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巧用梅花針防治疾病

梅花針,又名皮膚針。梅花針外形似小錘狀,針柄有硬柄和軟柄兩種規格,硬柄用硬塑做成,彈性小軟柄有彈性,一般用牛角做成,長度約15-19cm,一端附有蓮蓬狀的針盤,下邊散嵌著不鏽鋼短針。根據針的數目多少不同,分別稱為梅花針(五支針)、七星針(七支針)、羅漢針(十分支針)。針尖要求不可太銳,應呈松針狀,全束針類要平齊,防止偏斜、鉤曲、鏽蝕和鐵損。檢查針具時,可用干脂棉輕沾針尖,如針尖有鉤曲或有缺損,則棉絮易被帶動。

梅花針為叢針淺刺法,是以多支短針淺刺人體一定部位(穴位)的一種針刺方法。它是我國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針法的發展。《靈樞·官針》:「半刺者,淺內而疾髮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梅花針法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使機體恢復正常,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素問·皮部論》說:「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皮者脈之部也,邪客於皮膚,則腠里開,開則邪客於絡,絡脈滿,則注於經,經脈滿,則入舍於臟腑也。故皮者,有分部,不與而生大病也。」;這條通路也是針灸、氣功、按摩、皮膚用藥等治療疾病的途徑,針灸刺激皮膚可以治療內臟疾病就是這個道理;內臟疾病還可通過此途徑在皮膚上出現各種反應,如疼痛、壓痛、顏色變化、皮內結節等,這些反應已成為診斷的指標。

總之,皮部是經脈功能活動反映於體表的部位,也是絡脈之氣散布的所在。皮部即是按十二經脈的外行線為依據,將皮膚劃分的十二個區域。它位於體表,對機體有保衛的作用,同時能反映臟腑,經絡的病變。反之,通過皮部的治療亦可以調整臟腑、經絡的功能,扶正驅邪。

梅花針療法之所以可以通過刺激皮表,調整臟腑、經絡之氣,從而治療疾病,它的理論依據就是經絡學說中的皮部理論。十四經脈各有大的分支,稱為十二別絡和十五絡脈等,還有許多小的分支,稱為三百六十五絡,各自再分出若干小絡,稱之為孫絡,布滿了各經循行範圍內的皮膚上,構成了十四個經絡分布區域,人體內臟和外界發生聯繫,有依賴於皮部小絡,外界的信息由小絡傳遞於絡脈,由絡脈傳於經脈,再由經脈傳入內臟,人體才能根據信息,來調整適應外界變化;臟腑通過此傳遞線路,將不需要或是多餘的氣散發到外界,再從外界吸收需要的氣(如日月精華之氣等),來保持人體機能的陰陽平衡,使人體正常生存;人體也通過此通路執行防禦,如衛氣不足時,這一通路又成為邪氣侵犯人體的主要途徑,由皮膚小絡進入絡脈,由絡脈進入經脈,從經脈侵入臟腑,引起臟腑疾病。

l針刺方法

操作技術軟柄梅花針的持針是將針柄末端固定在掌心,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其餘手指呈握拳狀握住針柄。皮膚常規消毒,針尖對準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將針尖垂直叩打在皮膚上,並立刻彈起,反覆進行。叩刺強度:可分輕叩,中叩,重叩。輕叩為補法,重叩為瀉法。

1.輕叩

叩打時使用腕力較輕,衝力也小,患者稍有疼痛感,皮膚局部有潮紅,適用於老弱。幼及初診患者以及敏感度高的部位如眼部。輕刺用力較小,針尖接觸皮膚的時間愈短愈好。

2.中叩

叩打時用腕力稍大,衝力亦較大,患者有輕度痛感,局部皮膚有潮紅。丘疹,但不出血。中等度刺法,用力介於輕刺、重刺之間。

3.重叩

叩打時腕力較重,衝力大,患者有明顯痛感,局部皮膚髮紅,並可有輕微出血。重刺用力稍大,針尖接觸皮膚的時間可稍長。

不論輕刺、重刺都應注意運用腕部彈力,使針尖刺到皮膚後,由於反作用力而使針彈起,這樣可減輕針刺部位的疼痛。叩刺速度要均勻,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勻地亂刺。針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即將針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覆操作。防止針尖斜著刺入和向後拖拉著起針,這樣會增加病人的疼痛。針刺部位須準確,按預定應刺部位下針,每一針之間的距離,一般在1.0—1.5cm之間。

l針刺部位

可分為三種,一種是局部叩刺,即在病變局部按經脈循行叩刺,或在其局部由外圍向中心叩刺。另一種是按經脈辨證循經取穴。還有一種是整體叩刺,即先刺脊柱兩旁,由背至骶,後刺項部及病變局部。對某些病變在脊柱附近及其他有關部位上所出現的一些特殊所見(如敏感點、條索狀物,結節等)均為重點叩刺部位。

1.循經叩刺

是沿經脈循行路線進行叩刺的一種方法,最常用的是項背腰骶部的督脈及膀胱經,因督脈能調節一身之陽氣,所以其治療範圍頗廣。另外,上肢可按手三陰,三陽經,下肢按足三陰,三陽經的循經叩刺。

2.穴位叩刺

是根據穴位主治叩刺的一種方法,較常用的是各種特定穴,華佗夾脊穴,阿是穴,背俞穴,募穴,四肢的郄穴,原穴,絡穴如出現敏感點,條索狀物,結節等,應作重點叩刺。

3.局部叩刺

即是患部叩刺,如扭傷局部瘀血腫痛,頑癬,班禿等,可在局部進行叩刺。

上述三法可單獨應用,也可結合應用。各部位叩刺順序如下:頭部、項部、頸部、肩胛部、脊背部、骶部、上肢、面部、眼部、鼻部和耳部。可分為循經叩刺,穴位叩刺和局部叩刺三種。

l疾病適用範圍

1.皮神經炎、神經性皮炎、藥物性皮炎、蕁麻疹、濕疹

  用梅花針法。病變部位平坦,範圍較大者,可用滾筒式梅花針法,輕叩刺或重叩刺。取脊柱兩側陽性物(指脊柱兩側結節、條索狀等物,下同)處,患部或患部周圍皮膚,配風池、大椎、曲池、血海、三陰交等穴。

  2.近視、遠視、麥粒腫、急性結膜炎、共同性斜視、麻痹性斜視

  用梅花針法:輕叩刺。取脊柱兩側陽性物(對麥粒腫者重叩刺肩胛區內小米粒大、高出皮膚、淡紅色、壓之不退色的丘疹),配大椎、風池、百會、太陽、攢竹、四白、內關、光明、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穴。

  3、神經性耳聾、過敏性鼻炎、急性扁桃體炎

  用梅花針法:輕叩刺。取脊柱兩側陽性物處,耳聾配翳風、聽宮、風池、百會、外關、肝俞、膽俞;鼻炎配肺俞、風池、迎香;急性扁桃體炎配大椎、翳風、大小魚際處、合谷。

  4.頭痛

可在頭部,後項部沿督脈,膀胱經,膽經循行叩經叩刺,重點叩百會,風池,太陽,上星等。

用梅花針法:輕叩刺。取脊柱兩側陽性物處,外感頭痛配大椎、風池、太陽、大小魚際處;內傷頭痛配風池、太陽、內關、足三里;後頭痛配風池、天柱、後頂;前頭痛及額痛配前頂、上星、印堂、合谷;偏頭痛配取率角、太陽、外關;頭頂痛配百會、三陰交、至陰;全頭痛配足三里、合谷。

  5.肋間神經痛

  用梅花針法:輕叩刺支溝及患部肋間隙,並可重叩刺脊柱兩側陽性物處。

  6.感冒、急性支氣管炎

  用梅花針法:輕叩刺大椎、風門、肺俞、風池、外關、合谷等穴位,並可重叩刺脊柱兩側陽性物處。

  7.急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膈肌痙攣

用梅花針法:輕叩刺胃俞、膈俞、中脘、內關、足三里等穴位,並可重叩刺脊柱兩側陽性物處。

8. 失眠,多夢

用梅花針法:選夾脊穴,膀胱經穴,重點叩刺心俞,肝俞,脾俞,腎俞,頭部叩刺安眠穴,神庭。四肢選神門,三陰交。

9.痛經

用梅花針法:選腰骶部兩側,任脈,腎經,脾經循行部位,重點叩刺氣海,關元,肝俞,腎俞,三陰交等。

10. 缺乳

用梅花針法:取背部第3-5胸椎旁開2寸,胸前兩側乳房周圍及乳暈部,兩乳房作放射狀叩打,乳暈部作環形叩打。用輕刺激法,每日1次,配合針刺少澤穴。

11.肌膚麻木,牛皮癬

用梅花針法:局部叩刺加懸灸。

12.班禿

用梅花針法:局部叩刺加背俞穴。

13.弱智兒童

用梅花針法:叩刺頭,頸,項部,華佗夾脊。

l梅花針美容(去黃褐斑方法)

黃褐斑為內分泌失調而引起的皮膚色素沉著,不少疾病或生理變化會誘發這種斑,一般以妊娠期女性較多見。黃褐斑說明人體激素的波動和變化,傳統醫學多認為是由腎功能失調所致,如將無毒、無刺激、無副作用的外用中藥直接作用於局部皮膚,可使沉著的色素慢慢得到分解。具體方法為:

1.先潔面,塗抹爽膚水。以梅花針針頭對準皮膚色素沉著部位輕輕點叩。運用腕部的彈力,使針尖接觸皮膚後立即彈起。如此反覆叩擊,叩擊時針尖與皮膚應垂直,彈擊要準確,強度要均勻,不可刺傷皮膚。叩擊每個部位時由輕至重,輕輕點叩10-20次,直到局部皮膚出現紅暈後換另一部位。

2.將下列中藥研磨,與一個雞蛋清混合均勻,自製面膜,塗抹在叩刺的部位,待乾燥後輕輕揭起。益母草20克,杏仁20克,白芨20克,白芷20克,白茯苓20克,

這種中藥面膜沒有添加化學物質,沒有過敏現象,做完面膜後,皮膚會微微泛紅,屬於正常現象。敏感性肌膚不要用該方法。

l其他注意事項

  1.注意檢查針具,當發現針尖有鉤毛或缺損、針鋒參差不齊者,須及時修理。

2.針具及針刺局部皮膚(包括穴位)均應消毒。重刺後,局部皮膚須用酒精棉球消毒並應注意保持針刺局部清潔,以防感染。

3.局部皮膚有創傷及潰瘍者,不宜使用本法。


推薦閱讀:

老人護理常見五大意外情況及預防措施有哪些?
蒙醫五官科疾病治療偏方
女性養生 吃南瓜可以預防很多疾病
人生前四十年,我得過什麼病(八)
第二章 甲狀腺疾病 第六節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TAG:疾病 | 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