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安傳播】脂肪肝不僅僅是亞健康,它是病得治!

  隨著身邊人群脂肪肝的檢出率逐漸增多,人們對它越來越不以為然,總認為脂肪肝至多算是一種亞健康狀態,不是真正的疾病,根本無需治療。那麼脂肪肝究竟是不是病,要不要治療呢?北京佑安醫院中毒性肝病科高冀蓉主任醫師和您說說這個事。

  一、什麼是脂肪肝?

  簡單說來脂肪肝是肝細胞內異常蓄積增多的脂質,主要為中性脂肪甘油三酯(>50%),其他脂類成分、糖原含量、蛋白質及水分也相應增加,但常伴磷脂/膽固醇酯比例下降。脂質是自然界中能為機體利用的有機物質,可分為脂肪和類脂兩大類,脂肪即三酯醯甘油或稱甘油三酯,類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膽固醇及其酯等。肝臟是機體脂類代謝的中心,它能合成和儲存各種脂類,不僅供應肝臟,而且供應全身的需要。脂質成份在體內是處於相對平衡而又是不斷變化的,它們在體內受飲食、營養、激素及肝功能狀態等影響而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在肝臟與脂肪組織之間經常有甘油三酯的反覆循環,而肝臟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但再酯化成甘油三酯的能力幾乎無上限,如此結果經常發生則導致肝臟甘油三酯的堆積,形成脂肪肝。過去醫學界曾認為,脂肪肝是一種肝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理狀態,不會引起肝炎和肝纖維化,但大量的臨床研究結果已經證明,脂肪肝是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臨床最常見的慢性肝病。

  二、脂肪肝要經過哪幾個階段?

  脂肪性肝病是遺傳-環境-代謝應激相關性疾病,它包括酒精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兩大類。當前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病率也正不斷攀升,且起病漸趨低齡化,已成為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肝病,在我國亦有望成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所以其流行現狀也愈來愈不容忽視。數據表明,西方國家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為20%~33%,肥胖症患者單純性脂肪肝患病率為60%~90%,亞洲國家略低,但呈現快速增長且呈低齡化發病趨勢,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別為28%~55%和27%~92%。在我國,雖然病毒性肝炎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脂肪性肝病卻也以驚人的速度在增長,有數據報告,白領中檢出脂肪肝的比例已達到20%以上,且也有漸趨低齡化的傾向,更為嚴峻的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還與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及其相關心腦血管事件密切相關,已發展成為公共健康問題。

  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都可以根據疾病進展的不同病理階段分為,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及肝硬化,甚至肝癌。脂肪肝的臨床表現一般與脂肪肝的程度及其病理分期密切相關,輕度單純性脂肪肝可無臨床癥狀,大多數患者常在健康體檢或因其他疾病進行肝臟影像學檢查時發現,從而確診脂肪肝。中度或重度脂肪肝特別是病程長、並發脂肪性肝炎、進展性肝纖維化的患者,臨床表現比較明顯,與其他慢性肝病一樣,出現的癥狀無特異性,主要的表現有食慾減退、噁心、乏力、肝區疼痛、腹脹,以及右上腹壓迫感或脹滿感,肝臟輕度或中度腫大,肝臟表面光滑,邊緣較圓鈍,質地正常或稍硬而無明顯壓痛,肝功能酶學指標異常等,但肝臟腫大程度與病情輕重無關。

  雖然肝活檢仍然是診斷脂肪肝及其分型和分期的金標準,但是在臨床實踐中,肝活檢診斷往往不太可行,因此,目前主要依據生化指標和肝臟影像學(B超、CT、磁共振)檢查診斷。生化指標主要是血清轉氨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迄今為止仍被認為是反映肝細胞損害的「金標準」,通常脂肪性肝炎時伴血清轉氨酶增高,但部分單純性脂肪肝患者血清ALT亦可增高,故生化指標亦難以與肝脂肪變程度相一致,因此影像學診斷成為十分重要和實用的臨床診斷手段。目前國內外專家都推薦影像學檢查作為脂肪肝診斷的重要方法。當肝臟脂肪化達到10%時實時超聲圖像便可出現異常,若肝臟脂肪變達到30%~50%以上時超聲多可準確診斷。所以腹部超聲檢查簡便、實用宜行。

  三、脂肪肝有什麼危害?

  研究報告,長期大量飲酒,首先造成脂肪肝,然後可經酒精性肝炎和(或)酒精性肝纖維化發展為肝硬化,嚴重者發展為肝衰竭或肝細胞癌。在歐美國家中,大量飲酒(男>80g/天,女>40g/天)引起脂肪肝和肝硬化的時限分別為5年和20年,但有患者在小於上述飲酒量及飲酒時限時也發生了肝硬化。慢性嗜酒者中約57.7%發生了脂肪肝,20%~30%最終發展為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必須經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這一中間階段才會發生肝硬化,研究表明,部分NASH患者在初診後10年內可發生進展性肝病和肝病相關死亡。此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代謝紊亂相關事件也已成為影響脂肪性肝病遠期預後的重要因素。因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成為21世紀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也是我國越來越重要的慢性肝病問題。而隨著當代醫學模式的改變,社會現實要求臨床醫生必須將預防保健與醫療工作相結合。

  四、面對脂肪肝,我們應該怎麼做?

  1.   培養健康行為。有研究表明,在相同年齡情況下,基本健康行為越多,健康狀況越好。基本健康行為或生活方式包括,每日正常規律的三餐而不吃零食,每日吃早餐,每周2~3次的適量運動,適當的睡眠(每晚7~8小時),不吸煙,保持適當的體重,不飲酒或少飲酒,心理平衡與自我調適等。

  2.   平衡膳食、合理營養。防治脂質代謝紊亂性疾病的膳食設計特點應該為:低熱能,即不超過標準體重熱能要求;低脂肪,烹調方式以蒸、汆、拌、煮;高蛋白,儘可能選用一些優質蛋白的原料;高纖維素,適量碳水化合物,選用粗糖,含糖量低、纖維素豐富的蔬菜;多維生素,選用含維生素B、C豐富的葷素食物與水果;少鹽忌刺激性的調料;食物品種多樣化;少喝含糖飲料和果汁。一日三餐定時限量,早餐要吃飽、中餐要吃好、晚餐大半飽,避免過量攝食、進零食(特別是甜食)、吃夜宵等不良習慣,以免擾亂代謝功能,誘發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

  3.   健身與增加運動。應根據自身情況,堅持參加中等運動量的體育鍛煉,並持之以恆。避免養成久坐少動的習慣,就增加熱量消耗而言,能坐則不躺,能站則不坐,能走則不站,能快則不慢。堅持體育運動可以培養正常而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4.   重視體檢。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具體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血壓、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肝臟B超等,以早期檢出和發現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相關疾病,及時採取措施阻止病情發展,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

  然而,生活中人們對脂肪肝的認識尚存在許多誤區,導致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實施。

  五、脂肪肝誤區不可小覷?

  誤區一、脂肪肝是身體肥胖人的「專利」,不會「光顧」瘦人。

  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準確。是的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與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長密切相關,肥胖症患者發生單純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可以高達60%~90%,但即使應用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的標準診斷肥胖症,體重指數和(或)腰圍均正常的脂肪肝患者在亞太地區仍不少見,所以,瘦人同樣也是可以患脂肪肝的。此外,一些藥物和工業毒物也是引起脂肪肝的病因,而與體重沒有關係,當及時停葯或脫離有毒工作環境後,肝內脂肪沉積在數月內就可完全消退。

  誤區二:患有脂肪肝的人血脂都高,那對應治療就需要服降脂葯。

  儘管高脂血症與脂肪肝關係密切,但兩者之間通常並非因果關係,至今國內外尚缺乏降血脂藥物能夠有效減少肝臟脂肪沉積的臨床循證證據。目前脂肪肝病指南建議,如不伴有高脂血症,就不需用降血脂葯;若脂肪肝伴高脂血症,需根據高脂血症的原因、程度以及發生動脈硬化性心腦血管病變的概率,酌情決定是否需用降血脂葯。對於肥胖、糖尿病引起的高脂血症,主要通過節食、運動等措施控制體重和血糖,達到調整血脂和防治脂肪肝的目的。對有高脂血症家族史並且血脂增高明顯者,則需用降血脂藥物治療,此時降脂葯可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誤區三:都說脂肪肝是大魚大肉(吃葷)吃多了所得,那患有脂肪肝就得吃素。

  脂肪肝病人的飲食治療就是要控制飲食,合理分配蛋白質、脂肪和糖的比例。在總熱能一定的情況下,給與脂肪肝病人高蛋白、低脂肪、適量糖類的膳食,蛋白質佔總熱能的15%~20%,其中1/3以上為動物蛋白,脂肪佔20%~25%(包括食物中所含脂肪及烹調油在內),碳水化合物佔50%~60%。脂肪肝病人若飲食過分強調吃素,易造成營養不均衡,導致部分營養素缺乏,甚至發生營養不良,反而加重脂肪肝。

  誤區四:脂肪肝若不重視,最後會轉成肝癌

  這種說法有誤。單純性脂肪肝進展緩慢,隨訪10~20年肝硬化發生率低(0.6%~3%),如已發展為脂肪性肝炎,則病變完全康復常需半年乃至數年以上。在其他慢性肝病患者中,並存的單純性脂肪肝及其基礎疾病可能會促進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發生。因此,對脂肪肝患者應早期、合理診治,部分脂肪肝患者難以康復可能是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及療程不足等所致。

  

  訪問專家:高冀蓉,主任醫師,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從醫29年余,積累了大量豐富的臨床經驗。熟練對重症肝炎、消化道出血、難治性腹水及肝性腦病等急危重症的搶救治療。擅長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及對肝癌、肝硬化、門脈高壓症、自身免疫性肝病、遺傳代謝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傷、脂肪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等的診治,對肝病合併糖尿病、心臟病、腎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脂肪肝門診出診時間:周二上午

  肝病門診出診時間:周三上午、周四下午

  (註:卡通圖片源自網路)


推薦閱讀:

Structure:科學家或有望開發抵禦超級耐葯細菌傳播的新一代抗生素
「西遊戲」與《西遊記》的傳播
思考與行動| 細說豬場的病原傳播途徑
「說」新聞和「播」新聞的傳播之道
美國次貸危機陰謀的醞釀、發生、傳播、擴散和思考對策(轉載).doc

TAG:健康 | 亞健康 | 脂肪 | 傳播 | 脂肪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