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謝遐齡(下):如何推動儒家信仰建設?這幾點很重要

謝遐齡教授接受鳳凰網國學頻道的獨家專訪

【導言】

儒學是中國農業文明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它所強調的人的自我完善、倫理綱常、等級觀念等思想,與現代化所倡導的科學、民主、平等是矛盾的。因此,從儒學自身來說無法孕育引導出現代化,傳統儒學與現代化差異較大,但當現代化任務完成之後,儒學由於其自身的善變性及一些思想的適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促進現代化的發展。那麼,儒學的現代化如何推動?而推動儒學現代化的核心又是什麼,我們應該秉持何種態度面對且應有何種作為?對此,謝遐齡教授結合自己的經歷,進一步指出:儒學與現代看起來差異很大,實則二者內涵的精神是貫徹古今的。儒學現代化的核心正是推動儒家信仰建設,而儒家的信仰正是天道信仰。對於國家,國家行為是最大的助推力;對於學者而言,應該還原歷史真相做深入研究,而對媒體而言,需積極而謹慎處之。

以下為整理後的訪談實錄(下):

鳳凰網國學:推動儒家信仰建設,在官方、民間有什麼途徑可實現?現代媒體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謝遐齡:我想,推動力最大的還是國家行為。國家也確實做了很多事。如國家領導人曾向小布希和布萊爾引用孔子的話「君子和而不同」,提出不同文明之間不必衝突,而要和諧共存。這就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提升為今日世界的最高政治哲學。國家還在各國廣設孔子學院。這個行為透露一個信息,即國家認為孔子是代表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當今領導人明確宣稱,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定位為國家發展的根本。總而言之,對於傳統,國家的方針確定而清晰。重大舉措如去年年初兩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包含很多具體措施。我要講的是這個《意見》里未提到的。對於信仰,我認為天道信仰是民眾分散到繁多神祇的信仰之共同底色,是中國56個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華人的共同信仰。天道信仰應該得到國家承認,至少是默認;不要打擊。我認為這是國家應採取的行動。

學術界面臨著重大使命:

第一,對信仰問題的重要性應有更多了解,要關注這個問題。我所接觸的學術圈,長久以來,忽視信仰幾乎是思維定勢。我本人關注信仰問題,也是在現實中得到的啟發。近年邪教與其他宗教的大幅度發展使我得出判斷:文革後中國社會存在著巨大的信仰空間有待填補;民眾有信仰需求,渴望得到滿足。由此認定一個事實——信仰是與生俱來的深藏於人的本性中的生命衝動。信仰需求會引發宗教格局變化。

第二,國學研究要關注各學派與信仰的關係。自從「哲學」一詞成為學科名稱,就引導研究者忽視諸子的信仰維度、引導儒學研究忽視經學的信仰維度。中國思想史與中國宗教史相互隔離為兩股道。忽略信仰的儒學研究,遮蔽了靈魂;致使不少學者認為,孔子的積極貢獻是遠離宗教、把儒家引向人文主義。我們應該全面、完整地研究中華民族的精神歷程,關注長久忽視甚至遺忘的信仰方面。研究道家和墨家,較容易關注其宗教方面。研究儒學,忽視其宗教方面的傾向較為嚴重。這種情況與先儒的研究重點相關。宋明時期,理學家專事講學,不參與國家級祭祀工作,故而研究重心放在義理方面。但他們並未輕視信仰,只是很少論述。天命信仰及國家宗教,於他們是生活世界,健全靈動地生存著,無須成為話題。今日恰逢其缺失,使社會生活產生諸多問題,故而凸顯為話題。我們研究儒學,就應補上這一維,恢復其完整面貌。

民間的事,學者不宜干預。民眾的天命信仰處於晦暗狀態,有待喚醒、激揚。學者的責任是指出,中華民族以天命(上天、天道)為信仰;由於占人口總數70%的國民上天信仰處於晦暗狀態,成為「信仰空間」中的空白地帶,致使成為邪教的爭奪對象。目前以科學抵制邪教的思路是錯誤的。康德哲學的主要貢獻之一是劃清科學與信仰的界限。誤譯為「限制知識、為信仰留地盤」的名言,實際義涵是科學知識無益於信仰。民眾的本己信仰蘇醒了,邪教就找不到發展空間了。信仰需求未得到滿足的民眾甚多,民間潛存著強大的覺醒動力,但不排除被誘引到邪教方面去的可能性。民間信仰中往往雜有一些「淫祀」,在遏制之列。把淫祀與歸屬於天命信仰體系的神祇區別清楚,不要一律作為「封建迷信」打擊,有關職能部門的官員要提高專業水平。學者的使命是研究,處理實際事務則有司存。

當代媒體影響力日益強大,提供的推動力隱隱有與國家相比之勢。處於崛起之初,水準遠遜於國家也屬當然。我們一方面看重媒體,另一方面盼望媒體較快地提升自身水平。「天步維艱」,船大了轉彎必緩。潮流湧來,挾泥沙而倶下,信仰覺醒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夾雜一些不良現象。辨識準確、處置輕重得當,都不容易把握。無疑,媒體應發揮重要作用——起到指引作用。可見,情勢要求媒體有高水準。要多高才行?影響力多大,水準就應該多高。既然人們舊稱媒體為「無冕之王」,你媒體的水準就要以國家水平為目標。所以,我希望媒體要自重——知道自己有多麼的重要。不輕易發聲;一旦發聲就恰到好處。換句話說,媒體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積極而謹慎。

*以上經謝遐齡教授審訂並授權鳳凰網國學頻道獨家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閱讀】

專訪謝遐齡(上):中國人的「天命信仰」有何獨特之處?

專訪謝遐齡(中):傳統復甦 需抓住「天道」這一核心


推薦閱讀:

寧德這四大水宮都在哪你知道嗎?
劉夢溪:重建中華文化的信仰之維
人生如果沒有信仰……
基督信仰不是宗教! - Qzone日誌
當前途與信仰相衝突時,怎麼選擇?

TAG:信仰 | 儒家 | 建設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