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三星堆博物館看135件國寶重器追憶「青銅往事」

9家單位、135件展品、80%以上一級文物...商代國寶級青銅器大規模在四川廣漢聚集!為紀念三星堆祭祀坑發現三十周年,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覽將於7月18日在三星堆博物館開幕。這是三星堆發掘以來借展文物最多、邀請專家最多的一次考古研究,也是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青銅文物規格最高的一次展出和研究。

三星堆三十年:從兩個坑到西南最大古蜀遺址

廣漢市三星堆遺址是古代蜀國的都城之一,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標。1986年7月-9月,隨著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兩坑上千件蜀國珍貴文物面世,三星堆文明自此正式走進世人眼中,成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現之一。2015年6月,三星堆古城北城牆被發現,古城「合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據考察,三星堆古遺址分布面積12平方公里,核心區4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中國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銅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銅器。中國商代青銅器以、尊、鼎、鬲、壺、爵、角、觶等青銅禮儀用器為代表,造型莊重、紋飾繁縟,具有威嚴、神秘之感,以動物和人像為題材的造型則較少,尤其是獨立人像的青銅製品幾乎不見。而三星堆青銅文明則大量出土人像、人頭像、人面具以及神樹造型的青銅製品,豐富了中國商代青銅文明的內容。

三星堆青銅器具有非常明顯的地域特徵,至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青銅人頭像均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不像中國人;絕大多數屬於祭祀用品,青銅雕像、金杖顯示的文化特點與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相似;所有青銅器上都沒留下任何銘文;三星堆的青銅工藝震驚世界,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青銅器的製作場所。

三星堆夏商青銅文明的發現和確認,使人們對古蜀文明認識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填補了古蜀文化和古蜀國歷史的空白,其中多項發現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世界上最早、樹株最高的青銅神樹。高384公分,三簇樹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鳥,樹側有一龍緣樹逶迤而下。具推斷可能為古神話傳說中扶桑樹。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長142公分,直徑2.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劃的人頭、魚鳥紋飾。其權杖之說早已被學術界認同,但所刻的魚、箭頭等圖案卻引起了一場風波。

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青銅立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2厘米,重逾180公斤,被稱為「銅像之王」,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銅大立人像。人像的雙手極為誇張,呈抱握狀。據推測,大型青銅立人可能是魚鳧王或某位「群巫之長」的形象。在下民眼中,他同時也是「神」,是集神、巫、王於一身的最具權威性的領袖人物,是神權與王權最高權力的象徵。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縱目人像。高64.5公分,兩耳間相距138.5公分。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銅人頭像,面具。達50多件。

135件青銅重器勾勒兩河流域青銅格局

此次展覽將展出文物135件,以河南殷墟、四川三星堆、湖南寧鄉等三地出土的晚商青銅器為主要內容,其中包括如武丁婦好墓出土的武丁時期斷代標準器物--司母辛鼎,全國唯一以人面為飾的青銅鼎--大禾人面紋方鼎,與四羊方尊齊名的、最大的銅尊--犧首獸面紋銅尊,有「中國鐃王」美稱的象紋大銅鐃以及犧首獸面魚紋罍、金片綠松石鑲嵌龍形器等一批「國寶級」器物。同時輔以成都金沙遺址和湖北盤龍城遺址的文物,通過對不同區域文化面貌和特色青銅器物的展示,意圖簡要勾勒商代晚期黃河與長江流域青銅文化的格局和概貌,令觀者感受到青銅時代的多樣和壯闊。展覽分為三個部分。

殷商青銅文明

主要展示河南殷墟遺址出土的以酒器、食器為核心的青銅禮器,輔以部分玉器及陶器,共計54件。

殷墟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遺址,據考證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在1978年的考古發掘中,共出土青銅容器4000餘件,司母戊鼎是殷墟出土的最大青銅器。

殷墟出土的青銅器以禮器為大宗,制器精美厚重,在造型上常常以實際的或想像中的動物形象作為原型,器面的花紋裝飾崇尚繁縟,流行雷紋、饕餮紋、夔紋等為主的通體裝飾,給人以穩重、莊嚴而神秘的視覺感受。其誇張而神秘的風格,蘊含著深厚粗獷的原始張力和藝術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審美觀念。形成了以青銅禮器和兵器為主的青銅文明,達到中國青銅時代發展的巔峰。殷墟青銅器集中體現了殷商時代的藝術水準和社會風尚。

司母辛銅方鼎,殷墟婦好墓出土,大方鼎規格甚高,供高級貴族使用。器物主人為商王武丁之妻「婦好」,內壁中部有「後母辛」三字, 「母辛」與婦好為一人,婦好是生稱,辛是廟號,司作祭祀解。此物體現了商王室的祭祀制度。

銅牛尊,重7.1千克。此尊仿水牛製成,其眼、耳、鼻、嘴、角及體貌神態生動逼真,有研究認為此尊所模仿的水牛為已滅絕種類。器物滿飾花紋,在牛下及器蓋內壁,有銘文「亞長」二字。

銅方斝,重22.15千克。斝通常為圓體,方體斝較少見。此斝高大厚重,紋飾繁縟,主紋為殷墟流行的獸面紋、焦葉紋,地紋為雲雷紋。口沿內側有銘文「亞長」。

商文化之南傳

主要展示長江中游湖北武漢盤龍城遺址和湖南寧鄉青銅器群中的代表器物共14件,介紹南方青銅器的特色。

湖北武漢盤龍城遺址的時代早於殷墟,是長江流域一處十分重要的商代遺址,被譽為「長江流域青銅文明之源」。在此出土的金片綠松石鑲嵌龍形器,是首次在盤龍城發現的金器,也是國內發現最早的金玉鑲嵌合飾藝術品。盤龍城遺址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銅器中,鼎、鬲、甗、簋、盤、罍、卣、爵、觚、斝等器物形制和工藝特點都與鄭州商城同時期同類型器物近似。2013年,考古人員在盤龍城遺址首次發現了鑄造青銅工具的石范,還有與青銅冶鑄有關的紅燒土遺迹和大陶缸殘片。這些發現表明,商代盤龍城人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青銅鑄造技術。

金片綠松石鑲嵌龍形器。湖北盤龍城遺址出土。器物為綠松石片鋪塑成形,嵌以金片,出土時,器物周邊還曾見有黑灰色物質,應是綠松石所鑲嵌器物的痕迹。這是此物首次公開展示。

寧鄉青銅器群大部分年代屬於商代晚期,出土地點在湖南寧鄉炭河裡遺址,代表文物有四羊方尊、皿天全方罍、人面紋方鼎等。與中原地區出土的同類青銅器所表現的莊嚴古樸具有明顯不同,寧鄉青銅器造型獨特、顯得清新秀麗,紋飾具有別樣風格,冶鑄特別精緻。在陸續出土的300餘件青銅器中,四羊方尊、人面紋方鼎、虎食人卣、象紋大銅鐃、獸面紋提梁卣、獸面紋大銅瓿等均體現了我國商代青銅文化高度發展水平。專家分析,商周交替之際,有一批來自中原的貴族或商人為避戰亂到達黃材盆地,不僅帶來了大量商代青銅器,而且帶來了中原先進的銅器鑄造技術。

大禾人面紋鼎。湖南寧鄉出土,器身呈長方體,器腹四面各裝飾一張高浮雕人面,額部兩側有雲雷紋以及象徵性的角、爪作裝飾。在鼎腹內壁近口沿處有銘文「大禾」二字,其用途可能與祭天祈求收穫有關。商、周青銅器常以獸面作主題紋飾,此鼎是目前全國唯一以人面為飾的青銅鼎。

象紋獸面紋銅鐃,湖南寧鄉出土。大鐃為樂器,是南方特色青銅器之一。此鐃呈褐綠色,主紋為粗線組成的獸面紋,遂部飾一組相向站立鼻子相連的象紋,體形巨大,是迄今為止我國最重的一件銅鐃。湖南出土的商周銅鐃數量居全國之首,數量達40多件,超過100公斤以上的大鐃就有10件。

犧首獸面紋尊,湖南嶽陽出土,大敞口,高圈足,頸部飾有三道弦紋,腹部飾散列式獸面紋,肩部有3個大圓雕犧首和3隻立鳥相間排列,犧首為後鑄,典型的南方大口尊風格。此尊與三星堆2號器物坑中的一隻尊頗似,顯示三星堆銅容器與長江中游關係密切。

古蜀青銅文明

主要展出長江上游古蜀文化充滿神巫色彩的青銅人、青銅鳥等器物共74件。

「蜀」字最早發現於商代的甲骨文中。據考證,古蜀屬於商的屬國,據記載周武王伐商紂的牧野之戰時,蜀人曾經相助。

三星堆遺址為古蜀國都邑所在地,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發展至商末周初,延續近2000年。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在中國青銅文化中獨樹一幟。器形種類計有尊、罍、瓿、戈、有領璧形器、戚形方孔璧、立人像、人頭像、面具、人面像、跪坐人像、神樹、神壇、銅鈴、掛飾、獸面、眼形飾、眼泡、立鳥、龍形器、虎形器、龍形飾、太陽形器等類型,既有典型的商代中原系的銅容器,又有大量中原地區不見的青銅像和銅兵器及一些銅飾件,尤以大型的青銅人像、青銅人頭像、青銅立人、青銅人面具、青銅神樹、青銅神壇和一些飾件最為矚目。從三星堆大型人面像的焊接、面具中成型後切割開孔的技術及青銅神樹上分段鉚接工藝可以看出,三千年前我國古代的青銅雕塑技術已十分成熟且先進。

青銅縱目人面具,四川三星堆出土。該器物前所未見,為三星堆獨有。面具雙目凸出,鼻、口、耳誇大變形,似乎體現了超常的感官能力,可能為傳說中古蜀王「蠶叢」的形象。

獸面紋牛首尊,廣漢三星堆出土。頸部有三道弦紋,肩裝飾三個牛頭,以三個扁鳥相間,腹部主紋為雙夔龍構成的獸面紋,地紋為雙勾雲雷紋。與長江中游湖南的銅尊特徵非常一致,推測可能從長江中游輸入至蜀。

青銅大鳥頭,廣漢三星堆出土。器物大眼,鉤喙,如鷹頭,為三星堆特色的一種鳥的形象。鉤喙口縫及眼珠周圍塗朱。器物應該與古蜀文化崇拜太陽有關。

金沙遺址被視為繼三星堆之後的又一個古蜀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200~600年左右。現已出土青銅器1200餘件,大多為小型器物,大型銅器僅存部分殘片。從器形學、金屬材料學和鑄造工藝等多個角度可以看出,金沙銅器應是在三星堆銅器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金沙銅器清楚地體現出對三星堆青銅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此外,金沙遺址中還出現了一些銅器的新品種,如螺形器、龍形器、喇叭形器、帶柄有領璧形器等。

▲銅立人

▲銅面具

▲銅虎

▲銅鳥

古蜀人和巴人都是崇虎崇鳥的部落。三星堆和金沙遺址考古發現表明,古代蜀人有以鳥為圖騰的傳統,尤其是鳳鳥和太陽神鳥在古代蜀人精神觀念中佔有特殊地位。

跟著這些文物一起入川的,還有上百名來自全球和全國各地的文物考古界的專家,以及大量文物相關的研究資料。因三星堆青銅器造型怪異,有關三星堆文明的來源便成了各方爭論的焦點。2016年7月18日至19日,三星堆與世界上古文明暨紀念三星堆祭祀坑發現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三星堆博物館正式召開。對於專家們來說,這些文物的入川背後有著非凡的意義:那就是希望通過文物對比研究,揭開三星堆的千古之謎。

作者:江靜
推薦閱讀:

揭秘初識到結婚不變心的三星男
比爾·蓋茨在三星Gear VR平台開設VR頻道
快訊:三星電子暫停GALAXY NOTE 7生產
紫薇斗數白話版:南斗第三星:天機星(江心月明)
「福祿壽」三星是怎麼來的呢?

TAG:博物館 | 國寶 | 往事 | 三星堆 | 三星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