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普】中醫耳診

中醫有 「四診法」—— 「望、聞、問、切」,這其中的「望」就是指通過觀察患者外部特徵來推斷疾病發生的根源。在我們中醫理論中有 「耳主貫聰而通心竅,為心之司,為腎之候也」的說法,《黃帝內經》中也有 「視耳好惡,以知其性」的記載,並認為耳與經脈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十二經脈都直接或間接地經過耳朵,所以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的說法。現代生物全息理論也發現了耳朵與人體器官的對應關係,並確認了八十多種內外科疾病與耳朵的變化有關係,所以人體有病時,耳朵就會有反映。耳朵的形態、色澤和紋路的變化都能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這是我進行耳診的理論依據。

不僅耳朵的變形預示著身體的疾病,其顏色的變化也是身體疾病的信號。這是因為身體的臟腑在耳部有著相應的反射區域,一旦耳朵顏色出現了變化,就預示著這些臟腑出現了疾病。

耳垂紅腫:多提示咽喉不適,如咽干、咽痛等。

耳垂圓形凸起:在耳垂外上側有一圓形(鼓包中央凹陷)或丘形突起,多提示病人膽囊不適,可有口苦、膽區隱痛等癥狀,可見於膽結石、膽囊炎或膽囊切除的病人。

冠狀溝:出現在耳垂部的一斜行凹溝,與水平線約成45度角。多提示心臟供血不良,可有心慌、胸悶等癥狀,常見於肺心病、冠心病等。

耳垂斜行突起:該突起位於耳垂、可延及至對耳屏,與水平線約成50度角。常提示牙齒不適,可有刷牙出血等癥狀,常見於牙齦炎、牙周炎。

心區光反射增強:即耳甲明顯變亮,多提示心臟功能不佳,可有心慌、胸悶等癥狀。

肺型耳:多提示肺為該人的薄弱環節,可有咳嗽、咳痰、氣短等癥狀。

耳朵變紅警惕病情拖延

正常的耳朵色澤微黃而有光澤。天氣冷的時候,人的耳朵可能被凍紅,甚至生凍瘡。如果健康人耳朵突然變紅,則要警惕有尚未知的疾病:如果患者耳朵變紅,則可能是病情拖延的徵兆。

李紅是一名中醫學專業的大一學生,今年放暑假的時候她的專業可是派上用場了。

放暑假在家裡的李紅與媽媽一起做午飯,突然,李紅覺得媽媽今天的耳朵顏色不太對勁。

「媽媽,你今天的耳朵好紅啊。不對,好像是最近都挺紅的。」李紅盯著媽媽的耳朵說。

「呵呵,是嗎,可能是廚房太熱了吧,沒事的。」媽媽不在意地說。

「不對媽媽,這種顏色不是一般的發紅,你還是下午和我到醫院檢查一下吧。」李紅不放心地說。

「那也好,吃完飯我們再去吧。」辯不過女兒的執拗,媽媽決定到醫院檢查一下。

這一檢查還真檢查出了問題,原來媽媽已經患冠心病好長一段時間了,但幸好發現及時。

中醫認為,「高耳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凡耳輪紅潤者生,或黃,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者皆為腎敗。」一般,健康人的耳郭的色澤微黃且紅潤。急性炎症性疾病的陽性反應多呈點狀、皮狀紅暈、充血、紅色丘疹等。

如果耳郭變得紅赤,則說明上焦心肺積熱,或為肝膽濕熱火毒上蒸,或外感熱毒所致。如果病情拖延較久,耳郭往往呈微紅色。不同的紅色反映和表明的疾病也不同。鮮紅色,多為急性病症、疼痛病症;淡紅、暗紅色,則見於病史較長的患者。

用拇指、食指輕輕捏住耳郭由內向外,由上往下觀察,可發現耳郭的異常。發現可疑陽性反應點時,宜用手指從耳背頂起,使陽性反應處先繃緊,再慢慢放鬆,然後由松而緊,以鑒別陽性反應物的性質與部位。雙耳應對照觀察,以鑒別陽性反應的真偽。

耳郭變紅,可能是中耳炎或癤腫、凍瘡所致。耳背上如果見到紅色脈絡,並伴有耳根發涼,通常是麻疹的先兆。如果耳垂受寒常變為紫紅色,並因腫脹甚至潰瘍,易生痂皮者,說明體內糖過剩,預示糖尿病。

耳朵變白警惕慢性疾病

受了風寒或貧血的人,常會表現出耳朵變白的癥狀。此外,一旦發現耳朵變白,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慢性疾病。中醫認為,耳郭變白屬寒證。如果全耳變白,則說明受了風寒,或寒邪直中;如果耳朵變薄、變白,則腎臟出了問題,患者生命垂危;如果耳朵變厚、變白,則說明氣虛有痰。慢性器質性疾病的陽性反應多呈白色點狀、片狀或呈點狀白色邊緣、紅暈等。

耳朵的白色反應多為呈現片狀不規則的白色隆起,光澤發亮、片狀蒼白或中央呈點片狀白色,且邊緣紅暈。白色反應多見於慢性病,如慢性淺表性胃炎等。

耳朵變黑警惕腎臟疾病

中醫認為,「耳者,腎之官也。」耳朵如果變黑,就要警惕腎臟疾病;有時也見於劇痛患者。

中醫認為耳朵與腎有關。如果耳朵越來越乾枯,多半是因為腎虛,此時男性還常伴有聽力下降、耳鳴頭暈等癥狀。而耳朵變黑也是腎氣衰敗之相,耳朵變黑的人多數還會有怕冷的表現,並且通常會有遺精、早泄的問題。

如果耳郭呈暗灰色,通常是患有陳舊疾病和腫瘤。腫瘤疾病的陽性反應多呈結狀隆起,以暗灰色點狀、片狀形態出現。如果耳郭呈深褐色,一般是慢性病變,病癒後在相應的耳穴上呈現色素沉著。如果耳垂呈青色,通常是房事過多的表現。如果耳垂為焦黑、乾枯,為腎精虧極的徵象。如果耳垂為青黑,劇痛患者會出現這種癥狀,並且這些患者通常有腎水不足,或腎水寒極。如果耳垂純黑,說明為腎實證;如果淺黑,則說明為虛證。


推薦閱讀:

中醫就是萬能啊!有求必[需]應!
中醫小白養成記 | (一)艾的大保健
跟著專家學養生丨夏天曬得受不了?這個中藥面膜方子要收好!
中醫辨治產後腹痛
中醫,你到底姓什麼 (上)

TAG:科普 | 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