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現問題到反思歷史 ——歷史學科批評性思維
從發現問題到反思歷史
——歷史學科批評性思維
王繼平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2017年2月新的考試大綱出台後,老師們發現新考綱的考試內容與題型示例總論里,在「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內增加了「發現問題」的能力。其實,2011版初中歷史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下的過程與方法子目3,就明確提到「逐步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體驗探究問題的過程……嘗試反思歷史……」
如何發現問題呢?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索諾謨分校「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性批評中心」所長保爾(R.Paul)提出「採納對立的觀點相互展開討論,進而生成反論的思維」,這個反論的思維就是辯證性思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批判性思維。
東莞趙曉東老師在《撥開歷史迷霧看宋代政治》教學設計中給學生呈現了如下信息:
第一組:
湯因比: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生活在中國的宋朝。
宮崎市定: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具魅力的時代。
陳寅恪:華夏民族之歷史,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也。
黃仁宇: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每個不同,而尤以趙宋為顯著。
第二組:
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里,宋是最貧最弱的一環,專從政治制度上看來,也是最沒有建樹的一環。——錢穆《中國歷代政治之得失》
趙老師用這種對立的觀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從宋代地方管理的新變化、中央官制的新演變、選官制度的新發展、諫議制度的新進步四個維度,探究宋代的政治制度,並引導學生思考:宋代的政治制度究竟是怎樣的?他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權威學者的觀點,以此來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意識,深化學生對宋代政治制度的理解。這也符合杜威先生倡導的:教育在充實人們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培養人們挑戰權威的意識。
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蘇格拉底式的「提問」刺激學生的思考。如深圳李靜老師在《從「唐宋變革論」再探宋文明的繁榮與發展》教學設計中,用PPT展示一個宋代銅板和刻在上面的廣告語:(濟南劉家功夫針鋪,認門前白兔兒為記)「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轉賣興販,別有加饒。請記白。」請學生從這則材料中提取相關信息(包括銅板本身傳遞的信息),與教科書相關的內容結合起來,分析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問題?這個過程就是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中要求的「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017年考試大綱),這也是「幫助學生在探究歷史的過程中嘗試反思歷史……」形成批判性思維意識的過程。
關於批判性思維的研究,保爾認為:「批判性思維應當成為21世紀教育的本質性基礎。」他還歸納了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四種教學方法:第一,為學生提供自己發現、自己思考的機會;第二,引出學生的不同觀點,並使學生理解;第三,指出證據與根據;第四,確保探討課題的時間。這些都有助於我們成就對學生歷史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目標。
選自《中學歷史教學》2017年第4期
推薦閱讀:
※澳媒:揭秘澳人眼中的「中國崛起」//澳媒:中國崛起使澳反思澳美同盟
※抱怨之前,請華人反思自身的問題
※設計遊戲的最佳實踐方式(二)
※小組合作在我校英語研究性學習中的探索和反思
※從「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要再提升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感受,最重要的「心智約束」或者「心智釋放」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