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徐大緯:對石庫門與上海絞圈房的最新詮釋
由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聯合米域主辦的FCF未來城市論壇Vol.01「文化歷史建築再生」已落幕。
第2期分享,來自曾承擔幾十項國家級和上海重大工程項目的建築設計的高級建築師徐大緯。
徐大緯,曾承擔幾十項國家級和上海重大工程項目的建築設計,現任上海智盈建築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建築師
對石庫門與上海絞圈房的最新詮釋
現在對於石庫門的起源有兩種表述,第一種認為石庫門是由江南傳統的三合院和四合院脫胎而成,布局採用了歐洲的連排式。我們的觀點認為石庫門是脫胎於上海的絞圈房,石庫門的里弄布局沿襲市鎮傳統的街巷制。
這裡面有幾個問題,石庫門到底是「混血兒」嗎?石庫門是中國建築還是外國建築的一個變種?是洋人設計和施工的嗎?這一系列問題是比較困惑大家的。
一、四合院是中國漢民居的基本建築形制
四合院是中國傳統合院式的住宅統稱。合院式建築最早的發現在陝西, 3000年前的西周遺址,是被公認的中國最早的四合院。2000年前,東漢的墓碑上面的磚,有一種四合院畫像磚。1900年前漢代有陶制四合院明器,1000年前的唐三彩四合院明器,做得更加精緻。
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的四合院呢?實際上我們國家歷史上有15次大的移民,最著名的移民就是明初朱元璋的時候,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遷往全國各地的移民曾達百萬人之多。四合院的搖籃是中原地區,由於移民到處跑,建築形式也跟著人遷移,於是中原地區的四合院被帶到各個地方去。
現存的四合院比較多,北京、山西、四川、揚州、蘇州,還有少數民族,大理、客家族,到處都有四合院。
四合院還影響到中文的文字里去了,是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載體。四合院是宗法等級制度,儒家禮學尊卑有序、綱常倫理的建築體現。四合院的風水理論,天人合一、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千百年來漢民居傳承的血統和基因,是一脈相承的。
二、清末民初上海民居基本形態的演繹
三合院和四合院是上海民居合院建築的基本形態(絞圈房和石庫門)。
上海的四合院是什麼樣的?
衛星地圖上可以看到召稼樓的三合院(奚氏寧儉堂)和四合院(梅園),都是上海地區一種典型的成長型的絞圈房。當人們有了錢、有了地,就會不斷地擴展。從1948年三林地區農村的航拍圖看,當時上海的房子看起來是方的,像樂高玩具一樣拼起來的,有親緣關係的家族,住在一起形成聚落。上海民居另外一個重要的分布地區就是集鎮,形成了許多一層或二層的前店後宅,前店後作坊的絞圈房四合院。1948年,在上海西區安福路、五原路、淮海西路、華山路、徐家匯附近、萬航渡路和愚園路,還有有大量絞圈房存在,可以推斷在上海不管是郊區還是市區,絞圈房曾經是是一統天下的。
上海浦東的張聞天故居是一層三合院絞圈房,三面雙坡屋頂。雙坡更適合排雨水,後埭是客廳以及長輩居住,哥哥家住東廂房,弟弟家住西廂房。這是宗法制度,長幼尊卑的體現。三合院不是永久的三合院,有錢了就前面加一埭,成為四合院,還會前面再擴建一個三合院或四合院。
絞圈房是上海的四合院,這個四合院不比北京的四合院差,還很精緻,房子全部併攏。北京的四合院都是一個個房子分開的,因為沒有排雨水的問題。
二層三合院絞圈房,特點跟一層的一樣。三面的雙坡屋頂,東廂房、西廂房,裡面有一個儀門,非常漂亮。這是送客人出去的禮儀之門,很高的待遇,但是在外面看什麼都沒有。
二層四合院絞圈房,特點也是這樣的,四個方向一定要雙坡,而且要45度交接,可以排雨水,這是上海地區絞圈房的特點。
四個方向雙坡屋頂的二層絞圈房脫胎成為上海第一個四合院石庫門「興仁里」,是為商業服務的,絕大部分都是作為錢莊之用,下層開店,上面可以居住。二層四合院絞圈房和四合院石庫門的平面布置和空間形態高度相似。上海廣東路建成第二個石庫門裡弄「公順里」,是三合院石庫門。二層三合院絞圈房和三合院石庫門的平面布置和空間形態高度相似。
後來發生了鴉片戰爭,有了《南京條約》,上海成為一個通商口岸。租界成為了上海富商的避難場所,大量的石庫門裡弄興建,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演進和脫胎為上海石庫門。石庫門建築順應傳統民居的居住平面和空間,滿足居住、商鋪和倉庫等各種功能,成為喜聞樂見的宜居民居類型。
二層的絞圈房和石庫門有何不同?區別就是絞圈房的前門的牆體砌築的較高,裡面有磚雕儀門,深藏不露。而石庫門裡面沒有儀門,所以,前門的牆體被大大降低,通風與採光比絞圈房更好。「絞圈」一詞來自上海木工術語。
石庫門的大門和絞圈房的大門的尺寸基本相同,一般寬度大於1.45米,高度大於2.8米,必須符合魯班尺的風水吉數規律。
再講就是石庫門的工匠,施工早期石庫門的工匠,主要來自本地和江浙一帶水木作工,其中川沙地區和高橋地區的木作營建商和浙江寧波地區的石匠密切合作,建造了大量的石庫門,數量達到上海民居的70%。
絞圈房是上海的四合院,是江南傳統廳堂式民居的一個小分支。上海絞圈房脫胎成為石庫門的5個必備條件:1.平面布置:一正兩廂,中軸對稱的合院2.空間形態:三面雙坡絞圈屋頂3.穿斗式木結構(立貼式)4.石庫門門的建構和尺寸 5.施工工匠的主要來源是本地的水木作工匠(本幫)。
現在,我們在許多石庫門弄堂找到一些外面是巴洛克風格的石庫門,而天井裡有漂亮的中式儀門,它們就是遺存的絞圈房,經歷了很多年後,它們主動或被動地披上了巴洛克風格的外衣,喬裝打扮,「混跡」於石庫門弄堂之內。如何找到隱藏在石庫門中的絞圈房呢?從衛星地圖上看,絞圈房的體量明顯地比石庫門大了許多。
1907年,唐山啟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引進丹麥史密斯迴轉窯,大量生產和供應「馬牌」水泥——洋務運動的成果。石庫門的建造進入磚牆承重結合鋼筋混凝土圈樑的結構模式,不斷改進平面布置、外立面豐富多彩,有陽台,巴洛克風格的門楣、窗楣和山牆,中西合璧,凸顯海派風格,成為上海城市的優秀建築。
上海石庫門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個就是木結構,1872-1910年,這個時候應該是白牆黛瓦,但是現在找不到白牆,因為房管處不是塗成黑就是黃,就不是白的。第二個就是工業革命,1910-1920年,叫灰色年代,牆面和門頭都是清一色的水泥灰色,是後期老式石庫門的一種,再後面我叫它摩登時代,就是1920年以後,清水紅磚牆,中西合璧式的,美輪美奐。石庫門充分體現了它的中國血統和上海基因。
從1872年-1910年的38年時間裡,石庫門充分體現了它的中國血統以及上海血統的特質和基因。石庫門姓「中」,是它的本質,重來沒有改變過。石庫門不是一個「混血兒」,不是中西合璧的產物。
簡單講一下結論,絞圈房是上海的四合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四合院基因;絞圈房是上海民居的根、屬於江南廳堂式合院民居的一個分支;絞圈房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條件下脫胎成為上海早期石庫門;絞圈房獨特的地域元素和社會歷史元素有別於其他民居建構的綜合特徵。
三、上海絞圈房獨特性
絞圈房具有抗颱風的功能和聯排拼接的功能。
上海絞圈房是江南傳統民居的小分支,在特定的地理和氣候環境條件下,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發展成為具備抗颱風功能的特殊民居形式。
1.上海絞圈房是典型的天人合一的生態民居,是海洋文化的載體。
2. 上海絞圈房三面或四面雙坡絞圈的屋頂,壓低了屋面的底標高,減少了側牆的受風面積,以抵禦颱風的侵襲。
3.上海絞圈房二層三面或四面雙坡的屋頂,與二層三面或四面雙坡屋頂的石庫門建築,在空間形態方面高度吻合,符合脫胎的基本條件。
4.江南傳統民居僅具有兩面雙坡的屋頂,與石庫門建築的空間形態不同,和上海石庫門的起源難以關聯,認為石庫門源於江南民居是錯誤的。
上海絞圈房聚落,是四面雙坡的絞圈屋頂;江南古鎮民居聚落,是兩面雙坡兩面單坡屋頂。絞圈房從江南民居脫胎了以後,基因發生了改變。上海絞圈房分布在上海浦東地區和浦西七寶古鎮以東地區。在七寶劃一條線,七寶古鎮民居、泗涇古鎮民居(七寶古鎮以西)屬於江南民居的範疇。
另外,絞圈房具有橫向聯排拼接(聯院式)的性能,不斷延伸。由江南院落式民居沿襲下來,縱向的「進」和橫向的「落」或「路」,可以橫著排,又可以豎著排。
我們來看一下興仁里這個院橫向聯排的石庫門弄堂,戶戶朝南,主次弄分明,相對封閉。絞圈房聯排功能的奧秘,是柱頂的榫卯木結構,這個結構非常穩定,也就是可以不停聯排的原因。歐洲的聯排,戶戶面街、忽略朝向、開放式,跟我們的特點完全不一樣。
上海石庫門建築房屋聯排的格局源自於絞圈房與生俱來的聯排拼接性能,是租界投資商在上海弄堂里房屋聯排布局的最佳房型,並日趨規範。源自於上海集鎮傳統的街巷制和「非」字形規劃格局,認為和外國房屋和城市的聯排格局有關,依據不足。
—End—
推薦閱讀:
※建築師提效秘籍:巧用過濾選擇對象,提高繪圖效率
※當建築師遇上蛋糕,奇蹟便發生了......
※對建築師而言,鄉建之路需情懷與理性同行
※建築師的職業一般分為幾個階段?
※講座預告丨彼得·埃森曼:第二數字時代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