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歷]白領黑皮書

野心或平常心     野心,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面通常是貶義詞,特別是在政壇,說誰誰誰有野心就等於說他的不忠不義,至少是暗示他的不安分。「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這種說法一直是有野心之人的最好掩護。   但在今天的職場,情況卻完全不同。野心是對權力對名望對金錢的強烈慾望,沒有了慾望,就沒有了追逐的動力,也就沒有可能得到所追求的結果。可以說,慾望和野心,是一切職場成功的先決條件。而擁有平常心的,就多半只能做個平凡人。   我在讀EMBA時,學過一個課程叫《公司政治和個人影響力》。在進入核心內容前,會有一項對每個人的測試,需要每個人不假思索地按照第一反應選出自己通常會做的行為。題目包括:如果太太病了,同時有一份報告需要加班完成,你會回家照顧太太,還是加班完成報告?一周中你有多少頓飯是和同事吃的?舉報信任你的同事的不當作為可以令你升職,你會選擇舉報不舉報等等。個人尊嚴和前途、家庭與工作、私人生活與職業規划出現衝突的選擇題大量出現,你的選擇其實就說明了你是對事業更有野心還是對家庭更有承諾。評分的結果,就是你的職場政治水平和在個人影響力上的前景。   很多人說,性格決定命運;而在職場,慾望決定人生。換言之,你對權力和金錢的野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遠。原因很簡單,追求的道路上有重重困難和障礙,慾望有多強,克服困難的決心和等待成功的耐性就有多大。期間也有許多取捨,中文裡有「捨得」——不舍哪有得?英文里有Trade Off(交換),不換出去哪有換回來,包括你的健康,你的時間和精力。每一次,在大小事務上的選擇都會決定你在哪個方向上又前進了一步:如果你無時無刻不在想大權在握,君臨天下,那麼每一次捨棄必然是相對次要的朋友,家庭或是個人興趣。反過來,如果你要的是老婆孩子熱炕頭,抑或是自由的話,每一次的退一步,都會將你成就為一個好父親,好朋友,攝影發燒友或者是一個釣魚愛好者。   我有一女性朋友,身居某跨國化妝品集團中國區高層職位,職位高權利大,公司有車,郊外有房,過著大多數人羨慕的生活。有一天在一起吃早午餐,聊起大家理想中的生活,這個疲於應付出差,開會,同時被公司政治折騰得筋疲力盡的女強人說,她想要的生活,就是在郊區空氣清新、陽光明媚的大房子里,每天遛遛狗,給先生煮煮飯,在院子里種種花和樹。帶著無限的憧憬說完這番話,她突然楞了一下,說:「Shit! 這不是我們家保姆阿姨正在過的生活嗎?」這頓飯吃完沒多久,她便在江湖上消失了。聽說辭了職搬去了法國,希望她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電影「甜心俏佳人」里,有一句台詞:「最壞的情形,並不是你得不到你想要的。是得到了,卻發現你並不想要」。情場如此,職場,也是一樣的吧。拍馬屁黑帶     自幼受中國章回小說的影響,大一點又有《讀者文摘》雜誌的洗腦,根深蒂固地以為拍馬屁是無恥小人的行為,是有真材實料的君子所不為。在讀書、工作時一直堅持這一價值觀,但每每碰壁,經常因為不恥於拍馬屁,不想拍馬屁,或不懂拍馬屁而導致灰頭土臉。   在幾十年血和淚的教訓之後,終於明白拍馬屁的不一定是壞人,不拍馬屁的也不一定是實幹家。在職場,除非你是鬼才或是天才,自己是自己的老闆,否則,馬屁還是要多少拍一下的。就像大家對錢的評述一樣,拍馬屁不是萬能的,但不拍馬屁是萬萬不能的。   迪倫?瓊斯的《紳士的準則》里的第一章第一節,標題就是如何討好你的老闆(How to suck up your boss),對拍馬術作出教導,包括「讚賞你的老闆,告訴他你認為他在搞定生意,對付客戶,提出解決方案的時候有多棒。」還有「告訴他你喜歡他的外套,如果你認為他的新領結或運動鞋,或熒光塗層的套裝不怎麼樣,那就讓別人去告訴他。」最後,「他的玩笑總是好笑的」等等多達三十條,用了三頁的篇幅。   這是英國人給全球紳士們的馬屁準則,比起咱們有著深厚馬屁文化歷史積澱的中華大國,像這樣稱讚老闆的手段和服飾,抑或是在他講笑話時傻笑,純屬小花樣小手段;比起我最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簡直是太小兒科了!如果拍馬屁像跆拳道一樣分級別的話,這頂多就只是一初級白帶。   我曾就職於某國企。在這個從事電子商務、不到兩百人的公司組織架構名單里,赫然有一個三人的部門,名曰攝影部。該部門在公司成立大會上就嶄露頭角,之後更是頻頻與我的市場部門密切合作。這個擁有兩套專業攝影器材加一套堪比電視台設備的專業攝像機、只有三人的全職團隊乃是總裁助理奇思妙想的產物。他們的工作是時時跟著老闆,包括招人面試,談判巡視,更不用說會議頒獎等等,乃是助理先生用來一刻不拉地記錄總裁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不漏掉他為公司辛勤工作的每一個里程碑」的超級馬屁班底。     一直以為這是拍馬屁的行業「最佳案例」。直到上個月,才知道一山還有一山高。某公司的老闆一向自我感覺是一個哲學家、思想家兼文學家,時時在媒體上撰文,在公司員工會、客戶答謝會和各種party上發表演講,闡述他的經營理念或人生哲學。該老闆下屬中的一個「知識分子」,深諳拍馬屁精髓,同時精準地體察了老闆的喜好。他用了一年的時間,把老闆的言論和文章編輯成書,把老闆的偉大哲學家、思想家兼文學家之路推進了一步。厚厚三大本,精裝書殼,還用一個燙金的書套裝起,除了顏色,跟精裝的毛主席語錄區別不大。更絕的是,這一套三冊的老闆語錄,不止公司內部人手一冊,更被用來作為公司禮物發放給所有客戶和朋友,堪稱拍馬屁黑帶!自戀的高手遇到了拍馬的高手,實在是相得益彰,一時瑜亮。   四年前在美國曾與當地一家高科技生物企業創始人晤談,這個白手起家,幾經沉浮,當時是幾十億身家的企業家給出了幾個忠告,其中一個至今依然深刻:人的職位越高,從下屬那裡聽到的好話愈多,真話愈少,如果當一個人以為自己是天下唯一正確、唯一聰明的人的時候,這個人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所以對拍馬者,態度可以很簡單:想拍就拍,不想拍就不拍,只要你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就好。也可以說成:我有權不拍,但誓死捍衛你拍的權利。   但被拍的就不一樣了,如果你是那匹被又吹又拍、自我感覺無限良好的大馬,倘若一日行差踏錯,從高層摔下,拍馬之人大概早作鳥獸散,不會在下面接著吧?糟糕的一天    YouTube上有一個系列視頻,名為「Bad Day At Office」(辦公室糟糕的一天),說得都是辦公室里最常見但也是白領們最不喜聞樂見的小災難:電腦在關鍵時刻死機;印表機卡殼,動手查的時候卻被噴了一臉墨;被旁邊同事煲的電話粥吵得無法工作;被隔間同事不斷飛過來的紙飛機攪得心煩意亂;看到下屬數小時在洗手間里抽煙偷懶等等。視頻的結尾,像所有的功夫片都以鬱悶小人物終於得以報仇雪恨一樣,無一例外的,被氣瘋了的「bad day」當事人盛怒之下全部採取了極端的報復行動。在好事者集中編撰並配了音樂的「Bad Day At Office」的所謂完整版中,音樂進入高潮,死掉的電腦被用大鎚砸碎,印表機被一台合謀不幹活的台式電腦敲壞,煲電飯粥的同事被海扁了一頓,大台的顯示器被扔向隔壁作為紙飛機的回敬,抽煙偷懶的傢伙被滅火器泡沫裹得像個蠶繭……  這個視屏幾百萬的點擊率,說明了大家的共鳴。正所謂「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在公司里混的白領,誰又沒有經歷過類似的糟糕時刻和糟糕日子,看著結尾的辦公室暴力,把不敢打、不能砸的自己代入,也會長噓一口氣,覺得心中無限痛快吧?  普通的一天甚至開心的一天之所以變得糟糕,往往是因為有一些不想發生的事情在你毫無準備的時候發生了,這些事情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天災、人禍和機禍。天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穿戴整齊去見客戶的時候被一場大雨澆成落湯雞;又或者是參加一個重要會議的時候打不到車,最後在老闆憤怒的目光下灰溜溜地走進會場;粉領的小倒霉也包括面試的時候絲襪破了,破洞在你對答的時候四處蔓延;和總裁儀態萬方地步入會場時鞋跟斷了,等等不一而足。任何一件,已足以構成糟糕的一天,抑或是嚴重到成為糟糕的失業危機。  人禍則可以是任何人,來自上司的概率最大。因為原則上,上司這種東西就是上帝派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而來自上司的苦與勞,是否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前兆,我不得而知,但必然充滿著整個打工生涯。更有甚者,他們像躲在不讓轉彎車道的轉彎處的警察一樣,總是在你最沒防備的時候伏擊你。這類來自上司的糟糕最多見的,就是當你久不久遲到一次,正好被老闆碰個正著。有時挑起事端的人也可能是同僚,一上班就接到用email下的戰書,也往往是糟糕的一天的開始;也可以來自客戶,被A客戶放鴿子,久等不至後連鎖反應,又遲到了B客戶的約會,於是糟糕的一天會很快演變成糟糕的一周。  而電子時代跟機器有關的糟糕,更像是隨時隨地出現的鐵道游擊隊,一打一個準,一打一個亂,直至亂到天翻地覆。事情的發生,可以完全遵守Murphy』s Rule:文件在你三個小時的辛苦工作後消失不見;殫精竭慮寫了半天的email突然遭遇死機;突然只能聽不能講的手機;潑了整杯咖啡的手提電腦等等;電子玩藝可以帶給你多少方便,就可以帶來多少麻煩,就像歌里唱的,愛有多銷魂,就有多傷人。對機器們的愛也不能例外。  在全球工作壓力最大、自殺率最高的日本,白領們很信奉每周心情曲線。刨除個別的倒霉日子,平穩的一周里也會有高低潮,像一條拋物線,高點是周五:馬上要到的周末,期待的心情是最愉快的。但從周一開始,周末休息和娛樂帶來的能量逐漸磨損,到周三終於探底,歡愉已經消耗殆盡,下個周末卻還遙遙無期,多麼令人絕望。在東京,就有一家叫「星期三」的居酒屋總是生意興隆,迎來送往著絕望的白領們。過了周三以後,對周末的期待令情緒逐漸回升,至周五重回至高點。如此周而復始,月月年年無窮盡也。   半年前,一密友因厭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而毅然辭職。前天他卻打電話向我抱怨閑著也是無聊。於是我想,正所謂不經歷風雨,哪見得彩虹,沒有平時的繁忙,偷得浮生半日閑又有什麼意義?如此想來,沒有了辦公室糟糕的一天,又怎能反襯得出辦公室開心的一天?總統聲線     奧巴馬終於以絕對優勢的選票當選了。我曾經在三亞酒店裡看了他就職演說的直播,芝加哥的現場,站在那裡歡呼雀躍的人群。二十多分鐘的時間裡,隨著他演講的跌宕起伏,跟著他沉靜,跟著他激動,跟著他微笑,無數人淚流滿面。   我並不是第一次聽出色的演講,但我不得不承認,在一段和平時期,在一個人人實際而世故的時代,一個男人的演講可以令人落淚,確屬少見。當晚,便有不止一個朋友將中英文演講稿發給我,發的時候,滿MSN的驚嘆號帶著由衷的欽佩。剔除翻譯過程中的缺失,兩相比較,明顯的,譯文不如原文,原文不如原聲。無他,奧巴馬有著肯尼迪以來最有魅力的一把「總統聲線」。   美國劇集《白宮群英》(The West Wing)真實生動地反映了美國總統從競選到任職的職業生涯,以及白宮生活種種,因題材少見而獲艾美獎。有一集就講述競選班子請來一個公關顧問,主攻演講,專門訓練總統候選人的演講技巧。演講的一個關鍵詞就是「總統聲線」(President』s Voice),專指那些抑揚頓挫,無比自信,頗具煽動性和感召力的聲音。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實的可參考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的演講。虛的更是在好萊塢影片里比比皆是,連老哈里森?福特也在《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有過上佳表現。又近又實在的,就是我們新鮮出爐的奧巴馬了,倘若他認了總統聲線老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如果真有這麼一個演講課程,相信他早以A+高分畢業。   所有在美國公司里呆過的人都多多少少了解:表達,特別是在公眾場合的表達,對一個公司領導有多麼的重要。這一點,現在不僅僅是「Presentable」(拿得出手)這麼簡單了。在公司里,我們經常把領導分為經理型和領袖型,其間的分別,包括:經理只是一個管理者,而領袖則需要強烈的個人魅力;或者說,經理可以通過培養和訓練,而領袖,則需要有一些過人的天賦,特別是一種讓人莫名其妙跟隨他赴湯蹈火的號召力。對於一個國家,領袖就是像奧巴馬一樣,人們確信無疑地相信他喊出的「Change」(改變)或是「Yes,we can」(我們可以!), 完全無視他頗淺的政治資歷;對於一個公司,在危機之時,也總是需要一些這樣的領袖,帶領眾人義無反顧地往前沖。在這個表達的時代,這些所謂的個人魅力里,聲音無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有調查顯示,一個人講話的說服力,只有不到30%來自於他說話的內容,而超過70%則取決於他說話的方式,包括聲音,表情和身體語言。我工作過的一間公司里,當老CEO決定了接班人的人選以後,就曾花重金雇了一位一天工作十小時的顧問,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裡,貼身改進這位草根出身的接班人的言行舉止,包括拿掉了他總是在嘴裡像個駱駝一樣嚼個不停的口香糖,還將他口音奇怪,語速過快的對話改成了自信有力,堅決而清晰的「CEO口音」。現在這位接班人已經上位,屢屢因領導魅力超人而被人比為教父。我相信,這些培訓定然是功不可沒。所以,如果你想要在大企業上位,又不是IT怪才如比爾蓋茨,也不是數字奇才如巴菲特的話,建議還是對鏡練習一下說話,試試看能否說服你自己。   在本周參加的一個新媒體峰會裡,某網路媒體的CEO,用奧巴馬善用網路力量來助選作為案例。有趣的是,這位顯然是奧巴馬粉絲的女士,在長達一小時的演講里,神采飛揚,充滿自信,鏗鏘有力地現場真人演繹了中國企業版的「總統聲線」!沒得談     作為職業經理人,談判是每天的必修課。   合作夥伴,供應商,廣告公司,媒體,總部,其他部門。會議上,電話里,視頻會議。各式各樣的談判充斥每時每刻。在你來我往的千錘百鍊中,總結出來的戰無不勝的談判殺手鐧就是:抱定做不做、談不談都無所謂的態度,對手能很快感受到這種態度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於是急於求成地讓步。而這種氣勢上壓倒對手的談判策略,是我從餐廳、酒店和路邊小店裡總結出來的,運用於商場,再從商場中回到街頭。從上海到巴黎,從孟買到紐約,放之四海而皆準。   要練成這種沒得談的高招,必須在心理上和技巧上做到以下幾點:    1.積極準備Plan B, 不要在一棵樹上弔死。把自己在談判中陷入退無可退的絕境,多半是因為沒別的選擇,別無選擇的惶惑會即時被對手看穿,趁機抬價,提高條件不在話下。所以備案的作用不但是可以從容退出,退而求其次,而且這種氣定神閑的狀態有利於在Plan A那裡取得好交易。宛如談一場三角戀愛,一旦意識到有可能失去的時候,再矜持的一方也會變得積極主動。    2.不怕沒面子,如我的猶太朋友所說:面子算什麼,Show me the cash! 最典型的例子是逛名店街時,往往因為狗眼看人低的店員臉上「你買得起嗎?」的不屑之表情,好面子一時衝動買下貴而不當的物品,你後悔的當兒店員正計算著提成竊笑。所以當對方說:你們這樣的大公司,哪會在意這幾萬塊錢時,就應該義正辭嚴地說,我們這樣的公司,就是因為在意小錢才這麼大,讓對手馬上啞口無言。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面子一經丟下,世界就海闊天空了。    3. 缺了什麼都行的大無畏精神。患得患失是談判場上大忌,志在必得更給對手步步緊逼的空隙。如果底線是談不成也無所謂,對手頃刻間就會無比緊張。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堅信物質無限豐富:酒店裡永遠有備用的房間;這件衣服別處也有;飯店並不在意給菜打折;小店的東西放著也是放著;天下沒有做賠本生意的商人。當年可樂大戰如火如荼的時候,我每每被威脅若不出價若干或馬上付款的話,該廣告位、節目時間乃至商場中心堆頭就會被可口可樂拿走時,我總是收拾文件說「那你就去找他們吧!」,把目瞪口呆的供應商人晾在那兒,迅速離開會議室。結果總是能以較好的價格獲取不錯的交易。    但這一套談判秘籍也有失靈的時候,就是遇到了比你驕傲、比你執著、只要面子不要錢的對手時。就如同金庸所說,練氣的高手如使真氣攻擊於真氣更強之人,則會反被其所震傷。曾經在義大利南部小鎮蘇蓮托度假時,我在一間餐廳點了一盤貝殼。我們覺得它不夠新鮮,如同之前一樣,我們將侍者叫來試圖退掉這盤菜。剛才還笑容可掬的侍者頓時面若冰霜地說:「你可以不喜歡,我們可以為你換,但你不可以說它不新鮮!」All About Size     在郵輪公司工作,經常被人誤解為現今大熱的遊艇,被人問的最多的問題是你們的船有多大?當得到八層樓高、188米長的答案時,提問者先是有一絲迷茫,繼而臉上會顯出羨慕的神情。同樣的神情在另一場合、另一話題也曾遇到過:有白人朋友任職於美國在印度的安全套公司,一日閑聊時談起其公司在歐洲、非洲和亞洲分別推廣「度身定做」不同size的產品時,在座的日本男士臉上微紅的羨慕與說話者的些微驕傲相映成趣。  尺寸很重要嗎?這個問題早已跨出閨房走向社會,中國人的答案一向是絕對肯定的。從古已有之的「羊大為美」,到今天愈演愈烈,比比皆是的全球最大,亞洲第一等等,不一而足。有朋友小蘇,廣東番禺人士,深諳此道,在過去十年每每以「大」的定義吸引一眾以大為美、不大不去的消費者。先是建成了「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園」,繼而推出全球最大的「夜間野生動物園」,日夜不停,人頭攢動,遊客與動物,大眼對小眼,生意要多好有多好。一年後,小蘇建成了全亞洲最大的高爾夫球練習場,開業之日,誠邀城中1000名高球愛好者同時開球,當千支球杆高舉,將落未落之時,場面蔚為壯觀。用著名作家沈宏非的話來說:不像開球,倒像五十年代的北大荒開荒。真正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地有多大產,人有多嚮往。而後,小蘇名下的產業,運用同一理念,又有了一間可容三千人同時進餐的全亞洲最大自助餐廳。盛大開業後,日日爆棚,無他,一個「大」字,人所嚮往。小蘇事業的節節攀升,獲益於深得中國文化「大」之精髓。  反觀同一地區之某周刊雜誌,以中小企業為目標,日夜精耕細作,歷五年而無大發展。其失敗原因多多,我覺得一個「小」的定位乃罪魁禍首:放眼中國,有哪一間中小企業不是以做大做強,以躋身中國500強乃至世界500強為己任?全世界都有中小企業的專有服務及市場,Yahoo也有專為中小企業服務之網頁和郵箱。偏偏在中國,長三角珠三角的中小企業們都以小為恥,針對這一細分市場的生意,始終是缺失的。  有朋友在汽車公司工作,當被問起中國市場的差異時,曾說,在歐洲風靡一時的Mini Car、Mini Cooper,來到中國始終是小眾市場。此地只有大車才好賣,逼得他們一定要把兩廂換三廂,三廂再加長。後來終於看到XX Mini Cooper(加長MINI Cooper) 在中國開始巡演,不禁為小尺寸的Mini們在中國找到出路、有機會得以翻身而倍感欣慰。  這幾年隨著上海,廣州和北京國際化的信心爆棚,青島廈門們也紛紛跟上,要把自己建成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名單有一匹布這麼長。北京有無數龐大體量的巨樓,而上海爭著蓋亞洲第一高樓。目前的標誌性建築也是一座有兩個可疑的粉紅色大球的高塔,與世界第一的磁懸浮列車一起,成為每一個上海人心中的驕傲,每一個外地人必來的地標,每日人頭洶湧,絡繹不絕。不知這是因為更高更大更強是全人類的終極追求,還是晚清以來中國人不高不大不強的自卑心理作祟?  年終跳槽之時,面對獵頭們的狂轟濫炸,白領們問得最多的,仍然是尺寸的問題:公司有多大。當得到世界五百強的答案時,跳槽菜鳥們往往心中一陣狂喜,一葉障目之下,過於積極地面對,糊裡糊塗簽下offer letter後才發現這是一大公司的小分支機構里的中國小部門的其中一個品牌。但木已成舟,除了努力工作以搏轉到大分支的大品牌以外,又能怎樣呢?而跳槽中級們往往會問多一些,於是得到的答案也不盡如人意,最多的是大公司的小職位,或小公司的大職位,於是內心便一陣掙扎:做雞頭還是鳳尾,這是個問題。最終想定是要公司大還是自己大,是要穩定還是要發揮後,再作決斷。跳槽老薑們則往往問了又問,比了又比,大多數時候感覺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最終還是手中的牌最大,於是作罷。真正是年齡越大,膽子越小……  其實照我看,城市也好,公司也好,人也好,不論大小,合適就好。蘋果女和餅乾女    隨著上海襄陽路市場的拆掉,假名牌的推銷由地上轉入地下,由集中變為分散,路過鬧市區,所謂A貨和B貨「包包,手錶」的吆喝聲仍然不絕於耳;即將開拍的大片,女主角A角B角之爭的炒作如火如荼;同一時間,關於辦公室A女人(Apple,蘋果女人)和B女人(Biscuit,餅乾女人)的討論也愈演愈烈了起來。  香港李奧貝納廣告公司的無敵海景複式辦公室的前台,無論冬夏,總是放著一籃鮮艷欲滴的蘋果;我的前秘書,從知道自己懷孕的那一天起,就開始每天帶兩個蘋果上班。而辦公室經常加班的同事,抽屜里往往備有不止一包的餅乾;晚上七點,更有餓得血糖低的同事,滿世界找救命的餅乾。辦公室的蘋果和餅乾,遠遠超越了小食品的概念,充滿了暗示和自我暗示的意味:蘋果意味著鮮活,精力無限,健康自然,善待自己,炫耀幸福,永遠衣著光鮮地在桌面、在前台、在不容忽視的地方。餅乾呢,穀物做成的餐間充饑物,卻總是跟加班,自我虐待,不健康,不正常的生活方式扯在一起。  職場風雲變幻,生意壓力日增,據統計,北京上海和廣州,因壓力大患有抑鬱症而不自知的白領比例已高達8%。和大部分日益沉默的職場男性不同,辦公室女人,以更誇張的手法宣洩壓力,憔悴,易怒,煩躁,臉因常板而緊繃,嘴因易怒而下垂,眼因缺睡而發黑。這些穿著隨意,肌肉鬆弛的餅乾女人,你從十米遠就能認出她們。由於工作努力,老闆不會放棄她們,平時藏於後台,救急時才派上用場,是救場的B角。由此惡性循環,餅乾女人們往往被壓榨得更干,更脆弱,更緊張也更古板。  但也有的Business Woman,每每見到,總見她精力充沛,光鮮輕鬆,面帶微笑,一切盡在掌握的自信可以輻射到每一個遇到的人,鮮亮的感覺形成的磁場,總是將她帶向目光聚集的地方,帶向更成功。蘋果女人更容易被重用,更容易被推到台前,是公司不可或缺的A角。  蘋果和餅乾命運的雲泥之別,源於以下幾方面:  水分。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數十年來爭取平等的女人往往忘了自己先是女人、後是職業女人這一點。保持充足水分,除了每天喝八杯水,面部噴霧常備,間中香氛泡泡浴以外,尚需往心裡加水,愛情友情常滋潤,知道珍愛,知道分享,知道工作不是全部,心中有愛,果皮下的「juicy」也會滋潤別人。正如濕度高的天氣對皮膚有益一樣,水分充足的職場女人,對公司,對客戶和同事都大有好處。  硬度。男下屬不喜歡被硬朗的女上司呼來喝去;男上司不喜歡女下屬硬梆梆,不圓熟;至於同僚,又有誰願意和男人婆共事。女人在職場的魔力,在於包裹和融化,在於以柔克剛。裝扮上女人一點,態度上溫和一點,說話時委婉一點,柔而脆的果肉下面是堅定的核,弱勢但不弱智,sweet but strong。水滴石穿則往往事半功倍,這一點,上海女人的馭夫之道,可說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形態。方正乾巴的餅乾,往往有粗的稜角,不如蘋果來得圓潤光滑,看起來悅目,握起來舒服,吃起來清脆。女人二十歲前的相貌,受之於父母,二十歲以後,你想什麼,你就是什麼,刻薄陰鬱,還是優雅美麗,完全取決於態度。充足睡眠和時時的面膜,加上大方得體,不計較,不市井,不小氣,不貪婪,面上自然會有了寬容,有了從容,有了美麗,足以悅目,悅己,悅人。  前天加班,餓得胃有點痛,吃餅乾時渣子撲簌簌掉進鍵盤,弄得一塌糊塗。驟然間想起一句話,「女人三十豆腐渣」。在妮可?基德曼四十歲才煥發驚人美麗的時代,在年輕一代儼然不知豆腐渣為何物的今天,我們要提醒自己的,並不是要在成為豆腐渣之前嫁出去,而是,千萬不要成為餅乾,更不要成為連餅乾都不如的,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餅乾渣。FBI和黑莓    上周五,參加某網路公司召集的互動營銷午餐會,與會的是一眾有黃有白的網路總裁,和來自各大公司的營銷精英。座位前是一字排開的西式長桌,潔白的桌布上兩排黑黑方方的Black Berry 黑莓手機分外顯眼,同樣顯眼的是在談話期間因黑莓發出的滴滴聲而導致說者或聽者的短暫停頓。上菜撤菜的間隙,幾乎每個人都頻頻低頭察看剛收到的email或用粗大的手指靈巧而快速地發出郵件,這和席間分秒不斷的手機通話相映成趣,此起彼伏。  記得兩年前在紐約開午餐會時,情形頗有不同。那時如有個別人的手機在席間不合時宜地響起的話,眾人往往報以譴責的目光,當事人臉上也是訕訕的尷尬。而這天,面露尷尬神氣的反而是一路無人打攪的人,而且在聽到別人說「Excuse me」時,神色間甚至有著些微的落寞和酸意。  熱衷於每年做排行榜的《新周刊》的榜單上,有一個「年度知道分子」的評獎,表彰那些掌握豐富資訊兼且靈活運用的人物。在資訊爆炸的今天,很多人都願意標榜自己是年度知道分子,《新周刊》的可能評不上,但做個把飯桌上的「知道分子」或辦公室的「知道分子」也是不錯。大家不但熱切地搜索世界的各種熱門資訊,也熱切地等待世界搜索自己,接觸自己,聯繫自己,需要自己。以前的社交強迫症僅僅表現在希望在社交場合被人關注,與人交談,今天,社交強迫變成了無時無刻不停的24小時強迫。強迫之門一旦洞開,立刻跟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的黃色小門有得一拼,非得把人拉進去不可。科技一日千里,為這種強迫行為的進一步惡化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上網可以找到別人,找到所有有關別人,有關世界的所有資訊。把自己加入Facebook;把自己的博客放到網上可以讓所有人找到自己,找到跟自己有關的所有資訊;全天候的手機和郵箱更是可以讓所有人隨時找到你,通知你,聯絡你。而黑莓的出現,將這一場被需要、被接觸的假面遊戲玩到了極致:理論上,無論你在哪裡,對方都可以定位到你,精確到10米以內;無論你在什麼時區,對方都期望可以在幾分鐘內收到你的答覆,而且是白紙黑字(in Black and White)的答覆。  好萊塢的間諜片里,為了隨時隨地掌控間諜的行蹤或把機密數據讓他隨身攜帶,FBI或其他組織往往將一個小小的晶元植入他的體內,電影里的敘述,接受的人為此痛不欲生,並往往為自我的丟失而迷茫不已,更有導致精神錯亂的嚴重案例。而具有同樣功能的黑莓機,卻成為高級別和高職位的象徵,沒有的人努力爭取,擁有的人沾沾自喜,一大堆的精英們哭著喊著讓公司來隨時控制自己,讓公事來隨時打攪自己,真正令人匪夷所思。  《慾望都市》電視版中,Mr. Big愛上了一個名模,卻被玩弄在股掌之上,最讓Mr. Big不爽又成天嘮叨不已的,是:「她可以隨時找到我,我卻總是找不到她。」關係的不對等,由此可見一斑。有人說,韓劇掠奪了女人的私生活,感情和時間,對無性婚姻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有人呼籲「珍惜生命,遠離韓劇。」但至少,韓劇和女人的關係是對等的,女人們永遠有權關閉電視機。而同樣掠奪了白領們的私生活,自由和時間的黑莓,你卻無法關閉,這麼個東西帶在身上,說浪漫了是如影隨行,說恐怖了是附骨之蛆。  隨著黑莓的普及,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婚姻變為無性,或者至少變為「沒性趣」。中國人自己的老外             據媒體報道,目前在滬設立中國總部的國際公司已超過二百家,有十四萬外籍人士常駐在上海。這十四萬來自各國、各階層、各行業的老外們,除了身居大公司高層、舉家常駐上海的中年多金老外以外,越來越多的「毛頭小老外」,也被上海五光十色的現代生活、如雲的東方美女和散發著遠東神秘氣息的建築和街道吸引,像七十年前他們的前輩一樣,來到了上海這個冒險家的樂園混世界。  十多年和老外們交道打下來,總結起來,不管人種、職業或國籍,在中國居住的老外,無外乎有兩種,我稱為「很老外的老外」和「中國人的老外」。  「很老外的老外」指的是身在中國,但無時無刻不在中國尋找自己家鄉感覺的老外。被派駐中國的大部分老外高層都屬於這一群,在中國三四年的派駐對他們來說只是過眼雲煙,他們時刻準備著回國的一天。他們對中國的文化有好奇心,但還沒有大到將他們拉出他們所熟悉的文化環境、改變自身生活方式的地步。  而「中國人的老外」則是那些被中國文化所吸引主動來到中國的老外,他們能更多地欣賞和融入中國人的生活。住在上海的老外,以「很老外的老外」為多,北京則恰恰相反。這大約跟上海一個世紀來的西化有關——每個國家的人,特別是歐洲人,非常容易在上海找到他們的故鄉感覺,那些法國、英國或其他歐洲文化留下的影子和氣息;而北京,從歷史傳承到人群,毫無疑問的,是一個更中國的城市。  兩種老外涇渭分明,總是扎堆出入,而和後者扎堆的,更多的是中國人。基本上從以下四個方面,你可以輕易地辨別他們:    1.衣著。這是分辨兩種老外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徵。「中國人的老外」總是樂此不疲地在自己身上加一些中國元素,一度人手一雙的北京剪刀口黑色布鞋;寫著「為人民服務」的草綠色書包;或者是小立領的唐裝;甚至是被稱為「挎子」的帶兜三輪摩托車,一切都與他們來之前的中國想像靠攏。而我的明顯屬於「很老外的老外」的義大利同事卻正好相反,他在服裝的「Made In Italy」上和他們「Giorgio Armani」的同行一樣一絲不苟:在香港生活的他,每次回義大利都記得買一批Made In Italy 的上等毛料,將其不遠萬裡帶到香港,叫中環的一家名為「義大利人」的西裝店上門度身製作,並堅持拎著上書 「義大利人」品牌的西裝袋出差。  2.口音。「很老外的老外」往往只會從「你好」到「再見」的幾句中文,無論他們在中國住了多久。而「中國人的老外」,顧名思義的,卻不放過所有學習和練習中文的機會。我的前美國老闆,每每卷著舌頭說出「說曹操,曹操就到」或「喝得酩酊大醉」等道地中國話時,還要看著別人臉上瞠目結舌的表情偷著樂兒。  3.活動範圍。「中國人的老外」總是抓緊一切機會四處漫遊,特別是對那些像麗江、西藏那樣帶著遠東神秘光環的地方情有獨鍾;而「很老外的老外」即便是好不容易來到中國,也只是蜻蜓點水般地在不得不去的長城、故宮和兵馬俑逛一逛,隨即回到公司和酒店公寓的狹小但西化的環境里。有一次在香港中環和美國同事吃午飯,飯畢,這個在灣仔住了五年的傢伙居然不認得回會展中心的路!  4.胃。正如「拴住男人的胃就拴住他們的心」一樣,看看老外的胃就知道他們有沒有一顆中國心。「很老外的老外」們,對中國菜總是淺嘗則止,除了偶爾嘗嘗鮮外,大部分時間還是只吃本國菜,就算這些菜在中國通常做的不地道,也聊勝於無。我的另一個義大利同事,除了回家吃飯(當然是義大利老婆做的義大利飯)外,三四年如一日,只去一家在五星酒店裡的義大利餐廳。如有朋友在場,他會把義大利主廚叫出來,和他用家鄉話聊一陣,再讓他介紹幾道新菜,那個熟悉和開心的勁兒,讓你感覺時空變換,他儼然是坐在熱那亞街角的餐廳盡他的地主之誼!    行文至此不覺啞然失笑。其實,生活在海外的華人,又何嘗不是一樣!那不也同樣可以分為幾十年都融不進當地生活的「假洋鬼子」和有著一張中國臉的如假包換的「真正的洋鬼子」?口香糖和過勞死        如果待嫁閨中的老處女最想聽到的一句話是「Marry me!」(嫁給我吧!)的話,朝九晚五的白領最想說出的一句話大概就是「I quit!」,這句話翻譯成中文,最恰當的北方話是「老子不幹了!」或者是廣東話說「我唔撈了!」  每當被客戶騎在頭上拉屎,碰一鼻子灰的時候;被老闆差來差去,辛苦了若干星期後老闆突然改主意的時候;或是項目失敗後,被同事栽贓作替罪羊的時候,這句鏗鏘而擲地有聲的話都會在喉嚨里轉來轉去。但脫口而出之前,往往有一些理由讓你懸崖勒馬,比如說正在供的房子,嗷嗷待哺的孩子,或者是失業丟不起的面子。說不出來固然是心中鬱悶,但只要想像有一天可以昂然走進老闆辦公室,毅然把一封辭職信放到他的桌上,施施然地說出這句話,想像老闆臉上的錯愕和驚慌,怒氣可能會稍稍平息,覺得這一天的到來還是值得些許等待和忍耐。  所以一直以為在職場,除了辭職並無大事,不管面臨多大的壓力,總是可以「難言之隱,一走了之」。直到一次關於員工因壓力過大而猝死或自殺的討論沸沸揚揚,才讓我驟然想到,白領上個班,也已經嚴重到「除死無大事」了。  討論的導火線,是華為有一員工自殺身亡的新聞,據媒體報道這已經是華為一年來發生的至少第五起內部非正常死亡事件,之前25歲的胡新宇的病毒性腦炎,26歲張瑞的自縊等等,讓媒體把目光都聚焦到華為的鼓勵在公司長期加班的「床墊文化」上。相信華為白領並不是個案,據調查,京滬粵超過8%的白領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連一直以追求「口氣清新,充滿信心」的白領為主要目標受眾的綠箭口香糖,也開始在各大寫字樓開設「嚼吧」,把小小的口香糖的功能推到了「舒緩職場壓力」的層面。據說有人甚至將老闆的名字寫在口香糖上,「以便更充分地,有目的地減壓」,儼然上司成了壓力的最大來源。無獨有偶,滬上熱播的電視節目「上班那點兒事」也常常把上司放在對立面,內容充滿了火藥味。但不知有沒有人意識到,上司也有他的上司。壓力真的來自上司,來自公司,還是來自我們內心?  每每有老外問起何以中國人願意拋家棄子,日以繼夜地加班,應酬,跑生意,我以前總是以一句「生存壓力大」作為回答。但我看到越來越多忙於炒房子、炒股票的有產階級始終憂心忡忡時,才意識到,其實對大多數白領來講,生存壓力並不大,大的是致富的壓力,是無法滿足自己不斷膨脹慾望的壓力。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大家都開始批評小富即安是不求上進,廣告也開始鼓吹「成為少數人是多數人的夢想」。但就算多數人成功變成了少數人,這少數人豈不是還是要繼續不斷努力成為更少的少數人?  有一次陪我們公司的CEO和上海某集團主席共進午餐。席間閑聊,說起全世界的廚師們跳槽時總是帶著一眾副手或兄弟時,他突然不無酸楚地說道:「廚師是有兄弟的,主席或CEO卻沒有兄弟,不單要比別人更辛勤地苦幹,而且要自己做最困難的決定,自己面對最嚴峻的挑戰。難怪有人說,將軍總是孤獨終老的。」  誠哉斯言,世界上所有的金錢,職位和名望都是用時間、健康和精力換來的。當你一心想爬上金字塔頂端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你真的很想要嗎?你準備好了嗎?你撐得住嗎?泡沫頭銜          經濟有起伏,關於中國經濟有否泡沫的討論也一直此起彼伏。我不是經濟學家,無從置櫞,但工作夥伴來來去去,我分明感受到,中國職場的頭銜泡沫無疑是存在的,而且有吹得越來越大的趨勢。  我的義大利老闆告訴我,他在義大利五年發出去的名片,還沒有他來中國五個月發出去的多。他迷惑地問我:「我理解在商業場合他們向我要名片,但任何場合,私人朋友聚會,出去玩,甚至去餐廳吃飯也要我「惠賜名片」? 我不明白。」不明白的不止他一個,想起我剛從廣州來上海的經歷。應朋友約去打網球,剛熱了身喝水的當兒,就有三個同來的但不認識的人過來打招呼,他們變戲法似的紛紛從運動裝本該放網球的口袋裡掏出萬寶龍名片夾,交換名片,沒帶名片的我頓時被撂在一邊,直接被當作透明。第二次打網球時,預先備上名片,接過名片的人認真研究一番,其仔細程度堪比考古學家對著圖唐卡門面具。他問的第一句話是:「我們是做船運的,你們有什麼東西可以交給我們運嗎?」我解釋我不負責這一塊兒,於是第二個問題接踵而至:「你能介紹你們公司負責運輸的人給我認識嗎?」當再次得到一個否定回答後,他迅速拋離我去向第二個人發出名片。於是不管帶不帶名片都被邊緣化的我只好跟教練打了半年球,直到發現不發名片的球友為止。所以,我總是和剛剛下飛機,習慣了先交往,後給名片,或是交往了也無需名片的老外們語重心長地說,在中國,名片很重要,如果你沒有名片,你就等於沒有名字,人們會跟本無視你的存在或不記得你。  過去集郵的人總愛說,方寸之間有世界,現在的方寸之間被珍藏被拋棄的東西,不再是郵票,而是或粗糙或精美、或黑白或彩色的千奇百怪的名片。名片的方寸之間也不止是世界,而是充滿了商機,有面子,有里子,有現在,有未來。市場決定生產,在名片領域裡,看的人的態度決定印的人的態度。  這小小方寸間的乾坤越來越大,計有以下表現方式:  1.儘可能將自己的競爭優勢在名片上加以展示的。有做副經理的加括弧註明「暫無經理」;有將MBA,博士頭銜甚至畢業學校(如果是名校的話)也印上的;更有印獲獎名稱的;最誇張的,用一整頁來標註多達十幾個的頭銜!  2.將產品目錄和營業範圍加以顯示的。在百事時,每每新包裝推出,就會將名片印成新包裝的易拉罐型,柯達還將員工照片印在相紙上以推廣產品。但有時看到一個人名和帽子,雨傘或機器們放在一起,感覺還是有些怪異。還看到過紅極一時的電子寵物TAMAKOCHI的企業主竟然管自己叫Chief Tamakochi Officer,還正式標在電視採訪的屏幕上,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顯示一個人的私人生活的,有房子、票子、車子和女子,這些都是可以帶出去展示的。顯示一個人的權利和能量的,是位子和帽子,這方面可以隨身攜帶的就只剩名片了。於是大部分打工者寧可降低工資要求來換一個好頭銜,公司方也樂得惠而不費的做個人情,於是泡沫銜頭現象無可避免的出現了。每個人都是經理,總監專員滿天飛。有一日見過一位在百年國際企業工作的年輕人,名片上的頭銜竟然是「創始人」!細問之下,原來他是該兩人小部門的創始人……   上月,前下屬來電稱開了一家小型禮品公司,希望可以合作,遂請他將產品目錄寄至公司。翌日,忽聽秘書在外面爆笑,出去一看,夾在目錄上的名片上赫然寫著「禮品公司首席執行官」!誰是誰的垃圾貓    就像處理感情的方式大不一樣,男人和女人,處理職場壓力的方法也不一樣,男人用的多是「跳出來」的方法,打高爾夫,喝酒,唱歌,用與工作毫無關聯性的渠道減壓;女人則相反,執著於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不放,用的是「鑽進去」的方法,再加上充分的發泄和傾訴來實施減壓。  中世紀的時候,年輕女人們面對感情、家庭問題時,往往有閨中密友或隨身女侍作為傾訴對象,到年老時也會養一隻貓,天天抱在懷裡,把鬱悶、委屈,還有家長里短的垃圾信息統統灌輸給這個女友或這隻貓。於是這種傾訴的對象,在西方戲劇里,被稱為「垃圾貓」。今天的職場女性,跟中世紀穿鯨骨裙撐的女人們相比,服裝變了,角色變了,做派變了,百年來沒變的,是每每遇到問題時,還是需要一隻隨時接受傾訴的垃圾貓。  有科學家說,女人之所以比男人長壽,也更少抑鬱症,原因是女人有根多的方式發泄不滿或不快,這些方式,包括哭泣和傾訴,化學分析表明眼淚里有體內排出的毒素,而同理可證,把心裡的不滿和鬱悶一股腦兒倒給垃圾貓,無疑會對自己的情緒和健康有莫大的幫助。現代職場女性的垃圾貓,有老公,有同僚,也可能是下屬。而職場的垃圾,就像現在大小城市所提倡的垃圾分類方法一樣,也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生活垃圾。職場里的一次性的生活垃圾,無非是一些辦公室里的雞毛蒜皮,蜚短流長,像職員間的爭寵吃醋,中層間的權利博弈等。傾倒的地點,往往是茶水間或是午飯桌上。傾倒的時間,則是被某人狐假虎威地威了一把以後,或是在電郵罵戰中敗下陣來的時候。是是非非在吃吃喝喝里馬馬虎虎地交換,由於這類垃圾的價值不高,說出來就好,所以這樣的對話通常是各說各的。也有少量的隨聲附和,但話語總是擦肩而過,並沒有實質的交流,大家互為垃圾貓。  2.可回收垃圾。與同僚的矛盾,或是為搶奪資源,功勞或職位時爭取戰略聯盟所做的傾訴屬於可回收垃圾,內容往往包括對共同敵人的抨擊,和對共同利益的闡述和強調。這類垃圾因為可以再次利用而顯得更有價值,倒垃圾者隨時可能反過來充當對方的垃圾貓。與此同時,某些垃圾里的信息被篡改,節選,斷章取義的可能性也大大地存在。切記,職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只是利益的爭奪。一旦情況發生變化,盟友可以變成敵人。而這個時候,幾個月前對當時的盟友垃圾貓所傾倒的垃圾——對某人的攻擊或自己的某件秘密,可以很容易地被再利用,變為此刻的敵方手中的把柄,所以情緒化的粉領們在選擇自己的垃圾貓或垃圾時需要格外謹慎。萊溫斯基對女友的電話傾訴最終變成這一世紀醜聞的導火線便是前車之鑒。  3.危險垃圾。像廢舊電池接觸火就會爆炸一樣,某些傾訴,會在某一時刻爆出巨大的殺傷力,而現代科技和信息的無孔不入,更是為這些爆炸創造了無限可能性。新聞爆出前世界銀行的某高層與女下屬有染而被迫辭職,據說證據就來源於該女下屬所發的一封私人郵件。那郵件被妒忌的老婆所掌握並寫信告發給了總統!    李安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斷臂山。在職場壓力巨大的今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垃圾貓,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垃圾貓。跨國公司總是給有潛力的年輕管理者設立「Mentor」(導師),名義上是對年輕管理者「傳道,授業,解惑」,實際上就是一位專職垃圾貓,接受並解決他們日常的職場垃圾。  而我,作為職場女性,除了適時地傾訴以外,寫點兒東西也是我的減壓方法,所以,此刻,正在讀這篇小文的諸位,對不起,你們也無意間充當了我十分鐘的臨時垃圾貓……蒙老外      -----------------------      某次在北京CBD的一個餐廳吃宵夜,隔壁是幾個中國人和一大群老外。席間某畫廊和餐廳聯合,開始在餐廳中央推銷起他們的所謂中國藝術品,只見幾個穿旗袍的姑娘熟練地張開桌面大小的扇面,上面繪有紅梅、牡丹等中國元素,在手持麥克風的介紹者發音不準但熟極而流的英文攛掇下,片刻間就有兩個扇面成交,看著兩個老外如獲至寶地將「藝術品」珍而重之地包好,同桌的北京朋友評價道:「蒙老外的玩意兒。」  「蒙老外」一詞,已經不知不覺從方言變成了全國通用語言,而蒙老外的行為或蒙老外的產品更是跟無孔不入的老外們一起,遍布了大江南北。以涉及的銀碼的不同,針對的老外的不同,我把它們分為小蒙,中蒙和大蒙。  「小蒙」的銀碼少則幾十,多則上千,蒙的一般是初次來華的菜鳥老外,可以發生在任何旅遊點,特點是國際化的溝通環境,英語,日語不絕於耳,數量詞們和「very cheap」、「This is the last price for you」更是說得熟練之極。當然缺不了中國式的商品。在這些不同的景點,你總是可以看到大量設計雷同、製作粗糙的、「充滿中國特色」的絲綢小包、靠墊或中式衣裙等。以前上海的襄陽路,北京的秀水街為其中代表,現在則散落在凡有老外出沒的各個角落。一次在昆明跟一個酷愛淘古董的老美逛了市中心的古玩城,在偌大的數百間店的市場里轉了一圈,淘寶老美對我說:簡直太神奇了,這裡沒有一件真古董。看著明顯從同一個工廠進貨來做舊了的陶瓷,古劍和每個攤位幾乎都有的歐米加老懷錶,我無言以對。  「中蒙」涉及的銀碼從幾百到幾萬不等,場所通常是專門針對老外而開的畫廊或餐廳,畫廊里擺的一般是所謂的有政治意象或明顯中國面孔或標誌物的畫作。老外們逛到這裡,往往在深刻體會到其中「無言的壓抑」和精妙的暗示後,欣然掏錢買下。餐廳的裝飾和環境則充分滿足老外對中國的想像和獵奇心理,上海有英文叫「失落的天堂「的餐廳,周圍是散發著雲南香格里拉古樸氣息的裝修和擺設,上的是滇不滇、泰不泰的混搭滇菜,最後埋單,付的是可以去一趟雲南的天價。北京則以某仿膳為龍頭,餐廳里鶯鶯燕燕走來走去的侍者,儼然是清朝的格格們,吃的是所謂滿漢大餐,在這裡可以做一回皇帝。跟皇帝不同的是,最後還得自己掏錢買單,一張大單。以上種種,被蒙的老外都甘之若貽,趨之若鶩。  「大蒙」往往發生在生意場上,又以進入中國不久的國際公司為多,其關鍵詞是「關係」,「面子」和「中國國情」。若干年前我在高露潔公司工作時,有國際廣告公司前來提案,兩小時的演講里的第一頁就是這三個詞的中英文對照,二號的大字體顯示其重要性,接下來的解說,大意就是在中國做生意,倘若沒找到像該公司一樣了解中國國情的團隊幫助,搞不懂複雜的關係,沒給某些人面子的話,就一定會死得很難看。從那時起,「這就是中國」就成了國際公司中國團隊最好的擋箭牌,業績不好可以用之,缺乏誠信可以用之,效率不高可以用之,貪污賄賂也可以用之。一次在聽某荷蘭啤酒公司CEO的演講,有人問起演講中提及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業績為何在2002/2003年連續下滑,答案竟是受「美國轟炸大使館事件的影響」,不知又是哪個天才中國通想出來的絕妙借口。  最近參加一個研討會,與會的公關公司和幾個國際品牌公關人員在提及中國市場最大的危機導火線時,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民族主義情緒」。中國消費者在這一點上敏感而脆弱,一旦有任何公關事件觸及民族情感,馬上可以群情激憤,口誅筆伐,把產品質量的問題、服務的問題、配方的問題、甚至語言的問題,分分鐘上升到國家利益和民族自尊心的層面。我突然想到,也許是同一群人在從事蒙老外的行業,這是不是暗合了心理學裡虐待狂往往也是受虐狂的理論?只要我過得比你好    前些日子的媒體新聞里,兩個小孩的出生和成長佔據了娛樂版的大半。  布拉德?皮特和「古墓麗影」茱莉的第一個親生baby,還沒出世已經在《人物》上頻頻出現,。她的兩個認養的少數族裔哥哥,和她甫一出生,其父母就慷慨解囊給當地醫院的捐贈,頓時令媒體更為慷慨地將「全世界最美麗的家庭」的稱號送上。  另一個是王菲和李亞鵬的小女兒, 不但吸引兩岸三地媒體的熱烈關注,網上發布的真照片假照片激烈爭論,小孩的出生,更因王菲前夫竇唯的燒車事件從娛樂版跨到了社會版,更因小孩兔唇引發的慈善捐助而佔據媒體大半年,風頭一時無兩。記得在香港,剛看完當地報紙痛斥竇唯變態,落魄兼且舉止怪異,就看到美國的「大衛脫口秀「里,大衛正極盡諷刺之能事地挖苦布拉德?皮特前妻詹妮芙的新約會是做秀,連帶問及」何謂最痛苦的分手「;這邊是錦上添花一朵連著一朵,那邊落井下石一顆大過一顆,真正是古今亦然,中外大同!    大機構今天面試,往往把激勵和自我激勵的能力列入考核範圍,激勵別人,用的多半是積極的方式,獎勵啊,稱讚啊什麼的。說起自我激勵,我的經驗就是,激勵的源泉往往來自被打擊或被蔑視。記得中學時,促使我毅然放棄理科投考外語的,就是一句外語老師不經意的批評:「你的口音太Chinglish」。所以最好的自我激勵就是磨練自己愈挫愈奮,屢敗屢戰的精神,在哪裡摔倒,就在哪裡爬起來,不但要迅速爬起,而且要更為迅速地化悲痛為力量,加倍努力,做得更好。  唐杜甫有詩云:「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新人笑舊人哭之事古已有之,只是時代發展到今天,舊人們幽居於空谷已是不能,不管是在球場和男友低調看球的詹妮芙,還是躲在家裡寫無字的音樂的竇唯,都掉入傳媒的大網,無以遁形。一定有人(狗仔隊或脫口秀主持或網民)能把你找出來,讓你當眾哭, 甚至惹你當眾哭。所以不管是被夫婿輕薄或是被同事輕薄,你的反應,既不可以是憤而燒車,更不可以是怒而辭職。自我激勵法則要求你做的就是退而結網。為愛你的人,為傷你的人,你要笑得更開心,你要過得比他好。因為對於當事人來說,被人羨慕比被人同情好得多。  有一個老段子說,寒冷的冬天,一隻小鳥被凍僵了,從樹上掉下來。有牛路過,拉糞其上,冰凍小鳥在熱糞里蘇醒,不禁高興得唱起歌來。一隻狐狸經過,聽到歌聲,遂翻開牛糞把小鳥吃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並不是每個往你身上拉糞的都是壞人;二、當你身處糞中(in deep shit)時,噓,別出聲…… 辦公室里的同居生活(一)        我的前老闆在一次演講中深情地說道:大家能在一起工作是多麼有緣分的一件事啊,一天24小時,除了吃飯睡覺,跟同事在一起的時間遠遠多於跟家人在一起!  這說法很雷人。老公老婆畢竟是自己選的,雖然選過後常常會後悔,但這些「緣分的天空里」掉下來的同事呢?非但由不得自己做主,而且通常是老闆特意用來平衡你、牽制你、苦你心智、勞你筋骨的人!他們的確是你每日八小時,陪吃陪喝陪笑臉,在狹小的空間里避無可避,日日相伴的同居者。  驚覺與這些三尖八角,良莠不齊,五湖四海,黑白相間的各色人等同居已超過該癢的七年之期,而且還要在有生之年,退休之前繼續下去,不禁不寒而慄。    正如男女間的同居關係一樣,辦公室的同居關係從相遇起,經試探性接觸至日日相伴,經歷的同樣是一場從風花雪月到柴米油鹽的事。  先說相遇,大齡男女青年的相遇要有介紹人,稍高職位的面試也要獵頭公司充當「媒人」的角色。他們將雙方情況美化和包裝後進行交換,繼而安排相見,見面之前少不得密密叮囑,無非是投其所好,做一個Q&A和do』s & don』t』s的預演。預演的目的,媒人們無非沖著一頓小小的謝媒宴,而等待獵頭的卻是高達數萬數十萬的傭金!到相見時,公司派出的同居者代表,通常是人力資源經理,和上門之准僱員會有一番做作的親善,爭相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有面試者聲稱自己最大的缺點是工作太過執著和認真,以至於經常得罪人;而公司方更有將問題重重的業務說成是充滿挑戰的工作,需要能人來力挽狂瀾云云。各逞心機的同時面露誠懇,對答之際隱惡揚善,宛如共舞探戈,心懷鬼胎,你進我退,高手則往往從細節中探究真相。  最甜蜜的跳槽前,宛若是同居前的期待,那些介於了解和不了解之間的神秘感,那些最美部分的驚鴻一瞥,都讓人心中期待,遐想無限,而此刻躺在包里的那一紙Offer Letter,更是猶如緊握在手中的鑰匙,有溫暖而穩當的承諾,搏動的是歡快的心跳。所以總有人在換工作間休個長假,人為地將這最美的期待拉長。  到登堂入室的那一天,笑容滿面,仔細觀察的同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準時上班,任勞任怨,努力博取好感獲得加分。但隨著同居各方缺點的一一暴露,這熱情可以在三個月內消失殆盡,接下來的日子變得平淡枯燥,大家都開始懷念老情人或落選情人。  這情形跟張愛玲形容的一模一樣,如果選的是紅玫瑰,那她很快會變成牆上的蚊子血,而白玫瑰依然是白玫瑰;如果選的是白玫瑰,則變成嘴邊的那一顆飯粒,而紅玫瑰還是那麼嬌艷。辦公室里的同居生活(二)    朋友有一個四條腿理論曰:支撐同居生活的四條腿分別是性,愛,生活習慣和價值觀。辦公室里的同居關係也是如此。  先說性吧,不管中國第一例性騷擾案判誰贏誰輸,辦公室里總是充滿著深淺不一、或輕或重的騷擾行為。所謂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不累就是因為辦公室這些撲朔迷離,欲語還休的曖昧性關係給乏味的辦公室生活增加了無限的想像力。其中多以黃段子作為試探;進而是語帶雙關的言語挑逗,如「上不上我家吃豆腐?」或「今晚我下面給你吃」;有小範圍接觸,拍肩膀摸頭髮;或是大範圍接觸,環過肩膀教電腦等,不一而足。  我的某位前同事,一個有性感身材和BABY FACE的產品經理,到月底完不成銷量時總是穿得冬涼夏更涼地去與銷售「講數」。最後總是以一句嬌嗔的「我都穿弔帶了你還不多進50萬的貨!」作為結案陳詞,而銷售們在美色當前的迷糊中慨然答應,大有英雄救美之勢,無傷大雅之餘皆大歡喜。在這些每日更新的辦公室騷擾中,施擾者大方無畏,收放自如;收擾者或猛烈反撲,嚇退對手;或半推半就,勉強接受。當一位前下屬因「從來沒人跟我開玩笑」而向我哭訴時,我不禁同情性騷擾的立法和執行之難。  而在辦公室同居關係中,愛更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正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辦公室的愛恨情仇完全圍繞「利益」二字。時而親密無間,共同抗敵;時而反目成仇,不共戴天。其戲劇性和殺傷力,完全不輸於一部羅密歐與朱麗葉。  辦公室里的生活習慣在會議室和洗手間都能有所體現。但除了在「甜心俏佳人」劇集里的無性別洗手間外,我們的生活習慣能得以集中體現的,莫過於辦公桌了。有一塵不染的潔癖型,以條理清晰的財務人員和大老闆為多,但不免讓人聯想到有怪癖的變態殺人狂,懷疑他們有不為人知的一面。有亂得無處插手的亂而不臟型,以市場或銷售為多,被第一種人批為沒邏輯的他們以自己總能在混亂中找到東西而驕傲。最多的,是中等亂而擺滿了花啊草啊,相片啊,明星照啊,毛毛熊的桌面,他們是中級和秘書們,希望從排排坐中找到一些個性和小小的情趣。  說到價值觀,辦公室里只有「向前看,向錢看」的一種,正如一個段子說,公司就是一樹猴子,向下看都是笑臉,向上看全是屁股,左右多在和你搶果子。誠哉斯言,在這樹上,稍有良知的人,也要學會掩蓋良善,以免遭致強搶和群毆。  男女同居關係的結束,往往因四腿不全;而辦公室同居關係的結束,則往往是因四條腿外的一條腰,乃是不為五斗米而為十斗米而折的那一腰也。辦公室里的同居生活(三)         同居關係發展到第二第三年,如果沒有到乾柴烈火一般蔓延起來,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也沒有奉子成婚的壓力;或者是雖有不滿但還沒有足夠好的新對象可以紅杏出牆或者是移情別戀,就會進入到一個相對穩定但乏味的階段,可稱為後同居時代階段。  辦公室的同居關係也是一樣,同居的雙方,僱員和公司間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呈現出一種膠著的態勢。一方面,剛開始的驚艷已逐漸褪色,蜜月般的吸引力也已消退,另一方面,「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恐懼和「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期待交替出現,思前想後之餘,情緒往往被一些支持留下或離開的小事件所掌控,顯現出朝三暮四的波動和起伏。於是辦公室里的同居演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往往發展成以下幾種類型:    1.相敬如賓型。從開始就談不上喜歡,更沒有過熱戀,有的只是相互的依存。公司要人幹活,員工要一份工作,如同大部分的同居關係起因只是要有人同吃同住和有固定性伴侶一樣,大部分的僱傭關係也是基於可以上班下班有人發工資,雙方都視對方為一隻還沒有被榨乾的檸檬。每每看到這些無精打採的上班朋友,或是偶遇在上班途中目光獃滯,狀若行屍走肉的白領,我都忍不住想對他們說一句我經常對同居而又不甘心結婚的朋友們說的一句話:既然不快樂,那還是分了吧!長期處在缺乏激情的馬拉松感情里,人會失去愛的能力;長期在不開心的公司里,人失去的大概是工作的能力。  2.怨偶型。這種類型的員工可以等同於婆婆媽媽的「刀子嘴,豆腐心」一類的同居女友。主要表現是逢事必怨,但怨不過夜,抱怨的是張三李四,是雞毛蒜皮,核心詞是「待遇,認可及公平」。無外乎是付出與得到不成正比。有人是干一行愛一行,也有人是干一行怨一行。我有一位前同事,在同一家公司同一個職位上做了三年,也抱怨了三年。每次和他吃飯,都聽得到他抱怨刻薄的老闆、圓滑的同事、無能的下屬的故事。三年聽下來,其公司各階層人民的音容笑貌深深刻在我的腦海里,以至於某日終於親臨其公司時竟然感覺個個都是熟人,而這些本該是陌生人也頓時成了我的假想敵。三個月前,這位老兄終於跳槽,我以為從此可以耳根清靜了,兩周前和他吃飯,卻聽到抱怨依然。只是故事轉換了角色,無能的是老闆,刻薄的是同事,而圓滑的變成了下屬。看著他翻飛的嘴唇,終於明白抱怨也可以是一種生存方式。  3. 糖粘豆型。就像糖豆里的糖和豆的關係一樣,這種公司與員工的關係已經到了蜜裡調油,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把公司的活兒當自己的活兒來干,或是把自己的活兒當公司的活兒來干。出現這種情況,要麼,是自己的公司,要麼,是天生工作狂。比如我認識一個朋友,其正式身份是某日本電器公司中國某區銷售總監,非正式的身份是該電器公司某區銷售代理公司總經理。其前女友也同時在這兩個公司任職,兩公司的團隊也是「一套班子,兩個牌子」,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更做到了你的錢我來賺,肥水不落外人田。雙重間諜般的身份令他精神高度緊張,賺到盆滿缽滿的同時也是早生華髮。    去年底終於東窗事發,他黯然離職,而其中作梗的,竟然是同樣具有雙重身份的前女友,起因是他的始亂終棄還將新老婆帶到了公司。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看來不管什麼樣的同居關係的最終破滅,還是離不開第三者的插足呀!
推薦閱讀:

居安思危,外企白領正是成為新「4050」
白領的頸椎瑜珈
做個會理財的幸福女白領
職業白領氣質女神
老外自爆和300名中國女人的性事 從學生到白領

TAG:職業 | 經歷 | 白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