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難言之痛為風水
張學良難言之痛為風水
要準確判斷驛馬坊張家主墳的風水價值,並由此探究少帥張學良的命運,光了解「十三山」表面的風水含義還不夠,必須從「十三山」所處的位置以及來龍去脈入手。
驛馬坊,因古代朝廷在此設立驛站而得名。驛站,顧名思義是休息、補充、接力的地方。連續的鞍馬勞頓,需要適當的停歇補給,以舒緩緊張,調節體能。奇妙的是,地名恰恰反映了龍脈在這個地方時的狀態。
張家主墳的祖山為東北名山醫巫閭山。作為大興安嶺的支脈,醫巫閭山經過100多公里的行度,自東北來到凌海縣石山鎮的北面,受大凌河的阻隔,山脈在離河邊2公里的地方最後停頓下來。蜿蜒南流的大凌河,把醫巫閭山與西面的松嶺、黑山完全分隔開來。向西南走到盡頭的醫巫閭山,出現一列東西走向的山列,一字橫亘,似乎要給雄健的醫巫閭山百里南進的征程畫上完整的句號。但是,醫巫閭山畢竟是東北名山,並沒有乖乖就範,就此銷聲匿跡,而是在山脈將了未了之際,悄悄南下一脈,潛藏而去,經5公里脫卸融聚,於平原中崛起十三山,是為龍脈的最後盡結。
張氏祖墳地形圖
從總體上看,醫巫閭山是一條出洋龍形態,位於驛馬坊的十三山,就排列在醫巫閭山南部余脈的開闊平原上。在這裡,張家主墳沒有順應醫巫閭山的走勢,背靠大山,面向渤海,而是採取了令人意外的結作形式,掉轉身子,坐東朝西,背靠平原,面向松嶺大山。張家主墳如此架構,並非隨意所為,完全出於風水上的考慮。
從稍微宏觀一點的範圍看張家主墳,此舉確有深意。北面,張家主墳的白虎砂,承接醫巫閭山奔騰而下的氣勢,順來逆受,符合風水結作的要求,也使龍煞化解於無形。醫巫閭山最後一列東西走向的山列,轉變成為張家主墳難得的外白虎。西面,大凌河在墳前16公里處呈腰帶狀繞而橫列,雖距離稍遠,但為吉水無疑。河西,便是茫茫群山。更為張家主墳增添分數的,是大凌河東的媽媽頭山等低山,蜿蜒連綿,如屏如誥,在祖墳的右前方10公里處有情翔舞。
前朝的完美,並不能掩蓋事實上存在的缺陷。順來逆受、橫龍結作的張家主墳,東面一座佔地頗大的低矮山包作為倚靠後,再無賴以依靠的高丘和山脈,而是西沙河西寬達數十平方公里的沼澤地帶。墓地南面,除卻本身青龍砂,便是廣闊的平原。往南40公里,是遼東灣、渤海。左翼與後方的空虛,致其難以為繼,遂使張家主墳成為一座與「東北王」身份不相稱的龍穴。
張氏祖墳風水態勢
實在不能怪醫巫閭山是支龍,力量有欠,只能說龍脈的盡結處若無再起,缺乏連接,則龍力有限,絕非真龍大結。驛馬坊的十三山清楚地表明,這裡是東北名山的最後一逞,已經得不到其它領地的有力響應。沒有領會龍脈這一真性情的風水時師,為十三山的表象所惑;對風水一知半解的張氏族人,更無法細察。因此,希望愈大失望愈大的事情在顯赫的張家發生了,費盡心機得來的「風水寶地」終究沒有保住更無法光大「東北王」昔日的地位和威勢,張家連同東北軍一起很快走向衰敗。
雄鷹折翅,馬失前蹄。出軍沒有多久的張學良,在風雲突變的歲月里,由於缺乏父親「張大帥」應變的機敏和處事的穩重,在1936 年雙「十二」這一天辦完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也是最後一件事情後,黯然退出了中國的軍事和政治舞台。
靈秀聚鐘的醫巫閭山,即使在最後關頭,也擺出強者的姿態,拼力一逞,給大自然留下完美的結局。「西安事變」中的張學良,其逼蔣抗日的行為,宛如南下的醫巫閭山突然轉向,面西一擊。而完成這一驚天舉措之後,在是否親自陪侍蔣介石回南京的問題上,他幾乎不加考慮地拒絕了周恩來的提醒和建議,帶著負荊請罪的心態毫不猶豫地邁上一條從此失去自由的漫漫長路。這最後一擊,從風水景象到歷史事實,都是那樣的壯麗,完全符合中國傳統的禮義和道德。親手創下這一中國近代史重大事件的張學良,其後充分享受著愛情的滋潤,以世紀老人的身份,得紅顏知己的陪伴後完美謝幕,似乎又無怨無悔。
從歷史的角度看,張學良看似偶然的這一壯舉,實際上又蘊涵了某種必然;從風水的層面講,張家主墳立下20餘年,強烈的風水預示又給少帥張學良的這一舉動以明確的引導。事實已經鑄成,歷史悄然定格。偶然的事件,成為了既順應歷史潮流又合乎風水內涵的必然。
風水有時確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雖有規律,但從不雷同。透過張家主墳的表面現象,看清其實質意義,是正確評價張家主墳的關鍵所在。漂亮的擺列往往隱藏著極大的不足,龍脈筋骨畢現,精華耗盡,勢必無力再生。表面的虛花,最終免不了曇花一現的結局。龍脈盛極而衰,無力再進,需要轉身借勢,另圖發展,其翼側與後方的空虛已無暇顧及。這,便是驛馬坊張家主墳風水的真實寫照,也是其根本缺陷所在。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風水也是這樣。實踐中,大龍大脈大結作往往不在盡頭之處,而在於龍脈洶湧澎湃、生氣勃勃、跌宕起伏、將盡未盡之中。代表財富和福氣的陽宅也許在水邊、在盆地中,但大結作的陰宅大多藏在靠近廣闊盆地的兩三重山脈里。這多少有點讓人不可思議,但卻是顛撲不破的風水真理。
不知是不是張學良看出了驛馬坊十三山風水的缺陷,1928年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後,張學良為尋找比較理想的墳地,帶著風
張作霖為什麼沒能在此下葬?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還是由於形勢的變化,特別是張學良過早地離開了東北,離開了家鄉,並從此之後,始終沒有能夠重返故里,所以葬父一事,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成為終生憾事。
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張作霖沒能安葬在「元帥林」,對張家都是一個遺憾。無力再舉的現象,反覆出現在張學良後期的經歷里。這既是驛馬坊張家主墳的缺陷,也是張學良個人的悲哀。
推薦閱讀:
※影響少帥張學良一生的4個女人
※于鳳至為何等張學良50年?原因令人倒吸一口涼氣!
※生性風流的張學良,其子女大多都落得這樣的下場
※于鳳至買下伊麗莎白泰勒的豪宅,等待張學良歸來,墓誌讓人流淚
※張學良的最愛到底是誰?~~~~出乎意料的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