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年五運六氣-------今冬為什麼這樣冷?
最近流行一個段子:「湖南人說今天零下3度了好冷,山東人笑了:我們這零下10度。北京人也笑了:我們這兒零下15度。黑龍江人聽到哈哈大笑:哎喲,我的媽也,我們這可是零下25度。湖南人聽完冷笑一聲:我說的是室內。。。室內。。。」我們這裡室內真的是濕冷的讓人很痛苦,那麼,今年雨水多,冬天極其寒冷,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我們的老祖宗遠在兩千多年以前就能夠預測了,中華傳統文化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理論。天人合一的理論認為:天地間萬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自然界中物與物之間,都是相互的作用,相互的影響而產生變化的。換句話說,天地人是一體的。
《黃帝內經》強調了人與天地相應,自然界的一切變化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體,並使人體發生與之相應的變化。《六微旨大論》:「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氣交變大論》:「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天,就是六氣的主氣。地,就是六氣所主的方位和時間。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則為氣交,每年的二十四節氣為氣交的時間。
《黃帝內經》中人與天地相應的思想,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是人秉天地之氣而生存。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現象,首先是人,都是由天地間正常的氣候變化產生的。其二是:天地變化與人體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關。地理環境和季節氣侯的變化對人體有息息相關的影響。春溫春生,夏熱夏長,秋涼秋收,冬寒冬藏。這些氣候變化的特點直接與人體生理和病理密切相關。人體的肚臍是天地之氣氣交的中心位置,臍以上為天為陽,臍以下為地為陰,陰陽之氣上下交合有序,即可保持陰陽平衡而無病。而肚臍旁開2寸的胃經穴位天樞穴,就好像是劃分天氣和地氣的樞紐。天樞以上,天氣主之;天樞以下,地氣主之。
《黃帝內經》《運氣七篇》大量論述了季節氣候的變化,與人體的健康、疾病之間的關係。《五常政大論》中把季節的變化分為「平氣」,「太過」「不及」三大類,分別介紹了不同氣候對人體的健康和疾病的不同的影響及表現。由此可以說明,《黃帝內經》《運氣七篇》對於氣候的變化與人體的疾病的關係高度重視,並認為其中有其固有的規律可循。
壬辰年五運六氣
太陽寒水司天 太陰濕土在泉
壬辰年,丁壬合化木,壬為陽為太角,為木運太過年,主全年氣候變化,主要表現為風木過盛,氣候風大。太陽寒水生木,氣生運,氣盛運衰,以氣為主,運次之,氣生運為順化,氣候變化平和。司天之氣太陽寒水,主上半年氣候偏寒冷,結合大運,風寒為主,易發流感、感冒及心腦血管等疾病;在泉之氣太陰濕土,主下半年氣候偏濕,結合大運,風濕為主,陰雨連綿,易發中暑、風濕、流感、感冒及脾胃疾病。
在壬年,因為氣候變化是風氣偏盛,「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素問·五運行大論篇》)那麼,風氣偏盛就去乘其所勝的氣候,使濕氣發生異常現象,風氣偏盛也可反侮其所不勝的氣候,使燥氣發生異常現象;在人體,肝氣偏盛就去乘其所勝的臟腑,使脾土發生病理變化,肝氣偏盛也可反侮其所不勝的臟腑,使肺金髮生病理變化。所以,當肝氣偏亢時,患者可出現脅肋脹痛,頭痛眩暈,急躁易怒等癥狀;當肝氣偏盛,便去乘脾時,使脾氣受損,正如《素問·氣交變大論篇》指出那樣,「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患者可出現脘腹疼痛,納食減少,腹脹泄瀉等癥狀;當肝氣偏盛,反侮肺金時,患者可出現胸脅脹痛,咳嗽氣喘,煩熱咳血等癥狀。然而,在自然氣候變化過程中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係。偏盛之氣稱為勝氣,「勝」指勝過之意。由於風氣偏盛,剋制其之燥氣就來制約它,這種能制約風氣偏盛之燥氣稱為復氣,「復」指復原之意。《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說:「勝至則復……復巳而勝,不復則害。」即有勝氣就有復氣,如有勝氣無復氣就會造成災害。因此,風氣偏盛而可出現燥氣偏盛的現象,在不同氣候的影響下,臟腑之間同樣存在著相互影響和自調能力,當燥氣偏盛又可影響人體的肺氣而使之偏盛。從上述可歸納為:風氣偏盛,其所勝被乘,其所不勝被反侮,其所不勝來複。在人體,當肝氣偏盛脾氣偏衰時,又可導致肺氣偏盛或偏衰的病理變化。治療則以瀉肝(經)補脾(經)之法為主,當出現肺虛證則應兼以補肺(經),肺實證則應兼以瀉肺(經)之法。如在丑時取肝經子穴行間針用瀉法;在午時取脾經母穴大都針用補法;肺虛證在卯時取肺經母穴太淵針用補法;肺實證在寅時取肺經子穴尺澤針用瀉法。
五運:每運歷時73日5刻
運數初運二運三運四運五運
主運少角太徵少宮太商少羽
客運太角少徵太宮少商太羽
六氣:每氣歷時60日87刻半
氣數初氣(在泉左間氣)二(司天右間氣)三(司天氣)四(司天左間氣)五(在泉右間氣)六(在泉氣)
主氣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
客氣少陽相火陽明燥金太陽寒水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太陰濕土
其實,六十甲子每一年的五運六氣對氣候和人體健康的影響早在北宋太醫院所編纂的《聖濟總錄》運氣篇里就講得很清楚。
壬辰歲圖
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中見太角木運,歲木太過,氣化營運先天,寒化在上,蒼化司氣左間,清化右間,故天政所布其氣肅,甘化在下,明化左間,灼化居氣右間,故地氣靜而其令徐,寒臨太虛,其政大舉,陽氣不令,澤無陽焰,則火發待時,少陽中治,時雨乃涯,止極雨散,還於太陰,雲朝北極,濕化乃布,澤流萬物,寒化六,風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鱗蟲靜,蟲育,歲物之宜也。鱗蟲不成,燥毒不生,地氣制之也。
寒敷於上,雷動於下,寒濕之氣,持於氣交,民病寒濕,發肌肉萎,足痿不收,濡瀉血溢,是歲水為天氣,土為地氣,土勝水,天氣虛,當資化源,以助天氣之水,歲運木,天氣生運,木能制土,地氣反郁,其邪乃微,必折郁土,抑其運木,扶其不勝,無使暴過而生其疾,食玄之谷,以全其真,避虛邪之氣,以安其正,運與寒濕異,宜以燥濕化,其化上苦溫,中酸和,下甘溫,葯食宜也。
歲半之前,太陽主之,若寒淫所勝,則寒氣反至,水且冰,血變於中,發為癰瘍,民病厥心痛,嘔血、血泄、鼽衄、善悲、時眩仆,運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滿、手熱、肘攣、腋腫,心澹澹大動,胸脅胃脘不安,面赤目黃,善噫嗌干,甚則色,渴而欲飲,病本於心,診在手神門脈,其法平以辛熱,佐以甘苦,以咸瀉之;
歲半之後,太陰主之,若濕淫於內,則埃昏岩谷,黃反見黑,至陰之交,民病飲積心痛耳聾,渾渾,嗌腫喉痹,陰病血見,少腹痛腫,不得小便,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如結,如別,其法宜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氣交之間,木運太過,發生之紀,是謂啟敕,土疏泄,蒼氣達,陽和布化,陰氣乃隨,生氣淳化,萬物以榮,其化生,其氣美,其政散,其令條舒,其動掉眩巔疾,其德鳴靡啟拆,其變振拉摧拔,其化兼其所勝,其病怒,故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疾,反脅痛而吐甚,沖陽脈絕者不治,其法治以酸和;
初之氣,自辛卯歲大寒日寅初,至是年春分日子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客氣少陽火,中見木運,歲木當位,相火居之,地氣遷,氣乃大溫,草乃早榮,民乃厲,溫病乃作,身熱頭痛嘔吐,肌腠瘡瘍,宜治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之,歲谷宜玄,間谷宜豆,雖有火邪,不能為害。
初之氣(大寒至春分前1月21日至3月20日)主氣厥陰風木,客氣少陽相火。此為主生客,本應氣溫上升,然而由於太陽寒水司天,再加上歲運為木,因此這一階段的氣候特點是多風而寒,時冷時暖。於是就容易導致感冒、流感,還會引發肝風內動,出現眩暈、頭痛,甚至造成高血壓、中風、腦血栓、腦溢血等疾病。
二之氣,自春分日子正,至小滿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氣陽明金,中見木運,金勝木,大涼反至,民乃慘,草乃遇寒,火氣遂抑,民病氣鬱中滿,寒乃始,宜治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泄之,歲谷宜玄,間谷宜黍,雖有燥邪,不能為害。
二之氣(春分至小滿前 3月20日至5月20日)主氣少陰君火,客氣陽明燥金,此為主克客,氣候本應溫而不燥,但因太陽寒水司天,君火無力剋制燥金,又加上歲運為木,因此這一階段的氣候特點是溫、燥。風木主運,風高物燥,燥易犯肺,就容易引起流感、感冒等肺系疾患,出現發熱、喉痛、咽干、咳嗽、大便乾燥等癥狀;少陰君火與心系有著密切聯繫,氣候過於溫燥,可助長心火,損傷心陰,引起冠心病心絞痛、心梗、心律失常等心系疾患,出現胸悶、胸痛、氣短等癥狀;肝屬木,歲運風木太過,與溫燥合邪,易損及肝陰,導致頭目眩暈、雙目乾澀、兩脅隱痛、面部烘熱、口燥咽干、五心煩熱等癥狀。
三之氣,自小滿日亥初,至大暑日酉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氣太陽水,中見木運,天政布,寒氣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熱中,癰疽注下,心熱瞀悶,不治者死,宜治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咸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歲谷宜玄,間谷宜稷,雖有寒邪,不能為害。
三之氣(小滿至大暑前5月20日至7月22日)主氣少陽相火,客氣太陽寒水,水是克火的,此為客克主,氣候本應炎熱,然水能克火,所以天氣應該是冷熱多變之兆,據此分析,這幾天天氣出奇的熱,但這種熱趨勢應該不會持續太久,同時這種冷熱多變之兆就要小心暑熱與風寒之邪趁虛侵襲招致陰暑發作。
四之氣,自大暑日酉正,至秋分日未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宮土,客氣厥陰木,中見木運,氣與運同,是謂司氣,風濕交爭,風化為雨,乃長乃化乃成,民病大熱少氣,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宜治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黅,間谷宜稻,雖有風邪,不能為害,是氣也。用溫遠溫,無犯司氣之溫。
四之氣(大暑至秋分前7月23日至9月23日)主氣太陰濕土,客氣厥陰風木,此為客克主,此時秋雨淫淫,氣候也逐漸由熱轉涼,易於感受濕熱,出現發熱惡寒或午後寒熱,頭身沉重如裹,肢體沉重,睏倦思卧,胸痞脘悶,腹脹納呆,嘔惡,口渴不欲飲等,同時也需防風濕、類風濕性疾患發作。
五之氣,自秋分日申初,至小雪日午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氣少陰火,中見木運,木生火,火勝金,陽復化,草乃長乃化乃成,民乃舒,宜調少陰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酸收之,歲谷宜黅,間谷宜豆,雖有熱邪,不能為害。
五之氣(秋分至小雪前9月22日至11月22日)主氣陽明燥金,客氣少陰君火,此為客克主,秋季本燥,更兼少陰君火熱象,於是這一階段人體內熱相對較大,需防「外寒包內火」之感冒、流感發生。
終之氣,自小雪日午正,至大寒日辰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氣太陰土,中見木運,地氣正,濕令行,陰凝太虛,埃昏郊野,民乃慘凄,寒風以至,反者孕乃死,木運制之,土乃郁,宜治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黅,間谷宜麻,雖有濕邪,不能為害,此六氣之化也。
終之氣(小雪至大寒11月22日至1月20日)主氣太陽寒水,客氣太陰濕土,此為客克主,以濕為主,雨雪過多,冰天雪地,氣候嚴寒而潮濕。人體感受此寒濕之氣,易患感冒傷寒,痹症,泄瀉、疝氣等病,同時也需防風濕、類風濕性疾患發作。
歲氣之交,天氣勝則有太陰之復,地氣勝則有厥陰之復,治之宜以勝復之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