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人物對聯的研究及創作(四)

中國歷史人物對聯的研究及創作(四)

 題鍾嶸①  品詩能鑒千般滋味;  《詩品》自抒萬種風情。

  ①鍾嶸:南朝梁代文學批評家。字仲偉,穎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齊時官至司徒行參軍。入梁後歷任中軍臨川王行參軍和衡陽王、晉安王記室。其所撰《詩品》選擇自漢至梁部分詩人,別其等第,分為上、中、下之品,再論其作品的優劣和前後作家間的繼承關係。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論詩的著作,對後代詩歌批評有很大影響。

  題魏徵①  披龍鱗②犯天威③無所畏懼。  撫黎民安社稷有此孤忠④。

  ①魏徵: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館(今屬河北)人。少時孤貧落拓,出家為道士。隋末參加瓦崗起義軍,李密敗,降唐。又被竇建德所獲,任起居舍人。建德失敗,入唐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擢為諫議大夫,前後陳諫二百餘事。並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觀點。  ②龍鱗:《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可擾押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人有攖之,則必殺人」。  ③天威:古謂上天的威靈。《書·泰誓上》:「肅將天威」。引申為帝王的威嚴。  ④孤忠:孤,特也,孤忠謂清峻突出的忠心。

  題秦瓊①  窮窘日曾賣胯下馬,有道是虎落平陽,龍困淺水。  得意時須上凌煙閣②,真好比鯤嬉碧海,鷹擊長空。

  ①秦瓊:唐初將領,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從李世民擊敗隋末各家起義軍,官至武衛大將軍。後被民間奉為門神。  ②凌煙閣:唐太宗貞觀十七年,於長安建凌煙閣,請當時著名畫家閻立本畫開國功臣24人像於其上,以為表彰之意。

  題陳子昂①  一聲浩唱掩天地,  兩行清淚流古今。

  ①陳子昂: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賞識。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所誣,入獄而死。其詩歌高昂清峻,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軀。最著名的詩作為《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題王勃①  登高一賦,瑰奇文章名千古;  臨閣②百感,跌宕③鬱氣覆九州。

  ①王勃:唐代文學家,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少時即顯露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其文以《滕王閣序》最為有名。  ②閣:指滕王閣。  ③跌宕:頓挫。

  題王昭君①  琵琶聲亂,彈盡傷心曲,塞外黃沙掩青絲;  紈扇②風寒,吟罷斷腸詩,宮中玉漏凋朱顏。

  ①王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今屬湖北)人。名嬙,字昭君。晉代避司馬昭諱,改稱為明君或明妃。漢元帝時被選入宮。因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終不得帝幸。竟寧元年(公元前23年),匈奴入朝求和親,她自請嫁匈奴。她的故事廣為流傳,成為後世詩詞、戲曲、小說、說唱等的題材,被稱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②紈扇:細絹織成的團扇。團扇又叫宮扇,為古代宮中常用。漢成帝時班婕妤因遭帝冷落,賦《團扇歌》以感帝心。

  題武則天①  蛾眉惑主②,星眸偏黯日月光;  粉面臨朝,花容盡吞鬚眉氣。

  ①武則天:唐高宗後,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十四歲選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太宗死後入寺院為尼。高宗永徽六年立為後。中宗即位,臨朝稱制。次年廢中宗,立睿宗。後又廢睿宗,改國號為周,自稱聖神皇帝。她貶逐元老勛貴,任用武氏族親,開創殿試製度。在位十五年死。  ②蛾眉惑主: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題王維①  亦詩亦佛,佛性為詩,詩入佛境;  半隱半仕,仕不礙隱,隱在仕林。

  ①王維: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河東(今山西永濟)人。開元進士。後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居長安附近的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其山水詩、田園詩成就卓著,且含有佛教禪理,被稱為「詩佛」。

題李白①  謫仙、詩仙、酒中仙②,太白文筆世罕匹;  傲氣、奇氣、豪放氣,青蓮風韻史無雙。

  ①李白:唐代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他即於此出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自命管仲、謝安之才而不屑通過科舉仕進。天寶初曾供奉翰林,但因受權貴讒毀,不能施展政治抱負而去職。安史之亂中,他懷著大濟蒼生和平定叛亂的志願追隨永王李起兵。肅宗將作為叛逆討伐並將其擊敗,李白受牽連而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後飄泊困頓,卒於當塗。李白詩歌雄奇豪放,瑰瑋絢爛,是繼屈原以來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②「謫仙」句:謫仙:李白《玉壺吟》:「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新唐書·李白傳》:「夜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後人用以專指李白。詩仙:李白詩歌想像奇特,天才贍逸,自由舒捲,渾若天成,無人可比,被人們稱作「詩仙」。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題杜甫①  沉鬱②著文章,詩筆自來稱高古;  流離感人生,茅屋從此唱秋風③。

  ①杜甫:唐代大詩人。字子美,河南鞏縣人。其祖父杜審言為初唐著名詩人。自幼好學,知識淵博,有深刻的政治抱負,但屢舉進士不第。天寶三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安史之亂,過著流離逃亡生活,後到鳳翔,拜謁新即位的肅宗,被任為左拾遺。長安恢復後,隨肅宗還京,出為華州司功參軍,不久棄官,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晚年攜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他的許多作品顯示出唐朝由開元盛世因亂轉向襄微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他本人也被尊為「詩聖」。  ②沉鬱:杜甫《進雕賦表》:「臣之述作,雖不足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流,庶可及也」。後人因以「沉鬱頓挫」為杜甫詩歌的風格特徵。  ③「茅屋」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杜甫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題張旭①  借狂草名世世稱草聖,  以醉酒為常常作酒顛。

  ①張旭:唐代書法家。字伯高,吳(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官金吾長史。工書,精通楷法,草書最為知名,與李白詩歌、裴劍舞同稱「三絕」。顏真卿曾向他請教筆法,懷素繼承、發展了他的草書。他好飲酒,每每醉後,呼喊狂走,然後落筆,人稱「張顛」。有一次醉後甚至挽發濡墨而書,醒後自視,以為神也,不可復得。

  題懷素①  雖為沙門②子,胸中時作風雨聲;  實乃癲狂僧,筆底竟走龍蛇跡。

  ①懷素:唐代書法家,長沙人。字藏真,本生錢,後出家為僧。精勤學書,以善「狂草」出名。相傳他廣植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因名所居曰「綠天庵」。其寫禿的毛筆之多,竟至堆積成冢。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而又有所發展,謂「以狂繼顛」,與張旭並稱「顛張狂素」。  ②沙門:佛教音譯名詞。意謂「息心」或「勤息」。表示勤修善法、息滅惡法之意。後專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之人。

  題公孫大娘①  人如鳳翥②劍如龍;  色如山崩③氣如涌。  ①公孫大娘:唐玄宗時人,善舞劍器渾脫(一種合劍器物和渾脫舞為一體的舞蹈),冠絕一時。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云:「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嘗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盪感激,即公孫大娘可知矣。」  ②翥:鳥飛舉的動作。《楚辭·遠遊》:「鸞鳥軒翥而翔飛。」  ③「色如山崩「: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此喻看公孫大娘舞劍器的人神色為之感動而不能自已。

  題吳道子、曹仲達①  吳帶當風,一支畫筆得神助。  曹衣出水,數尺丹青②本天成。

  ①吳道子:唐代畫家。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少時孤貧。相傳曾學書於張旭、賀知章,未成而罷。改習繪畫,年未二十,已有成就,尤長壁畫。所寫衣褶,飄飄欲舉,人稱「吳帶當風」。曹仲達:北朝齊畫家。所作人物,衣裳緊窄,人稱「曹衣出水」。  ②丹青:丹砂和青兩種礦物均可作繪畫的顏料,亦是中國古代繪畫常用之色。故以丹青代指繪畫。

  題楊玉環①  絕聖恩,金釵散亂車塵里,一別君王從此去;  殞花容,玉體橫陳馬嵬坡,兩隔生死竟何知?

  ①楊玉環:唐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小字玉環。初為玄宗子壽王瑁妃。後入宮得玄宗寵愛,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封為貴妃。其堂兄楊國忠亦因之顯貴,操縱朝政,至政事敗壞。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即以誅楊國忠為名。玄宗棄長安西逃,至馬嵬坡(在今陝西興平西)時,軍士嘩變,以咎在楊家,殺楊國忠,她也被縊死。民間亦將她列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未完待續)

題白居易①  每為他人悲,吟斷柔腸,千古纏綿唯《長恨》;  豈抒一己怨,唱罷新詞,萬里江心聞琵琶。

  ①白居易:唐代大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故亦稱白香山。其先為太原人,後遷居下(今陝西渭南)。貞元進士。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雪,弄花草」的別無寄託的寫作。其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為千古流傳的作品。

  題韓愈①  文從字順②崛奇③筆,豈止為名山事業④?斯文可以載道⑤。  氣盛言宜⑥磊落懷,實欲濟天下浸溺⑦!陳言其唯務去⑧。

  ①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早孤由嫂撫養。刻苦自學,貞元間中進士。屢因直諫貶官,後官至吏部待郎。卒謚文,又稱韓文公。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②文從字順:意為文字通順,詞句妥貼。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③崛奇:張戒《歲寒堂詩話》:(韓愈詩)「大抵才氣有餘,故能擒能縱,顛倒崛奇,無施不可」。  ④名山事業:《史記·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後指著書立說的行為。  ⑤⑧斯:此,這個。「文以載道」和「陳言務去」都是韓愈在古文運動中提倡的主張。載道:負載儒家之道統。陳言:指陳陳相因之言。  ⑥氣盛言宜:氣勢雄健,語言精當。是後人用以評價韓愈文風的話。  ⑦「濟天下之溺」:蘇軾《韓文公廟碑》:「獨韓文公起布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此句意謂獨韓愈作為布衣出身,卻能以他的文章振作八代以來衰糜的流敝,以儒家之道拯救天下人使不沉溺於異端而受其害。

  題李煜①  才子治國,造物主②偏有所失;  帝王賦詩,真情者能逢幾何?

  ①李煜:五代時南唐第三代(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世稱李後主。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出降,押京。三年後被宋太宗趙光義賜牽機葯毒死。能詩文,擅音律,工書畫。其詞形象鮮明,語言洗鍊、生動,意境優美,風天然,為唐、五代其他詞人所不及。  ②造物主:古時以為萬物是天造的,故稱天為「造物」。《莊子·大宗師》:「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有些宗教認為所奉之神創造萬物,亦稱為「造物主」。

  再題李煜  三代基業一旦亡,肉袒辭廟①,獨聞更漏,夢斷千里山河②;  數曲詞牌千端愁,雕欄猶在③,誰與登樓④?愁滿一江春水⑤。

  ①肉袒辭廟:去衣露體,辭別祖廟。肉袒,古時祭祀或謝罪時表示恭敬或惶恐之意。袒,裸露。史載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半,宋師陷金陵。李煜欲盡室自焚,不果行,遂肉袒出降。李煜《破陣子》:「最後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②「夢斷」句:李煜《望江梅》:「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  ③⑤雕欄猶在:李煜《虞美人》:「雕闌(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④李煜《子夜歌》:「高樓誰與上?長記秋睛望」。

  題范仲淹①  喜憂世間情,應辨孰先孰後②。八百里洞庭③長慕先生風。  進退尋常事,無論在朝在野。三千尺衡山④每高賢士節。

  ①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大中祥符進士。少家貧,出仕後有敢言之名。曾任參知政事,力主改革政治,推行法制,鞏固國防,卻因保守派反對,不能實現。後罷政去職。所作詩文風格明健,抱負幽深,頗具匠心。最著名的有《岳陽樓記》。  ②范仲淹《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與!」  ③八百里洞庭: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岳陽市西。《清一統志·岳州府》:「每夏秋水漲,周圍八百餘里」。  ④衡山:五嶽之一,在湖南省衡山縣西。最高峰海拔1290米,合3800多尺。

  題林逋①  人影淡如梅影②去,  詩魂化作月魂來。

  ①林逋:字君,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一生過的是隱逸生活。《宋史·隱逸傳》稱其「性恬淡好古,弗趨榮利」,「結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且終身不娶,以種梅養鶴為樂事,有「梅妻鶴子」之稱譽。死後賜謚「和靖先生」。  ②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題蘇東坡①  豪氣、逸氣自能養奇句,且看東坡大江詞②!騷人留名豈千載?  壯思、悲思都付掩卷時,誰吟吳中《赤壁賦》③?靜心怡壽能百年。

  ①蘇東坡: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先後知密州、徐州、湖州,後因「烏台詩案」系獄,罪貶黃州。哲宗時起複,期間曾知杭州,修建蘇堤,後又遭貶謫,流放海南。年邁北還、病死常州。蘇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詞開豪放一派。其詩清新勁健,有宋一代難覓相侔者。其書法與黃庭堅、米、蔡襄共稱「蘇黃米蔡」,繪畫亦達到很高造詣。  ②大江詞:《念奴嬌[大江東去]》為蘇東坡最著名的詞作之一。  ③「吳中」句:《赤壁賦》是蘇東坡散文之千古名篇,為東坡謫居黃州時所作,以赤壁之戰的故事起興寄懷。赤壁故地舊屬吳國,故曰「吳中」。

題朱熹①  升高行遠②,唯格物方能致知③;  出凡入聖,先修身然後治世。

  ①朱熹: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庵,號晦庵,別號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僑寓建陽(今屬福建)。他發展二程學說,集理學之大成,完成「程朱理學」的建設,使之在明清兩代被提到儒學正宗地位。他的博覽和精密分析的學風對後世影響很深。  ②升高行遠:意謂人生不能鼠目寸光,胸無大志,應有登高山而行遠途的理想。朱熹《四書集注·中庸章句序》:「然初學之士或有取焉,則亦庶乎升高行遠之一助云爾」。  ③「唯格物」句:《中庸·大學》:「致知在格物」。朱熹注云:「格,至也,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格物致知就是窮究事物的道理後方能獲得豐富的知識。

  題辛棄疾①  敵營曾縛俘②,管中③豪氣鼓盪出;  殿前數陳策④,匣里龍泉⑤日夜鳴。

  ①辛棄疾:南宋大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屬山東)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佔領。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等安撫使。他堅持抗金主張,多張上疏,駁斥投降派的謬論,要求恢復失地,均未被採納,並遭打擊而賦閑於江西上饒一帶。其詞慷慨悲壯,筆力蒼勁雄厚,與蘇東坡並稱「蘇辛」,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  ②「敵營」句:《宋史·辛棄疾傳》:金主完顏亮死,「中原豪傑並起,耿京聚兵山東,稱天平節度使……棄疾掌書記,即勸京決策南向……紹興三十二年,京令棄疾奉表歸宋,高宗……嘉納之……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等辛棄疾返回時,耿京手下將領張安國、邵進已殺京降金。「棄疾……乃約統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徑趨金營,安國方與金將酣飲,(棄疾)即眾中縛之以歸……獻俘行在,斬安國於市」。  ③管:筆管,指毛筆。  ④「殿前」句:辛棄疾力主抗金,反對議和,所上著名奏疏有《美芹十論》、《九議》等。  ⑤龍泉:古代寶劍名,後代指劍。李白《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題岳飛①  八千里風雲②,所向披靡,精忠報國③,揮師破敵膽,直搗黃龍誓如山。  十二道金牌,天命難違,碧血沉怨,灑淚驚我魂,漫掩青史恨成海。

  ①岳飛: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南宋時,多次率軍抗擊金兵,屢獲大勝。後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紛響應。岳飛立誓要「直搗黃龍(即燕京)」,並要「迎回二聖(指被擄的徽宗、欽宗)」,但高宗、秦檜一心求和,連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飛退兵。後以「莫須有」罪名將其下獄並處死。  ②「八千里」句:岳飛《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③精忠報國:民間傳說岳飛母親為激勵岳飛報國志向,親手在他背上刻下「精忠報國」四個字。

  題李清照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②,對此柔腸當寸斷。黃花怎奈西風③,陣陣緊。  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縷縷斷斷續續,念彼伊人獨憔悴。梧桐更兼細雨,聲聲慢④。

  ①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丈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系宰相趙挺之之子。歷任州郡行政長官。金兵入據中原,舉家流寓南方。明誠病死,李清照生活顛沛,在孤寂中渡過晚年。其詞調優美,善於創意出奇,語言藝術上的獨到之處可與李煜相提並論。  ②④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③李清照《醉花蔭》:「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題陸遊①  沈園壁上《釵頭鳳》②,詩人柔腸應九轉;  關河夢裡《訴衷情》③,志士熱血空百年。

  ①陸遊:南宋大詞人。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高宗紹興23年(公元1153年)試禮部,名在前列,因觸怒秦檜,被黜免。孝宗時,賜進士出身。光宗時曾官至禮部郎中,後被劾去職。他一生屢受統治集團投降派打擊,但「激發忠憤,橫極才力,上法子美,下攬子瞻,裁製既富,變境亦多」(清、姚鼐語)。論者常將他與辛棄疾並稱。  ②沈園:紹興市有沈氏花園。陸遊初娶表妹唐氏,二人感情相得。但唐氏不為陸遊母親所喜,二人被迫離婚,唐氏改嫁。某日春遊,陸遊與唐氏恰在沈園相遇,唐氏派家人送來酒肴,勾起陸遊舊情。游於沈園壁上寫下《釵頭鳳》一詞。「未久,唐氏死」。  ③「關河」句:陸遊《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題梁山好漢①  水泊梁山上好漢,殺富濟貧,替天行道,個個如生龍活虎,全憑施公一枝筆。  一百單八位英雄,義結金蘭②,情同手足,人人應天罡地煞,不廢民間萬口碑。

  ①梁山好漢:梁山,漢時一做良山,在今山東省境內東平湖西,附近地區為古梁山泊。宋代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軍聚集於此,稱梁山好漢。其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後明末施耐庵據此寫出長篇小說《水滸傳》。  ②金蘭:金堅蘭芳,舊以忠貞不二的朋友稱「金蘭之交」或「金蘭之契」。

題宋江①  又矮又黑,其貌不揚,號稱「及時雨」,真乃「海水不可斗量」。  非文非武,卻為魁首,佔據梁山泊,原來造反為了招安。

  ①宋江:梁山起義頭領,長篇小說《水滸傳》中主要人物之一。原任縣衙的押司(管文書的小吏),因樂善好施,散財助人,獲得「及時雨」稱號。他善於結交、團結不同的人,用人所長,在梁山首領晁蓋去世後被擁為寨主,率義軍屢破官兵。後極力主張接受朝廷招安,並在招安後受命攻打其它農民起義軍。最後被朝廷以鳩酒賜死。

  題林沖①  單刀入「白虎」②,忠臣反被奸臣陷。  雪夜上梁山,生路竟從死路開。

  ①林沖:《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豹子頭。原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忠於職守。後被高俅父子害得家破人亡,無處容身,終於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手刃仇人陸虞侯,投奔梁山落草,成為由委屈忍讓走向拚死反抗的典型人物。  ②白虎:指白虎堂,為宋代朝廷研究軍事大計的地方。高俅為設計陷害林沖,以買他的寶刀為名,派人將他誘騙至此,然後以持刀擅闖軍機重地為名將他逮捕下獄。

  題李逵①  自稱「黑爺爺」,雙斧專砍不平事。  只服宋哥哥,一生唯重聚義情。

  ①李逵:《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黑旋風。一生行俠仗義,性格耿直魯莽,是書中形象最為鮮明的典型之一。

  題武松①  名撼景陽崗,空手打虎奇男子;  血濺鴛鴦樓,赤膽殺仇偉丈夫。

  ①武松:《水許傳》中的人物,綽號行者。性猛而剛烈。他在景陽崗空手打死老虎的事迹在民間廣為流傳。後遭惡人陷害充軍入獄。參加梁山義軍後,因武藝高強屢建功勞。招安後,征方臘失去一臂,戴發出家。

  題阮氏三雄①  水泊打魚人,風波踏遍起豪情;  梁山剪徑盜,官軍聞之喪肝膽。

  ①阮氏三雄:《水滸傳》中的人物,為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漁民出身,參與智取生辰綱,是梁山義軍中最早的成員之一。

  題魯智深①  拳打鎮關西,只此闖上江湖路;  倒拔垂楊柳,從今結下金蘭友。

  ①魯智深:《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花和尚,原名魯達。出身下級軍官,為提轄。豪爽仗義,曾因救助金老父女,三拳打死地方惡霸鎮關西。後與林沖結為至交。林沖落難,他仗義救護,後成為梁山義軍重要將領。

  題文天祥①  吟天地之正氣②,甘傾熱血書青史;  感故國之山河,但攜忠魂過零丁③。

  ①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學家。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寶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進士第一名。元兵南下,他組織義軍抗敵,後任右丞相,前往元營中談判,被扣留。脫險後,至福建堅持抗元鬥爭。曾進兵江西,恢復州縣多處。不久為元重兵所敗,退至廣東,被俘。迭經威助利誘,終不屈,被元兵殺害。  ②文天祥於大都(今北京)獄中作《正氣歌》,流傳千古。  ③文天祥有《過零丁洋》一詩,內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

  題成吉思汗①  手把彎弓,但恨雕翼遲。大漢英風卷狂沙;  足踏駿馬,唯覺穹廬②底。小試身手破強敵。

  ①成吉思汗:名鐵木真,古代蒙古首領、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統一蒙古諸部,於1206年被各部落推為大汗,稱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他同時對歐、亞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使版圖橫跨歐亞大陸。元朝建立後,被追尊為元太祖。  ②穹廬:天的代稱。古代《敕勒歌》:「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題花木蘭①  替父從軍,戎馬千里播英風。  為國殺敵,青史百代種芳名。

  ①花木蘭:古代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國家遭遇戰爭,要從各家各戶徵兵作戰。花木蘭父親年事已高,弟弟幼小,她便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後凱旋而歸

題朱元璋①  帝王寧②有種乎?禿頭和尚也能當。  盛衰豈無憑矣!天時地利助興亡。

  ①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的建立者。幼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出身貧苦,少時在皇覺寺為僧。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參加郭子興部紅巾軍。元亡後,擊敗各路義軍,於1368年建都南京,國號明。  ②寧:難道。《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召令徒屬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題湯顯祖①  本為醫國手,金鑾殿上,可為君王療沉痾;  空賦還鄉詩,玉茗堂中,唯將余情寄《牡丹》②。

  ①湯顯祖: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今江西省臨川市)人。所居名玉茗堂。早年即有文名,萬曆十一年進士。有深切的政治抱負。但因彈劾大臣、不附權貴,先被降職,後又免官閑居。戲曲創作成就極高,日本學者稱其為「東方的莎士比亞」。其所作「臨川四夢」(或稱「玉茗堂四夢」)最為著名。  ②《牡丹》:即《牡丹亭》,又名《還魂記》,是「臨川四夢」之一。

  題唐寅①  痴心愛桃花,風流才子且自稱江南第一;  妙手善於菟②,落拓文人唯狂名當朝無二。

  ①唐寅:明代畫家、文學家。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今屬江蘇)人。善畫虎,詩、書、畫俱佳,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性不羈,有時用印署「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②於菟:虎的別稱。《左傳·宣公四年》:「楚人……謂虎於菟」。

  題李自成①  來也倏,去也速,京城覽舊事,請讀《甲申三百年祭》②。  恨亦晚,悔亦遲,青史溯遺蹤,莫忘大順四十天亡。

  ①李自成: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本名鴻基,陝西米脂人。出身農民家庭,曾為銀川驛卒。後因崇禎帝裁撤驛站而下崗。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參加闖王高迎祥起義部隊。高迎祥戰死後,繼為闖王。歷十餘年,部隊發展到百萬餘眾。崇禎17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同年四月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進京僅四十二日,即因將領驕傲腐敗,清兵入關迎戰失利等因,於六月退出北京。次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  ②《甲申三百年祭》:這是郭沫若為紀念李自成進京300周年寫的學術專著,論及李自成成功及失敗原因。

  題吳三桂①  變易其節,擁重兵做降將,本為紅顏衝冠怒②;  反覆其志,據邊庭稱逆臣,實抱黃袍窺鼎心。

  ①吳三桂:明清之際高郵人,遼東籍,字長白。武舉出身,以父蔭襲任軍官。明末任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李自成克北京,招他來降。他徘徊觀望,且已動心。後聽說自己的寵妾陳圓圓為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所擄,大怒降清,並引清兵入關。又為清兵前驅,攻打起義軍,直至率兵入雲南,殺明永曆帝。清廷封為平西王。清廷為防止藩王擁兵割據,實行撤藩。吳三桂果於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舉兵叛亂,並自稱周王。十七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不久病死。  ②「本為」句:與吳三桂同時代的著名詩人吳梅村曾寫詩吟詠當時事件,說吳三桂系「痛哭六軍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題朱耷①  哭之笑之,白眼對秋風,世人皆謂我狂;  悲矣慘矣,墨線舞殘荷,國中竟莫誰知②。

  ①朱耷:清初畫家。譜名統,南昌(今屬江西)人。明寧王朱權後裔。明亡,一度為僧,又當道士,在南昌建青雲譜道院。有雪個、個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別號。擅畫水墨花卉禽鳥,筆墨簡括,形象誇張;亦寫山水,意境冷寂。所畫魚鳥多無眼珠,作「白眼向人」狀。署款「八大山人」,聯綴似「哭之」、「笑之」字樣,以寄寓喪家失國之痛。他的畫對後世影響很大,「揚州八怪」均受其畫風影響。  ②「國中」句:屈原《離騷》:「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題曹雪芹①  閨中清氣消塊壘,  夢裡綺思盪濁魂。

  ①曹雪芹:清代文學家。名,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為滿洲正白旗「包衣」(即家奴)。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寧織造,其祖曹寅尤受康熙帝信用。雍正初年,在宮廷內部鬥爭中,曹家被抄,其父免職,家道衰落。雪芹由少時繁華到貧病交困,痛感封建社會的腐朽和分崩離析,寫下不朽名著《紅樓夢》。

題曾國藩①  中興稱名相,能扶大廈於將傾;  漢人做滿臣,猶惜正統之失軌。

  ①曾國藩:清末湘軍首領。字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太平天國起義,腐朽的清軍不堪一擊,兵敗如山。曾國藩以吏部侍郎身份回鄉辦團練,稱湘軍,以之和太平軍對峙。1864年7月,湘軍攻陷天京,曾國藩受清廷之封,為一等公。

  題康有為①  國之將亡,誰開末世英雄路?唯變法以圖強。  魂兮九返,我有維新壯士情:當濟溺而振興。

  ①康有為:清光緒年間維新派領袖。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廣東南海人。人稱「南海先生」。光緒進士,授工部主事。甲午戰爭中方失敗,他七次上書光緒皇帝要求變法。1895年第二次上書時,有赴京會試舉人1300餘人署名,要求拒簽與日本和約,史稱「公車上書」。1898年,光緒帝任用他及維新人士發動變法,僅百日,受慈禧太后鎮壓。光緒帝被囚,他逃亡國外。有大量著作留世。

  題譚嗣同①  橫刀報故人②,流血請自今日始③。  秉筆書遺章,碧草且看明年發。

  ①譚嗣同:近代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康有為維新派的主要成員,參與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與林旭等5人同時遇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②「橫刀」句:嗣同入獄後,曾在獄舍壁上寫下絕命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有研究者依據詩中「去留肝膽兩崑崙」句,認為該詩隱含對某位具體的朋友表達必死心愿的意思。  ③「流血」句:變法失敗,曾有友人勸嗣同出逃,說能給予相助。嗣同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題魯迅①  千軍之陣,萬鈞之力,怎敵先生一支筆,直探華夏沉痾;  誅心投槍,剖魂匕首,更勝神醫百靈丹,欲療民族痼疾。

  ①魯迅: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學,初學醫,認為醫術只能救助個體生命,於是改為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造國民精神。1909年回國。1918年5月發表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他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傑出作品之一。他的雜文深刻、尖銳,是中國現代雜文的最高典範。

  附錄:

  讀書聯

  書中翰墨香似菊,  筆底乾坤動如濤。

  過目未敢稱不忘,  騁心已然是有得。

  欲洗銅臭氣,唯有書卷氣;  能破功利心,只在平常心。

  天邊任雲舒捲,  我自有書開闔。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懦夫亦能成英豪;  以一貫志,辦一件事,險阻且看成坦途。

  讀書破萬卷,能知古人得失;  心思接千載,豈為一己進退?

  書劍自古相為侶,為的是:文能治國,武能安邦;  得失從此盡休提,原不圖: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一卷在手,以避喧囂;  數行過目,漸入佳境。

  晨起臨流水,夕坐伴山風,此為最佳讀書境。  觀風察月暈,識雨辨礎潤,方知諸事須綢繆。

  知古鑒今皆由史,  觀風察俗盡從詩。

  挑燈讀史,胸中縈盪天地氣;  濡筆賦詩,毫上洇含日月光。

  讀書何必甚解?樂山樂水皆吾志;  游目原為騁心,品花品月總宜人。

  端書欲同古人談,  臨硯試與後輩交。

  學而不厭,方能漸入佳境;  思之甚勤,才可修成正果。

  欲知求學無止境,  當效耕耘毋懈怠。

  求仁得仁,此亦道出為學佳處;  聞過改過,當不愧識做人真諦。

  教育聯

  傳道、授業、解惑,乃為師之本;  立志、多思、篤行,實做人之基。

  立功、立言不難,為人師表最難;  為卿、為相皆易,以名傳世不易。

  有桃李傳其芳,園丁亦何愧耶?  為文明續其流,人梯實乃幸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治玉之功深矣;  立身、立功、立言、立德,育才之任重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堪稱人生一樂;  有曾顏弟子在側,亦足寬慰我懷。

  教學相長,教之途亦即學之途。  知行合一,知之理當為行之理。

  風物聯

  流水鳴禽堪自娛,  青山皓月足風流。

  興來禿筆可塗鴉,  歌罷殘醪足潤嗓。

  心寄三江外,  夢在五湖中。

  靜心觀流水,  冷眼對世事

欲攜雲嵐跨澗去,  人間自此莫留蹤。

  時乘孤鶴去,  偶攜野雲歸。

  疏零花蕊香鋪地,  落寞子規泣滿山。

  山中處士曾品漁樵樂,  洞里幽人哪知世事遷?

  江上數峰青,此為風物最佳處;  梁間三日曲,每恨絲竹總不如。

  平生唯嗜琴、棋、書、畫,  此情獨鍾竹、菊、梅、蘭。

  缺月疏桐,勝過燈紅酒綠;  斷簡禿筆,妙逾紙醉金迷。

  壯士心未老,  關山路正長。

  花開花落皆有意,  雲起雲飛俱無心。

  畫工難圖山川意,  歌吟能動鬼神心。

  又見春草綠,  怕聞子規啼。

  浴乎沂水者為誰?  風乎舞雩時忘我。

  魂生玉翼馳遠境,  夢綻幽蘭吐冷香。

  凋零鏡里鏡外顏,  寂寞身前身後事。

  蜀地多才子,  川中出奇人。

  壯士談劍處,  書生誦詩廬。

  騷人風采猶當憶,  志士宏圖正可期。

  大道每無言;  厚德能載物。

  養生終有術,  識道豈無緣?

  胸中甲兵伏,  筆底大江流。

能通則能達,  敢屈方敢伸。

  血濺黃沙嘗卧膽,  墨著丹青可警心。

  縱可納千秋青史,橫可容萬里江山,英雄巨手開天地。  剛能賦大江東去,柔能吟小橋流水,丈夫血氣貫虹霓。

  胸中行日月,筆端走江河,賦詩能敵楚騷才。  宇內識經緯,腕底蓄雷霆,捫枰亦是移鼎手。

  山川形勢,多少豪傑成追憶;  夢裡乾坤,一腔塊壘酹酒杯。

  為天地立心;  養浩然正氣。

  以從容心態,  做骨鯁文章。

  自古文章稱聖手,  從來豪氣可干雲。

  誰謂胸中無猛志,  試看筆底有投槍。

  鐵馬秋風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一首還鄉詩,吟斷多少遊子魂。  幾縷思歸夢,灑盡無數離人淚。

  三杯通大道,酒中自有真君子;  一醉解千愁,夢裡不知身是客。

  龍吟暖水千江綠,  虎嘯春山萬花紅。

  甲子新年,歷六十載又來。長欄憑眺,聽雄雞唱遍,曙照西來,霞滿煙雲路。丹青聖手,潑翰墨彩圖,寫盡一代風流。嘆昔日騷人何在?王勃文章應遜色。  炎黃舊夢,縈五千年不去。危閣登臨,看狂潮起處,大江東去,氣塞天地間。熱血志士,整山河容貌,開出百世基業。喜今朝驊騮並馳,大禹鼎器可勒功!

  題資溪縣大覺山清涼山莊  登大覺山游大覺寺訪大覺大悟之人;  濯清涼水沐清涼風棲清涼清靜之閣。

  世象聯

  一茶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古人尚惜盤中餐;  半碗半瓢,應覺棄而有愧,世間莫貴倉里粟。

  人情薄如紙張,可用金錢買人情;  臉皮厚似城牆,何須費力築城牆。

  文憑可買,人情可買,就連官帽也可買;  肉體敢賣,良心敢賣,哪怕祖宗亦敢賣


推薦閱讀:

美研究稱常吃巧克力能讓人保持苗條身材
《水墨畫技法研究》
經濟學研究的工具理性及其邊界
【東南亞研究】趙干城:「老馬」復出 馬來西亞何去何從?
梅寧華:對建設現代政黨制度的研究與思考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 歷史人物 | 人物 | 創作 | 中國歷史人物 | 對聯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