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放之四海而皆不準之外交戰略三議

坐觀君(微信號:china_2049)之前曾經分享過一篇抱朴仙人關於海洋權益爭端的好文《一口氣讀懂中國面臨的海洋權益爭端》(點擊標題可跳轉查閱),很受歡迎。那篇文章寫於2005年。

八年之後,也就是2013年,抱朴仙人又寫了一篇長文,主要談的是中國的外交戰略問題。仍然很有意思,仍然娓娓道來,仍然很有啟發。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次使用作者的原標題,不做任何改動。

作者: 抱朴仙人

原始出處不明

不代表個人觀點

前言

最近老是有朋友責成我發表對東海問題的看法,其實,2005年寫海洋權益帖子的時候,我雖已退出海洋界將近十年,殘餘一點資格論述相關問題,現在又過了七八年,完全不接觸新材料和新方法新規則,現在評論東海問題,我已經沒資格說了。

釣魚島上人人喊打之際,我覺得還是從這個熱點跳出去,從更大範圍的格局回身看這個島嶼爭端,也許可以得出不同結論。

最近有點忙,沒法以文章的形式來寫這個內容,就偷個懶以問答的形式來寫,錯訛之處,諸位見諒。

主要探討的內容有這麼三項:所謂國家利益究竟是什麼?中國的國家定位、發展目標和相應的外交策略怎麼選擇?中國今後十年的外交布局估測。

(一)從利益、理念談「以我為主」的原則

「以我為主」,說來容易做來難。首要是什麼呢?就是獨立的思考;其次是什麼?就是堅持不懈地實施。

《中庸》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就是我說的獨立思考和不懈實幹這兩重意思。

那麼,我們實際上做得怎麼樣呢?舉個例子。

有一句說爛了的話:「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對嗎?

我十來年見到的各路精英豪傑,一談到國際問題,絕大多數都是抱著很虔誠的態度念叨這句話,似乎只要說出這句咒語,就立馬變身巨人,俯瞰那些賣國群氓,優越感油然而生。

可惜,所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都散發著可疑的味道,秘傳絕招總有它適用的場合。

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我們來研究一番這句咒語吧。

這句話是誰說的?它說的利益是什麼定義?它的價值觀內核是什麼?它適用於什麼地位的國家?應該在什麼場合使用?

這裡篇幅有限,不做詳細考證,就我知道的資料說說我的結論。

這話是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王朝時期的首相或者外長說的,後來被丘吉爾複述後一舉成為格言。這句話是鼎盛時期的全球超級大國首相,一個猶太商人的自辯。丘吉爾引用這句話,也是反共鬥犬為了給自己與共產主義分子勾搭行為開解的羞羞答答的託詞。

這話內涵的價值觀是什麼呢?極端拜金主義和機會主義而已!有奶便是娘,沒錢就滾遠點,和貪財老鴇對付嫖客的遮羞說辭沒啥不同。

極端拜金主義,它發端於商業立國的國家,有可能適用於利益廣泛化多樣化的全球性國家,也可能適用於為生存而掙扎的夾縫中的小國。

機會主義,意味著隨時準備耍賴,耍賴而不必受到懲罰,意味著這是個大國。機會主義同時也意味著隨時會覆亡之際的掙扎求存,所以它也是變亂時代小國的政治選擇之一。

由此,這句話適用於兩種國家,播弄別人的超級大國或者朝秦暮楚的附庸國。

在什麼場合適用呢?在守成大國抑制他人確保領袖地位的時候和小國掙扎圖存的時候適用。這裡的關鍵點,是他們會強調國家利益,但什麼是利益的具體內涵?他們決不會對利益這個詞作明確的定義,這是隨時準備耍賴變節者的重要標誌。

這是我的思考,不一定對,但是經常把永恆利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人,有沒有思考過這些關於性質和應用場合的問題呢?如果沒有思考就當做聖經來念誦,那他不是個人雲亦云的政治幼兒,就是個思想上的懶漢。

這句話適合不適合作為當今中國的外交圭臬呢?

要先對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做一個定位。當今的中國是個什麼樣定位的國家?文明古國?世界強國?發展中國家?

我認為,我國在六十年前建國之初,從大而不強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礎上快速成長,可稱為新興大國;目前階段,可稱為新興強國。

當前,我國既不是掙扎圖存階段,也不是發展接近頂峰的守成階段。作為一個新興強國,面對既得利益者的各種壓力和阻撓,「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不適用於我們。

 

我把外交戰略姑且分為兩大類:利益外交與理念外交。

信奉「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的一班人,其外交理念可稱為利益外交。利益外交雖然也以推進民主等理念為幌子,但其本質,是既得利益者們排排坐分果果,以實物利益交換為主,同時聯手排斥局外人。這是守成大國的防禦性戰略。

另一大流派,我稱之為理念外交。理念外交的本質,就是通過引進新理念改變利益評價標準,以改變利益分配格局為號召,以增加國際影響力為主要目的。這是新興大國的挑戰性戰略。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理念外交的大師。

理念外交以輸出價值觀為先導。

蘇聯輸出革命,是挑戰的重要範例。其他的,印度搞過不結盟運動,伊朗搞過伊斯蘭教輸出,還有各種地區合作組織,都是形形色色挑戰者改變世界格局的努力。

中國呢?根據「政治就是把自己這邊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敵人那邊的人搞得少少的......」這個原則,不搞人種合作,不搞地區獨立,甚至不搞革命,而是搞了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然後搞了個「三個世界」理論,自任人數最多的第三世界領袖。

這裡要引用一下鄧小平在1974年聯大會議上的發言:

「我們認為,第三世界的國家要發展自己的經濟,首要的前提是維護政治獨立。一個國家的人民取得政治獨立,還只是走了第一步,還必須鞏固這個獨立,因為在國內還存在殖民主義的殘餘勢力,還存在著帝國主義、霸權主義進行顛覆和侵略的危險。鞏固政治獨立必須經歷一個反覆鬥爭的過程。歸根結底,政治獨立和經濟獨立是不可分的。沒有政治獨立,就不可能獲得經濟獨立;而沒有經濟獨立,一個國家的獨立就是不完全、不鞏固的。發展中國家在獨立發展經濟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只要各國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條件,沿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進行堅持不懈的努力,完全有可能在工農業現代化方面逐步地達到我們的前人所沒有達到的高度生產水平。帝國主義對發展中國家發展問題所散布的一切悲觀失望、無所作為的論調,都是毫無根據的,別有用心的。我們說的自力更生,就是主要依靠本國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掌握本國的經濟命脈,充分利用本國的資源,努力增加糧食生產,有計劃地、逐步地發展本國的民族經濟。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決不是脫離本國實際,而是要根據各國的具體條件,區別不同情況,確定各國自己的自力更生的途徑。在現階級,發展中國家要發展民族經濟,首先必須掌握自己的自然資源,並且逐步地擺脫外國資本的控制。原料生產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國民經濟中,占較大的比重。如果這些國家能夠把原料的生產、使用、銷售、儲存、運輸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通過平等的貿易關係,以合理的價格出售原料,換取較多的為它們發展工農業生產所必需的產品,它們就有可能逐步解決面臨的困難,為早日擺脫貧窮落後狀態,鋪平道路。」

政治獨立,經濟獨立,立足本國實際,自力更生,從開發本國自然資源入手,發展民族經濟。這就是中國在1974年提供給第三世界窮國的練功秘笈。

中國作為第三世界的一分子,自己不折不扣地按著這套功法練功升級,至今練了將近40年,成效舉世矚目。

事實表明,靠自己,「篤行之」,不取巧,就是唯一的正路。這就是中國的理念,也是自己率先對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的示範。

鄧小平在1974年聯大會議的發言,至今仍然非常有指導意義。它所表述的基本原則,是我國國際關係和外交政策的基石,今後仍然會發揮重要作用。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稱霸世界的兩強格局下,鄧小平說:

「中國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做超級大國......如果中國有朝一日變了顏色,變成一個超級大國,也在世界上稱王稱霸,到處欺負人家,侵略人家,剝削人家,那麼,世界人民就應當給中國戴上一頂社會帝國主義的帽子,就應當揭露它,反對它,並且同中國人民一道,打倒它。」

這段話的主旨是什麼?這就是一個新興大國以新理念挑戰現有國際秩序的初試啼聲!

目前可以說,中國已經打破了人類歷史上靠戰爭重新分配利益的傳統新興大國之路,成為不經過戰爭而獨立自主和平崛起的典範。

中國已經成為如此巨大而且重要的一個國家,如果中國繼續和平發展之路,不但中國人民受惠,還將是全人類的福音;如果中國因為外來壓力或者內在原因改走戰爭擴張或內部崩潰等其他道路,將是全人類的災難。

我聽到有人呼籲戰爭,總是會很反感,原因基本在此。

關於國家戰略,有所謂「下大棋」一說,我是看不太上這種說法的。

鄧小平有一次答外國記者問的時候,外國記者問他中國未來要打什麼牌,得到的答覆是:「我本人喜歡打橋牌,但是國家在政治上不打牌!」

大國之道,靠實力,講原則,基本立場要攤在桌面上,不賭博,不抱僥倖心理,不依賴別人,不靠搗鬼伎倆,不靠小手段賺小便宜。

以我為主,自力更生,這就是大國風範和大國政治!

中國和平崛起的發展路線圖,40年前就攤在聯合國講台上,40年來,誰擋得住?誰又學得會呢?不受激,不受捧,不怕嚇,不怕打!扎紮實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慎思篤行,這就是堂堂正正以我為主的戰略。

白給的好處不要,不做慾望的奴隸;別人的挑釁侮辱不理,不做感情的奴隸。忍耐堅持,切實篤行,這是主人翁的理性抉擇,也是中國幾十年的成功要訣所在。

一切的一切,都在於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發展了,什麼都好辦,自己不發展,什麼都是鏡花水月。

(二)周邊,我國持續發展的威脅和對策

走政治獨立經濟獨立發展道路的,並不只有我們一家,伊朗也在走這條道路,朝鮮也在走這條道路。為什麼他們更艱難,甚至看不到希望?

因為既得利益者們是不會隨便讓新人取得成功的,一定會遏制圍堵。朝鮮在大國強國夾縫中,伊朗在長期持續的經濟政治圍困封鎖中,其發展舉步維艱。

中國呢?兩個因素挽救了我們。一個原因,我們是大國,自力更生有必要的騰挪空間、自然資源條件和人力條件,政治上有足夠的分量讓遏制者投鼠忌器;第二個原因是我們運氣好,40年來,國際社會的天塌下來好幾次,都沒砸到我們,1980年代有蘇聯頂著,1990年代有東南亞經濟危機幫忙,2000年之後有拉登一夥頂著,然後2008年他們自己家裡又鬧危機......既得利益者們始終抽不出手來遏制中國的發展。

這第二個原因給了我們專心致志搞建設的機會,我國稱之為「戰略機遇期」。說是機遇,當然是自己也承認純粹是運氣好趕上了而已。

機遇是天上掉下來的,抓住機遇擴大成績則全靠自己的眼光和本領,所以我們的成就並非什麼偶然,還是篤行1970年代戰略安排的結果。

早也罷晚也罷,既得利益者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必然對不斷發展的中國進行遏制,這個問題不能抱任何幻想,也不能期望什麼公正裁決。

搞臭一個人,想辦法把他的左鄰右舍同事關係都搞僵甚至搞砸,非常有效。遏制中國的一班人,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條妙計。

偏偏中國在這方面還真是一個軟肋。我國的周邊環境複雜惡劣到什麼狀況了呢?

第一,我國是世界上鄰居最多的國家。我國周圍有21個相鄰的國家,其中14個陸上鄰居,9個海上鄰居,(不是我不識數哦,越南和朝鮮既是陸上鄰居又是海上鄰居),另外還有一個分裂地區的台灣,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統共有24個國際和類國際關係要分別處理。與我們相比,美國只有兩個陸上鄰國,基本還是些親密同夥。

第二,鄰里關係複雜,邊界處處有爭議。中國是世界上鄰裡邊界最混亂的國家。中華民國從清政府繼承了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超級爛攤子,自己又從來沒能真正在全境實施行政管理,只是搞所謂「地圖開疆」,邊界邊界,隨手一划了事,然後完全不管不顧,造成無數後患。例如釣魚島問題,1940年代,二戰後美國託管琉球群島,把釣魚島劃入託管範圍一併管起來,中華民國對此長期毫無異議,屁都不放一個,直接構成了中國對該地區無管轄權的不利證據。最終,我們從國民黨政權手中繼承的邊界,是一條與所有鄰國統統存在爭議的邊界,包括海洋邊界的釣魚島問題和九段線問題,在法理上和實際行政管轄上都非常撓頭。邊界不定,四鄰不安,是我國周邊關係的巨大隱患。

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我國現在陸上邊界已經完成了90%的劃界工作,只有跟印度和不丹尚未劃定邊界,但是也維持了邊界穩定。海上邊界目前只確定了北部灣遼東灣一帶邊界,全部劃定尚需時日。

第三, 中國的鄰居國家最危險也最不穩定。主要表現在人口眾多,強國雲集,貧富不均,民族宗教差異巨大,衝突不斷,熱點火藥桶和敏感地區不少。

中國周圍有日本、俄羅斯、韓國、印度、越南等世界級或地區級的強國;有至少四五個吃不上飯國內一團亂的窮國;有基督教國家、穆斯林國家、佛教國家、印度教國家;世界四大火藥桶之一的印度巴基斯坦火藥桶就在旁邊,朝鮮是傳統是非之地的極敏感地區。這些國家相互之間,這些國家與中國之間,上千年恩怨情仇,一本糊塗爛賬,說也說不清楚。更加上貧富相差懸殊,國內國際民族宗教矛盾複雜激烈,極其容易被人挑唆而引發衝突。與之相比,美國周圍鄰居簡單平靜,完全不需要操這份心。

中國又是世界唯一被核武器包圍的國家,世界六大公開承認有核武器的國家,美俄印巴等四家在中國周邊部署有核武器,加上朝鮮,中國被五個有核國家環繞。與中國相比,美國沒有有核武器的鄰居,英法俄各有一個有核武器的鄰居。只有中國悲催,上點檔次的鄰居幾乎人手一個原子彈。

大國裡邊,美國地理上得天獨厚,確實令人羨慕。而中國身處四戰之地,周邊各懷異心,稍一不慎,即有不測之禍。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這麼多的周邊國家,也給了中國一個協調和影響他們的機會。如果周邊國家都成為我們的朋友,我國就是凝聚亞太地區,共同和平穩定發展的核心力量;如果周邊國家都成為我們的敵人,我國就只是一個四面楚歌的被包圍大國。

目前我國在周邊的鬥爭,就是包圍與反包圍之戰,凝聚與離心之戰,還是早在1974年鄧小平聯大講話中,已經指出了這一戰的性質和對策:

「帝國主義特別是超級大國,正在利用我們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某些暫時分歧,進行挑撥分化,破壞團結,以達到它們繼續操縱、控制和掠奪的目的。我們應當保持充分警惕。我們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某些分歧,完全可以而且應當在有關發展中國家內部,通過協商,求得解決。」

就中國周邊而論,這個基本策略,用現代的語言表達就是:

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總體指導原則,睦鄰,安鄰,富鄰的基本外交路線,加強區域合作為主要手段,幫助周邊國家,特別是周邊發展中國家和平發展。

簡而言之:穩住老友,結交新友,瓦解敵人。

這個方略的基本出發點就是:沒有一個國家的人民不期盼著和平發展與富裕;沒有一個國家的人民願意為了遠方強國的利益得罪近鄰充當炮灰;沒有一個國家的政治家敢於無視人民的這種願望;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可以長期挾持本國人民為遠方強國充當急先鋒火中取栗。

這個方略順利實現的主觀條件在於:中國願意成為一個強大的,和平的,友善的,願意幫助鄰居發展,保護鄰居安全並付出代價,直至為了地區穩定做出重大犧牲的負責任大國。周邊國家是成為中國擴大影響的手足還是成為封鎖中國的樊籠,首先取決於中國自身的願望。

這個方略能否順利實現,還取決於另外兩個客觀條件:中國與其他大國的關係變化;中國自身的武力儲備和必要時使用武力的意志與決心。

中國與美俄等大國的關係變化,都將反映在中國周邊,周邊關係的處理,往往也要直接與幕後黑手博弈。大國關係的處理,是周邊關係處理的重要入手點。

中國要樹立一個愛好和平友善負責大國的形象,但是對於那些充當反華急先鋒挑事鬧事的投機分子,也要毫不猶豫地加以反擊,以儆效尤。這不但是維護中國的尊嚴和利益,更是中國對周邊地區穩定義不容辭的大國責任。對台的九字方針「爭取談,準備打,不怕拖」,在處理周邊其他國家關係方面也一樣適用。

損人利己與利人利己,哪個更好?

我的看法,既得利益者和他們的代理人挑撥中國國內和周邊國際的民族矛盾,挑撥宗教矛盾,挑撥國家之間矛盾的做法,靠一批炮灰賣命,煽動些早晚會明白真相的民眾,立足於損人利己,是不得人心的,所以終將失敗。

我們以富帶貧,平等協作,共同發展,立足於利人利己,長遠看是得人心的,所以終將成功。

要實現這個目標,歸根結底,還是要忍耐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把自己發展起來。君不見三四十年前那些越境逃往鄰國的各族百姓,而今可後悔嗎?今天還有人願意越境逃往香港,逃往蒙古,逃往哈薩克嗎?

如果憑藉武力,東征高麗、北逐蒙古、西進天竺、南平交趾南洋,又會怎麼樣呢?想想似乎過癮,其實中國和鄰居們打得頭破血流,正中某些意圖包圍遏制攪亂削弱中國的傢伙的下懷。有些人熱衷於所謂「中帝國主義」的宏大構想,不料1974年我們就在聯合國當堂給這條路線批過八字,它只有被世界人民和中國人民唾棄這個唯一下場。

我對自高自大,挑動民族矛盾,挑動宗教矛盾,挑動周邊國際矛盾,激化惡化我國周邊關係的一切言行,都抱著非常反感的態度。

無論是誰,自己不謀求發展,不帶動鄰居共同發展,而是靠嚇唬人家,靠欺負弱小,也許會得逞於一時,終歸不過是鏡花水月而已。

(三)未來:今後十年的外交戰略預測

本篇的論斷部分純粹是測八字推四柱的算命文字,列位可看但不必信。

前兩篇談了我國外交政策為什麼應該要以我為主,與鄰為善,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朝秦暮楚,不能唯利是圖。

這一篇來談今後會怎樣。

首先要大致定義一下中國與各大國之間的關係。中國和美俄英法日德等大國之間的關係,其本質究竟是什麼呢?本質是新興力量與既得利益者們重新劃分世界地圖的關係。但是具體說來,又各有不同。現分別簡述一下。

一、中美關係,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

中美關係是這個星球上最重要的關係之一,其本質是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之間的關係,是領先者與追趕者的競爭關係,是壓制與挑戰的關係,也是聯手合作,分享和平繁榮的關係。

兩國之間既互相牽制,互相阻撓,直接間接鬥爭,又互相需要,都吃不消徹底翻臉關係破裂的後果。

所以雙方之間,都是採取了一種斗而不破的策略。

這場鬥爭中,在聯合國舞台和其他多邊舞台上(包括地區組織和論壇、專題會議),是爭奪道德制高點,爭奪標準制定者的位置的鬥爭;在亞太地區和中國周邊,是包圍與反包圍,團結與分化,搭台與拆台之爭;在亞非拉廣大發展中國家地區,是比投入,比貢獻,爭人氣,爭資源,爭做發展中國家領袖的鬥爭。

二、中俄關係,互為戰略後方。

中俄關係,目前被描述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但是這與中歐之間那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有著本質不同。

俄國自超級大國寶座跌下深淵之後,正在走復興之路,主要威脅來自西方,面臨著美國及其合伙人自西向東的強大政治經濟文化壓力。

中國掙扎擺脫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苦難,正在走發展之路,主要威脅來自東方,面臨美國及其亞太代理人自東向西自南向北的強大壓制。

在這兩個相向壓力的逼迫下,中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背對背的戰略防禦態勢,中俄之間求得和平,相互支援,互為穩定戰略後方的局面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目前乃至十年內,兩國關係會保持這種復興大國與新興大國之間密切合作,互為後方的不結盟平等盟友關係。

上世紀中葉,兩國也是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但是那是一種結盟但不平等的戰略夥伴關係,與今天的兩國關係有著本質的不同。

撫今追昔,彼一時此一時,中國終於成長起來了!

然而,必須清醒地看到,在這種外界壓力和本國發展願望雙重作用下形成的夥伴關係,有著天然的不穩定性。為了維持這個夥伴關係,有一個穩定的後方,雙方都面臨著反挑撥,反瓦解,剋制自身慾望,準備有所犧牲的難題。

三、中歐關係,經濟合作為主。

中歐關係我其實不懂,亂說幾句。

中歐關係,主要指中國與歐盟之間的關係,也經常被宣傳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但是這種合作,更多的是經濟合作、技術合作、文化交流。政治上的合作比較少。

究其內在原因,中歐之間,雖然各有政治雄心,但是歐洲的雄心主要在內部整合,中國的雄心主要在自身發展,對外擴張的慾望都不強,衝突比較少。其外在原因,美國對歐洲的壓力和遏制,主要在分化其力量,破壞團結,主要手段是經濟和金融手段。

這種態勢如果不發生大的變化,中歐之間,就依然會是以經濟金融合作為主線的,各取所需的合作關係。

四、中日關係,合作與鬥爭。

(由於現在的東亞形勢,這一段要被迫多花一點篇幅,請見諒。)

中日關係是極為複雜的關係,關係複雜之處不在中國,而在於日本的角色與定位。

中國對自身的國際政治定位是十分清楚的,正在向全球強國轉化的新興大國。

日本則同時扮演著三個角色:經濟不完全獨立的全球大國、軍事完全不獨立的地區強國、政治上的附庸國,以政治附庸國角色為主。這三個瘸腿角色,導致日本既沒有個穩定的政府,也沒有個穩定連續的政策。

國家要獨立,沒有一個國家的人民或者有雄心的政治家願意做別人的附庸,日本也不例外。

現在日本有政客忽悠建立國防軍,修改和平憲法,我們高度警惕,痛加批駁,然而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些說法做法背後,有著相當的民意基礎。

那麼,我們採取了一個什麼樣的對日戰略呢?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約30年的時間,日本是美國在亞太的反共橋頭堡,防蘇巡邏兵,政治上的哈巴狗,經濟上的納稅大戶。對美國而言,這個跟班不可謂不重要。

當時的我國,自身不強,與美國沒啥直接關係,經濟上與日本合作不多,只能從政治上下手,並加強文化交流和民間交往。

日本跟美國跟得太緊,夥伴關係太鐵,對我們是不利的,必須瓦解之;但是如果日本完全擺脫了美國,它會聽中國控制嗎?一個獨立強大的日本,顯然也不符合中國的利益甚至亞太地區的利益,所以瓦解的手段不能用的太過。

話說得難聽點,一條財主家的狗,太過忠心耿耿,我們看了心裡添堵,每天路過就想扔它一塊磚頭。可要是我們把它的鎖鏈解開,讓他變成滿村亂竄的野狗,難道會更安全嗎?

因此上個世紀中葉開始,我們對日本的表態,總是兩句話一塊說。一句是:「支持日本人民的反美正義鬥爭」;另一句是:「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前一句是挑唆它咬主人,後一句是說鏈子還得栓牢。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田中角榮和大平正芳等日本政治家,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中國,與周恩來等中國政治家聯手克服種種困難,奠定了兩國合作發展的基礎,居功至偉。他們宣揚中日友好並付出種種重大代價直至生命,是因為愛中國嗎?不,他們首先是有見識有勇氣的日本人,是為了日本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來。

1970年代兩國交往之始,政治經濟上無法大規模合作,只能加強民間往來,從文化交流入手,從青少年互訪交流入手,這是立足長遠,不得已而為之的幾十年眼光的良苦用心。

從政治上看,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的中日經濟大合作,既符合日本人民要求獨立發展的願望,又符合我國把對手的附庸國拉做自己的合作者的願望。在削弱美國對日控制,加強中國實力,擴大對亞太地區影響力方面,非常成功。

進入二十一世紀,蘇聯垮台,中國崛起,世界政治地圖發生了重大變化,中日關係自然也就隨之而變。

當前,遏制中國是美國的重要課題。在亞太,日本作為美國的附庸國,必然承擔起牽制任務,擔當橋頭堡,急先鋒乃至炮灰的角色。狗不咬人還有什麼用?這是美日亞太戰略的基石之一。

然而,與四十年前美蘇之爭時期不同,中日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

首先,四十年前,中國自身貧弱,既影響不了日本也影響不了美國,甚至沒有通暢的溝通渠道。隨著國力增強,今日中國在世界國際政治舞台上,發言權和影響力遠遠大於日本,已經有能力有渠道直接與日本的宗主國美國商討安排亞太地區重大政治問題,包括日本問題。這是從政治上無計可施到政治上居高臨下的根本性地位變化。

其次,當今,中日之間已經存在著長期、緊密、規模巨大的經濟合作關係,已經接近形成不結盟的經濟共同體。經濟發展讓兩國受益匪淺,合作深化讓兩國互相依存,共同利益如此龐大,這不是美國人搞點小伎倆就可以瓦解的。

當然,在兩國經濟發展合作中,相互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中國從一個單純受援的窮鄰居,一個虛心的好學生,逐漸成長,變成了一個政治上需要仰望的強大鄰邦,一個經濟上平等交流,互通有無的經濟夥伴。這讓某些日本人心裡酸溜溜的很不自在。

我覺得這不要緊。我們會繼續發展下去,而他們會習慣的。

基於上述這兩大不同點,我們現在的對日戰略,在繼承了上個世紀中葉基本做法的同時,加強了經濟合作和金融合作。鑒於日本的政治不獨立,政治上仍然不能用對待普通國家的正常做法,只能緩緩推進。

中日之間的關係,我預計今後將會繼續以合作與發展為主基調,與韓國聯手逐漸形成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共同體。鑒於這三國之間唯有中國具備廣大的內陸腹地和洲際陸上聯繫,存在著無可更易的地理優勢,中國在合作中必將具有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成為合作的最大得益者。

相形之下,釣魚島問題只不過是相鄰國家之間的小小劃界爭端,它會像當年的珍寶島一樣,吵得天昏地暗,也有可能打得頭破血流,最終解決的無聲無息,好像從來就沒有這個島一樣。

還是由於日本的附庸國地位,中日關係的處理,除了中日政府之間談,中日民間推動的傳統方式之外,中美之間的盤外商議也非常重要,甚至是關鍵。美國認真談並有可能出賣附庸國利益的前提,是對手足夠強。

小結之,中日關係的變化,是中國的發展造成的,中日關係的未來,也將主要取決於中國國家實力的發展,其次取決於中美博弈的結果,最後才取決於中日政府間的談判。

五、兩岸關係,交流、合作、共同發展。

日本問題談得太多,台灣問題就偷點懶,不多說了,基本觀點仍在談連戰訪大陸和論國際法新準則的那兩篇舊文中。雖然八年過去,那些觀點我認為仍然可以有指導意義。

兩岸合作,已經走向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這是民間推動,經濟一體化的威力,是中國人民渴望和平,渴望發展的合意所致。兩岸政府誰都不敢違背這個民意,即使美國挑唆也不行。

這個大發展局面,這個不經戰爭就爭得的主動權,仍然是中國大陸自身建設發展的成果。

台灣不是一個國家,但是處理台灣問題的思路與處理日本問題有點像。

大陸與台灣關係的未來,也將主要取決於中國國家實力的發展,其次取決於中美博弈的結果,最後才取決於兩岸間的談判。

六、NGO

時代在進步,格局在變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促進中國的發展,就要求我們特別關注新興的政治力量。

我在談聯合國改革的舊文里,談到過國家形態之外的新興政治組織,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NGO。

NGO作為公民社會的產物,作為公民意志和公民力量的表達者,主要活動在人權、金融、國際貿易、環境保護這四大領域,天生就具有反政府、反強權、甚至反對市場調節的傾向。它不是政府或者國家,現有國際法體系約束不了它,但是它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卻是任何政府都不敢忽視的。

在最近十年的未來,世界上最大的強權和壟斷力量不會是我們,而我們也期望著成為規則制定者和監督者。因此,聯合天生就反強權反壟斷反市場規則的NGO,在國際貿易,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多邊關係舞台上共同反對強權,參與制定規則,保護我國乃至所有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將成為必然選擇。

反過來說,中國也已經很大很強了,已經成為NGO反對和制約的對象。接受規勸,接受監督,化敵為友,也需要極其重視、深入研究對手和很圓熟的斡旋手腕。

再者說了,NGO號稱代表公民意志,講究志願精神,可它的經費到底是哪裡來的?主要骨幹是什麼出身?它的真實身份是誰的代言人?這都被有意無意地隱藏在重重迷霧中,需要提高警惕切實防範,千萬不要因為人家帶了個小紅帽就以為他是奧運志願者。

我猜啊,由於我國對NGO研究不夠,大概會吃一段時間的虧,然後就會湧現一批以中國為基地,維護髮展中國家人民利益的NGO組織。

國際鬥爭有他特別複雜的一面,不可不慎。

七、總結與一些細節估計

本篇論述的每一個關係,都會涉及到美國,可見中美關係之重要微妙。中美關係處理不好,就是虎狼環伺的局面,處理得好,就有驅虎吞狼的可能。所以中美關係的斗而不破原則,實踐中如何準確做到位,十分關鍵。

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會繼續加強,口岸建設和邊境自由貿易區建設會是主要亮點。雲南和新疆喀什會是地理上的主要突破口。

中國會加強對外援助,特別是對周邊窮國和亞非發展中國家提供大量援助,以穩定發展中國家這個政治基礎。援助將以援建基礎設施,援建工業設施,聯合建設國際貿易區,聯合開發該國資源等形式為主。

對於主動參加這些建設的中國企業,可能會有可觀的財政補貼和優惠政策。

對周邊發展中國家,我們會以穩定其政治,發展其經濟為著力點,政治經濟雙管齊下;對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會以經濟合作為主,從全球規則性高端為其爭取權利為輔。

發展中國家是中國的傳統國際政治基礎,也是與美國討價還價的重要本錢。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利益就是維護自己,絕不可以輕易出賣自己的基礎力量換取美國的一點殘羹剩飯。

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利益,首先就要在國際社會運行規則的制定上代表發展中國家發出聲音,包括金融規則,貿易規則,環保要求乃至普遍的國際法準則修訂。不允許發達國家繼續利用規則限制歧視發展中國家。這是中國作為先富起來的發展中國家對其他同伴義不容辭的責任。

前面我說過「中國願意成為一個強大的,和平的,友善的,願意幫助鄰居發展,保護鄰居安全並付出代價,直至為了地區穩定做出重大犧牲的負責任大國。」這意味著什麼呢?

索性說明白了,我認為友好協作是主旋律,周邊環境大亂亂不起來,但還是有可能局部惡化的。除了堅決反擊對中國本土的騷擾侵略行為以外,中國要做好在周邊動亂時,受鄰國政府邀請直接出兵協助平息動亂,並為此付出重大犧牲的準備。從邏輯上講,中國對周邊穩定負有義務,如果動亂國家政府無所作為,即使沒有受到邀請,中國仍然有義務承擔主要責任,聯合其他鄰國主動介入,平息事態。

這也是一件做的漂亮會加很多分,做不好會減分甚至被拖死的事,需要慎重果斷從事。如果中國在未來十年做這件事,估計是延續對越和對印戰爭模式,快進快出。寧可事後有反覆,絕不像美國在越南,蘇聯在阿富汗那樣爛屁股坐著不走,最後被拖個半死。

中國會十分重視聯合國、各類地區組織、各種專題會議和論壇,這些是制定規則和監督規則的多邊關係舞台,規模不大層次高,中國在其中表達意見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

總而言之,在未來十年里,中國要全力發展,不受干擾,提高中國自身實力是核心支柱。還是那句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發展了,什麼都好辦。自己不發展,什麼宏圖偉略,統統都是扯淡,鏡花水月而已。


關注坐觀君,請長按下面二維碼

想了解坐觀君,點「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戰略規劃的十二大注意
部分期刊注重刊發研究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論文
認真學習、準確把握「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
張庭賓:美元二次復興已經中止 戰略天平將重新向中國傾斜

TAG:戰略 | 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