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書摘。《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所謂自律,是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自律的核心仍然是積極主動的心態)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為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問題往往是意味著機會,我們需要的積極的面對問題而不是消極的逃避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勇於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困難,才能使心靈變得健康。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通過自律,我們就知道在面對問題時,如何以堅毅、果敢的態度,從學習與成長中獲得益處。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先難後易就是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這有利於保持積極主動的心態。而先易後難就容易陷入一種消極的情緒中)父母習慣用嚴厲的體罰教訓孩子,本質上不是教育,而是發泄怨氣和不滿。聰明的父母決不會這樣做。他們願意花時間了解孩子,對症下藥地教育孩子。哪怕孩子犯了大錯,他們也恰當運用敦促、鼓勵、表揚,或必要的警告和責備。他們靈活調整孩子的發展方向,認真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吃蛋糕、做功課、撒謊、欺騙、逃避任務……他們也會傾聽孩子的心裡話,在對孩子的管教上,他們掌握分寸,張弛有度。他們給孩子講有意義的故事,適時親吻、擁抱、愛撫他們,及時糾正孩子的問題。自尊自愛的感覺,是自律的基礎。自律的核心,就是學習自我照顧,承認自我價值的重要性,並採取一切措施照顧自己,這是走向自立的關鍵。假如懂得自我珍惜,我們就會合理安排時間。要讓孩子養成推遲滿足感的習慣,就必須讓他們學會自律;要讓他們養成自律意識,對安全感產生信任,父母必須以身作則。這些心靈的財富,來自父母表裡如一的愛,來自父母持之以恆的照顧,這是父母送給子女最好的禮物。和那些缺乏耐心、想讓問題馬上解決的態度相比,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態度更低級,也更有破壞性,那就是希望問題自行消失。(按:值得警醒,反思自己確實存在著這樣的心態)。人人都有這樣的傾向:問題一旦出現,就要立刻解決,不然他們就會思緒煩亂、寢食不安,這樣的心態顯然不切實際,但一廂情願地等待問題自行消失,這種心態更為可怕,通常不會帶來任何好結果。我們必須面對屬於自己的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避之惟恐不及,認為這不是我的問題,顯然一點好處也沒有;指望別人解決,也不是聰明的做法。惟一的辦法——我們應該勇敢地說:這是我的問題,還是由我來解決!(逃避問題就是逃避歷練的機會)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逃避自由-作為成年人,整個一生都充滿選擇和決定的機會。他們接受這一事實,就會變成自由的人;無法接受這種事實,永遠都會感到自己是個犧牲品。尊重事實,意味著如實看待現實,杜絕虛假,因為虛假與事實完全對立。繪製人生地圖的艱難,不在於我們需要從頭開始,而是惟有不斷修訂,才能使地圖內容翔實和準確。(沒有一開始就完全明晰的路,也沒有別人幫你走好的路,只有通過自我歷練來漸進明晰的路)逃避現實的痛苦和不幸,是人類的天性,只有通過自律,才能逐漸克服現實的痛苦。我們必須尊重事實,儘管這會帶來痛苦,但遠比我們的個人利益和暫時的舒適更為重要。我們必須淡化暫時的不適之感,應該追求真理而不是幻象,並願意承受所有的痛苦。要讓心靈獲得成長,讓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盡全力,永遠尊重事實,乃至獻身真理。以開放的心態、積極的努力,不斷修訂人生地圖,方能使心靈獲得成長。與過於封閉者相比,開放的人擁有更健康的心理狀態、更美好的人際關係。他們開誠布公,不必文過飾非,因此少了很多憂愁和煩惱。他們不需掩飾過去的假象,不必編造更多的謊言,以便掩蓋過去的謊言。一個人越是誠實,保持誠實就越是容易,正如謊言說得越多,就越是要編造更多的謊言自圓其說。敢於面對事實的人,能夠心胸坦蕩地生活在天地間,也可藉此擺脫良心的折磨和恐懼的威脅。要使心智成熟,就須在彼此衝突的需要、目標、責任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這就要求我們利用機遇,不斷自我調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就是放棄。(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時候舍往往是為了更好的得)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愛是長期的和漸進的過程。愛是自我完善,意味著心智不斷成熟。愛,能夠幫助他人進步,也會使自我更加成熟。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真正的愛是自由的選擇。真正相愛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選擇一起生活罷了。僅僅把得到別人的愛當成最高目標,你就不可能獲得成功。想讓別人真正愛你,恐怕只有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滿腦子想的只是消極接受別人的愛,就不可能成為值得愛的人。愛得過分,還莫如不愛;該拒絕時卻一味給予,不是仁慈,而是傷害。越俎代庖地去照顧有能力照顧自己的人,只會使對方產生更大的依賴性,這就是對愛的濫用。愛,在某種意義上是自私的,最終的追求則是自我完善。當然,自私與否,不是判定愛的標準,惟一的判斷標準是:愛———永遠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愛。體現關注,一種最常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傾聽」。真正的傾聽,意味著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它是愛的具體表現形式。此時,傾聽者能夠暫時把個人想法和慾望放在一旁,儘可能地體會說話者的感受。說話者和傾聽者都能感受到愛的力量,進而都能實現自我完善。(傾聽本身就是關愛的體現)真心愛別人,就會承認對方是與自己不同的、完全獨立的個體。富有愛心的人,經常處於兩難境地———既要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又渴望給予對方愛的指導。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改變、成長和衰退的過程。選擇了生活與成長,也就選擇了面對死亡的可能性。我們應該坦然接受死亡,不妨把它當成「永遠的伴侶」,想像它始終與我們並肩而行。我們甚至應該像唐璜那樣,把死亡當成「最忠實的朋友」。
推薦閱讀:

TAG:書摘 | 少有人走的路 | 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