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抑鬱?「糞便移植」或可改善!
假如你在某段時間內總是感到莫名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甚至心悸、手抖你猜想自己可能是患了焦慮症,於是決定去諮詢醫生。
結果,醫生在查看你的病情之後為你介紹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治療方案——糞便移植。
「等等、我只是精神狀況出了問題,關糞便什麼事!?」
你大概不知道,無數的研究都已經證實,腸道菌群可以「操控」我們的大腦。
腸道菌群,又被譽為人類的「第二基因組」,近年來頻頻進入大眾視野,似乎許多疾病都和它們脫不了干係。這些高度多樣化、數量驚人的菌群定居於身體中,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腸道菌群參與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食物的消化和新陳代謝,免疫反應和炎症等。同時,腸道菌群還可以與大腦相互作用,影響一些精神疾病比如焦慮、抑鬱、自閉、精神分裂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及發展。此前,愛爾蘭科克大學的一項研究就發現,被移植抑鬱症患者糞便的小鼠也表現出了抑鬱、焦慮等癥狀,研究人員認為抑鬱症患者如果移植健康人的糞便可以緩解抑鬱癥狀。
1糞便菌群影響IBS腸道功能和行為近日,來自麥克馬斯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腸易激綜合征(IBS)患者中,腸道菌群不僅可以影響他們的腸道功能,還能影響他們的情緒和行為,這項發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可能為基於微生物的治療指導新的方向。
IBS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胃腸道疾病。它能夠影響大腸,使患者出現腹痛及腸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和便秘。此外,IBS患者還常常伴有慢性焦慮或抑鬱。目前,改善IBS癥狀的治療功效十分有限,因為這種疾病的潛在機制仍然不明確。
那麼,腸道微生物在IBS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是否會影響腸道和大腦功能呢?這正是本研究想要弄清楚的問題。利用糞便移植,研究人員將有或沒有焦慮症的IBS患者的糞便微生物移植到無菌小鼠中。與接受健康個體糞便菌群移植的小鼠相比,被移植IBS患者糞便菌群的小鼠腸功能和行為都出現改變。研究人員發現,通過糞便移植影響的疾病方面包括胃腸道轉運(食物離開胃和通過腸道所需的時間);腸屏障功能障礙;低度炎症;和焦慮樣行為。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Giada De Palma說:「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因為它不僅簡單地表明IBS和腸道微生物之間存在關聯,同時也證明微生物群的變化影響IBS中的腸道和行為反應。」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副教授Premysl Bercik表示:「我們的發現為開發針對腸道微生物群的治療提供了基礎,並為IBS的診斷找到了生物標誌物。」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發現為「微生物群指導治療」提供可能,包括益生元或益生菌治療,可能不僅有益於治療IBS的腸道癥狀同時也能改善IBS導致的行為改變。
作者還指出,由於這項研究同樣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可以影響大腦,因此又為腸道菌群可能在情緒、焦慮或其神經系統疾病中發揮作用提供了證據,這些神經疾病可能包括自閉症,帕金森病和多發性硬化。然而,他們也補充道,還需要進一步的工作來更好地定義腸道菌群在這些疾病中的作用。
腸-腦軸
2腸是如何影響腦的?
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腸道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迷走神經,以及一些胃腸激素和神經遞質(比如5-羥色胺和多巴胺)都參與了細菌-腸-腦軸調控。比如,腸道通過迷走神經直連頭腦,可以將信息從腸道傳播到頭腦。腸道還負責向大腦遞送所需的95%的五羥色胺和50%的多巴胺。如果腸道傳遞的這些物質水平發生改變,則會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
3近期關於腸-腦的其他研究腸道菌群與帕金森病
Cell:Gut Microbiota Regulate Motor Deficits and Neuroinflammation in a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2016年12月1日,在Cell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首次證實腸道菌群的改變可能是導致帕金森病(PD)中運動能力的惡化的罪魁禍首之一。在過表達α-Syn的PD模型小鼠中,無菌小鼠的運動技能明顯優於那些腸道具有完整微生物組的小鼠,移除腸道菌群可恢復PD模型小鼠的運動技能。此外,腸道細菌分解膳食纖維時所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分子將促進神經炎症的發生,進一步使PD惡化。並且,與移植來自健康個體糞便樣品的無菌小鼠相比,被移植PD患者腸道菌群樣本的無菌小鼠表現出更強的PD的癥狀。同時,這些小鼠的糞便中含有更高水平的SCFA。這些研究結果提示科學家們或許可以通過調控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產物來治療帕金森病。
腸道菌群與阿爾茨海默病
Reduction of Abeta amyloid pathology in APPPS1 transgenic mice in the absence of gut microbiota
2017年02月14日,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以加速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在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測序細菌16S rRNA發現,與對照小鼠相比,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具有不同的腸道細菌組成。並且,無菌小鼠腦中β-澱粉樣蛋白斑塊數量明顯更少。此外,將健康小鼠和阿爾茲海默症模型小鼠的腸道細菌轉移到無菌小鼠中,發現被轉移患病小鼠來源的腸道細菌的小鼠大腦中出現更多的β-澱粉樣斑塊。這項研究結果為預防及治療阿爾茲海默症提供了新的可能。
糞便移植
4關於糞便移植事實上,糞便移植古已有之。東晉時期的醫藥家葛洪,在其所著《肘後備急方》中,就記載了當時用糞清治療食物中毒和嚴重腹瀉,"絞糞汁,飲數合至一二升,謂之黃龍湯,陳久者佳"。16世紀,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口服糞水治療嚴重腹瀉、發熱、嘔吐和便秘等疾病。這些方法其實可能就是早期的糞便微生物移植。
到了今日,糞便移植也被稱為糞便微生物移植(FMT)療法。患者們已經不需要鼓起勇氣干下這碗黃龍湯。而是將健康捐贈者的糞便移植到患者體內。通過灌腸或者將導管插入患者的胃及小腸來給他們輸送糞便,從而引入健康的菌群並恢復腸道菌群平衡。
目前,FMT主要用於治療難辨梭菌感染(CDI),這種疾病一般是由於濫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紊亂,而FMT可修復抗生素引發的腸道菌群紊亂,並可持續維持正常菌群結構。此外,FMT在其他疾病的治療也正在研究中,如便秘、腸易激綜合征(IBS)、炎症性腸病(IBD)、代謝綜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參考資料:
Intestinal bacteria alter gut and brain function
Transplantation of fecal microbiota from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lters gut function and behavior in recipient mice
可能感興趣的:
Cell子刊:飲食是怎樣通過腸道微生物塑造你的身體的?
3篇Cell繪製:腸道微生物、遺傳、環境因素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 Cell封面
推薦閱讀:
※焦慮和抑鬱不分家
※心理自救藥箱(二)
※你是容易焦慮的人嗎?心理師3招教你別再為小事抓狂
※五招解決寶寶分離焦慮
※是什麼讓我們 「憤世嫉俗」卻又「焦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