妄念的時候,你就不舒服了。不給它提供機會,印光大師說,不給它提供著腳之處,讓它落腳都落不下來。為什麼我們有妄念,妄念這麼強烈,這麼頑強,妄念這麼多?就是因為我們老練它,老有妄念,老有妄念,用進廢退。我們不用阿彌陀佛,我們用妄念,妄念就進步,妄念就強。廢,廢掉阿彌陀佛,廢就退掉了。為什麼狗的鼻子靈?它老用。如果我們老在妄想、分別、執著當中,那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特別習慣。如果我們老念阿彌陀佛,我們就特別習慣阿彌陀佛。當有一個不是阿彌陀佛的雜念進來的時候,我們就立刻能提起覺照,心就越來越敏感,越來越靈,越來越纖細,能力越來越強。所以我們一定要從現在開始,要好好念佛。因為理,老和尚、黃念祖老居士,都講得很清楚了,我們現在就差事上落實。看光碟的人多,要書的人多,到這地方,香港佛陀教育協會,來看老和尚的人多,去道場的人多,親近出家師父的人多,拿這麼寶貴的時間來干這些事,叫人情佛事。真的有幾個人認認真真拿這麼寶貴的生命,活一分鐘是一分鐘,活一天就離死近一天,大難臨頭,生死是誰都過不去的一件事情,他不當真,提不起警覺。所以,印光老和尚說,「死」字好得很,應該掛在額顱上,掛在腦袋上,什麼意思?提醒自己這個東西快來了,這一來,不是我們怕死,是因為我們怕地獄,因為一死就去那個地方了,再什麼時候投胎當人,再聞佛法,再能去西方,那就了無出期。「了」就是根本的意思,全的意思,根本就沒有時間,百千萬億劫。所以,我們知道這些祖師大德的開示,我們要有個態度,我們要有一個真的念佛的態度。現在世間上老說,態度決定一切。什麼是念佛的態度?就是真正的把佛號跟我們的生活結合在一起。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有些時候是有時間的,比如送孩子、接孩子,開著車子。像等老和尚,不能讓老和尚等著我們,你等老和尚的時候就念佛,像我們接孩子也一樣。我兒子在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他說,「爸,咱今天晚上吃頓晚飯吧?」我說,「好。」他說,「你過來接我一下,咱出去吃,我不願意在食堂吃,在食堂吃一個禮拜了,挺枯燥的,想換到外邊去吃,你領著我去吧?」他從加拿大回來,對北京不是很熟,我也很想念他,開車去了。那這一路上呢?司機師傅把你拉到學校,你這一路上幹什麼?跟司機聊天?聊什麼天!看窗戶外面的景色?看景色幹嘛!哪件事能保證你了生死、出三界?是跟司機聊天?還是看街邊景色?都不行。不能指望,不是救命稻草,就這句阿彌陀佛。到了學校,給兒子打電話,說,「兒子,爸爸到了,我在你們圖書館門口等你呢。」「爸,你等會,我收拾東西。」就從車上下來了,圖書館前面是網球場、籃球場,就在那繞。你就別看學校的學生,這個打飯、那個打球,這是小賣鋪賣礦泉水的,那邊還有賣餅乾的,這還有賣啤酒的,你別琢磨這個。這也沒人干擾你,你也犯不上關心這些人,根本八竿子打不著,沒什麼關係。你等兒子,兒子沒來,學校挺大,從圖書館走到你車子跟前這,得十幾分鐘,這十幾分鐘別浪費,好好念佛。念著念著看見孩子了,就把佛號收起來,就跟孩子聊天。聊什麼?他問什麼咱聊什麼,想吃點什麼,咱就吃點什麼。這個時候跟孩子在一起,孩子說,「爸,我今天晚上想喝點酒,吃日本餐,想喝清酒。」當時就有點不高興了,你到北京學習來了,一個學生,喝什麼酒?我都不喝酒,你喝酒!剛要不高興,不能不高興,不能有脾氣!喝酒,行。放棄跟一切人、事、物的對立,二十七歲的孩子,成人了,想喝點酒。如果他這個事你不同意,那個事拉臉,那個事你不高興,那誰還願意跟你接觸?他高興的事,你不讓他高興,你高興的佛法,他能高興嗎?所以,踏踏實實給孩子推薦,兒子,清酒,有幾種,有熱著喝的,有涼著喝的,現在夏天,我建議你喝涼清酒。牛肉有三種,最好的牛肉是哪一個,河牛,日本的,還有澳大利亞的,還有本地的,你嘗一嘗,這個日本餐,這個清酒不錯。菩薩所在之處,令眾生生歡喜心,這不就是念佛嗎?師父昨天講了,《楞嚴經》,你把假的當成真的,那假的就是假的;你把假的當成假的,那假的就是真的。這道理很深。你看這電視,你把這電視上演的節目當成真的了,那麼這個電視節目就是假的,為什麼?電視節目是被熒光屏演出來的。如果你把這熒光屏上的節目當成真的了,你就看不到熒光屏了,你就見不到真了,因為你把假的當成真的了,真的東西你反而看不見了。如果電視機熒光屏演出的節目是假的,我把假的真當成假的。假的哪兒來的?真的變出來的。真的是什麼?背後的熒光屏,你就見到熒光屏了。這個道理,你把假的當成真的,這個假的就是假的。你把這假的當成假的,就見到假後邊這個真了。為什麼?你把假的當成真的,你就有了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妄,就真成了假的。你把假的當成了假的,你就沒有了妄想、分別、執著,就見性了,你就沒有煩惱,你就看到真東西,因為你的心是清凈的,因為你的心是平等的。如果你跟兒子在一起,你看到清酒也覺得是真的,你看到牛肉也覺得是真的,你看到他吃吃喝喝都是真的,你把假的當成真的,它就真的是假的,你著相了,你被他轉了。你把這金項鏈當成了真的了,它就真成了項鏈,它就是假的。你把這項鏈當成假的,你就看到項鏈背後是金子,你見性。你把假的當成假的,你就見到假的後邊的真東西。我們跟孩子在一起,哪一處不是念佛呢?遇境逢緣,都是我們解脫的機會,都是我們覺悟的機會。印光大師說,何必要摒除俗務?真在哪裡?真在俗當中。沒有了這些俗,你也找不到真了。沒有金器,你能找到金子嗎?你也就找不著金子了。金子在哪裡?金子在金器當中。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的就是妄的,妄的就是真的。俗的就是真的,真的就是俗的,這叫道理。不是說陪兒子吃飯,兒子說,「爸,我想喝點清酒。」「喝吧,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爸,我想吃點牛肉。」「阿彌陀佛,吃吧,隨便點,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不叫念佛。是跟孩子要和光同塵,共同享受這頓飯,在享受的過程當中,在遇境逢緣的時候,我們能看到假象背後的真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境界現前,不能被它轉。就和鏡子一樣,鏡子裡面有個照片,你把照片當成真的了,你就看不到鏡子了,它是被鏡子照出來的。你把照片看成假的,你就見到鏡子。鏡子在哪裡?鏡子就在鏡子映的像裡面。像是什麼?像就是鏡子。真俗不二,事理圓融。我們為什麼不能拒絕俗務,我們為什麼不能拒絕生活和工作,就是因為這就是我們覺悟的地方,這就是如來藏的地方,這就是轉煩惱成菩提的地方。所以,我們不要給自己一個台階,不要給自己一個理由,說我忙完了再念佛,我現在太忙,我等孩子上大學再念佛,我等著退休再念佛,不是。如果你抱著這個心態,你退了休也念不了佛。我們就是要在俗務當中練就不被俗轉,就是要在俗當中見到真,就是在煩惱中把它轉成菩提。關鍵在於覺悟,關鍵在於放下。道理要明白,這個道理就是認認真真聽老和尚講經。理明白了,要落實在生活上。遇境逢緣,處人待事接物,一定從我們的心上,放棄跟一切人、事、物的對立,這是老和尚的語錄開示,最最重要。我們一旦跟這件事情對立,一旦跟這個人對立,一旦跟這個時間對立,我來到香港,沒法念佛,沒法拜佛,原來我拜佛都是十點鐘拜佛,在辦公室,一直拜到十一點半,一個半小時。現在怎麼辦呢?十點鐘要在攝影棚講經,那你說我怎麼著?我跟時間對立,我不高興?下午三點鐘才有活動,一點鐘吃完飯,睡到兩點,還有一個小時,接著拜。遇境逢緣,隨緣。你把拜佛當成真的,這拜佛就是假的。你把拜佛當成假的,在拜佛當中你就能見到性,就是這個道理。今天時間到了,我先講到此地,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菩提甘露60:只要肯念佛,這一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真幫我們消業障--學佛網
我的十餘年學佛修持小結
奧運冠軍邢傲偉的學佛心路
【轉】凈空法師開示:無智亦無得,那我學佛幹什麼? (2012-03-11 06:26:10)
嘎瑪仁波切:佛法是珍貴的--學佛網

TAG:學佛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