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填滿 而是把燈點亮

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填滿 而是把燈點亮 18 收藏

  原標題: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填滿 而是把燈點亮

  

「雞蛋怎樣可以弄破?可以砸碎,可以磕碎,可以踩碎,但只有一種是最人性而合理的,就是剛剛孵出的小雞啄破蛋殼破殼而出。教育孩子就像打碎雞蛋,從外面打碎會產生壓力,從裡面打碎才能成長。因此,教育的本質是啟動孩子的內力,把孩子變成財富。」

  近日,在灞橋區紡織城小學家庭教育報告會上,全國著名教育專家「知心姐姐」盧勤老師用不同的小故事和生活實例告訴家長們,肯定、精力、分享、夢想、理解、責任六大力量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跟過去相比,現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表現最突出的問題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要麼關懷缺位,要麼干涉過度,往往讓孩子們無所適從。」

  A 這些多做

  「教育不是把每個孩子越弄越不行,而是越來越棒!」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舞蹈,那麼你的孩子將會很有氣質;如果你的孩子喜歡武術,你的孩子將會很靈活;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畫畫,你的孩子會很有想像力;如果你的孩子喜歡說話,那麼恭喜你,他將在這個社會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講座一開始,盧勤老師就列舉了特長學生的各種優勢,她說:「一些家長常常把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視為不務正業,殊不知這些技能最終會轉為個人素質,讓自己孩子受益終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能只把孩子逼上學習的死路子,因材施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盧勤老師語重心長告訴在座所有家長,「作為家長要明白我的孩子哪最棒,不是跟人家孩子比,瞧人家孩子是金子,你的孩子是沙子,再差的孩子都有好的方面,再有個性的方面都有一個方面是傑出的,要發現它。」她還說,「教育不是把每個孩子越弄越不行,教育是讓每個孩子越來越棒,我今天不行,我明天行,這種期待就像一個鍛煉好身體準備長跑的孩子一樣,出了校門會跑得更快。所以教育不是說一刀切就可以了,不是一個標準就能評價所有孩子。」

  面對自家孩子的缺點,盧勤老師也告誡家長要學會包容和鼓勵。「我的兒子小時候有些結巴,我總是鼓勵他,之所以結巴,是嘴巴跟不上腦子的運轉速度,說明腦子太好使。」盧勤老師在鼓勵自己兒子的同時,認真傾聽兒子所說的每一句話,並給予肯定,使他的兒子在上中學時擔任了校學生會骨幹成員,主持了多場大型晚會。

  「在日常教育中,家長要學會肯定和欣賞孩子,孩子在自我意識沒有形成時,父母的話很容易形成一生的陰影揮之不去。」盧勤老師強調,父母是孩子的「環境」,環境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塑造,所以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謹慎自己的言行,多鼓勵,多讚賞,讓自己的孩子充滿自信。

  「弱」媽媽教出「強」孩子

  現代人流行這樣的觀點:「生子有面子,生女有福氣」。但男孩子比女孩子更難培養。盧勤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她就有意識培養他的責任心。盧勤說,媽媽「弱」一點,兒子就會強;媽媽太能幹,兒女往往變得無能。

  盧勤的兒子上二年級的一天,盧勤下班回到家,兒子興沖沖地端上一杯茶:「媽媽您喝茶。」茶已經涼了,盧勤的胃不好,但她還是一飲而盡說:「太好了,我正渴呢。有兒子就是不一樣!如果茶再熱一點兒就更好了。」第二天下班,她享受到兒子沏的一杯熱茶。

  盧勤說,「我們對孩子,給予了太多的批評,而非常吝嗇表揚。作為父母,要大聲告訴孩子『你真棒』。家庭教育不是上課,家長更需要學習。一個孩子長大要經受人們無數次地評價,不管別人說什麼,父母的評價永遠是基石。讓孩子從小在讚譽中長大,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興趣。」

  現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大,生長的空間越來越小;住房的面積越來越大,心靈的容積越來越小;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學習的動力越來越小。

  對孩子的鼓勵,會讓孩子產生無窮的前進力量。有個孩子三年級時,老師說他的字是「狗爬的」,他對練字一點都沒興趣,四年級時換了個老師,在他的作業本上,找了一個看得過去的字打了個圈,旁邊寫了個「好」,他很高興,於是開始認真寫字……還有一個學生,上課時每次都舉手,老師叫他回答他又不會。老師問:「那你舉什麼手呀?」他說:「我就想表現積極,但是我就是不會。」「下次記住了,不會的舉右手,會的舉左手。」孩子記住了,後來老師挑他舉左手的時候叫他回答,每次都回答正確,孩子舉左手的次數越來越多……

  盧勤老師現場這樣說道,「讓我們鬆鬆手,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我們靜靜心,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看到他更多的優點;讓我們消消火,當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予他更多的表揚。不經意間,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已經懂事了,已經非常優秀了……」

  B 這些少做

  「很多父母只知道愛孩子,卻忽略了讓孩子愛我們」

  盧勤老師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人總是給自己的小孫子買冰棍,起先小孫子十分懂事,每次拿到冰棍都會遞給奶奶讓她先咬一口,奶奶在幾次回絕之後,小孫子就再也不謙讓了,直到有一天,老人先咬了一口冰棍,小孫子大為惱火,嚷嚷著「這是我的冰棍你憑什麼先吃」。盧勤老師用這個故事告訴家長,不要一味寵溺自己的孩子,要讓孩子明是非,更要學會「捨得」和「愛父母」,這樣孩子才不會自私和冷漠。

  「我們只知道愛孩子,卻忽略了讓孩子愛我們,我們應該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調動孩子,這樣才更加有收穫。」盧勤老師「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這一理論得到了家長的強烈認同,一位叫楊敏的家長興奮地告訴記者,之前只知道一味學習如何愛孩子,忽略了讓孩子愛自己,今後要更加註重「愛的互動」。

  拿孩子比較,總是否定孩子

  在現場,盧勤提到,現在很多家長總喜歡對孩子說「你看人家」,動不動就拿孩子跟別人比較。她提醒家長,其實這句話對孩子來說是最傷人的。

  盧勤舉了一個例子,高考不理想的時候,父母總愛說「你看人家如何如何。」「我這幾年碰到過很多孩子自殺,都是因為平時學習很好,但是高考發揮不理想。」她提到,馬斯諾五大層次需求理論中除了最為基本的生理需求(吃、喝、睡覺等),還包括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家長總是拿別人來與自己的孩子作比較,從而否定小孩,久而久之,會使孩子產生不自信的心理,「就像一個孩子在學彈琴,家長總是站在旁邊訓斥,即便這個孩子最後學成了,也只不過是一個彈琴匠,而不是一個藝術家。」

  盧勤還提到她遇到的另外一個小孩,這個孩子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叫小紅,從小兩人關係就非常親密,但是上學以後,這個孩子又多出一個敵人,「那個敵人也是小紅,因為每次無論是什麼考試,她的媽媽總是要拿小紅的成績來比較,久而久之,兩人反倒變成了敵人。」盧勤表示,孩子與孩子還是不一樣的,不能夠一概而論,「可能有的孩子適合成為科學家,有的孩子適合成為藝術家。」

  「一個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還未完全成型時,千萬不要把他帶到所謂的專家面前,讓他們否定你的孩子,說他們不行,其實人的潛力是巨大的。」盧勤說。

  華商報記者 杜娟 實習生 李焱

15 15

0 0

分享我的態度到微博 我等233人 頂 了這篇文章

鼻頭嚴重黑頭怎麼辦 這樣解決

鼻子上清出來的黑頭嚇死人了


推薦閱讀:

板書設計的常用方式方法有哪些?
1對1行業的樂課力模式悄悄跑通,已然做到3個億!
中國政府提倡學生要睡眠充足,而又不分配足夠的時間?對此你怎麼看?
一篇議論文到底要回答幾個問題?
他們給孩子專門設計了秘密基地,炒雞羨慕呀...

TAG:教育 | 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