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灸+重灸模式 + 立秋重灸關元+重灸」與「輕灸」對中風後便秘的臨床療效對比

重灸(久病成良醫原創)

灸療的適應症

中西藥久治無效和針刺針感很差的所有慢性病,頑固病和部分內科危急症均可使用,也可以用於惡性腫瘤(特指未曾開過刀,放療,化療的患者)。

灸療常用於哮喘,慢性氣管炎,肺結核,心腦血管病,動物硬化,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胃腸炎,體質羸弱,發育不良,陽痿,遺精,早泄,前列腺病,腎炎,腎病,肝炎,肝硬化,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施灸原則

1.慢性雜症先以溫灸盒為主,溫灸用至1個月,脈證若無變化,再以麥粒為主,或用九宮灸法配合麥粒灸。

2.重病危症先以打艾炷為主,再逐漸過渡到中艾炷、小艾炷,宜多灸,連續灸,灸至全身血通透為止。

3.灸療雖然麻煩費事,甚至還要留疤痕,但是從長遠效果看,比動輒就盲目地切除病變器官或無的放矢的亂用藥,不知要好上多少倍。絕不可輕視灸後調養,灸後調養是灸療能否取效的關鍵所在。醫生必須把灸後調養的細節給患者講清楚,要隨時檢查細節完善的情況。因為細節決定成敗

灸前準備

1. 藥品準備及皮試

安定片2.5毫克×30片,利多卡因注射液100毫克×4支,普魯卡因注射液40毫克×30支,布比卡因注射液37.5毫克×5支。將利多卡因,普魯卡因,布比卡因,逐一做皮膚注射敏感實驗,如無過敏反應,則選擇備用。

2. 艾炷及器械的準備

大號艾炷(邊長1.2厘米的正四方體)30塊,中號干艾炷(邊長0.9厘米的正四方體)50塊,金艾絨100克,鑷子一把,灰盒一個,軟毛刷一把,線香一把,火機一隻,一次性10毫升注射器,薑片(切片約一毫米厚)30片,火針,酒精燈,膠布,干棉花,灸罩(用空易拉罐製作)。

3. 灸前刺血

對於氣血淤滯重的病人,尤其是痛症明顯的病人可在重灸之前酌情採用刺血療法瀉其瘀濁,主要分三種刺血方案:一,臟腑淤滯重的以背俞穴刺血為主,依照脈症在背部選取阿是穴刺血拔罐,出盡黑血為度;二,在四肢上選適當的瘀絡刺血,出盡黑血為度;三,井穴刺血,按照經絡祛病法(下文詳述)選定排病門戶,然後點刺出血。實踐證明,灸前根據病情適當採用一種或幾種刺血方案,可以加快灸感的傳播和全身氣血的貫通。

4. 灸穴具體位置

根據病情選定穴位後,在穴位上下按壓找阿是穴(壓痛點,如沒有明顯的阿是穴,就是用艾條在最易深透穴位,周圍懸灸找嗜熱穴(讓病人體會熱流最易深透遠傳得那個點)。最後以阿是穴或嗜熱穴為中心畫一十字,來確定艾炷安放的具體位置。

5. 灸罩的製作與應用

灸罩的製作如彩圖所示,用空易拉罐即可做成。(此處書上並沒有提供彩圖)

應用灸罩有三種好處:一聚集火力,防止火力散失;二隔離周圍的衣被,有利於保暖及防止艾炷爆炸燒到周圍衣被;三使患者不能看到艾炷的燃燒,減少了患者對艾火的恐懼。

6. 灸煙的排放

如彩圖所示,排煙裝置包括升降衣架,煙罩(鐵皮製成,長60厘米,寬45厘米,高30厘米),煙道(直徑為5厘米的可伸縮的塑料管),及排風扇(功率80-100瓦)。先把升降衣架固定在房頂及牆壁上,煙罩掛在升降衣架的橫杆上,它可以根據灸療的不同部位而前後滑動,升降衣架可以隨意控制煙罩的高度。做灸療時煙罩從房頂降下來,打開排風扇,灸煙就被排到室外去了。

灸療的火候

通過親自灸關元的體驗及為諸多病人做灸療的體會,筆者認為無論是直接灸,還是間接灸,灸感必須上達巔頂,下達足心,熱流充滿全身四肢百骸,才是最佳的火候。具體的壯數倒不重要。曾有一病人雖然是十來年的慢性前列腺炎,僅直接灸關元二十五壯就達到了最佳火候,再加上灸後調養配合得好,病照樣痊癒了。那些大量用過激素的類風濕或是強直性脊柱炎和晚期癌症,即使是連續重灸十個小時,全身氣血也很難一下子溫通開。所以《扁鵲心書》中提到好多危重疑難病灸關元三百至五百壯,這只是個約數。灸感才是決定灸療是否達到飽和的尺度。

筆者認為灸感分兩種,一種是患者灸感即患者自覺灸療產生的熱流在全身走竄流動的範圍和速度及當時的排病反應。當時的排病主要以熱流衝擊病灶為主。另一種是術者灸感,是指術者在灸療過程中,多次觸摸患者體表,對溫度濕度變化的感覺情況。大多數情況下,兩種灸感是統一的,有時患者自覺熱流已經透至雙足,但術者卻感覺足跟還隱隱發涼,這時應以術者灸感為準,繼續施灸,盡量使二者達到統一,才能算是真正灸透了。術者用手觸摸時,摸的時間要長,認真體會,如果剛開始感覺熱之後感覺涼,這說明體內還有寒氣,應繼續施灸。體表出汗的情況,最能反應溫度的變化。以雙足為例,如果患者雙足多年無汗,一輪重灸下來,能發潮就是很大的進步,如果平時有汗,就應以汗出如洗為度。筆者在為病人灸療時,一般十五分鐘摸一下患者雙足,仔細感覺濕度的變化,同時問病人熱流走到哪兒了。以下肢為例,熱流到達雙髖關節,可以視為是第一關,膝關節是第二關,踝關節是第三關,足心足尖是第四關,到達足跟是最難的一關,灸感的傳播速度與治療效果成正比。筆者每年都為一些身體基本健康的中年人做養生灸,立春前後五天直接灸氣海,立秋前後五天直接灸關元,發現他們平均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都可以達到熱流灌滿全身且幾乎無排病反應。我想一個重病患者經過長時間的灸療後,灸感達到一小時之內熱遍全身了,就可以算是正常了。

現在有些書上說,古人作灸療動輒三五百壯,都是長時間累計的結果,這是天大的錯誤。在《扁鵲心書》中竇材明確地寫道「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勞傷腎,以致骨痿,急灸關元五百壯」。急灸可以理解為是連續灸,這樣就可以集中火力,在短時間內把全身氣血都溫通開。經過實驗,把金艾絨用干捻法製成松艾炷,捻成邊長為一厘米的正四方體,燃燼需要三至四分鐘,就是按二點五分鐘計算,灸五百塊至少需要二十個小時,將時間均到兩天里,每天得灸十個小時。即使均到三天里,每天也需灸近七個小時。筆者曾經做過類似的治療,每天灸十至十二小時完全是可行的。病人經過長時間的重灸後,脈象癥狀大多會有很大的進步。如果沒有變化,可以說是病人的自身康復機能已經喪失殆盡了。有一乳腺癌病人重灸後三天即開始大量吐痰涎。有一強直性脊柱炎病人重灸時雙足冒冷氣,渾身出冷汗,所有原先有過癥狀的關節都酸痛鑽痛,連續灸至十二小時全身才算灸透一遍。

在病人的安眠藥起效後,可以先採用大號艾炷灸,當病人感覺到疼痛時改用中號艾炷,然後再逐漸縮小艾炷體積,慢慢地過渡到黃豆的小號艾炷。兩三個小時之後再次注射局部麻藥,重新再循環用大號艾炷等。根據灸感的傳導情況和脈象的變化以及病人對疼痛的耐受度,有時可以考慮第三次注射局部麻藥。這樣一輪重灸下來,需要六到十個小時。

第一輪重灸之後,如果病人氣血還未完全打通,可以在三五天後再進行第二輪重灸,有的病人甚至還需要第三輪。重灸之後,灸瘡未完全發開之前,每個灸穴上可以每天堅持做麥粒灸二十至三十壯,或灸盒灸兩個小時以上,以保證火力的連續。

有個別病人對所有局麻藥都過敏或注射局麻藥也不止痛者,那就只能先從小米粒灸開始,慢慢地過渡到麥粒灸,再逐步過渡到黃豆灸。每天灸黃豆大的艾炷三十至五十壯,連續灸十五至三十天,靠壯數的蓄積來達到除病的灸量。同時,也同時配合灸盒灸或九宮灸法。

灸療時的心理誘導

《東醫寶鑒》中說:「古之神聖之醫,能療人之心,預使不至於有病,今之醫者,惟知療人之疾,而不知療人之心,是猶捨本逐末,不窮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手,雖一時僥倖而安之,此則世俗之庸醫,不足取也。」灸療的時間較長,正好醫生可與病人進行深入的交流,以「談心」的方式疏導病人的情緒,引導病人說出內心的苦悶、矛盾,把平時說不出口,或說出也沒有人聽的話講出來,醫生要善於傾聽,提問,循循善誘,讓病人把心結解開,把積攢的多種負性心理逐一釋放出來,感到委屈就放聲哭出來,這樣做非常有利於氣血的開通,灸感的傳導。醫生與病人共同探討解決心理問題的辦法,使病人擁有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心態及和諧友好的人際關係。

灸療時的按摩和點刺

為了加快灸感的傳導,有些病人灸療時要適當配合按摩和皮膚點刺。按摩多在肘膝關節以下部位進行,主要是順經絡走行方向的推拿,發現壓痛點用按摩法慢慢地將其揉開。皮膚針點刺主要是取井穴、原穴,依照病邪性質不同,為病邪打開排放門戶。

現將《全象氣功醫學》中經絡祛病法摘要,選錄如下:

排放病邪的門戶

在排放病邪時,原則上順經而行,病症屬陰症要從手三陰的原穴與井穴向外排放病邪,病症屬於陽症要從足三陽的原穴與井穴向外排放病邪。

足太陰脾經與手太陰肺經之病邪,要從手太陰肺經的太淵與少商排出體外。

足少陰腎經與手厥陰心包經之病邪,要從手厥陰心包經的大陵與中沖排出體外。

足厥陰肝經與手少陰心經之病邪,要從手少陰心經的神門與少沖排出體外。

手陽明大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之病邪,要從足太陽膀胱經的京骨與至陰排出體外。

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之病邪,要從足少陽膽經的足臨泣與足竅陰排出體外。

手太陽小腸經與足陽明胃經之病邪,要從足陽明胃經的險谷與厲兌排出體外。

另外,人體的任督二脈居於人體的前後正中線上,是人體至關重要的兩大命脈,這兩大經脈排邪方法與眾不同。

任督二脈之中的陽邪,熱邪,實邪要從任脈臍中的神闕與氣海穴向體外排出。

任督二脈之中的陰邪,寒邪,虛邪要從督脈上的百會,人中,齦交穴排出體外。

灸療中的意外和對策

灸療過程中常見的意外有兩種,一是由於病人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藥,意識模糊,有時會不自覺地用手摸灸罩,或突然翻身導致艾炷傾倒。對策主要以預防為主,術者及家屬時刻注意患者手足的動向或先用手握住患者四肢,以防意外的發生。二是艾炷燃燒有時會出現爆炸現象,爆炸多發生在艾炷燃燒到盡頭時,主要是因為皮膚內的水分被加熱後產生的蒸汽無處發泄,最後導致爆炸。最好的對策是,把中號火針燒紅,在灸痂上扎幾個孔,深度以透過灸痂為好。

排病反應及處理方法

在灸療過程中,即使沒有外界環境的誘因,絕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種種不適反應。如渾身發冷,出冷汗,冒臭氣,吐痰涎,腹痛,腹瀉等現象。甚至於多年前有過的病症會重複多次出現,由於這些不適反應與患者的病情有關,所以我們把這些不適反應統稱為排病反應。排病反應是正邪鬥爭的結果。因為疾病的形成和發展,是正邪鬥爭並最終由病邪戰勝了正氣,在發病過程中集體會出現許多不適反應,同樣患者接受灸療後,元陽向病邪發動進攻,臟腑經脈里的病邪被驅逐,病邪被逐的過程就是排病反應。因此,治療過程中的排病反應是治療效果的前奏和標誌。一般排病反應越強烈,治療效果會越顯著。

臨床常見排病反應

1. 與排風寒有關的反應

據臨床觀察,大多數患者都有風寒外排的反應,多以打噴嚏,流鼻涕,渾身肌肉骨節酸痛等反應形式出現,或從頭頂,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氣,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發冷,蓋兩床厚被都無濟於事,量體溫還正常,反應持續時間多為一兩天或三五個月不等。

2. 與排鬱氣有關的反應

鬱氣的外排以煩躁易怒,看誰都不順眼,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緒變化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門排氣等反應。特別是性格內向而又心胸狹窄的女性病人多此類反應,反應持續時間一般數小時至1-3天,少數患者可達數月之久。

3. 與排痰濕有關的反應

排痰濕多以咳吐,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泄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浮腫,乃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渾濁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有一肝炎病人重灸後,吐痰持續一個月,每天吐痰少則幾十口,多則上千口,每天平均咳吐50-150毫升痰涎。最後,病體痊癒,他的針感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

4. 排火熱邪毒有關的反應

排火熱邪毒多以瘡癢,癰腫,發燒,類似濕疹伴奇癢,或大小便火燙灼熱等反應形式外排。曾有一心臟病人連續了5次九宮灸法之後,渾身除頭面手足之外大部分皮膚起濕疹,奇癢無比,全身被撓的血跡斑斑,持續了三個半月方止。

5. 與排淤血有關的反應

淤阻在體表經絡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腸則多以深褐色或醬黑色大便排出,瘀阻於心肺則多以痰中帶血絲血塊為主外排,瘀阻於胞宮的多隨經血外排,甚至裡面有組織包塊或爛肉。

6. 與睡眠有關的反應

絕大多數人灸療後睡眠狀況都會發生變化,有的重灸後先是渾身無力,嗜睡,之後連續失眠數天,一般失眠時也沒有疲乏無力,頭腦昏沉,不思飲食的感覺。有的先失眠十來天之後轉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後的結果都是睡眠恢復正常。

7. 發熱反應

發燒反應屬於全身綜合性的劇烈反應之一。多在自身康復機能完全發揮作用後出現,表示氣血旺盛,體質增強,是機體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一般發高燒反應,體溫在39-40度,反應持續時間一周左右,少數低燒患者,體溫在37.5度至38度之間時,反應持續十幾天甚至一至兩個月。

8. 其他反應

可以說,曾經患過的疾病都可能會複發多次,雖說是複發,但感受一般不會比以前犯病時強烈。曾患有痔瘡的也會發作,而且會有內痔變為外痔,大約十天半個月即可自愈。

處理方法

對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反應,需認真鑒別。首先要弄清楚這些反應是何因引起的,如果沒有外界誘因誘發,純屬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反應,則可以認定此反應屬於排病反應。醫患雙方都應該知道,在治療期間每出現一種排病反應,體內就會減少一種病邪,因此對治療過程中所出現的排病反應,應採取忍耐和任其自然的態度。最好不用藥物控制,以免降低治療效果或出現不良反應,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消炎止痛藥或激素類藥物。這個尺度由醫生來把握。如有的病人實在痛苦難忍,或發高燒持續三天以上還不退,可用刺血,拔罐,刮痧,做溫灸盒等方式來緩解。這些方法都是在給病邪以出路,是因勢利導之法。而亂用清熱消炎藥,激素葯等會使病邪內斂,十分難得的排病機會會失之交臂。當然,如果出現劇烈腹瀉,高熱大汗時則應多喝糖鹽水。若喝不進去可以輸液。如出現委屈易哭得情緒反應時,最好是隨時隨地大哭一場,如覺得不好意思可找一曠野無人的地方放聲痛哭,大聲喊叫,盡量將這種情緒發泄出去,直到心情舒暢為止。如病人出現失眠反應,連續多日每夜只能睡3-4小時,只要第二天體力精力都無多大變化,就不必有意強迫自己非睡不可,更不能吃安眠藥強迫自己入睡,應採取忍耐的態度。當渡過反應期之後,睡眠會自然恢復正常,神經系統功能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總之,對於排病反應,應持平靜態度和樂觀的心情,順其自然,以迎接疾病去根之日的來臨。

灸後調養

1. 心性調養

心性調養分三個方面:靜心,反思與自勵。

最好的心情是平靜,心靜哪怕是很短的時間,都會產生無比的反應。靜是一切功力之本,無論做什麼事,當你靜不下來時,就不會有成果。靜可以給我們無比巨大的力量,令我們身心合一,它聯通了自然之力,這種力量無堅不摧,無疾不除,它不損耗我們的身體的力量,還發掘我們固有的源源不斷的潛能。我們常常看見些百歲老人,他們既不練功,也不信神,信教,身體卻非常硬朗,因為他們達到了平靜的狀態。重灸之後,患者應放棄短期目標,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煩惱,忘掉環境,忘掉自我」,按照無欲無求的要求去做,這樣心態就平靜了。

心浮氣躁,百無一成;心平氣和百福自集。——《菜根譚》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黃帝內經》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一個不經過自我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得人生。」患者要多多反省自己在心性上的偏執,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上的錯誤,若能認真改正,疾病自然就會痊癒。

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喜談人過。

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喜談人過有傷天地之和。

高遠在求近,避禍在除怨。知足不怨人,真正去病根。

柔和歡喜,永離醫藥門。

六君子湯——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君子助人,小人傷人;君子不爭,小人不讓;君子和氣,小人鬥氣;君子憑忠信,小人徒心機;君子不易得病,得病也易治好,小人豈能不病,病後更難治療。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時刻都鼓勵自己——堅信自己一定會好的信念,是病人重新獲得健康的最大內在推動力。其實,每個病人體內都有一位很高明的醫生,之所以仍找醫生看病,是因為不知道這個事實。如果給每位病人體內的醫生提供機會,那麼,我們的健康就會保持在最佳狀態。掃除內心中的恐懼,憂鬱,焦慮,不斷地鼓勵自己,堅信自己一定會好起來,這樣就為體內醫生的工作清理了最大的心理障礙。(最佳的治病方法,莫過於調動體內醫生的力量來化解疾病,做醫生的必須知道藥物或其他方法,都只能起輔助作用,如果喧賓奪主,必然事與願違)。

2. 睡眠起居調養

重灸對機體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刺激,消耗大量元氣去疏通全身經絡。因此,就必須減少一切無謂的能量損失並且要加強休養生息。第一,灸後禁絕性生活半年到一年;第二,盡量放下一切勞作經營;第三,每天上網,打遊戲,看電視等娛樂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第四,每天睡眠時間應在十至十二小時之間,因為充足高質量的睡眠是恢復生命活力的最佳途徑。

3. 飲食調養

灸後禁服一切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灸能強食生肉。灸後多數病人胃口大開,這時,病人及家屬都希望多吃一些飯,多吃些高營養的動物蛋白,這是人之常情。但實際這正是犯了灸後的大忌。尤其是腫瘤病人或有腫瘤傾向的各種慢性炎症的病人,一定要堅持清淡素食半年到一年,每餐以六七成飽為度,也可以少吃多餐。病癒後也要以素食為主,必須要有節制,以防複發

《江南草藥王》中記載一段軼事,「在蕭山有一個叫白馬湖的地方,一個民間老太太治療淋巴癌堪稱一絕,就是用艾葉燒穴位。當地的淋巴癌也叫生串,一大片像葡萄似的,燒過之後,別的要求沒有,就是對飲食禁忌非常嚴格,任何油腥的東西都不能沾,只能用開水蔬菜放鹽煮一煮吃,而且必須堅持6個月之久,腫瘤自然會消失。這位老太太已經逝去十多年了,但是她的神奇之處,卻令我神往不已。我曾經多次到過白馬湖,在民間尋訪追蹤這位鄉間奇人的足跡,大量訪問她曾經治療過的病人,最終悟出一個道理,老太太的高明之處,除了艾葉燒穴位,調動機體的防禦功能外,最可取之處莫過於忌口了,這給我留下了非常強烈的印象和啟迪。」筆者在臨場實踐上驗證,確實如此,不僅僅淋巴癌,其他腫瘤或有腫瘤傾向的慢性炎症病人,只要不是虛勞體質,哪個病人灸後嚴格忌口,在灸瘡完全癒合前,任何油腥都不沾,哪個病人效果好。

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疑難病中體質屬於痰濕壅盛者,灸後不僅要嚴格忌口,而且在灸瘡完全發開(黑痂脫落)後,配合斷食療法效果更好。斷食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一般斷食療法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減食期,大約三天。第二階段是正式斷食,只能喝水,普通是五天到十天。結束斷食的信號是,舌苔消退,難聞的體味消失,強烈的食慾恢復。第三階段是增食期,大約三至五天,因為腸胃的消化力尚未恢復,宜先喝米湯,漸由米湯到稀飯,增至日常飲食為止。斷食結束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斷食期間如有宿便(暗褐色或藍黑色的粘液)排出,是病根拔除之佳兆。斷食時新陳代謝變化劇烈,則可直接刺激自身溶解過程的進行。也就是說,斷食療法是不使用刀子的內臟手術,且比外科醫生做得更自然,更精細,更有效,絲毫無損於健康而可除去百病。不明內情的人,以為斷食會有生命的危險,但一旦親身體驗,就會知道,不但毫無痛苦,身心反而會有意外的收穫。

4. 運動調養

任何藥物也代替不了運動,運動幾乎可以代替任何藥物的作用。灸後運動以散步、打拳、靜坐、練六字訣等為主。散步每天五至十公里。打太極拳每天一至兩個小時,靜坐每天從半小時,逐漸過渡到兩個小時。練六字訣可以每次30分鐘,每天練三至五次。醫生要認真做好示範,病人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運動方式,以動靜相兼為好。病人平時可以觀摩學習相應的教學光碟。醫生要定期檢查,隨時糾正細節上的錯誤,這樣病人就會培養出良好的運動習慣。

對灸瘡的認識與護理

灸瘡結束後在灸痂上敷些干棉花,外面再蓋一層保鮮膜,周圍用膠布密封好。一般七八天就可以化膿,最多十三、四天化膿。如果十五天還未化膿,就必須再重灸一次。只有身體虛弱,精血虧損的人在灸後半個月內靠吃雞肉、羊肉、魚等發物來輔助化膿,化膿後則禁食一切發物及姜等刺激性食物。

一般人對灸瘡化膿有恐懼心理,認為是感染怕變生他症。豈不知這正是灸療的最神奇之處。《小品方》上說:「灸得膿壞,風寒乃出;不壞則病不除也。」《針灸資生經》說:「凡著艾得灸瘡發,所患即瘥,不得皰發,其疾不愈。」《太平聖惠方》上說:「灸炷雖然數足,得瘡發膿壞,所患即瘥,如不得瘡發膿壞,其疾不愈。」《針灸易學》說:「灸瘡一發,去病如抓。」這就是說直接灸必須化膿,病才能痊癒。對灸瘡出膿,勿須顧慮重重,它與一般的瘡癰化膿或創傷性炎症截然不同。只要認真護理,絕不會出什麼問題。

灸瘡潰爛出膿一般先從灸痂周圍開始,大約在灸後25-30天黑痂脫落。灸瘡潰發後,每天在灸瘡周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用干棉球吸干表面膿液,不可以清理膿苔,否則不僅會引起灸瘡疼痛,而且還會阻礙膿液外滲。灸瘡出膿愈多,病除根愈凈。如果發現灸瘡有不斷擴大的趨勢,膿色由淡白色變為黃綠色,而且有惡臭味。可以先用雙氧水沖洗,之後用消炎膏或生肌玉紅膏塗貼。若此時病人舌苔厚膩,最好讓病人進行三至五日的斷食(斷食療法見本書飲食調養),直到舌苔恢復正常。如果灸瘡出血較多,可以在換藥時外敷雲南白藥來止血。

總之,病家絕不可以一看到灸瘡出膿就去輸抗菌素或口服抗菌素。應該為灸瘡出膿慶幸才是。萬不得已需要用抗菌素,必須及時請示灸療醫生。

補在灸瘡認識與護理之內

在《江南草藥王》中有一段話專門講了感染與癌症的關係。「從奶奶得皮膚癌導致細菌感染最後被治癒的過程,春榮突然發現一個奧秘:大凡癌症患者,只有在患病期間感染一次才有救。一方面,身體的免疫功能又自然形成了一道更加強大的抵禦系統;另一方面,第二次侵入體內的細菌會對原來的癌細胞進行一次強大的進攻和吞噬,直到將癌細胞消滅掉。在以後的行醫歲月里,凡遇到患癌症十多年大難不死者,他都要仔細詢問人家是否有過一次感染,最後的結果充分應證了他最初這一奇異的想法。後來,他將這個跟蹤調查的結果寫入他的一篇醫學小論文,發表在《深圳科技》上。」

灸療的收效期

古代針灸醫書有「瘡發即愈」之說,根據臨床觀察,並非如此。對一般的痛症、急症、危症見效較快,但對其他慢性陳病,在化膿期間,雖有些癥狀得到改善,但大部分病症須到秋冬及次年春天才能應驗。有些患者體質過差,或病重,須連灸兩三年,每年按適當季節施灸,或隔三至六個月施灸一次,連灸二三次,方能收效。所以較重的慢性病症,第一年灸後如未見大效,沒有其它的副作用,應當連續再灸,才能得到滿意的效果。也可以再重灸間隔期間配合九宮灸法或相關中藥效果會更好。

重灸模式

轉載自 茅山飛平

在病人的安眠藥起效後,可以先採用大號艾炷灸,當病人感覺到疼痛時改用中號艾炷,然後再逐漸縮小艾炷體積,慢慢地過渡到黃豆的小號艾炷。兩三個小時之後再次注射局部麻藥,重新再循環用大號艾炷等。根據灸感的傳導情況和脈象的變化以及病人對疼痛的耐受度,有時可以考慮第三次注射局部麻藥。這樣一輪重灸下來,需要六到十個小時。第一輪重灸之後,如果病人氣血還未完全打通,可以在三五天後再進行第二輪重灸,有的病人甚至還需要第三輪。重灸之後,灸瘡未完全發開之前,每個灸穴上可以每天堅持做麥粒灸二十至三十壯,或灸盒灸兩個小時以上,以保證火力的連續。有個別病人對所有局麻藥都過敏或注射局麻藥也不止痛者,那就只能先從小米粒灸開始,慢慢地過渡到麥粒灸,再逐步過渡到黃豆灸。每天灸黃豆大的艾炷三十至五十壯,連續灸十五至三十天,靠壯數的蓄積來達到除病的灸量。同時,也同時配合灸盒灸或九宮灸法。灸療時的心理誘導《東醫寶鑒》中說:「古之神聖之醫,能療人之心,預使不至於有病,今之醫者,惟知療人之疾,而不知療人之心,是猶捨本逐末,不窮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手,雖一時僥倖而安之,此則世俗之庸醫,不足取也。」灸療的時間較長,正好醫生可與病人進行深入的交流,以「談心」的方式疏導病人的情緒,引導病人說出內心的苦悶、矛盾,把平時說不出口,或說出也沒有人聽的話講出來,醫生要善於傾聽,提問,循循善誘,讓病人把心結解開,把積攢的多種負性心理逐一釋放出來,感到委屈就放聲哭出來,這樣做非常有利於氣血的開通,灸感的傳導。醫生與病人共同探討解決心理問題的辦法,使病人擁有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心態及和諧友好的人際關係。灸療時的按摩和點刺為了加快灸感的傳導,有些病人灸療時要適當配合按摩和皮膚點刺。按摩多在肘膝關節以下部位進行,主要是順經絡走行方向的推拿,發現壓痛點用按摩法慢慢地將其揉開。皮膚針點刺主要是取井穴、原穴,依照病邪性質不同,為病邪打開排放門戶。現將《全象氣功醫學》中經絡祛病法摘要,選錄如下:排放病邪的門戶在排放病邪時,原則上順經而行,病症屬陰症要從手三陰的原穴與井穴向外排放病邪,病症屬於陽症要從足三陽的原穴與井穴向外排放病邪。足太陰脾經與手太陰肺經之病邪,要從手太陰肺經的太淵與少商排出體外。足少陰腎經與手厥陰心包經之病邪,要從手厥陰心包經的大陵與中沖排出體外。足厥陰肝經與手少陰心經之病邪,要從手少陰心經的神門與少沖排出體外。手陽明大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之病邪,要從足太陽膀胱經的京骨與至陰排出體外。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之病邪,要從足少陽膽經的足臨泣與足竅陰排出體外。手太陽小腸經與足陽明胃經之病邪,要從足陽明胃經的險谷與厲兌排出體外。另外,人體的任督二脈居於人體的前後正中線上,是人體至關重要的兩大命脈,這兩大經脈排邪方法與眾不同。任督二脈之中的陽邪,熱邪,實邪要從任脈臍中的神闕與氣海穴向體外排出。

立秋重灸關元 轉載自 陽光下的禪舞

立秋重灸關元 立秋之時正是陽氣開始轉入收斂之際,此時艾灸關元對增強身體能量的存儲十分重要,今天下午三點開始艾熏關元,8分鐘不到,熱量發生激烈感傳現象,熱量向周圍蔓延擴散,向內部滲透,15分鐘後熱量到達整個腿上,20分鐘後熱量到達腳掌,25分鐘後熱量到達腳後跟,40分鐘後全身熱透出汗,感覺非常通透,後來改成溫灸,居然沉睡了半個多小時,醒來後精神抖擻,艾灸真是一種享受!古人說"葯之不到,針之不及,必須灸之",看來艾灸的力量可以形容為宏大!

重灸」與「輕灸」對中風後便秘的臨床療效對比

轉載自 艾草堂養生館

[導讀]將90例中風後便秘患者隨機分為重灸組、輕灸組與單純藥物組,每組各有30例病人。

朱現民 陳煦(河南中醫學院針灸推拿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8)【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085 (2010)26-0337-03【摘要】 目的 觀察「重灸」和「輕灸」中脘、天樞穴刺激程度不同,結合小劑量番瀉葉泡服對中風後便秘的臨床療效對比。方法 將90例中風後便秘患者隨機分為重灸組、輕灸組與單純藥物組各30例,對比觀察其近期療效、遠期療效(2周、4周)及產生副作用。結果 「重灸」的治療效果優於「輕灸」和「單純藥物」,「重灸」所產生副作用與「輕灸」沒有明顯差異,但顯著低於「單藥物物」。結論 「重灸」結合小劑量番瀉葉泡服是治療中風後便秘的良好方法。【關鍵詞】 重灸 輕灸 番瀉葉 中風後便秘 在中風病的急性期和恢復期,尤其是長期卧床的中老年病人,常伴有便秘的癥狀。便秘對中風患者是一個不良信號,不僅影響著病人的生活質量,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往往因大便乾結需用力排便,致血壓與顱內壓升高,導致病情加重,或誘發再次中風而危及生命。國內有醫學統計,腦卒中患者的死亡誘因中約有10%為便秘所致。因此保持中風患者大便通暢,防治便秘具有重要意義。西藥常選用硫酸鎂、酚酞或液體石蠟,而中藥常用芒硝沖服、番瀉葉沸水泡服等方法,其操作簡單但均易導致腹瀉、大便失禁等不良反應。近年來我們在小劑量番瀉葉沸水泡服的基礎上,運用艾條溫和灸中脘、天樞穴的方法治療中風後便秘取得了滿意療效,並體會到「重灸」和「輕灸」的不同刺激程度對治療效果有著較為顯著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全部90例中風後便秘患者來自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康復中心病房,均經過CT診斷其中腦梗塞53例,腦出血37例,均無嚴重併發症。中風後未排便時間最短72小時,最長168小時。 所選病例按住院號隨機分為「重灸組」、「輕灸組」與「單純藥物組」,每組各30例。重灸組30例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最小49歲,最大74歲,平均57.96歲;輕灸組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最小45歲,最大76歲,平均58.18歲;單純藥物組30例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齡最小43歲,最大77歲,平均58.25歲。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上沒有明顯差異。 1.2 診斷依據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發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便秘診斷標準:(1)排便時間延長,3天以上1次,糞便乾燥堅硬;(2)重者大便艱難,乾燥如粟,可伴少腹脹急,神倦乏力,胃納減退等症;(3)排除腸道器質性疾病。 2 治療方法 將90例中風後便秘患者隨機分為重灸組、輕灸組與單純藥物組,每組各有30例病人。 2.1重灸組 病人仰卧,取用中脘、天樞(雙側)穴。用直徑1.5厘米、長20厘米的純艾條。首先對位穴位施灸,在病人自覺溫熱感深達肌膚後,在穴位周圍尋找嗜熱點(多數情況下穴位和嗜熱點二者重合)施灸,艾火距皮膚3厘米,每穴施灸50分鐘。特別注意重灸在時間上不能縮減,必要時可用「灸架」來替代手工施灸。將艾條點燃,插入灸器之頂孔中,對準選定之穴位,用橡皮帶固定左右底袢,使器身與皮膚垂直。調節好溫度的高低,以溫熱略燙患者能耐受為宜,溫度平和無效,太高會燙傷皮膚。這樣每次施灸2個小時以上,以保證火力的連續。每日治療1次,每周5次,連續治療3周。同時取番瀉葉3克,用沸水100毫升沖泡25分鐘後飲下,每日1次,間斷或連續服用3周。 2.2輕灸組 病人仰卧,取穴和所用艾條與前一組相同,只是每穴施灸20分鐘左右,以輕刺激的熱力,灸至穴位局部潮紅髮熱而不感灼燙為度。每日治療1次,每周5次,連續治療3周。番瀉葉劑量及服用方法同上。 2.3單純藥物組 服用番瀉葉,每次取5克,用開水100毫升沖泡25分鐘後飲下,每日1次,間斷或連續服用3周。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評定 重灸組、輕灸組與單純藥物組的三組病人從服藥起72小時內,均從服藥至第一次排便的時間、大便性狀、排便時有否腹痛及不適感等三個方面進行觀察。近期通便療效評價標準,按衛生部新葯臨床指導原則評價。 顯效:療程內達到三項指標(糞便性狀正常、排便暢通無困難、排便時無不適感)中之兩項者,有排便效果。 有效:顯效中所列的三項指標中達到一項者。 無效:治療前後比較上述指標無變化者。 3.2治療結果 從表1三組中風便秘患者的治療結果分析,重灸組的總有效率為90%;高於輕灸組的73.3%;顯著高於單純藥物組的63.3%。重灸組與輕灸組、單純藥物組相比,療效有明顯差異。表1 重灸組與輕灸組、單純藥物組的療效比較

。 3.3 停止治療後2—4周療效比較 經統計分析,重灸組停止治療後2周的有效率為為90%;高於輕灸組的66.7%;顯著高於單純藥物組的53.3%。重灸組停止治療後4周的有效率為66.7%;高於輕灸組的40%;顯著高於單純藥物組的26.7%。表2 重灸組與輕灸組、單純藥物組2—4周有效率比較

。 3.4 副作用比較 從各組出現副作用的來看,重灸組的副作用與輕灸組沒有明顯差異,但明顯低於單葯組。 4 體 會 中風患者多為中老年人,肝腎虧損而腸道失潤。加上中風後多喜食質軟少渣、少纖維、低脂飲食,又有感覺遲鈍、便意減弱等其它因素,因此便秘是極為常見的癥狀。一般中風後肢體癱軟無力,中樞興奮性減弱,病人活動較少,腸道的蠕動功能也差。臨證中經常見到一些中風病人出現大便秘結不通,數日不解,導致腹氣不通,濁氣上逆,使中風癥狀加重或再度複發,甚至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許多患者只有通過灌腸才能暫時緩解痛苦,而且隨著病程延長,有加重趨勢,越通越重。研究證實,5—10克番瀉葉沸水沖服是較為有效的通便方法,但同時會產生腹痛、腹瀉、大便失禁、嘔吐等較多副作用,時間長了還會逐漸產生耐藥性,瀉下通便作用越來越差,致使用藥劑量不斷加大,這與慢性便秘患者長期服用瀉劑,效果減低,用藥劑量逐漸加大的過程很相似。 一般來講,對各種原因所致的大便秘結,針灸施術皆以針刺為主,不宜採用灸法,以免助火傷陰,引起更為嚴重的燥結。但臨證中發現,便秘患者接受灸療後,溫熱刺激可以促使腸道蠕動加快,灸火的熱力可以向病邪發動進攻,臟腑經脈里的病邪被驅逐,達到通腑排便的目的。施灸時的感應越強烈,治療效果就會越顯著。 應用重灸法,要根據病情選擇相應的穴位,原則以少而精為好。 我們在臨床上選穴以中脘和雙側天樞為主,中脘為胃腑募穴,天樞為大腸募穴,皆有疏調胃腸的功效。重灸即是在固定的穴位上連續施灸,這樣可以集中火力,在短時間內把全身氣血溫通開,從而使經絡通達,氣血暢行,改善大腸之腑的傳導功能,消除大便燥結的現象。 關於重灸法的論述古已有之,晉隋時期醫家陳延之著作《小品方》中的灸療處方即取穴甚少,而灸壯甚多。唐代孫思邈撰集的《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提倡注重灸量,施灸壯數多至上百壯。灸法的量效關係古人亦早有認識,《千金方》中明確指出「灸不三分,是謂徒冤」,並說「凡言壯數者,若丁壯病根深篤,可倍於方數」。古時的「重灸」多是艾炷直接灸,在穴位直接施灸至100—200壯,甚至更多。目前實際臨床上多是以艾條溫和灸為主,因為溫和灸也可以治療很多疾病,而且病人可以自行操作。雖然艾條溫和灸的火力不如艾炷灸大,但只要時間長、功夫深、熱度大、感應強,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現代也有學者提出灸治時加大灸量,收效較好。艾灸感傳顯示,當灸量達到一定量時,感傳始能出現,隨灸量的增加,感傳由線狀逐漸增加寬至呈帶狀,速度逐步加快。可見,灸法療效或作用的發揮與施灸量密切相關,只有達到一定的灸量方能產生影響機體的作用。 重灸結合番瀉葉(用量3克,小於常規5—10克的有效劑量)治療腦中風後便秘,在療效提高的同時,也減輕了副作用。此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副作用少,療效穩定而持久的特點。但是番瀉葉最小有效劑量、重灸的持續時間、其所適應證型等,尚待進一步研究。

推薦閱讀:

巧按摩,治便秘
幹掉便秘瘦2斤,不得不知的通便方法大pk
肚子疼到受不了但是卻拉不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健聞 | 便秘導致心血管病和中風?
三款養生粥排毒養顏防便秘

TAG:對比 | 便秘 | 中風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