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迦濕彌羅國--曷邏闍補羅國)
○迦濕彌羅國
迦濕彌羅國周七千餘里,四境負山。山極峭峻,雖有門徑,而復隘狹,自古鄰敵無能攻伐。國大都城西臨大河,南北十二三里,東西四五里。宜稼穡,多花果,出龍種馬及鬱金香、火珠、藥草。氣序寒勁,多雪少風。服毛褐,衣白氎。土俗輕僄,人性怯懦。國為龍護,遂雄鄰境。容貌妍美,情性詭詐。好學多聞,邪正兼信。伽藍百餘所,僧徒五千餘人。有四窣堵波,並無憂王建也,各有如來舍利升余。
一、開國傳說
《國志》曰:國地本龍池也。昔佛世尊自烏仗那國降惡神已,欲還中國,乘空當此國上,告阿難曰:「我涅槃之後,有末田底迦阿羅漢,當於此國建國安人,弘揚沸法。」如來寂滅之後第五十年,阿難弟子末田底迦羅漢者,得六神通,具八解脫,聞佛懸記,心自慶悅,便來至此,於大山嶺,宴坐林中,現大神變。龍見深信,請資所欲。阿羅漢曰:「願於池內,惠以容膝。」龍王於是縮水奉施。羅漢神通廣身,龍王縱力縮水,池空水盡,龍翻請地。阿羅漢於此西北為留一池,周百餘里,自余枝屬,別居小池。龍王曰:「池地總施,願恆受供。」末田底迦曰:「我今不久無餘涅槃,雖欲受請,其可得乎?」龍王重請:「五百羅漢常受我供,乃至法盡,法盡之後,還取此國以為居池。」末田底迦從其所請。時阿羅漢既得其地,運大神通力,立五百伽藍,於諸異國買鬻賤人,以充役使,以供僧眾。末田底迦入寂滅後,彼諸賤人自立君長,鄰境諸國鄙其賤種,莫與交親,謂之訖利多。(唐言買得。)今時泉水已多流濫。
二、五百羅漢僧傳說
摩揭陁國無憂王以如來涅槃之後第一百年,命世君臨,威被殊俗。深信三寶,愛育四生。時有五百羅漢僧、五百凡夫僧,王所敬仰,供養無差。有凡夫僧摩訶提婆,(唐言大天。)闊達多智,幽求名實,潭思作論,理違聖教,凡有聞知,群從異議。無憂王不識凡、聖,因情所好,黨援所親,召集僧徒赴殑伽河,欲沈深流,總從誅戮。時諸羅漢既逼命難,咸運神通,凌虛履空,來至北國,山棲谷隱。時無憂王聞而悔懼,躬來謝過,請還本國,彼諸羅漢確不從命。無憂王為羅漢建五百僧伽藍,總以此國持施眾僧。
三、迦膩色迦王第四結集
健馱邏國迦膩色迦王,以如來涅槃之後第四百年應期撫運,王風遠被,殊俗內附。機務餘暇,每習佛經,日請一僧入宮說法。而諸異議部執不同,王用深疑,無以去惑。時脅尊者曰:「如來去世,歲月逾邈,弟子部執,師資異論,各據聞見,共為矛盾。」時王聞已,甚用感傷,悲嘆良久。謂尊者曰:「猥以余福,聿遵前緒,去聖雖遠,猶為有幸,敢忘庸鄙,紹隆法教,隨其部執,具釋三藏。」脅尊者曰:「大王宿殖善本,多資福祐,留情佛法,是所願也。」王乃宣令遠近,召集聖哲。於是四方輻湊,萬里星馳,英賢畢萃,睿聖咸集。七日之中,四事供養。既欲法議,恐其喧雜。王乃具懷白諸僧曰:「證聖果者住,具結縛者還。」如是尚眾。又重宣令:「無學人住,有學人還。」猶復繁多。又更下令:「具三明、備六通者住,自余各還。」然尚繁多。又更下令:「其有內窮三藏、外達五明者住,自余各還。」於是得四百九十九人。王欲於本國,苦其暑濕。又欲就王舍城大迦葉波結集石室。脅尊者等議曰:「不可。彼多外道,異論糾紛,酬對不暇,何功作論?眾會之心,屬意此國。此國四周山固,葯叉守衛,土地膏腴,物產豐盛,賢聖之所集往,靈仙之所游止。」眾議斯在,僉曰:「允諧。」其王是時與諸羅漢自彼而至,建立伽藍,結集三藏,欲作《毗婆沙論》。是時尊者世友,戶外納衣。諸阿羅漢謂世友曰:「結使未除,諍議乖謬,爾宜遠跡,勿居此也。」世友曰:「諸賢於法無疑,代佛施化,方集大義,欲制正論。我雖不敏,粗達微言,三藏玄文、五明至理,頗亦沈研,得其趣矣。」諸羅漢曰:「言不可以若是。汝宜屏居,疾證無學,已而會此,時未晚也。」世友曰:「我顧無學,其猶涕唾,志求佛果,不趨小徑。擲此縷丸,未墜於地,必當證得無學聖果。」時諸羅漢重訶之曰:「增上慢人,斯之謂也。無學果者,諸佛所贊,宜可速證,以決眾疑。」於是世友即擲縷丸,空中諸天接縷丸而請曰:「方證佛果,次補慈氏,三界特尊,四生攸賴,如何於此欲證小果?」時諸羅漢見是事已,謝咎推德,請為上座,凡有疑義,咸取決焉。是五百聖賢,先造十萬頌。《鄔波第鑠論》,(舊曰《優波提舍論》,訛也)。釋《素呾纜藏》。(舊曰《修多羅藏》,訛也。)次造十萬頌《毗奈耶毗婆沙論》,釋《毗奈耶藏》。(舊曰《毗那耶藏》,訛也)。後造十萬頌《阿毗達磨毗婆沙論》,釋《阿毗達磨藏》。或曰《阿毗曇藏》,略也。凡三十萬頌,九百六十萬言,備釋三藏,懸諸千古,莫不窮其枝葉,究其淺深,大義重明,微言再顯,廣宣流布,後進賴焉。迦膩色迦王遂以赤銅為鍱,鏤寫論文,石函緘封,建窣堵波,藏於其中。命葯叉神周衛其國,不令異學持此論出。欲求習學,就中受業。於是功既成畢,還軍本都。出此國西門之外,東面而跪,復以此國總施僧徒。
四、雪山下王討罪故事
迦膩色迦王既死之後,訖利多種復自稱王,斥逐僧徒,毀壞佛法。睹貨邏國呬摩呾羅王,(唐言雪山下。)其先釋種也。以如來涅槃之後第六百年,光有疆土,嗣膺王業,樹心佛地,流情法海。聞訖利多毀滅佛法,招集國中敢勇之士,得三千人,詐為商旅,多齎寶貨,挾隱軍器,來入此國。此
其訖利多種屢以僧徒覆宗滅祀,世積其怨,嫉惡佛法。歲月既遠,復自稱王。故今此國不甚崇信,外道天祠,特留意焉。
五、佛牙伽藍及傳說
新城東南十餘里,故城北大山陽,有僧伽藍,僧徒三百餘人。其窣堵波中有佛牙,長可寸半,其色黃白,或至齋日,時放光明。昔訖利多種之滅佛法也,僧徒解散,各隨利居。有一沙門,游諸印度,觀禮聖跡,伸其至誠。後聞本國平定,即事歸途。遇諸群象橫行草澤,賓士震吼。沙門已見,升樹以避。是時群象相趨奔赴,競吸池水,浸漬樹根,互共排掘,樹遂蹎仆。既得沙門,負載而行,至大林中,有病象瘡痛而卧,引此僧手,至所苦處,乃枯竹所刺也。沙門於是拔竹傅葯,裂其裳,裹其足。別有大象,持金函授與病象,象既得已,轉授沙門,沙門開函,乃佛牙也。諸象環繞,僧出無由。明日齋時,各持異果,以為中饌。食已,載僧出林,數百里外,方乃下之,各跪拜而去。沙門至國西界,渡一駛河,濟乎中流,船將覆沒。同舟之人互相謂曰:「今此船覆,禍是沙門。沙門必有如來舍利,諸龍利之。」船主檢驗,果得佛牙。時沙門舉佛牙俯謂龍曰:「吾今寄汝,不久來取。」遂不渡河,回船而去,顧河嘆曰:「吾無禁術,龍畜所欺!」重往印度,學禁龍法。三歲之後,復還本國,至河之濱,方設壇場,其龍於是捧佛牙函以授沙門。沙門持歸,於此伽藍而修供養。
六、小伽藍及眾賢論師遺迹
伽藍南十四五里,有小伽藍,中有觀自在菩薩立像。其有斷食誓死為期願見菩薩者,即從像中出妙色身。
小伽藍東南三十餘里,至大山,有故伽藍,形制宏壯,蕪漫良甚,今唯一隅起小重閣。僧徒三十餘人,並學大乘法教。昔僧伽跋陁羅(唐言眾賢。)論師於此制《順正理論》。伽藍左右諸窣堵波,大阿羅漢舍利並在。野獸、山猿採花供養,歲時無替,如承指命。然此山中多諸靈跡,或石壁橫分,峰留馬跡。凡厥此類,其狀譎詭,皆是羅漢、沙彌,群從遊戲,手指摩畫,乘馬往來。遺迹若斯,難以詳述。
七、索建地羅論師及象食羅漢遺迹
佛牙伽藍東十餘里,北山崖間有小伽藍,是昔索建地羅大論師於此作《眾事分毗婆沙論》。
小伽藍中有石窣堵波,高五十餘尺,是阿羅漢遺身舍利也。先有羅漢,形量偉大,凡所飲食,與象同等。時人譏曰:「徒知飽食,安識是非?」羅漢將入寂滅也,告諸人曰:「吾今不久當取無餘,欲說自身所證妙法。」眾人聞知,相更譏笑,咸來集會,共觀得失。時阿羅漢告諸人曰:「吾今為汝說本因緣。此身之前,報受象身,在東印度,居王內廄。是時此國有一沙門,遠遊印度,尋訪聖教諸經典論。時王持我施與沙門,載負佛經,而至於此。是後不久,尋即命終。乘其載經福力所致,遂得為人,復鍾餘慶,早服染衣,勤求出離,不遑寧居,得六神通,斷三界欲。然其所食,余習尚然,每自節身,三分食一。」雖有此說,人猶未信。即升虛空,入火光定,身出煙焰,而入寂滅。余骸墜下,起窣堵波。
八、圓滿與覺取論師遺迹
王城西北行二百餘里,至商林伽藍,布剌拿(唐言圓滿。)論師於此作《釋毗婆沙論》。
城西行百四五十里,大河北接山南,至大眾部伽藍,僧徒百餘人。佛地羅(唐言覺取。)論師於此作《大眾部集真論》。
從此西南,逾山涉險,行七百餘里,至半笯(奴故反。)蹉國。(北印度境。)
○半笯嗟國
半笯嗟國周二千餘里,山川多,疇隴狹。谷稼時播,花果繁茂,多甘蔗,無蒲萄。庵沒羅果、烏淡跋羅、茂遮等果,家植成林,珍其味也。氣序溫暑,風俗勇烈。裳服所制,多衣氎布。人性質直,淳信三寶。伽藍五所,並多荒圮。無大君長,役屬迦濕彌羅國。城北伽藍少有僧徒,伽藍北有石窣堵波,寔多靈異。
從此東南行四百餘里,至曷邏闍補羅國。(北印度境。)
○曷邏闍補羅國
曷邏闍補羅國周四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極險固,多山阜,川原隘狹,地利不豐。土宜氣序,同半笯嗟國。風俗猛烈,人性驍勇。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