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含量低菌落總數升 中國乳品安全標準遭專家炮轟
【新民晚報·推薦】在上周召開的「南方巴氏鮮奶發展論壇」上,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炮轟」乳品新國標,關於中國乳品安全標準的爭論又一次被推到峰口浪尖。這一在去年修改的標準,將蛋白質含量由原標準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同時將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總數標準由原來的50萬個上升到了200萬個。
面對被稱為「全球最差」的乳品安全標準,一方稱修改取決於中國國情,另一方則稱標準被大企業左右。
質疑
越調越低的安全標準
此次備受爭議的乳品新國標,是衛生部去年3月26日公布的「生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較之1986年的舊國標,修改後的新國標將乳蛋白質含量由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同時將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總數標準由50萬個上升到了200萬個。
這樣的修改意味著什麼?
對於其他國家的乳品標準,新國標乳蛋白質含量每100克含2.8克的標準遠低於發達國家3.0克以上的標準;而菌落總數200萬個的標準,則比美國、歐盟10萬個的標準高出20倍。
據《生命時報》去年7月報道,在紐西蘭,超市裡的全脂普通牛奶蛋白質含量每毫升都有3.2克,加鈣牛奶的蛋白質含量5.8克,低脂牛奶的蛋白質含量3.7克。
在菌落總數方面,國外有些乳業專家甚至主張,牛奶菌落數超過每毫升1萬個,就應追查原因。
「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標準,是世界乳業之恥!」素以敢講真話而聞名並有「中國奶業第一大炮」之稱的王丁棉如此評論。
解釋
修改取決於我國國情
事實上,對於乳品新國標的質疑,在去年公布之時已經開始,只是此次質疑的聲浪變得更大了。
作為衛生部修改牛奶標準的專家組成員,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認為中國奶業的現狀要取決於國情。
那達木德稱:「我們國家72%牛奶由散戶生產。春夏兩個產奶旺季,北方絕大部分地區生產的牛奶,蛋白質含量達不到2.95克/百克。這樣的話,牛奶都要倒掉了。農業部做了大量的調研,主要從國情出發,照顧最大多數奶農的利益,於是把標準降低了一些。」
6月19日,內蒙古奶業協會常務理事、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院長助理金海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如果我國的檢測標準明天就向國外看齊,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農要破產,我國的大多數消費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
金海進一步解釋,三聚氰胺事件內在的原因在於:我們將牛奶檢測標準中的蛋白質含量定得太高,於是農戶為了達標而千方百計地提高蛋白質含量,由此導致一些人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
「標準中的細菌總數上調,也是考慮到農民散養奶牛的環境現狀。」那達木德說,「因為養殖環境較差,如果細菌總數標準按每毫升50萬個來規定,絕大多數散戶就達不到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定格每毫升200萬個,就能保證奶農生產出合格的奶。」
此外,衛生部方面也解釋稱,設置菌落總數的指標符合「我國發展實際」,但是仍然鼓勵企業設置菌落總數分級收購標準,引導奶農標準化規模養殖。
反駁
新國標被大企業左右
對於那達木德的解釋,王丁棉並不認同。「這是完全沒有理由的。」王丁棉稱,奶農主要給牛吃飼料,只要是飼料和優質牧草蛋白物質充分的話,牛吃了這種優質飼料,不用三五天牛奶中的蛋白量含量就會得到提高。也就是說,蛋白質標準調低只會對企業有利,一方面企業大大降低了飼料成本,另一方面他們能夠比較容易地收到質量低的奶源,更容易搶佔市場。
「至於新奶業標準將細菌標準調低的理由,那達木德的觀點也太過牽強,降低標準實際上根本照顧不了奶農的利益。」王丁棉表示,因為細菌群落與農民的養殖技術根本沒有關係,不是農民做不到,而是企業的設施跟不上。牛奶在剛離開乳房的一瞬間,其菌落總數其實非常低,不過3000-5000個,最多也不過1萬-2萬個,而之後能達到200萬個,主要是在牛奶離開乳房進入加工環節這一時間段造成的。
之所以菌落總數超標,是因為牛奶剛擠出來後一個小時內沒有迅速將其從30多攝氏度降到4攝氏度,也就是說,完全是收奶站等人為因素造成的。
「新國標將菌落總數提升到200萬個,這樣收購來的牛奶是沒辦法加工成質量好的低溫巴氏鮮奶的,用來加工超高溫殺菌的常溫奶比較適合。」王丁棉說,「新國標過分偏向常溫奶,它的制定和出台,背後捆綁著大企業的利益。」
現實
高標準並非無法達到
乳品新國標被很多消費者認為過分照顧了生產者的利益。一些消費者甚至表示將會「用嘴投票」。
那麼,中國乳業生產的現狀真的只能適用較低的安全標準嗎?
事實並非如此,在廣東,乳品企業生產標準參照歐盟標準已經很長時間了。
據廣東省奶業協會會長關偉昆介紹,目前廣東生鮮奶蛋白質含量大多在3.0克/百克以上,遠高於現行國家標準2.8克/百克的要求;菌落數絕大多數在20萬以下,遠低於國家標準200萬的要求。
據悉,廣東奶源質量標準參照歐盟標準,原因是廣東鮮奶長年供應香港,而香港當地以歐盟標準為標準,這在客觀上造成廣東乳業也長年以歐盟標準生產製造乳品。
與此同時,與乳品新國標的低標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衛生部近一段時間對食品安全的一系列動作:衛生部網站顯示,列入他們貫徹落實國務院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之首的,就是「加強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今年還將組織制訂並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劃(2011年-2015年)》。
昨天上午,衛生部公布了食品安全相關工作進展情況,64種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22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品種進入了「黑名單」。
推薦閱讀:
※生物結構主義——解開蛋白質的功能奧秘
※談一談「蛋白質」
※肝腎功能不良者如何補充蛋白質?
※食物的主要成分:蛋白質 糖類的食物 脂肪的食物 維生素的食物 礦物質的食物
※營養掃盲1:吃大豆蛋白會增加腎臟負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