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磐安發現一處宋墓 墓主或是孔子47代裔孫
06-20
2015年03月27日04:59錢江晚報29分享添加喜愛列印增大字體減小字體聖人的仁愛思想,沒能阻擋蠻族的鐵蹄。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軍佔領山東,曲阜孔林遭受刀兵。孔子第47代裔孫、大理寺評事孔若鈞,與他哥哥孔若古、侄子孔端友、兒子孔端躬等,護送皇帝趙構一路南逃。逃到臨安,孔若古、孔端友前往衢州,後定居三衢西安菱湖,史稱「孔氏衢州南宗」。孔若鈞、孔端躬父子一家,護送趙構逃到台州後,想去三衢與孔端友會合。經過磐安櫸溪時,孔若鈞因不勝勞累,不幸病逝。兒子孔端躬將父親就地安葬。他此後也隱居在此,後葬於櫸溪村口——這個,已被後人發現。但孔若鈞的墓一直沒找到。史書說,墓在櫸川北岸鐘山後塢。後塢,即後塢山,在櫸溪村村後。今年一月,櫸溪村在後塢山半山腰發現一處古墓。省文物局專家認定這是宋時墓葬,墓主人應該當過官。浙江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導師龔劍鋒說,墓主極可能是孔子第47裔孫孔若鈞。因孔若鈞的墓地方位,孔氏族譜中所畫大體吻合。另據史書,在宋代當過官,安葬於此,且墓地仍未被發現的,只有孔若鈞。怎麼認定是宋墓形制繁複石雕精美墓在後塢山半山腰,站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櫸溪村。大片鵝卵石鋪排嚴密,形成一個巨大的半圓。邊上還有雕了石獅、花草等圖案的石碑殘體,在山野叢林的掩映下越發顯得精緻。周圍,有村民24小時巡邏。60歲的孔子第74代孫孔火春,也是磐安縣盤峰鄉櫸溪村村支書。他告訴錢江晚報記者:今年1月初,櫸溪村要建一條通往後塢山的游步道,村民們在山腰的斜坡往下挖了大約半米,堆砌整齊的大片鵝卵石,圍成一個巨大的圓圈。孔火春趕緊通知磐安縣文廣新局。很快,專家進入現場,村民們看到了古墓全貌:它佔地74平方米,墓穴部分為27平方米,高1.5米,墓頂呈半圓形,還有著完善的排水系統。一同出土的還有裂成一段段石碑,雕刻栩栩如生。沒多久,消息傳到杭州。3月20日,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吳志強帶隊前來。仔細勘察後,吳志強斷定,這是一座比較典型的宋代時期墓葬。磐安縣文物辦主任厲中雲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宋墓的規矩和講究是歷朝歷代中最多也最複雜的,外形和布局也和其他朝代不同。從這座墓鵝卵石鋪就的造型來看,應該是宋墓。厲中雲說,這個墓還有石板狀的「須彌座」,說明墓主人生前當過官,「宋墓留存至今本就極少,有不少還是被破壞之後進行重修過的,這個古墓對研究南宋時期的墓葬文化很有意義。」浙江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導師龔劍鋒看過現場照片後說,邊上壘成的鵝卵石是擋土牆,中間是地基,按照他的設想,宋朝的墓穴一般都是長方形的,再上面壘土,置以墓碑,「成了現在這樣,說明變化很大」。讓龔劍鋒吃驚的是,雕刻的石獅,「非常寫實,如此造型全國罕見,甚至跟以後的石獅造型大相徑庭,極具文物價值!」墓主人是誰極可能是孔子第47代裔孫孔若鈞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吳志強表示,從家譜記載和墓葬的形制來看,此墓是孔若鈞墓的可能性極高。龔劍鋒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說,文獻有記載,孔若鈞葬在北二鐘山後塢位置,就是現在村民口中的後塢山。對於孔若鈞墓地方位,孔氏族譜中有圖,基本和當前發掘的這座古墓吻合。此外,根據地方志,在宋代當過官,安葬於此,而且墓地仍未被發現的,只有孔若鈞。可惜古墓現場沒有找到墓志銘。龔劍鋒說,其實按照文獻記載,已經可以肯定這就是孔若鈞的墓,「專家一般都比較謹慎,如果有墓志銘,早就宣布這是孔若鈞的墓了。」磐安縣文物保護部門透露,接下來,他們暫時不會對墓穴進行徹底挖掘,所以無法用現代的方法比如DNA等方式鑒定墓穴主人。但如最終證實墓主人為孔若鈞,無疑將是對櫸溪孔氏家廟和孔氏文化完整性的一個很好補充,對孔子文化的研究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古墓裡頭有什麼目前還沒打開過在孔火春看來,這麼多年過去,難保沒有盜墓者光顧。「假如有人盜挖,就會破壞原來的排水系統,那就太可惜了。」潘玲玲說。磐安縣文廣新局局長潘玲玲說,初步判斷,墓中存在值錢陪葬物品可能性極低。厲中雲說,下一步,文物保護部門將主要從維修、保護方面對古墓進行研究。屆時,還將邀請浙江省里有經驗的專家制定方案。專家介紹,他們會在修復前要先做考古勘探,搞清楚宋代墓葬的規制,再做修復方案,修復時嚴格按照宋墓規制進行恢復,使用的修復材料要符合相關要求,確保古墓的原真性。(原標題:磐安發現一處宋墓如無意外,墓主是孔子47代裔孫)編輯:SN117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黑洞現身宇宙破曉之時
※《養生堂》跡象早發現 痴呆可控制
※研究發現握手有力動作敏捷者更長壽
※發現價值:情入「牡丹亭」,驚艷「夢中人」
※科學家發現首顆倖存於恆星爆炸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