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錢眼裡的中國

《易經·繫辭下》中說:「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這說明早在神農時代,中國就已經誕生了商業;只是早期的貿易是以物易物,「抱布貿絲」。進入繁榮的商朝之後,開始出現貨幣這種交易的媒介,這種貨幣就是海貝。故此許多與貿易有關的漢字都有一個「貝」字旁。

商代中國已經進入青銅時代,海貝不久便被青銅取代。人工貨幣的出現,象徵著商業文明的成熟。從商代開始,金屬銅(包括青銅和黃銅)便成為中國最主流的貨幣,「錢」就這樣出現了。與自然的海貝相比,金屬貨幣具有更大可控性,同時具有不可比擬的可塑性。不過早期的金屬貨幣仍然被做成海貝的樣子,後來出現了模仿刀、鏟和車輪的其他形式,最後全部統一為車輪的圓形。在此後的兩三年間,這種圓形銅錢一直盛行不衰,因其較低的貨幣價值,正好吻合了中國小農經濟的低水平導致的小規模商業交易。

雖然金銀也一直被當做貨幣,但與金銀相比,銅更加低廉和易得;同等重量下,其價值僅相當於前者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與平民生活密切相關。一枚銅錢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一角到一元之間,可買半個雞蛋;一般勞動者的日工資也就一二百個銅錢。農業時代經濟水平低下,社會財富不及現代的百分之一;大多數處於溫飽水平的人一生也沒有見過金銀,幾乎全部使用銅錢。

銅錢的好處是勻質,可分割,易攜帶,易保管,不易變質生鏽。銅錢的歷史一直持續到民國時期的銅板,乃至如今人民幣的5角硬幣也是如此。這在全世界貨幣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半兩與五銖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天圓地方」「外圓內方」之說,從美學來說,方孔銅錢最傳神地體現了東方審美。中國銅錢從來沒有總量限額,也沒有時間限制,官鑄私鑄都有,各朝的銅錢都可以用,而且在成色和重量上差異很大,有古錢、今錢、大錢、小錢之別。銅錢使用時常常用線繩穿起來,1000枚為一串,也叫做一弔、一貫或一緡,其購買力接近一兩白銀。

這種錢環函方的方孔銅錢起源於周,大規模的使用始於秦漢。先秦時代,就已經有秦韓魏等國通行圓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創建了中國的中央集權體制,書同文,車同軌,「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範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從此確立了這種圓形方孔的貨幣形制。秦朝方孔圓錢也成世界上最早的法定貨幣。雖然當時稱黃金為「上幣」,青銅鑄幣為「下幣」,但其實青銅鑄幣是主要的流通貨幣。黃金「上幣」如同現在巨額面值的鈔票一樣,很難進入流通領域。

秦朝短命而亡,漢朝初期撥亂反正,一度放棄了秦朝的貨幣政策,聽任郡國自由鑄錢,結果使錢輕如榆莢。文帝時「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但規定「鑄銅錫為錢,敢以鉛鐵為它巧者其罪黥」。當時所鑄「八銖」、「五分」重量懸殊,但其文都為「半兩」。從考古結果看,放鑄期間民間鑄造的四銖錢明顯優於國家鑄造的四銖錢,在含銅量與錢幣的重量上(成色),都明顯地優越。

漢武帝的出現將中國重新拉回到秦國的軌道,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實行鹽鐵專賣,民間鑄幣權也被徹底褫奪,朝廷鑄造的五銖錢成為當時唯一合法貨幣。在經過幾度減重半兩錢、三次改鑄五銖錢之後,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最終確立了統一標準形制、重量、鑄造權的貨幣制度。法定銅錢圓形方孔,錢周有郭,幣重五銖(漢一兩為24銖,5銖約合現在的3.25克)。

從漢武帝時代起,歷經兩漢、魏晉、南北朝直到隋唐,共計700多年間,五銖前一直是歷朝歷代的法定貨幣。因五銖錢輕重恰到好處,這種銅錢的影響遠及日本、安南、朝鮮等國,至今泰國的法定貨幣還被稱為「泰銖」。

西漢末期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經濟陷於崩潰,多次發行重量小而面額大的劣質銅錢,用來取代標準五銖錢。王莽的新朝甚至嚴厲規定,凡敢私藏五銖錢者將作為犯人充軍戊邊。這其實是最早的通貨膨脹,以增加貨幣(面額)總量來掠奪民眾的財富。

隋文帝楊堅不僅結束了對峙與戰亂,在統一中國之後重新鑄造「開皇五銖」,也結束了長期以來的貨幣紊亂,五銖錢重新恢復了信譽。

通寶與重寶

從秦朝的「半兩」到漢朝之後的「五銖」,這些中國早期的貨幣不僅都以重量單位,而且幣面文字一般也僅限於其重量。唐武德四年(621年),李淵實行幣制改革,廢除歷代古錢,統一鑄造新幣,新幣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再標示重量,而是代之以「開元通寶」。從此以後,中國的銅錢一般都稱之以通寶或元寶,這種習慣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開元通寶」的貨幣單位為「文」,也不再以重量(銖或兩)為單位。同時,「開元通寶」放棄之前的十二進位制,實行十進位制;每一枚「開元通寶」為一文錢,重二銖四,十文錢為重一兩,即十錢一兩。從此,「文」成為貨幣單位,「錢」成為重量單位。

安史之亂後,唐帝國陷入財政困境,唐肅宗大量鑄造「乾元重寶」,一文「乾元重寶」可當十文「開元通寶」,而前者的重量卻只有後者的3倍。唐肅宗在詔書中稱:「冀實三官(漢代主管鑄錢機構)元資,用收十倍之利」。不久再鑄「重輪乾元重寶」,其重量僅為「開元通寶」的6倍,卻當50文開元錢。「乾元重寶」的出台完全是一場災難。「谷價騰貴,米斗至七千,餓死者相枕於道」;「長安城中,競為盜鑄」,以致寺廟的銅鐘銅佛都被熔化。晚唐會昌年間,隨著滅佛運動的興起,大量銅佛被鑄成「會昌開元」,貨幣量的增加逐漸恢復了貨幣秩序。

作為當時最興盛的世界帝國,唐代商業極其發達,但中國以銅為主的貨幣體系明顯構成瓶頸。「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外出的商人帶著大量銅錢,無論是體積還是重量,都非常不方便,於是就出現了「飛錢」,相當於現在的匯票。

宋代中國達到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巔峰,鑄幣技術和規模空前絕後。宋代錢幣不僅更加註重發行年號,而且在幣面文字上更加精細;從司馬光、蘇東坡到宋徽宗趙佶,都曾在錢幣上留下自己的「墨寶」,隸篆行楷,異彩紛呈。

宋代中國具備了許多近代化特徵,它也是中國第一個商業社會。在政府歲入中,商業稅收佔到七成,而農業僅佔三成。商業的繁榮導致貨幣需求量遠遠超過當時條件下的技術水平。北宋太宗時,年鑄幣八十萬貫,以後逐漸增加。天聖時年鑄錢百餘萬貫,到慶曆時增到300萬貫,熙寧時則鑄銅錢600餘萬貫,但仍然無法解決「錢荒」問題,只好以五十文當「百文」。以宋朝發達的工業技術水平,「錢荒」說到底就是「銅荒」。不得已的情況下,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鐵錢的購買力只有銅錢的十分之一,一貫鐵錢重達數十斤。

宋代「錢荒」有多種原因,其一就是大宋的銅錢已經成為國際貨幣,不僅與中國接壤的高麗、日本、東南亞各國在使用,甚至連對手的遼、夏、金也將宋幣當作法定貨幣,「一國所鑄,四朝共用」。另外一點就是銅器的廣泛增加也加劇了銅材原料的緊張,甚至出現了大量的熔錢鑄器的現象,宋幣成為很多資源匱乏小國的金屬來源。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銅的產量增長一直很緩慢,而中國境內金銀礦更加稀少,金銀之少,根本不足以緩解貨幣的短缺狀況。

紙幣與白銀

為了緩解這種貨幣困境,宋朝政府不得不考慮發行「交子」這種紙幣。此前在實行鐵錢的四川,「交子」已經被廣泛使用。之所以使用「交子」,實在是因為鐵錢太重了,人們總不能每天背著幾十斤鐵錢去趕集,而商人更不能帶著上千斤鐵錢去做生意。

與金屬貨幣相比,紙幣完全喪失了其本身價值,而淪為一種信用貨幣。作為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的出現無疑具有革命性。雖然宋朝政府在紙幣改革的初期比較謹慎,甚至考慮到紙幣的易磨損而設計了3年為期的更新機制,但後來還是失去控制。紙幣比金屬貨幣更加容易製造通貨膨脹,因為紙幣不僅沒有成本,而且不受資源限制,它是無限的。

從北宋中期之後,雖然銅錢並沒有退出市場,但紙幣已經與其並列成為官方的法定貨幣。這種頗具現代性的貨幣體系一直延續到元朝和明朝,通貨膨脹總是周期性的爆發。每一次王朝崩潰的背後,都離不開濫發紙幣的陰影。

明朝初期,朱元璋一方面鑄造銅錢,一方面發行紙幣「大明寶鈔」。在持續的通貨膨脹下,紙幣最後淪為廢紙。明中葉以後,隨著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自古以來如影隨形的「錢荒」稍微緩解。事實上,白銀從宋元時期就已經被當作主要貨幣使用,不過白銀完全按照重量計算其價值,並未被鑄成統一的錢幣。標準大小的銀錠一般被稱為「元寶」。相對於傳統的銅錢來說,單位重量的銀子價值要高出數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對於一般日常生活來說,銅錢仍然是主流貨幣,白銀更多的是作為大額交易或儲值工具使用。

白銀的貨幣化對中國歷史產生巨大影響。首先,貨幣供應的寬鬆激發了明清兩代的商業繁榮,特別是沿海地區的手工業和對外貿易。其次,白銀打破了銅錢貨幣的傳統格局,特別是明朝政府將白銀作為國家財政主幣之後。隨著白銀與銅錢之間的供應量的變化,銀子與銅錢的購買長期處于波動之中。白銀多的時候,銅錢的購買力就上升;反之,銅錢就貶值。同時,因為白銀大多來自海外,這造成偏遠內陸地區銀子奇缺,銅錢流失嚴重。

明朝軍餉多以銅錢為主,而西北邊陲的軍餉積欠多年;明廷無奈之際,不得不鑄鐵錢,但軍士拒絕接受。發行寶鈔的計劃也宣告失敗。從西北爆發的軍人和流民暴亂,不久就蔓延到更大範圍的整個內陸地區。明朝很快就陷於崩潰。

除過剃髮易服,清代基本沿用明朝制度,也包括錢銀並行的貨幣體系,不過清代的幣面文字增加了滿文。清朝末年,鴉片貿易使白銀大量外流,造成「銀貴銅賤」,貨幣短缺持續惡化。咸豐三年(1853年),清廷一方面發行紙幣來彌補白銀缺口,一方面鑄造大錢來補充銅錢,大錢分為當五、當十、當二十、當五十、當百……乃至當千。一文「咸豐元寶」最大甚至可當1000文「咸豐通寶」,而前者的重量只有後者的30倍。於是人們爭相熔掉「通寶」鑄「元寶」,私鑄遠超過官鑄,物價陷於一片混亂。沒有多久,無論「重寶」還是「元寶」,都跌到與通寶相仿的水平,而紙幣更是一落千丈。

晚晴時期,西方國家紛紛採用金本位,失去貨幣功能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充足的白銀供應和現代制幣機的引進,使機制銀元成為主流貨幣。在此之前,外國銀元早就已經成為中國的硬通貨。與傳統銀錠相比,標準化的銀元逐漸取代了中等數量的銅錢,使銅錢的使用量大大降低。與此同時,西式制幣機器的出現,也結束了傳統孔方兄的形制,實心無孔、大量生產的圓形銅幣成為低面值貨幣——「銅板」。至此,有錢無眼,無論銀幣還是銅幣,形制相同,無關重量,單位都是「圓」。


推薦閱讀:

中國最難盜掘的墳墓要屬諸葛亮墓,原因竟然是因為墳頭的兩棵樹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79)
對中國人來說,健身究竟有多難?
如何用批判性思維培養優秀的中國學生?
中國古代十大盜墓名人,武則天真狠,最後一位死後百年遭報應!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