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創新不必驚人技術

創新不必驚人技術

剛過去的2011年,可謂是陰晴不定的一年。才剛回升的景氣,又在下半年下滑,二次衰退的烏雲籠罩全球。面對不景氣,企業想要生存下去,不能只靠縮衣節食。創新才是促進成長、並跟競爭者拉開差距的最佳武器。研究人士從一些企業的創新案例中整理出創新的三大策略:從舊東西中找出新商機、從消費者角度出發,以及善用跨界整合,更重要的是,有沒有貫徹到底的意志力?也就是必須跳脫慣性思考,當大多數人都在問Why時,不妨反問:WhyNot?

策略一:從舊東西找新商機。

創新不必重頭做起,從舊的領域、既有市場、或現有的產品,就可挖掘新商機。最近《時代》雜誌刊登的年度最佳發明,便點出(重新塑造的發明家)現象。

例如蘋果一系列橫掃全球的暢銷產品,都是改良前人作品的「再創新」。如搭載觸控螢幕的智能型手機,IBM在1992年早就開發。平板電腦的概念機更早在1968年問世。iPod數位播放器,也在1979年就有了雛形,但是上述先烈都未將產品量產。

這個道理證明了,即便最古老的市場,也存有創新機會。

擁有白蘭氏雞精的「食益補集團」即是一例。它從事的是問世近200年的雞精,食品內容沒變過,製作方式也差不多。唯一能創新的,只有行銷定位和功能訴求。

今日,白蘭氏已走出從傳統的營養補充品,從病人、產後婦女,擴大為上班族的提神劑、婦女的美容品、學生的讀書良伴,甚至是年節送禮的好選擇。目前在台灣每年約20億台幣的雞精市場,白蘭氏市佔率達七成。

帶動食益補創新的靈魂人物,是加入將滿15年的日籍總裁小池英治。

1997年小池英治報到時就碰上亞洲金融風暴。不過,小池英治並未以裁員、省錢方式因應,反陸續增設新部門,幫食益補在2010年創下12億新幣的歷史新高,自己也在2008及2010年贏得新加坡「最佳CEO」大獎。

大膽投資,是因為小池英治知道,要打破雞精的刻板定位,就得賦予產品更多新面貌。他先募集45人的研發團隊,2010年再成立「腦科學研究所」,用一篇篇科學論文替產品功能佐證,賦予雞精廣泛的健康概念,拓展產品的使用族群。

嗅覺敏銳的他,這幾年還砸下約10%的行銷資源,在內部成立「數位創新部門」。最近便在台發表「互動式自動販賣機」及「虛擬商城」,當紅的手機應用軟體(App)及社群網站行銷,也沒缺席。他指出,要隨時準備變,不斷加快速度,這是未來企業生存必須面對的新常態!

策略二:從消費者角度出發

第二種創新方法,是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尋找消費者的不便與抱怨,藉此進行重塑體驗的「逆向工程」。

要找這類的例子,不妨看看Crocs(卡駱馳)的故事。2002年創立的Crocs,是近年風行的鞋類「異類」,在坊間稱為洞洞鞋,不少人覺得丑怪的鞋,銷量卻出奇的好。至今銷售90多國,累積開發超過300種鞋款。2011前三季每季都有27%以上的成長。

能在擁擠的鞋類市場闖出名堂,必須歸功Crocs的創新DNA。當初三個創辦人都是門外漢,一開始只想做出更適合海灘客穿的戶外鞋。

卡駱馳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馬英哲笑說:「我們不會因為傳統鞋業怎麼做,就跟著做,」門外漢的背景,反而讓他們少了思考的限制。如最近推出的「魔術變色鞋」,創意就來自遇光、遇水會變色的兒童玩具。從發想到產品上市,只花了半年。

不過,一開始找供應商幫忙生產,Crocs也吃了許多閉門羹,只有一家鞋墊廠願意一試。然而,Crocs獨特的一次射出生產、一體成型模樣、及超輕量的訴求,卻逐漸在鞋業掀起一股「極簡」的風潮。

至於行銷環節,Crocs也不走前人的路。

門市裡的鞋,幾乎都是用「掛」的,直接表達了「超輕」特性。而且Crocs不只賣鞋,也提供多樣化裝飾品,把鞋子變成彰顯風格的個人化產品。

策略三:善用跨界整合

第三種創新方式是善於跨界整合。如果發現商機潛藏在陌生市場,你有沒有跨出舒適圈的勇氣?許多企業恐怕得經歷一番天人交戰,但成立才五年的台灣「巨友電子」卻辦到了。

巨友是一間規模小型的電子業SMT(表面處理製程)代工廠,隱藏在竹科外圍的農田邊,每一年的營業額約3000萬台幣,只有22名員工。

過去做電路板客戶,巨友的毛利只有3~5%,金融風暴發生時,還曾一度有兩個月完全沒訂單,眼看著就要倒閉。

苦思後,巨友決定把客戶圈轉移到IC設計廠,並且提供市場上沒有的全製程服務,果然讓毛利提升到20%,目前檯面上的一線IC設計廠,超過1╱3都是客戶,帶動營收飆漲三倍,在景氣谷底時逆勢成長。

全球的創新發球權正在東移

長年與美國《BusinessWeek》合作全球創新企業排名調查的波士頓顧問(BCG),對往後幾年的創新脈動,提出了以下觀察。

首先,創新的「發球權」開始轉移,正從過去的西方到東方,變成從東方到全球。其次,創新的內涵也修正,由innovatetoimprove(性能提升),朝向innovatetoneed(需求發展)。只要產品稍微改良更切中需求,不必多驚人的技術或科技,就可達到一定效果。

最後,創新學習曲線也在縮短。若把2000~2009年分成前後兩階段,亞洲企業併購歐美公司的數量與交易額,分別成長了2倍及2.7倍,使剛崛起的新興公司快速取得創新能量,具備跳躍式的學習力。

研究指出,如果真的發生二次衰退,正是新興企業急起直追的好時機,這時候創新,不一定只著眼於價格或功能,反而可試著引導客戶需求、或趁機改變業務模式。
推薦閱讀:

技術梳理:以CPPS打造智能工廠
棗樹苗木培育技術
【揭秘】動力棋技術還能這麼操作?神奇!
羽毛球技術
陝西2016年度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等級統一考試考務工作公告2015年12月7日

TAG:創新 | 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