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三重境界,看看你修到哪兒了

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出大慈悲心!

「修行」這一詞,已經越來越大眾化、生活化、世俗化,不再僅僅局限於出家修行學佛之人。我也經常聽到,作家說,寫作是一種修行;畫家說,畫畫是一種修行;書法家說,書法是一種修行。對於芸芸眾生中的每個人來說,生活本身未嘗不是一種修行。

佛教之初,修行就是心靈的跋山涉水,每個人都應該時時省察自己所處的境界,立志,發願,精進,解脫。

宋代青原行思禪師說,參禪有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悟漸深,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徹悟後,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其實在現實的人生中,學習領悟佛法也往往會經歷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求

人們親近佛教之初,大多是渴望從虔誠地敬香、拜佛、供養,護持三寶、廣種福田之中,能獲得健康、平安等各種功德利益。這一階段是有所求的,求福德智慧、求自他的凈化、求諸事的圓滿。

修行,需要修鍊出一顆平常心。平常心,也並不容易做到,需要我們在生活中慢慢修鍊。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要冷靜、客觀地分析,不怨天尤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要盲目地去抗爭,要審時處地,多做換位思考。

擁有一顆平常心,需要我們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名利,多讀經典好書,提升自己的素質,陶冶情操,潤澤心靈,澡雪精神。

第二種境界:修

隨著對佛法的逐漸深入,了解到無常、因果、業力與輪迴,人們開始覺察到生命的局限,同時也遙望到了解脫的光明。由此,真正接受善知識的引領,以聞思修三慧,匡正顛倒的身口意,進入勤修戒定慧三學的實修階段。

修行,需要修鍊出一顆包容心。無論是在公司和同事們相處,還是在家庭里和親戚們相處,都需要有一顆包容心。對人對事不要太苛求,也不要太挑剔,當然,自己的內心也要有底線,所謂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所謂靜坐常思己過,都可以當做自我修鍊的準則。

第三種境界:給

通過實修,正知正見者,一定會從種種迷惑煩惱中掙脫出來,明白所有的顛倒錯誤都是自心所現,是必須要看破放下的幻影。至此,修行就不會是為「我」而求了,更多的是像佛菩薩那樣「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歡喜地給予眾生。

修行,需要修鍊出一顆感恩的心。當一個人經常心懷感恩,用感恩的心態去看山看水、看樹看人,看世間萬物,都會是美的,是充滿欣悅的,也是幸福知足的。

修行,需要修鍊出一種拿得起、放得下的境界,比如說對權對官位,比如說對金銀財寶,比如說對人生磨難,有多少聰明人能夠拿得起,卻不一定放得下。

修行,還需要修鍊出一種樂觀豁達、明朗向上的人生態度、生活態度。

人生處處是修行,生活處處是道場。我們每個人的修行隨時可見分曉。一個小小的細節,一點小小的名利,就會把一個人的素養顯露無遺。

生命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所謂修行,就是在生活中,一點點歷練自己,豐富自己的生命,涵養自己的情懷,提高自己的素養,提升自己的品格,完善自己的人格。

總之,修行就是心靈的跋山涉水,每個人都應該時時省察自己所處的境界,立志,發願,精進,解脫。


推薦閱讀:

如果你的手錶上有這些標記,那就值錢了,快去看看你的手錶有沒有
想起來就來看看676——鉤短袖
氣有寒暑燥熱風,形有金木水火土,看看古人論述五行生成 [一點資訊]
給魚餌點「顏色」看看!
遇到困難的時候,就看看這13句正能量經典語錄

TAG:修行 | 境界 | 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