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如何做父母

其實,精神分析理論把這段青少年時期稱為「逆反期」。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到了青春期,除了身體方面的變化外,思維上也由兒時的形象思維逐漸變為以抽象思維為主的思維方式。伴隨這諸多方面變化的一個特殊的變化,就是「自我意識」的逐漸加強,處處要體現「自我」的存在。可世界觀等各方面還不夠成熟,於是他們會靠和父母對著干來體現自我,其實他們想作對的並不只是父母親,對老師乃至整個社會都會產生強烈的對抗情緒。這個時期是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於是兼有兩個時期的特點:一方面,缺乏適應社會環境的獨立思考能力、感受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另一方面,強烈的自我意識又處處要體現自己,通過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來體現「我」的價值。這個時期的年輕人愛打扮得與別人不一樣,愛做一些引人注目、與眾不同的事,愛說一些令人吃驚的話,讓人另眼相看,這都是他們想要的效果。這種心理特點若加以正確干預和引導,將對他們的一生都有益,但如果沒有處理好這個特點,必將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和今後的成長。那麼,作為新世紀的父母對子女的這段「逆反期」應如何進行正確的心理干預呢?除應加強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外,還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方式對子女所產生的影響作用。在與子女的情感交流方面,父母應注意以下幾點:⒈當子女向你談他(她)感興趣的問題時,要集中注意力聽,不要似聽非聽,或者一面做事一面聽,如果正在做十分緊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個招呼,以便子女能諒解;⒉即使一開始就不同意子女的意見,也要耐心聽完,充分了解他們的看法,要以交換意見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嘮叨說教而不考慮子女的意見;⒊用尊重的語氣而不是教訓的語氣說話。尊重子女會使子女尊重自己,教訓常常帶來反感和對立,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⒋父母要正視孩子自我意識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提高,指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所處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明確指出他們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賴性和認識上的片面性;⒌家裡的事也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他(她)的意見合理或與父母的意見一致,就以他(她)的意見作出決定,這樣可以增加他(她)的「參政(家政)感」和責任感,從而不斷增加家庭的協調合拍。由於父母自身的行為方式可直接影響子女的心理發育,故父母在日常行為方面也應注意以下幾點:⒈自己要做出好榜樣。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行為對孩子影響很大,青少年一般都是根據別人的行為而不是根據言詞來學習和評價別人的,當然也包括評價自己的父母在內;⒉對子女做的事不要每件都去指手劃腳,許多事情可以放手讓他去獨立進行。但父母也應當經常關心他們,即使放手的事也應讓他們知道是怎樣做的。對需要干預的事應採取適度的形式,如採取激烈的形式就易於產生或加深隔閡;⒊尊重孩子的「隱私權」。中國的傳統是對別人的隱私不大尊重,對小孩的隱私更不尊重。因此常常出現父母拆子女的信件,看子女的日記等情況。這些情況有時會引起子女的情緒對立。父母應該用關心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他們;⒋對任何事都要保持冷靜,避免做出過分的事情。青少年時期是容易犯錯誤的時期,要盡量指導孩子少犯錯誤,但不能要求不犯錯誤,如果要求過高,就容易適得其反。即使是一次偶然的過火行為,也容易在感情上留下長期的裂痕。綜上所述,作為新世紀的父母,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如何解決好與孩子融洽、和睦相處的問題,使我們的孩子健康地渡過「逆反期」。
推薦閱讀:

爸媽送我出國把我培養成富人思維,回來後發現他們省吃儉用已演變成窮人思維怎麼辦?
為什麼有些親戚會暗中塞錢給我,並且不讓我告訴父母?
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你在一瞬間真正知道了父母賺錢的辛苦?
父母十種行為毀掉孩子自信3

TAG:父母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