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證《綜合素質》課後補充——文化素養篇7

14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是我國歷史上明、清統治時期。與此同時,14、15世紀,歐洲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17-18世紀,英、美、法三國先後發生資產階級革命,世界歷史進入新的時期。我國明朝中後期產生資本主義萌芽,但由於封建制度束縛,生產力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清政府又推行閉關鎖國政策,造成中國未能與時俱進,封建社會由盛而衰。今天學習內容(如思維導圖):

一、明朝建立和專制制度加強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建元洪武,以應天為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2.中央集權加強

3.《大明律》明太祖時,制定了《大明律》。《大明律》內容集中,條理分明,增加了經濟立法;同時,主張量刑「重其重罪,輕其輕罪」。4.特務統治

5.八股取士(科舉取士制度)

6.靖難之役、營建北京(1)靖難之役明太祖將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膨脹。之後,建文帝削藩,威脅藩王利益。坐鎮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2)營建北京1402年,朱棣攻破京師,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1403年,改元永樂,改北平為北京。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體工程建成,朱棣正式遷都北京,稱北京為京師。【經典故事】蒯魯班:明成祖時,蒯祥主持了北京宮殿、園林、寺廟、陵寢等,被稱為「蒯魯班」。【著名建築】紫禁城:北京城布局突出皇權。城有三重,宮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宮城又稱紫禁城。二、明中後期政治腐敗和明末農民戰爭1.明中後期政治危機(1)君主不理政事,朝廷大權落入奸臣和宦官之手,嚴嵩父子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無惡不作。(2)宦官專權,大宦官王振、劉瑾等先後擅權;明熹宗時,宦官魏忠賢執掌朝廷大權,黨羽遍及天下,形成「閹黨」。【經典故事】東林黨人:東林黨人上書彈劾魏忠賢罪行,遭到閹黨殘酷迫害。東林黨人是東林書院一批關心國事的知識分子,首創者是顧憲成。書院楹聯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2.陝北起義(1)1627年,饑民王二在陝北首先起義,揭開了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2)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先後起義。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繼任闖王,率領義軍成為起義軍的主力。另一支主力由張獻忠率領。3.李自成農民軍推翻明朝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三月,李自成大軍攻佔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於萬歲山,明朝滅亡。【經典故事】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口號:在河南宣布:所有錢糧只征原額一半;後在湖北發布告示:三年免徵。「均田免糧」口號的提出,反映了農民群眾反對財產貧富不均和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願望,標誌著我國農民階級的反封建鬥爭,進入一個新階段。三、清朝建立和專制主義加強1.滿洲興起和建國(1)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明後期,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用武力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軍事組織形式,把女真人編製起來,在貴族控制下進行戰爭和生產活動,是一種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2)皇太極建清: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太極繼位,繼續進攻明朝。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皇太極就是清太宗。2.清軍入關和統一中國(1)多爾袞大敗李自成:1644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後,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清睿親王多爾袞指揮八旗勁旅,兼程入關,以吳三桂為前導,大敗大順農民軍,攻佔北京。(2)順治帝入關:不久,清順治帝遷都北京,表明他已是全中國君主。(順治帝是入關的第一位皇帝)(3)清軍南下剿殺農民軍:北方地主、官僚勾結清軍,鎮壓農民軍。經過二十多年戰爭,清軍陸續消滅南明小朝廷,基本上統一中國。3.議政王大臣會議 清初,中央政權機構大體採用明朝制度,設內閣、置六部。但保留著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利凌駕於內閣、六部之上。凡軍國大事都由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皇權受到限制。4.軍機處為加強皇權,雍正時設軍機處,由皇帝挑選親信的滿漢官員充任軍機大臣,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然後負責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軍機處的設置,標誌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頂峰。5.文字獄清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壓制漢人的民族反抗意識,樹立清朝統治權威,加強中央專制集權。四、明清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1.農業發展(1)棉花種植: 明代,棉花種植由江南推向江北。(2) 玉米、甘薯:明代由國外引進的高產農作物新品種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斷推廣種植。(3)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清代前期,棉花、蠶桑、茶葉、油料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擴大,形成了一些專業生產區域。2.手工業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

3.商業繁榮和對外貿易(1)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2)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一方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3)中國長期與世隔絕,逐漸落在世界潮流後面。五、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1.與蒙古關係(1)明朝明中期,為防止蒙古騎兵南下,修繕長城,加強邊防駐兵,但沒有達到目的,瓦剌騎兵曾直抵北京城下。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遼寧),西到嘉峪關(甘肅),蜿蜒六千多公里。

(2)清朝1757年,清朝平定準噶爾貴族割據勢力,統一天山北路。清朝在烏里雅蘇台設將軍,在科布多設參贊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軍政大權。1757年,清軍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亂。1762年,清朝設伊犁將軍,統管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2.與西藏關係(1)明朝明稱西藏為烏斯藏,朝廷在烏斯藏設立衛所,任用藏族人擔任各級官吏,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對各教派首領酌情封賜,各級僧官也由朝廷任免。法王是最高僧官。(2)清朝順治帝接待五世達賴,賜予他「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賜予黃教領袖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封號。此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雍正時期,清朝派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駐藏大臣的設置,標誌著清朝中央政府對西藏管轄的加強。)3.與西南關係(1)明朝改土歸流:明朝取消吐司衙門,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統治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稱為「改土歸流」。(2)清朝平定三藩之亂:清康熙年間,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起兵叛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相繼響應,史稱「三藩之亂」。歷時8年,康熙帝平息叛亂。1726年,雍正帝,在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吐司,加強清朝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4.與台灣關係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台灣處在鄭氏子孫統治之下。1683年,施琅進軍台灣,澎湖一戰,鄭軍大敗,鄭克塽投降,台灣納入清朝版圖。1684年,清設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繫,促進了台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六、明清對外關係1.鄭和下西洋明成祖派鄭和出使西洋,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航海,訪問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地區。鄭和下西洋,比歐洲航海家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世界航海事業的先驅。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其規模之大,歷時之久,航程之遠,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2.戚繼光抗倭明朝戚繼光到浙東抗倭,率領戚家軍,在台州九戰九捷。後與俞大猷合作,繼續重創倭寇。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3.葡萄牙殖民者租佔澳門從16世紀開始,葡萄牙不斷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地區。1553年以後,葡萄牙強行租佔澳門。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4.鄭成功收復台灣1661年,在東南沿海抗清的鄭成功,登陸台灣,大敗荷蘭殖民者。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其祖孫三代在台灣發展農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5.雅克薩自衛反擊戰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俄國傷亡嚴重,俄國政府被迫同意談判解決中俄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正式簽訂了第一個中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七、明清文化1.古典科技巨著(1)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部書記載藥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地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藥學,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2)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這部書綜合介紹了我國傳統農學的成就,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書中將他與西方傳教士合譯的《泰西水法》一書的內容引入,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3)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國外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4)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一部地理學巨著,書中對石灰岩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於歐洲約兩個世紀。2.進步思想家

3.明清小說(我國古典小說蓬勃發展階段)

4.類書、叢書的編纂(1)《永樂大典》:明成祖時,解縉編纂《永樂大典》,全書兩萬多卷,輯入七八千種圖書,裝成一萬一千多冊。(2)《古今圖書集成》:清代官修類書,一萬卷,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類書。(3)《四庫全書》:清乾隆時,由紀昀主持編纂,是我國最大的一部叢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5.西學東漸(1)16世紀後期,義大利耶穌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2)利瑪竇向明朝皇帝進獻《坤輿萬國圖》、八音琴、自鳴鐘等,受到召見,獲准留居北京傳教。(3)利瑪竇等傳教士來華,把西方的天文、數學、地理、繪畫、音樂等方面的著作介紹給中國,又把中國的儒學和道家學說介紹給西方,為中西文化交流作了突出的貢獻。
推薦閱讀:

職業經理職業素養——別找借口找方法(下)
女人應該具有的素養
人文素養的提高
十個態度讓你享受工作
高端職業經理人職業素養與形象全方位提升

TAG:文化 | 教師 | 素質 | 素養 | 教師證 | 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