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典詩詞中借鑒寫作技法
從古典詩詞中借鑒寫作技法,並不是為了要讓學生也來寫古典詩詞,古典詩詞與學生要寫的作文,從技法的角度來講,似乎是有點遙遠的,但是,通過具體的實踐研究,我們發現,其實,古典詩詞中有不少寫作技巧是可以借鑒來用於寫文章的,這樣做一方面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更好地促進了古典詩詞的閱讀質量,再者,還可以使學生從觀念上得到一個很好的改進,那就是文學作品之間,文學與文章之間是可以打通的,因此,廣泛閱讀的重要性得到進一步的認識和落實,可謂一舉多得。
文章以立意為先,一篇立意高的文章往往能夠起到發人深省、啟迪心智的效果,「有境界自成高格」,雖然論的是詩詞,但對於文章同樣適用,很多古典詩詞講究立意的高遠,例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送別是寫詩作文常見的主題,而能寫出李白之瀟洒的恐怕不多;同樣還可以比較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通過這樣的比較閱讀,可以從中得到作文立意的啟發。其他方面的題材也不例外,古典詩詞浩如煙海,其創作覆蓋了幾乎所有的領域,從立意的角度來講,有很多是值得我們細細體味的,特別是很多詩人其實都不是專業作家,其生活背景豐富而複雜,而這對於其詩詞的立意也是非常有益的,讀古典詩詞,可以獲得具有歷史縱深的、社會廣闊的全方位的生活、情感、人生哲理等等的啟示。這對於學生提高作文的立意毫無疑問是裨益無窮的。
二、從古典詩詞中學習構思藝術
古典詩詞尤其是唐詩宋詞常常篇幅短小,然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古典詩詞在構思上的講究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即便是一首小小的絕句,起承轉合絲絲入扣。例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第一句寫景,以夜色中的江雨作底色,為整首詩定了一個基調。而第二句,則從遠及近,有了人物的出現,在平明送客的背景下,楚山也添了一層孤獨。到第三句,按照常理,在送別的場景下,必是一些依依不捨的話別之情,然而此處,王昌齡卻不按常理出牌,掉轉鏡頭,把畫面定格在遙遠的洛陽親友身上,對辛漸的叮囑,恰恰是表達自己的內心。於是我們才明白,這首詩形式上是一首送別詩,實際上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一首絕句,短短四句,其構思之縝密之精巧耐人尋味。又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詩歌以兩條線索並行的模式來構思全詩,最終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達到交叉和融合,使全詩的情感得到爆髮式的表達。要寫好文章,構思是必不可少的,向古典詩詞學習構思藝術,不失為一條很好的途徑。
三、從古典詩詞中學習剪裁藝術
選材組材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確定了主旨,整篇文章的框架也搭好了,接下去就是選擇材料,組織材料,在這一方面古典詩詞也有很好的可資借鑒的地方。例如杜甫的《兵車行》,整首詩就如同一部富有表現力的電影,詩中描畫的場景都緊緊地圍繞著詩歌的中心,從刻畫軍隊出發到與士兵的對話,從眼前的畫面轉向廣闊的社會背景,最後想像戰場上的悲慘,集中表達了對戰爭的譴責,對老百姓的同情。這首詩在剪裁上極富借鑒意義,詩人就如同一位出色的導演,善於捕捉最具表現力的鏡頭,加以剪輯,以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
四、從古典詩詞中學習各種表達技巧
古典詩詞中運用的寫作技巧豐富多彩。常見的有對比、抑揚、襯托、象徵、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結情等,特別是散文的寫作,與詩歌有著非常深刻的聯繫,例如化抽象為形象,大多數表抽象思維的事物及事物所表達出的性狀情態,一旦進入了詩歌,便被賦予形象化的特徵。例如,寫「愁」的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李清照);寫「喜」則有:「初聞涕淚滿衣裳」(杜甫);而「春」則可以寄予「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或「小荷才露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情畫意之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繪雪景,是何其的生動形象!這些都涉及到抽象語言的形象化表達問題。給人以具體、形象、生動、活潑之感,讀罷意猶未盡,頗耐咀嚼。古典詩詞中類似抽象語言的形象化表達的例子可謂不勝枚舉,值得很好地借鑒。
又如以景結情的表現手法。如王昌齡《從軍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詩前三句均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麼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來表現「不盡」呢?詩人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彷彿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而在散文創作中,以景結情的手法也是很有表現力的,著名的散文《項脊軒志》就是以景物描寫來結尾的,沒有抒情的語言,沒有點明主旨的句子,但是景物描寫卻達到了更好的表達效果,這種寫作技法是相當高明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