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劉邦好榜樣
哲人說過,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
先行者的成功經驗,總被後來人奉為寶典秘籍,揣摩體驗、效法模仿。譬如,一個制劣販假窩點的暴富,會催化一個假冒偽劣生產基地的誕生;一個見風使舵之流的升遷,會導致整個官場鑽營之風盛行。
劉邦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作為四百年漢廷的奠基人,其從布衣到皇帝的人生歷程,對於其後歷代統治者,肯定具有根本性的影響,榜樣作用無以倫比。
中國知識分子多有貶劉邦褒項羽的歷史情結。除了對英雄的崇尚和對失敗者的同情外,更多的可能是對劉邦人品人格的不齒,甚至還有某些心理上的不平衡。阮籍的感慨可能最具代表性:「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是啊,堂堂中華,怎麼能讓一個出身卑微的流氓無賴君臨九五呢?《高祖本紀》的開篇就非常耐人尋味。用現代語文敘述就是:「漢高祖,沛縣中陽村人,人稱劉四。其父劉老漢,其母劉老太。」如果因文體需要,確實無法迴避高祖起初無名,可非要不厭其煩地把其祖宗父母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農民的事實加以公布,就顯得有些過於強調其不足稱道的出身了。司馬公可能也感覺這樣直白有些過,所以又加上一句不知何人的杜撰,「劉老太曾經夢見在雷電交加中與蛟龍交合,此後懷上劉邦。」云云,以圓「君權神授」。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此前歷代開國皇帝,無非是諸侯奪國、權臣篡國,可能正是因為劉邦開創了平民起家、布衣立國的歷史先河,才會引起諸多讀書人的心理失衡吧。
事實勝於雄辯。無論後人如何評價,劉邦能以微不足道的出身、乏善可陳的人品、平庸無奇的才能,在短短八年時間內,從一個刁鑽頑劣的基層村官,在群雄中脫穎而出,成長為一代國家元首,肯定有其過人之處。正如高祖自己的表白:「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能取此三傑為我所用,沒有些真功夫肯定是不行的。
劉邦和項羽均起於隴畝,後來又戎馬倥傯,但有趣的是,《史記》竟為兩人各留下一篇原創文學作品。高祖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對揭示兩人的性情志向提供了最原始的證據。儘管包括《史記》作者在內的後人對兩人多有褒貶:霸王如何如何的剛毅勇猛,高祖如何如何的刁鑽圓滑,但兩首詩作所反映的卻是高祖的雄心磅礴、躊躇滿志和霸王的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令人不禁生疑,歷史是否被司馬公給扭曲了。
但本文的目的並不在於探討劉邦的本來面目,我們要追究的是他的歷史責任。因為作為先行者,他必須為自己的行為對後世君主產生的榜樣作用,承擔歷史責任。
那麼,他應該為那些後果負責呢?劉邦開創了流氓政治的先河,他應該為身後歷代政治家的道德水準下降負責,進而為全民族的道德水準下降負責。
楚漢相持,項羽為要挾劉邦,揚言要把劉老爺子煮了喝湯,但沒想到對方不但絲毫不為所動,竟提出要「分一杯羹」,氣得霸王七竅生煙;睢水之戰慘敗,劉邦身先士卒,一車當先,跑在敗軍的最前面,就這還生怕性命不保,竟三次將年幼的兒女從車上推下以求加速。劉邦品行之差可略見一斑。深知自己的出身、品行、能力都不足以稱孤道寡,聰明絕世的劉邦便精心設計了一條適合個人秉賦、富有劉氏特色的創業謀國之道。他聚集了一大批「貧而無行」的野心家和陰謀家,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挑撥離間、損人利己、招降納叛、封官許願、行賄栽贓等無所不用其極。
《淮陰侯列傳》記載了一個最能代劉邦特色的例子:時值楚漢相持最為艱苦的階段,漢軍主力被項羽兵困滎陽,處境危急。作為副攻的韓信一路卻滅趙、平齊,進展順利。韓信挾功趁機請求代理齊國國王。劉邦一聽火冒三丈:「我在這裡受困,朝思慕盼你小子出兵解圍,沒想到反趁機向老子伸手要官,真是……」,「可惡」兩字剛要脫口,陳平急忙踩他腳尖,一番耳語,劉邦頓悟,話鋒一轉:「真是小家子氣,大丈夫建功立業,當就當個名副其實,還代理什麼?」立即派張良前往宣布任命。此例把劉邦自私、狹隘、詭詐、虛偽,當然更不缺乏高瞻遠矚和權變靈活的流氓個性和政治手腕高度融為一體,顯現了一副入木三分的流氓政治家的嘴臉!
天下英雄齊聚漢王麾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人有同感,項羽吝於賞功,不肯把贏來得江山分封諸侯;而劉邦仗義疏財,願意拿出勝利果實與天下人分享。果真如此嗎?是的,在「奪取革命勝利階段」的確如此。但那隻不過是劉某人為「加強統一戰線」而開出的空頭支票,完全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漢王稱帝伊始,論功行賞,大封天下,共封七王。但非常奇怪的是,除衡山王對漢室忠心不貳,其他的六王卻沒有一個甘於安享王位、北面稱臣,而紛紛得隴望蜀,覬覦至尊。尤其可疑的是,這些名鎮遐邇、深謀遠慮的封疆藩王都絲毫不懂得力量對比和形勢判斷,幾乎是迎著鎮壓的屠刀,排成一列縱隊來頂風作案。其結果自然是「螳螂擋車、蚍蜉撼樹」。可憐這一代英豪,丟了身家性命不說,還永遠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住上。為什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劉邦臨終一句話道破了天機:「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結果也很說明問題,幾乎是一年一個,這些藩國國王走馬燈班地換成了高祖的兄弟子侄。
這就是流氓政治家劉邦。攬盡天下美女以求一夜之歡的劉邦,而哪位美人一旦恃寵撒潑危及其家庭安定,則必殺之而後快的劉邦。
漢高祖「缺德而有國」,以心術加權術奪國、治國的經驗,使後代政治家的思想獲得空前解放。「目標至上,為了結果原來不必講究過程。」這就是漢高祖給人們的啟示。所以,「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實在是自劉邦始。中國人善以成敗論英雄的功利思想,很大程度上是項劉鬥爭留下的遺產。
因此,漢高祖應該為中國封建王朝的政治黑暗負責,應該為在中華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的「以成敗論英雄」的價值觀負責。幼時誦讀《沁園春·雪》,曾不解偉人所列舉的古代「風流人物」,為什麼代表大漢的是劉徹而非劉邦,讀《史記》,釋然。
推薦閱讀:
※《周恩來:永遠的榜樣》
※中醫普及學堂龍山書院晚課:賢公和尚佛門榜樣
※為了給孩子一個好榜樣,你敢對別人的不道德行為說「不」嗎?
※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就是孩子眼前最好的榜樣
※淨宗同學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