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 | 芭芭拉·布希:「賢妻良母」的選擇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的夫人芭芭拉·布希於4月17日去世,享年92歲。
芭芭拉·布希
中國淵源
在芭芭拉去世後,有記者採訪老布希家附近的華裔鄰居,他們說經常看到芭芭拉常帶著狗散步,她見到他們會聊幾句,對這些年來中國的改變感到非常興奮,讚揚中國的發展。她會說幾句中文,「謝謝」、「再見」等等,為人非常和氣。
1971年,老布希被任命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他在日記中寫道:「1971年秋,美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受到了當時最為嚴重的挫折。第三世界國家投票將我們的台灣盟友從聯合國中驅逐出去。」中國恢復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益以及當時中蘇關係存在的隙罅使得老布希意識到,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對於冷戰時期的東西方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1973年,美國在北京設立了聯絡處,老布希放棄英國和法國這些可以有著舒適職位的國家,主動請纓來到中國。1974年,福特總統派他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布希成為位於北京的美國聯絡辦公室負責人。他希望「真正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看看真實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老布希夫婦在北京
老布希出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期間,芭芭拉與老布希一起在北京生活,開啟了一段奇幻的中國之旅。多年後,芭芭拉回憶稱:「假如問我和布希婚姻生活中最愉快的時光,那就是派駐北京的那些日子了……那時我們經常遊覽北京各處名勝,真是快活極了。」
當老布希夫婦到達北京時,他們被安置在位於其辦公室上方的四居室公寓,並配有6名家政人員和一名司機。芭芭拉每天上課學習中文,並閱讀中國歷史相關書籍。他們剛到不久,就買了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二人閑來無事便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比如在友誼商店買郵票,去全聚德吃烤鴨,游天安門廣場,遛老北京衚衕……派駐期間,芭芭拉還隨丈夫到廣州、南京、無錫、上海、洛陽、西安、大慶進行短途旅行,近距離領略了70年代中國的別樣風貌。
芭芭拉也常常跟老布希在使館區遛狗。由於當時北京剛剛經歷了1950年代的全城滅狗運動,北京市區里的狗十分罕見。而芭芭拉家的狗是西班牙獵犬,這一品種更是鮮為人知,所以經常引來路人圍觀,甚至有人因此受到驚嚇。芭芭拉常說的一句漢語是:「別害怕,它不過是一隻小狗,它不咬人。」
布希夫人在1984年對自己的傳記作者唐妮·雷德克里夫(DonnieRadcliffe):「能去中國了解一種全新的文化是很美好的。」芭芭拉回國後經常就自己在中國的經歷發表演講。
這段中國之行不僅是布希家族繞不開的話題,也在某種很大度上也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種子,1989年2月,在老布希成功當選為美國總統後,老布希以更加理性的態度去處理中美關係遇到的問題,例如當時白宮和國會在對華政策上產生了重大分歧,國會主張對華實施制裁,而老布希卻堅持要將對華最惠國待遇延長一年。在他的遊說下,國會放棄了對華制裁的主張。在從總統位子上卸任之後,老布希與中國之間的聯繫從未中斷過,他更加頻繁地訪問中國,有時多達一年4次。老布希夫婦對中國的這份感情一直延續到了小布希。小布希在任內四度訪華,一度將中美關係推到了歷史最好狀態。
賢妻良母式的第一夫人
根據老布希家庭發言人的聲明,老布希17日全天都陪在芭芭拉的身邊並一直握住她的手,直至愛人離世。布希夫婦在1月慶祝了他們結婚73周年紀念日。他們是有史以來結婚時間最長的美國總統夫婦。在史密斯學院的女校友協會2018年春季雜誌上,芭芭拉這樣寫道:「我老了,但我仍然愛著那個男人,正如我72年前嫁給他一樣。」
老布希夫婦結婚照
芭芭拉16歲在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座貴族寄宿學校就讀,在高中的一次舞會上見到了她的初戀、比她年長一歲的老布希,隨後墜入愛河。在他們結婚47周年的慶祝會上,芭芭拉自豪地說:「喬治是我一生中唯一親吻過的男人。」
在老布希作為海軍飛行員參加二戰服役期間,布希夫人從斯密斯學院輟學後兩人結婚。結婚後,芭芭拉陪伴喬治到過17座不同的城市,搬過29次家,她還陪著丈夫經歷了他的兩屆國會任期,陪他擔任過聯合國大使、共和黨主席。
前任第一夫人南希·里根在里根總統任期內在政治和人事上的干預被《紐約時報》稱「將第一夫人的角色擴展成了一種總統助理」。後任第一夫人希拉里·柯林頓則因為表示不願留在家裡烘焙餅乾,舉辦招待茶會卻選擇外出工作、追求個人事業而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但芭芭拉選擇放棄自己的事業。她曾經說過:「我的事業就是我的家庭。」事實上,芭芭拉對家庭的專註和鮮少在爭議問題上公開表達立場為她贏得了較高的民意。1999年民調顯示63%的美國人對芭芭拉印象正面,僅有3%的人不喜歡她。
老布希夫婦舊照
一些人看不上她的「賢妻良母」形象。1990年,當任美國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Barbara Bush)在衛斯理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並接受榮譽學位時,這所女子學院的學生髮表抗議,在一份請願書中稱芭芭拉是「通過她丈夫的成就獲得認可」,並接著說衛斯理女子學院「教導我們憑藉自己而不是配偶的價值獲得獎勵」。
然而她依舊出現在衛斯理女子學院,並用畢業典禮致辭探究人生選擇的複雜性。她告訴畢業生:「要珍惜你與人類的聯繫,尤其是家人和朋友。我們一直強調奉獻精神和勤奮工作的重要性,這是當然,但是與作為醫生,律師或商業領導者的義務同樣重要的是你同配偶,子女,朋友之間的聯繫,這些才是你將要進行的最重要的投資。在你生命的盡頭,你永遠不會後悔沒有通過更多的考試,沒有贏得更多判決或沒有多結束一筆交易,你會後悔的時候沒有與丈夫,孩子,朋友或父母一起度過。」
也許是芭芭拉對於家庭重要性的反覆強調,使得人們總是忽略她對於兩任布希總統政治生涯的重要影響。她是老布希總統一個敏銳、有價值的盟友,在至少四場全國競選中成為廣受歡迎的演講者:1980年布希被選為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的競選搭檔、1984年兩人謀求連任、1988年布希競選總統和1992年布希謀求連任。2000年,她加入了小布希總統競選。在他爭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期間,她出席籌款活動,並代表他在新罕布希爾和其他州和選民見面。包括她在民調中的較高支持率,這都是一筆重要的政治資產。
「我希望以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一個祖母的身份為人所知」,芭芭拉在1988年寫道,「這就是我。」
芭芭拉與女兒多蘿西
在競選活動中,芭芭拉強調自己關注教會、園藝和家庭,而非流行時尚,她也親身實踐了自己的這一主張,芭芭拉是一個可以戴假珍珠飾品、喜歡吃墨西哥卷餅外賣、穿著浴袍遛狗和拿自己開玩笑的人。她的白髮和莊重儀錶,符合民眾對老派祖母的想像,儘管她比丈夫小將近一歲,但很多人認為她看上去比她丈夫大得多。在老布希出任美國第41任總統的就職典禮上,她一頭白髮和佩戴了一串仿珍珠項鏈出席丈夫就職典禮。
儘管她承認簡·泡利在《今日秀》上告訴她「人們說喬治是80年代的男人,你是40年代的婦女」時她也很想哭。但是在丈夫就職典禮前夕,她說:「我從收到的信中得知,很多身材臃腫、白髮蒼蒼、滿臉皺紋的老太太都高興壞了。我的意思是,看看我這樣子,如果我能成功的話,她們也能。」所以當自己獲得較高的支持率時,她解讀是因為沒有人會因為她而感到威脅,因為她是「所有人的奶奶」。
布希家族的核心
芭芭拉認為:「你們家庭的成功和我們社會的成功,並不取決於白宮裡面發生的事情,而是取決於你家裡發生的事情。」的確,對於把家庭當作事業的芭芭拉來說,她展現出了自己果敢、歷練的一面。2012年,老布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他的妻子芭芭拉。「婚姻既是一項挑戰也是一項回報。在家裡,她是發號施令的那個人,她是一個傳奇。」老布希說。
在家裡面,所有的成員都要遵守「芭芭拉準則」。例如她要求他們晚上9點入睡,早上5點起床,不準反抗。小布希認為她的要求像軍隊教官一樣嚴格,兩人經常拌嘴,每當小布希發脾氣說髒話,芭芭拉就勒令他用肥皂洗嘴。直到小布希當上了總統。芭芭拉看不順眼的時候照樣指責。有一次,小布希跑完步後從外面大汗淋漓地衝進房間直接把腳蹬在桌子上,芭芭拉立刻怒吼:「把腳拿下去!」老布希對妻子說:」天哪,你現在吼的可是美國總統啊!」芭芭拉回應說:「我才不管!我就是不想讓他把腳放在我的桌子上!」
小布希與母親芭芭拉
她與老布希一共有17個孫輩,每年夏天孩子們必須參加芭芭拉的聚會,但這也是孩子們發怵的時刻,因為祖母會要求他們「準時起床」、「不要把衣服丟在地上」。在卧室貼警示牌,像新兵訓練營。
前總統夫人南希說過芭芭拉才不是一般家庭婦女,而是整個布希家族的中心。然而在一個家族中核心人物也許是嚴厲的,但是也不完全依賴嚴厲。她曾說:「但無論什麼時代,無論什麼時候,有一點永遠不會改變:為人父母,如果你們有孩子的話,必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你必須給孩子講故事,擁抱孩子,你必須愛自己的孩子。你們家庭的成功和我們社會的成功,並不取決於白宮裡面發生的事情,而是取決於你家裡發生的事情。」
芭芭拉儘管對孩子們要求嚴格,但是當他們面對困難時,她總是盡全力保護他們。在為長子小布希的總統競選活動助選期間,儘管對兒子的勝算表示憂慮,但只要有人當著她的面批評小布希,她一定會當面回擊,媒體還因此送她「獅子皇后」的稱號。當二兒子傑布·布希表達競選總統的意向後,芭芭拉一開始也表示反對,她直率地認為美國已經有太多「布希總統」了,應該讓位其他家族。不過,她後來改變立場開始為傑布助選,並公開表示看不上傑布當時的共和黨內部競爭對手特朗普,招致後者批評。
布希家族
「對我們來說,她意味著更多。」小布希在芭芭拉去世後發表聲明表示,「媽媽是讓我們腳踏實地、讓我們笑到最後的那個人。我非常幸運芭芭拉·布希是我的媽媽。」傑布·布希在聲明中將自己的母親稱為「自然的力量」。「我非常感恩能夠成為喬治·布希和這位慈祥的、外向的、有趣的、幽默的、堅強的、聰明的、優雅的女性的兒子,她就是自然的力量——芭芭拉·布希。」
「我不畏懼死亡」
芭芭拉的形象像極了很多家庭都會有的老太太,既熱情好客又坦誠直率,既溫柔親切又幹練果斷,內心溫柔為兒女操勞卻又對他們嚴格要求,儘管思想有些保守,但是在認為對的事情上據理力爭,有時討厭他們到甚至忍不住爭辯兩句,但是當你想起家的時候,她是最「當仁不讓」的符號。芭芭拉被譽為「美國珍珠」,在她身上閃耀著許多美好品質的光華,儘管她將許多心思放在家庭,但是她的影響力卻不止步於家庭。
芭芭拉在生前的一段採訪中說到:「我不畏懼死亡,這對我來說很好,因為我們在無限接近死亡。無論是對我親愛的喬治還是我自己,我都不懼怕。」除此之外,她還提到自己不畏懼死亡的原因之一是認為:「但我知道我會再次見到羅賓,用這種或是別的方法,所以我不懼怕死亡,我的信仰很強大。」
1953年女兒羅賓在因白血病在芭芭拉的懷中去世,當時羅賓年僅3歲。她與白血病作鬥爭期間促使芭芭拉開始為癌症慈善事業奔走。老布希夫婦選擇把羅賓的遺體捐給了科學研究。在1989年,當艾滋病仍籠罩在神秘和誤解之中時,布希夫人訪問了華盛頓的一個HIV感染嬰兒之家,擁抱了那裡的孩子們,以及一名被感染的成年人,這個舉動向美國國民傳遞著去接納包容艾滋病人的信號。
芭芭拉與子孫在一起
實際上,芭芭拉對子女的愛成為她熱衷各種慈善事業的強大動力。在三兒子尼爾被診斷為閱讀困難症後,芭芭拉開始投身掃盲事業。1984年,她以愛犬的視角寫了一本有關布希家庭的兒童讀物,並把賣書收益全部捐給慈善機構。老布希上任後,芭芭拉把「家庭掃盲」作為主要事業,以提高美國人的讀寫能力。她發起了芭芭拉·布希家庭掃盲基金會,她和老布希為識字掃盲慈善機構一共募集了數億多美元。她還現身著名電視談話節目奧普拉·溫弗里秀談美國成人的閱讀困境,並定期獻聲一檔全國廣播節目強調家長為孩子讀書的重要性。在丈夫卸任後,離開白宮的芭芭拉仍繼續堅持掃盲工作。
芭芭拉說:「我和喬治·布希懂得面對未經診斷或治療的學習障礙的絕望,因此我們也明白得到幫助後能產生的巨大喜悅和寬慰。我希望有一天,沒有任何一名美國人——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將受限於學習能力。」對《芝加哥論壇報》談及自己的掃盲事業時,芭芭拉還表示:「如果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閱讀,就會有越來越少的人感染艾滋病。無家可歸的人也會少很多。我很確信這一點。」
推薦閱讀:
※一個女人的品位在於選擇丈夫
※該不該換:《決勝21點》
※心理學告訴你:選擇喜歡自己的人還是等待愛的人。
※革命,一種最壞的選擇
※『攝影技巧』如何選擇恰當的曝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