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活動激發孩子的生命潛能

美國一項針對100名天才兒童,長達半世紀的調查顯示:那些兒童時期就展現出超高智商的孩子們,成年後成功的只有20%。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智商僅是其中一部分。後天教育,適應自然、適應社會、自我協調的能力更顯得重要。然而,中國的教育現狀是,父母、學校把所有的資源和精力都傾斜到孩子的學習上。 近年孩子出格行為日益增多 十幾年前,新聞中鮮見關於少兒**的報道。最近這幾年,幾乎每個月都有一起少兒出格行為的報道。過去,這種問題少年被歸類在獨生子女社會問題範疇,但現在許多問題少年並非家中獨生子女。調查顯示,中國兒童、青少年們不快樂和焦慮增長,與中國教育體系一些重要環節缺失休戚相關。 孩子不快樂比例增長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對7569名小學生所做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18.56%的小學生認為自己不快樂。兒童時期,孩子們存在如此高比率的不快樂,是不是讓許多家長們想不到呢?另一份來自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潘貴玉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和上世紀90年代相比,青少年的焦慮得分增加了約8%,抑鬱得分增加了約7%,敵對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而積極的心理特徵如自尊水平,從1997年到2007年卻下降了11%。這些數據反映,中國孩子們日趨變得不快樂。 問題少年日趨增加 與中國孩子們日趨不快樂相伴隨的是問題少年的報道日趨增多。近十年來,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的問題少年是2004年雲南大學學生馬加爵用鐵鎚砸死了4名同學。4年後該校又出現了「女版馬加爵」,雲南大學女生夥同男友雇兇殺人分屍。遵義餘慶縣12歲男孩為一瓶酸奶殺害66歲老太、河南開封一大學生要錢不成活剝父母。 2013年4月醫學碩士黃洋被同宿舍同學林某投毒致死。中國問題少年日趨增多,且年齡低齡化。 另一份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呈不斷上升之勢,以北京市為例,1984年北京地區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8.3%,1993年為12.9%,2002年北京中關村部分重點小學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18.2%。近5年的資料顯示,我國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率在13.97%至19.57%之間。 精神障礙率高 當前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問題的患病率已經超過了國際15%至20%的平均水平。我國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1.6%至32%,突出表現為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僅常見的多動症的患病率即為5.07%左右,據估計其中有30%會發展為成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並且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癮、吸毒、反社會性人格障礙率是普通人群的5至10倍;以不服從指揮、向規則挑戰和對他人抱有敵意為特徵的對立違抗性障礙的患病率為8%。 實際上,青少年群體本來就是心理障礙的易感人群。在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留守兒童、單親兒童、獨生子女的心理行為問題尤為明顯。這都是造成今日問題少年日益增多的社會因素。 然而,問題少年背後的最主要因素「教育」問題卻被忽視了。日前,在中國兒童中心舉行的第三屆全國未成年人校外教育興趣小組活動「雙新」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指出當前中國兒童人格狀況的一些問題。現實的兒童教育重知識,忽略心理成長,兒童健康人格教育被社會忽視了。中國老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也是符合一般教育的規律的,兒童時期人格的形成,將影響人的一生。中國兒童中心主任、兒童專家叢中笑認為,目前中國教育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家庭、學校和校外教育都變成了知識學習,而忽略了家庭教育中親子溝通、校外活動中的人格培養。著名外國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把校外活動稱之為「智力背景」、「大後方」。如果家庭和校外教育缺失,那麼異化為考試機器的孩子們,心靈怎麼健康,人格如何健全呢? 體育和藝術 培養兒童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中國兒童中心黨委書記 叢中笑 近年來,我國媒體報道兒童、青少年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這與多年來我們對於兒童的教育不無關係。 兒童認識世界包括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客觀世界是對主體之外的事物和人的認識。主觀世界是對自我的認識、了解。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有什麼煩惱,什麼時候需要別人幫助等。我們的教育更多強調了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而忽視了個體對自我的認識。 有的孩子太成熟了,缺少這個年齡應有的童真、熱情,對外界事物缺少好奇心和興趣。還有一個孩子喜歡抓別人頭髮,後來發現他是想與別人交朋友,但是不知道怎麼交朋友,他以為抓人家的頭髮就是一種友好的行為。還有一些孩子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他會想到別人怎麼看我,他的自信心沒有完全地樹立起來,這種個性帶著他們走向中學、大學,很可能會使他們的人生以悲劇落幕。 比如說,復旦投毒案中的林某,他不能容忍受害者黃洋的學習成績超過他,嫉妒心作祟,做出了投毒這種極端行為。重慶10歲女孩摔嬰案中,這個10歲的小女孩還不具備是非觀,正好在那個時間,小女孩有不良情緒,她以這種暴力的形式發泄在受害的嬰兒身上。 許多中國父母、老師在向孩子強調學習成績時,卻沒有教會他們如何去愛,如何在與他人分享中獲得快樂。他們所能理解的快樂,就是獨享和佔有。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人格的不健全和缺失,沒有健全的人格,他們的一生都會缺少幸福的自信、能力和勇氣。 健康人格的關鍵是要達到內心世界的自我平衡和和諧。當我們彷徨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世界充滿了不平衡;當我們快樂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世界是平衡和諧的。健康人格就是構建內心世界的自平衡、自和諧。這種自平衡像我們學習舞蹈一樣,首先要學習基本功,把基礎打牢。內心世界的自平衡就是要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從點滴小事做起,有成功有挫折,在平衡——不平衡——再平衡中發展和豐富兒童的內心世界,在不同層次上達到自平衡,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要相互統一、相互配合。校外教育作為社會教育的特殊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個體性、實踐性和靈活性,我們應充分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如果在校外教育中孩子是被迫學習、模仿,那麼這樣的校外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要把孩子最原始的,回歸生命的潛能調動起來,激發出來。體育、藝術和科技課外活動,是培養兒童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陳贏J080 <INPUT name=titlecheckbox style="DISPLAY: none" type=checkbox value=0 sourceid="SourcePh">
推薦閱讀:

孩子獨立閱讀需要家長的陪伴
沒有朋友的路上,孩子難度險關
4個孩子棄屍水桶究竟是怎麼回事?
母親帶孩子找生父 連續帶5人做親子鑒定才找對人
準備要孩子,千萬不要忽略這件事,男女都要看

TAG:孩子 | 生命 | 活動 | 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