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品茗武夷,論道禪茶

一縷香茶,一絲禪意,於行住坐卧的平常生活中,體驗人生之禪意,品位美茶之真味,清凈空明之身心。9月19日,秋風細雨,大紅袍祖庭??天心永樂禪寺迎來了一場「品茶 參禪 論道」風雲際會。來自中國大陸、韓國、台灣、澳門等地,禪學界、茶學界、文化界、企業界的精英同聚武夷山,有:寇丹(中、日、韓茶道聯合會咨問,韓國中華茶文化研究會名譽副會長,韓國《茶的世界》雜誌海外編輯,澳門茶道會顧問)、樓宇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駱少君(全國政協委員、高級茶評師、國家茶葉質量檢驗中心主任)、傳孝法師(台灣中華佛教護僧協會理事長,台灣屏東慈恩協會理事長)、園慈法師(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佛學院講師、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果寧法師(廈門佛教學會常務副會長、龍岩西普陀寺住持)、吳甲選(原中國駐牙買加大使、華僑茶葉基金會副理事長、當代「茶聖」吳覺農之子吳甲選)等,各自以禪茶之道啟悟人生之道,以禪茶之道引證經商之道,並交流了對禪茶文化的感悟,感受了海峽兩岸禪茶文化的同根同源。現場品茶,參禪,論道井然由序,虔誠的人們於品茶中感受禪味,於禪茶中見諦人生。在千餘年的禪宗歷史上,趙州禪師「吃茶去」的公案,鉗錘出代代禪人,在古今茶事造作中,點化出神韻。而今天,伴隨著天心永樂禪寺住持澤道法師一句洪亮而悠長的「吃茶去」,讓禪茶文化的韻味更進一步的融入到每個人的心裡。武夷山大紅袍、武夷山禪茶文化渾然天成,歷史悠久,似一朵禪苑奇葩,散發彌香。他說,武夷山的禪茶文化不但是武夷山茶文化,中國烏龍茶文化、工夫茶文化的源頭,也是和諧文化的具體體現,是兩岸血脈相連的重要見證。此次論壇不僅傳經送寶,而且對於學習茶道知識,都是一個極好的交流平台。茶是健康長壽的飲品,品茶可以消除人生的108種煩惱,亦能得到108歲的壽命。從茶道中能感悟人生,茶經過諸多工序的磨難,經開水沖泡,才釀成茶湯,歷練出清香。人生也是如此,需經歷磨難方可成長;禪是祥和的象徵,只要能「坐下」,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禪於我們以溝通,以圓融。「禪茶一味」,以茶凈心,以禪安心。在禪茶文化論壇會上,台灣凍頂烏龍茶代表團團長黃麗秋女士第一次來武夷山,也是第一次品到真正的大紅袍。她說,品大紅袍能像禪一樣,不知不覺品出味,一句「武夷山,吃茶去」卻道出了武夷山禪茶文化已經跨越兩岸界限,成為兩岸的禪茶文化,更拉近了兩岸心與心的濃濃情誼。「寇脫心冰清玉潔,丹楓脂馥郁馨逸」,作家蔡子諤先生就曾這樣心儀寇丹先生,出自浙江湖州的他,他認為繼上一次河北趙縣佛學大會以來,這次武夷山國際禪茶文化節可以說是上一次的延伸,意義深遠。禪與茶的境界,宇宙、自然、人與人的關係是共同、共生髮展的。現在大陸有影響的寺廟2500座,僧彌20多萬,信眾1億,和諧力量強大,無疑有利於共建和平、共建和諧社會。人與人利益關係複雜,社會弊端迴避不了,人心就容易浮躁,這時可以把自己定位成一片茶葉,有道是「一枝一葉總關情」。尤以「茶葉」更賦生命之涵、更飽含深情,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他自喻「一片茶葉」,以「水是無垠的,茶葉是單個的。關愛人生,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就是生活中的禪了」來詮釋「我是一片茶葉」的意義。足見其自我定位和自我評價的謙遜,謙虛可以使一個茶人更加美麗。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當我們是大為謙遜的時候,便是我們接近於偉大的時候」。偉大與平凡,就是如此緊密地相聯。偉大並不遙遠,並不神秘,也並不高不可攀,它往往通過一件件貌似平凡的小事,一步步發現並接近其偉大。「一片茶葉」的比喻,生動地說明了個人和集體的關係,個體的生存就在壺中的集體里,只有當自己是壺中的一部分才有韻、有香、有味。一片茶葉,雖然微小,但它的作用,卻微而足道的。它通過與水的合作,給水中不斷注入營養,只有當茶葉在茶壺中才能釋放自己的生命汁液。他還說,「我們有時候可以審視一下泡過的茶葉,宛若人生結束奉獻出的一切,讓別人健康、愉悅、向上,茶葉在茶的世界裡無礙地涅圓寂了。」這話聽起來讓人會生髮出諸多人生哲理。他語重心長:「一碗茶中的你只是一片小小的茶葉,正因為有了你、我、他,大我、小我、眾我,我們才能在無色的水中浸泡出一碗韻味雋永的芳香。也因為如此,茶中貯滿了平和、安祥、圓融,方能解脫人的心,和諧社會才得以實現。人這一輩子等喝下三杯茶。第一杯甜茶,人生下來,大凡都無憂無慮;第二杯苦茶,人有了一定成就,煩惱就多了,意識到生活不易,需經坎坷與磨難,正如武夷山大紅袍之「晚甘候」,苦後晚來甘;第三杯淡茶,心中淡然,圓融,處世和諧,凡事皆然。我們每個人應珍惜當下的這三杯茶,一切由心出發,『和者去,抵則觸。少事非,吃茶去;說不喜,拌不辯。要舒心,茶中練。』簡單的幾句話,卻飽含了人生百態的處世情結,乾淨而利索。來自廈門的果寧法師的一番見解,精闢而有道。他說,人在草木間,人回歸自然,便是茶。品茶品一輩子,竟不可能喝到完全一樣的茶,品人生也是如此,酸、甜、苦、辣理應具全,所以「茶需一杯一杯的喝,拿起來喝掉,放下去再裝滿??即為人生。」品茶中能夠感悟,提起東西是為了空掉,此空不是放棄,不是迴避,而恰恰是要拿得起,放得下,勇於承擔責任與壓力,不要為苦與累所紛擾,自然中回歸自信。禪與茶便是真正道出了人生真諦。樓宇烈教授主要談了對「禪茶一味」的深刻體會。他說,禪茶文化是中國的寶貴財富,禪茶與吃茶聯繫起來,其實就是告訴世人做好本分事,保持平常心。吃茶這件事是寺院里的出家人最平常的一件事,是出家人的本分事。我們大家都知道,馬祖有一位得意的弟子,叫做大珠慧海。有人問他:「和尚怎麼修行呢?」他說:「我的修行就是飢來吃飯,困來睡覺。」飢來吃飯,困來睡覺是最本分的事情,每個人都這樣。所以問話的人發出疑問,這也是修道?慧海回答:「因為一般人吃飯的時候,百般地思量,睡覺的時候,千般地計較。……飢來吃飯,困來睡覺」既然是本分事,就不需要百般地思量,千般地計較,這樣就能保持這一顆平常心。禪是本分事、平常心,喝茶也是本分事、平常心。那麼我們就可以由本分事進而保持這種平常心,通過平常心進而體悟自性的本來清凈,這就是禪。這也就是「禪茶一味」的意思。當然,茶和禪也是可以分開的,茶也可以和道家的「道」聯繫在一起,也可以和其他的事情聯繫在一起。那麼,既然今天我們談到「禪茶一味」,我們就要把茶和禪聯繫在一起。最後我想在這兒提出,從茶去體會禪和從禪去體會茶有兩層意思,從禪這個角度,以吃茶味禪意,由禪意去品茶,於平常證清凈。然後,從茶這個角度,我同樣提出三句話,以禪意演茶藝,由茶藝進茶道,於茶道悟禪道。然「禪茶一味」終歸是為了陶冶怡情,體悟人生,修身養性。由此,樓教授多年積累總結出「茶藝、茶禮、茶德、茶道」四個方面。茶藝,別過分追求華麗,簡約就行;茶禮,簡易中見真誠,活佛中見和諧;茶德,寒冷時給予溫暖,燥熱時給予清涼,共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和諧社會;茶道,做人要做本色之人,茶的根本功能上解渴,是最崇高的品德,亦是根本精神。從具體的禪與茶中體悟泛泛人生。傳孝法師對武夷山大紅袍盛讚有佳。武夷好山好水出好茶,茶文化歷史深遠,岩韻深厚,借著茶,領悟禪,提升人生覺悟,心靈才能解脫。「自古名寺出名茶」茶與寺、與僧、與禪都有天然之緣。「吃茶去」和「禪茶一味」以及「茶堂、茶禮、茶鼓、茶供」皆是佛禪緣理……禪茶交流承古辟今,一味同心,文化同根,茶香同源。通過舉辦這樣一個文化交流會,參透禪與茶之關係,為中國的茶文化增添姿彩,也推動茶及茶文化的發展。在生活中處處都是禪的影子。就如同普普通通的飲茶,只要飲者有一顆空靈的心,便可以悟得「苦」,「靜」,「凡」,「放」的道理。
推薦閱讀:

遠處的燈塔356的文件夾【談武論道】3
父親節~感恩父愛如山 - 舞墨論道 -
武士和禪師論道
國學論道
大師論道(獨家):步法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