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養生全攻略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中醫認為立冬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年春季生機勃發做準備。
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進補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如:黑芝麻,蘑菇,黑米、洋蔥、海魚、牛奶、番茄、海帶、大豆、玉米、燕麥、核桃、板栗、雞蛋、牛羊肉、烏雞、鯽魚、蘿蔔、青菜、木耳等。
立冬前後都有強大的冷空氣,氣溫驟降,常伴有大風、降溫等惡劣氣候,使得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呼吸系統疾病、骨關節疾病的人群病情加重。
所以,立冬期間,要避免在大風降溫的天氣里外出,不要長時間待在室外,不食用冷飲,及時增減衣服,「早睡晚起」。適度鍛煉,最好在上午九十點鐘以後或下午四五點鐘進行,運動量以不疲勞為度,避免劇烈運動或局部運動。
為什麼立冬要做艾灸?天氣轉涼,人體的陽氣也順應季節的變化而潛藏於內,養生保健也要注意護好陽氣,越早通過艾灸調理陽氣,扶正祛邪,越會起到補益強身、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讓您這個冬天可以在溫暖中過去。
傳統中醫養生認為,人體氣血的循環,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都是以陽氣為根本,陽氣是生命的動力,人體陽氣充足旺盛,就好象太陽當空,大地上的萬物就有生髮之機;倘若人體的陽氣衰敗,就好象天空布滿了陰雲萬物就會枯亡。艾灸療法是根據二十四節氣而灸,最好在節氣當天或前後七天內進行艾灸,其效果更佳!
六大養生穴位艾灸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足三里灸具有補脾胃、調氣血、助運化、補虛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
溫和灸:點燃艾條,於足三里穴上距皮膚3厘米處熏灸,局部有溫熱舒適感時固定艾條不動,每次灸10-20分鐘,以局部微紅方度。
艾灸關元穴
關元穴是補益全身元氣的要穴,關元灸具有溫腎固精、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和血之功效。主治諸虛百損。
溫和灸:於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鐘,以局部微紅為度。
溫灸盒灸:溫灸30分鐘左右,以小腹溫暖舒適為度。
以上灸法建議一周2-3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艾灸氣海穴
「氣海一穴暖全身」,意思是說氣海穴有調整全身虛弱狀態、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氣海灸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的功效。
溫和灸:點燃艾條,於氣海穴上距皮膚3厘米處熏灸,局部有溫熱舒適感時固定艾條不動,每次灸10-20分鐘,以局部微紅為度。
艾灸神闕穴
中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老年人陽氣不足、真元虛憊者尤其適合在此處進行艾灸,長期艾灸具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延年益壽的功效。
溫和灸:艾條熏灸每次10-20分鐘,以局部微紅為度。
隔鹽灸:隔鹽灸是臨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將臍中用鹽填平,上置艾炷施灸,覺得熱或微痛時換炷再灸,每次5-7壯,每周1-2次。
艾灸風門穴
風門穴是臨床驅風最常用的穴位之一,適宜於體質較弱、常患感冒者。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風邪的功效。
溫和灸:用艾條對準雙側風門穴各熏灸10-20分鐘,隔日一次。
隔姜灸:在感冒流行期間,用艾炷隔姜灸,每次5-10壯,以局部皮膚溫熱舒適、皮膚微紅為度,隔日一次。
艾灸腎俞穴
腎俞穴在腰部,在命門穴(和肚臍相對)旁開兩指處,左右各一個。背俞穴是五臟六腑之精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是調節臟腑功能、振奮人體正氣的要穴。腎俞灸具有調理腎氣、強健腰脊、健身體、壯元陽的功效。
溫和灸:在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鐘,以局部稍紅為度。
值得注意的是,保健灸法簡便易學,但一定要堅持,只有長期堅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時要謹慎操作,以免灼傷皮膚。
在冬季,人體的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冬季養生要注重於「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專家建議,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於抑鬱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泄出來,以保持心態平和。同時,要多曬太陽,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來平安健康的度過整個冬天.
推薦閱讀:
※摘星山徒步穿越攻略
※招待外地夥計應該這麼吃!絕逼是攻略界的一劑猛葯
※七夕約會攻略
※多圖:豐島攻略:這個小島,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呼吸正常」
※熱浪島浮潛&潛水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