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紀念「梨園冬皇」孟小冬誕辰110周年

孟小冬(1907~1977)

孟小冬,1907年出生於梨園世家,北京人。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凈,她的父親、伯、叔都是京劇演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也就別無選擇地走上了從藝的道路。

她九歲開蒙,向姑父仇月祥學唱老生,十二歲在無錫首次登台,十四歲就在上海乾坤大劇場和共舞台先後與張少泉(電影明星李麗華之母)、粉菊花、露蘭春、姚玉蘭等同台演出,居然有大角風範,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當時的評論界贊她「扮相俊秀,嗓音寬亮,不帶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勢」。

1920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就約請孟小冬灌制了《逍遙津》《徐策跑城》《捉放落店》《武家坡》《打鼓罵曹》《奇冤報》共10面唱片,由京胡名家孫左臣操琴,當時她才14歲。

孟小冬《徐策跑城》唱片

孟小冬《徐策跑城》1920年唱片 來自京劇方舟 06:33

【唱詞】(頭段)[高撥子導板]

耳邊廂又聽得家院來稟,[高撥子垛板]

老徐策我就站城樓,我的眼又花耳又聾,眼花耳聾、耳聾眼花,觀不見城下兒郎來的是哪一個,爾的爹姓甚、母姓甚?哪省哪府哪州哪縣,庄村上面有家門;住外城爾是住內城,排行第幾名?說的清、道得明,老夫開了城、放下弔橋就進城;說不清道不明,要想進城你萬不能,

[高撥子散板]

報上了爾的花名。

聽說我兒到來臨,

喜在眉頭笑在心。

家院開城把弔橋放定,

一一從頭說其情。(二段)

[高撥子原板]

湛湛青天不可欺,

未曾起意神先知。

善惡到頭終有報,

也有來早並來遲。

在陽河堂上定下了罪,

三百餘口命歸陰。

酒醉出了遼王境,

大放花燈惹禍根。

酒醉出了遼王府,

萬歲爺的金冠俱打碎,

張泰的門牙落埃塵。

旨下了金殿城門閉,

捉拿薛剛一個人。

算一算薛家來了人和馬!

(白)青龍會八百人馬,薛蛟、薛葵、薛剛!

孟小冬《四郎探母》劇照

1925年,孟小冬離開上海,到北方尋求藝術上的更大發展。除了演出以外,她先後向陳秀華、陳彥衡、王君直、蘇少卿等人請益,鑽研譚派藝術。經過長期舞台實踐,最終她把目標鎖定在余派(新譚派)上,下決心要立雪余門,親炙教導。

1932年,長城唱片公司約請孟小冬灌制了《珠簾寨》《捉放曹行路》《捉放曹宿店》共10面唱片,由余叔岩的弟子楊寶忠操琴。

孟小冬《珠簾寨》唱片

孟小冬《李陵碑》劇照

1938年10月21日,孟小冬正式拜余叔岩為師,成為余氏關門弟子,也是唯一的女弟子。其藝術在拜余之後較之拜余之前有了質的飛躍,能與當時京劇老生翹楚馬連良、譚富英等相頡頏,譽滿全國,被尊稱為「冬皇」。

1947年9月7日和8日,孟小冬連續兩天在上海中國大戲院演出《搜孤救孤》(孟小冬飾程嬰,趙培鑫飾公孫杵臼,裘盛戎飾屠岸賈,魏蓮芳飾程妻),盛況空前,也是她最後的舞台演出。

孟小冬(右)《搜孤救孤》劇照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隨杜月笙一家遷居香港。杜死後,她獨居香港,深居簡出,有時教授弟子。

新中國成立後,流落在香港的京劇名家馬連良、張君秋、楊寶森、俞振飛等在統戰政策的感召下返回內地。周恩來總理曾委派章士釗多次赴港做孟小冬的工作,說服她回歸。當時孟母張雲鶴女士尚住在北京,以為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卻遭到孟小冬的婉拒。

孟小冬《空城計》吊嗓錄音

孟小冬《空城計》劇照

1967年,因杜家親友均在台灣,為避免孤寂,孟小冬便由香港轉遷到台北定居,閉門靜養,由絢爛歸於平淡。

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因肺氣腫和心臟病併發症去世,終年70歲。

左起:孟小冬、姚玉蘭、章遏雲(四大坤旦之一)在台灣的合影

關於孟小冬一直有說不完的話題,那就是梅孟、杜孟之間的故事。時光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當事人都已作古,很多事情也只能是一個謎!

杜月笙之子杜維善也已年近八十,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採訪中談到了一些孟小冬晚年的情況,他是當事人之一。

下面節選自《三聯生活周刊》副主編李菁的新書《走出歷史的煙塵》(「口述」專欄結集),原題為《我的父親:海上聞人杜月笙》。

我想孟小冬對我父親還是有感情的,否則她不會跟父親一塊兒到香港來。父親在去世的一年前和她結婚就是給她一個名分,否則在遺囑里怎麼分財產呢?除了我們家人之外,那天參加婚禮的人並不多,大家一起吃了頓飯,拍了幾張照片。婚禮那天,孟小冬很高興,久病的父親也難得有了精神,他帶病陪客。這段婚姻無所謂誰成全誰,他們之間是有感情的,我父親一向重視她的藝術成就,孟小冬也很仰慕我父親,她同父親結婚不是報恩,也不是無奈的選擇。再加上我母親也在當中撮合,所以走在一起比較容易。現在出版的那些書,像《梨園冬皇孟小冬傳》,講我父親怎麼和孟小冬在一起的,他們說的那一套不可靠。

孟小冬與父親結婚後,我們喊她「媽咪」,管自己的母親叫娘娘。平時,孟小冬喊我母親叫姐姐,因為在與父親成為夫妻前,孟小冬和母親都是京劇演員,她們的關係都不錯。

孟小冬年輕時很漂亮,她從前抽大煙,但這也不影響她的唱功。孟小冬性格比較孤傲,晚年在香港、台灣的時候,她始終不唱,連清唱都不唱,最後一次清唱是在香港給張大千唱的,因為張大千喜歡聽她的戲,這是面子很大的事情。雖然後來她不怎麼唱戲了,但還是很有威望,我太太有一次問孟小冬:「您還預不預備唱啊?」孟小冬回答一句:「胡琴呢?」是啊,沒有胡琴你怎麼唱。

1952年,我們和母親先去台灣,孟小冬先是一個人待在香港,直到1967年也到了台灣。孟小冬到台灣以後生活平淡,她自己租一個房子,獨住。她早年在北平時領養過一個孩子,關於她懷了梅蘭芳孩子的事是謠傳。孟小冬晚年過得不錯。她沒什麼經濟來源,就是靠我父親留給她的和她自己當年掙的錢過活。她對錢也沒有特別多的需求,就是希望有朋友每天到她那裡去,像我太太、二姐去她那裡打牌她就知足了。孟小冬對我們很親近,拿我們當自己兒女一樣。我們對她也很好。每天她家裡面都有人,我母親天天去。

前幾年出的那一本《孟小冬傳》,講她有十大弟子,根本沒這回事。有幾個人經常到孟小冬家裡去聊天、說戲。她的個性是這樣的:她絕對不得罪人,所以你跑去問她「孟老師我唱得怎麼樣」,她的回答永遠都是「好」。孟小冬突然之間生病了,去世了。他們實際上都沒有拜過孟小冬,所以孟小冬去世後他們商量:我們在靈堂磕個頭就算了。那天很多人都來靈堂給孟小冬磕頭,都是弟子了?所以說所謂「十大弟子」其實是一個大笑話。

後排左起:杜美如(杜月笙之女)、孟小冬、杜維善(杜月笙之子)

前排:姚玉蘭(杜月笙之四夫人)

孟小冬與馬連良1963年在香港合影

孟小冬與張大千合影


推薦閱讀:

表友秀表:給自己的鼓勵和紀念 入手積家大師腕錶
不斷巨量發行的紀念幣,收藏者該如何調理思緒?
紀念毛主席誕辰119周年
紀念基本法頒布25周年[文章頁]
紀念5.12,回訪汶川地震一支農民救援隊:不為名利

TAG: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