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相承的守墓家族
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宋家13代人為南宋丞相守墓800多年虞允文系南宋丞相、著名抗金將領,曾指揮宋軍以少勝多,於採石江面大敗金軍,取得輝煌勝利。虞允文於1174年病死,葬於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丞相村西。死後第四年,宋孝宗下詔,指派宋氏家族開始負責守墓。從那時起,宋家世世代代為虞允文守墓。至今,宋家守護這座大墓已經800多年了,傳至第13代,堅守著「宋氏不絕,守墓不止」的誓言。第13代守墓人名叫宋克成,他6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接替父親成了守墓人。後來,兩個哥哥先後到外地闖世界,他留下來守墓,和妻子一守就是65年。連北京的外孫結婚,他也沒去成。宋克成唯一一次出遠門,是在2000年去河北看大女兒。出遠門時他天天心神不定,為盜墓賊猖狂而擔心。當地民間有個傳說:虞允文採石大捷後,因小人讒言被皇帝殺頭。後來皇帝發現殺錯了,命人做了一個純金的頭和虞允文的身子一起下葬。這勾起了盜墓賊的慾望。上世紀80年代初,盜墓賊比較猖狂。仁壽縣文物機構特地配備了一支火銃給宋克成。1999年的一天夜裡,六個盜墓賊到虞允文的墓地盜墓。宋克成被狗叫聲驚醒,連忙起床喊醒兒子,拿上手電筒扛起火銃就朝墓地跑。跑到墓地旁時,宋克成大喝一聲,朝天放了一槍,嚇得盜墓賊落荒而逃,一名盜墓賊被宋克成的兒子逮了個正著。如今那桿火銃早已銹跡斑斑,不能用了,宋克成還是保存著,說看到它就想起了那個晚上,就想到自己的責任。宋克成日常要清掃墓園衛生,清除雜草,每天早、晚對墓園各進行一次巡視。每逢月初、月半、月末舉行祭祀儀式。清明祭拜期間,宋克成就成了臨時導遊,一遍一遍講述虞允文的故事。現在宋克成已經85歲了,眼睛也不太好使,活也慢慢干不動了。因為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守墓重擔就要落在兒媳身上。從上世紀80年代起,宋克成就被文管所委託做看護。2001年,政府認可了宋家的守墓義舉,特意為宋克成老人頒發了《文物保護管理工作證》。2004年,文管所又對丞相墓進行了保護性擴建。如今的宋克成是仁壽縣文物管理員,每年都有津貼。
達爾扈特人為成吉思汗守陵近800年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討西夏的途中病逝。在遺體秘葬的同時,遵其遺言,將他的衣冠、帳篷等遺物運到鄂爾多斯高原伊金霍洛旗安葬,並從宮廷守衛者中挑出500戶專門守陵,這些守陵人被稱為達爾扈特人。在過去近800年的時間裡,蒙古族達爾扈特人唯一的職責就是為成吉思汗守靈、祭祀。他們世代不耕種、不狩獵、不納稅、不服役、不當官,但隨著社會發展,目前僅有部分人在做著每日的守陵工作。在成吉思汗陵宮內「上班」的達爾扈特守陵人,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守護陵園、點酥油燈、進行祭拜。他們必須終生為成吉思汗戴孝,不允許穿華麗的衣服「上班」。每天上班時間為早晨7:00到晚上8:00,晚上8:00至第二天早晨7:00兩個時段。達爾扈特守陵人輪流值班,以此確保成吉思汗長明燈不滅。成吉思汗陵管委會提供消息表明:這些達爾扈特守陵人除了在成吉思汗陵工作期間必須穿蒙古袍外,下班時間可以穿休閑服飾,他們的日常生活與普通民眾沒有太多區別。目前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從事守陵、祭祀事務的達爾扈特人也叫「文物管理員」,享受國家公務員的待遇。安徽李家為明大將守墓580多年 傳承28代組建了中國歷史上首支正規編製的「炮兵」的明代著名將領柳升是懷寧縣人。明代永樂年間,柳升跟隨明成祖朱棣五次征戰,立下不少戰功。官至征虜副將軍、安遠侯,統領神機營。明宣德元年征討西南時,柳升戰死沙場,賜葬於現在的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清河鄉清河社區柳林組。柳升後人散居全國各地。世代居住這裡的李姓族人擔起了看護柳升墓的重任,一守就是580多年。現任看護人李達節常年累月要到墓地巡查;每年清明過後,都要給柳升墓大掃除,砍掉墳頭上的雜樹,清洗墓碑。李達節祖上曾擔任柳升的管家,柳升死後,李家受柳家所託守護柳升墓地。祖上信守承諾,將此事代代相傳,傳到現在已經是第28代了。上世紀60年代,柳升墓遭遇破四舊,墓碑被剷平,直到2002年才重立墓碑。現如今柳升墓古木森森,綠草茵茵。佘家為袁崇煥守墓300多年 傳到第17代搬離墓園1630年,抗清將領袁崇煥被處死後,其麾下一佘姓部下冒險將袁將軍的頭顱取走,葬於自家宅內(如今北京廣渠門內東花市斜街52號院),並留下祖訓命子孫世代在此守墓。佘幼芝是佘家第17代守墓人。經過佘幼芝夫婦多年奔走,1984年,袁崇煥祠墓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袁崇煥祠墓得以大規模翻修,正式對外開放。然而,根據相關法規,文物保護單位內不得有居民居住,不得有煙火。佘幼芝不得不含淚搬離守了一輩子的墓園。後來,文物部門在袁祠里給老人準備了一間辦公室。佘幼芝由守墓人變成了一個常人。白家守護僧格林沁墓 第7代傳人身後無男丁清朝親王僧格林沁曾率清軍在天津大沽口抵擋英法聯軍,現葬於遼寧省瀋陽市法庫縣。瀋陽法庫縣四家子鎮公主陵村,一間小屋、一個小院、一座石碑,構成了守墓人白慶榮的生活,就在小屋後不遠的地方,埋葬著僧格林沁。白慶榮是家族中為僧格林沁守墓的第7代傳人。白慶榮介紹,他家先祖原是蒙古王爺府里的一個管事,因犯錯被貶到這裡來守墓,本來到期可以回去,但先祖覺得守墓的差事好,不受管束的生活很舒坦,堅決不再回去。王爺很不高興,就命先祖世代在這裡守墓。家族裡一直傳承著「陵在人在、陵毀人亡」的祖訓。他說,他已年近六旬,老伴已去世,就有一個女兒,現在在法庫縣城打工。「守墓是男人的差事,女孩怎麼守啊?看來守墓的差事到我這裡是斷代了。我就是想見見僧格林沁的後裔。我身下沒有男丁,守不了了,得和王爺後人告個假,也算是交差了。」
果郡王畫像 圖片來源:南京晨報「果郡王」守墓人巡更20餘年 每月僅700元補助康熙帝第十七子、「果郡王」愛新覺羅·允禮的墓坐落在河北易縣一個小村莊,位於清西陵的東北方向。有一對夫婦專門為園寢守墓,每人每月只能拿到700元的補助。園寢遺址的重點保護對象包括石碑及附件、石獅、丹陛石、寶頂等。但如今,這裡比較完整的文物只剩下一方馱龍碑和一座寶頂,曾經的宮門僅剩基址,享殿還有山牆沒有倒塌。1937年以後,易縣有人刨墳掘墓,在寶頂後邊炸開個洞,將殉葬品盜走。如今,這裡的馱龍碑上被纏上了荊棘,讓人難以靠近。清西陵文物管理處計劃將探頭等安防設備安裝到村子及園寢遺址附近,加強監控。守墓人稱,曾經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都來打聽過石獅子,有的是文物或歷史愛好者過來拍照、欣賞,有的卻是打「鬼主意」的。2004年一個夜晚的巡更間隙,家中的狗突然開始使勁叫喚,守墓人覺得不對勁,剛出門,就看見一輛農用三輪車正打算往村口開,後面有村民追著,她和老伴以及趕來的清西陵文物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派出所民警在前面堵著,車子只能被逼停下來。車上裝著一些「看著就像是盜墓用的工具」,男司機後來被帶走,但丹陛石周邊的土已經鬆動,還有被挖過的一圈痕迹。如今,石獅子和丹陛石都被悄悄放置在了一個不太起眼的地方,外面有遮擋,門上還掛著大鐵鎖。園寢巡邏一圈大約十幾分鐘,看護人員每晚巡更12次以上,每小時巡邏一次,整宿不能合眼。多數時候妻子負責前半宿,丈夫巡後半程。夫婦倆犯困時就看電視,每晚還有一隻叫大黃的狗陪他們巡邏,「工齡」也有十多年了。這樣一份每日重複的工作,倆人堅持了20多年,每人每月領700元誤工補助。他們認為,「王爺墳」一直坐落在他們的村子裡,守著它是應當的。至於讓不讓孩子接班,他們稱,「先干著,干不動的時候再說吧。」湖北當陽父子接力15年 守護東周古墓群距離湖北當陽河溶鎮前進村200米處,是磨盤山遺址,這裡沉睡著數量眾多的東周時期的楚國中小型墓葬,屬於周代古文化遺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2000年開始,村民陳甫志與父親義務看管、守護這裡的千年古墓群。2013年父親臨終前留下遺言,希望兒子繼續守護好這片古墓,此後陳甫志便獨自擔起守墓重任。父親就葬在離遺址不遠的地方,可以看見生前曾守護的土地。關於這片古墓的歷史、分布情況,陳甫志知道得並不多,他只知道,父親說過,這裡有文物,是國家財產,必須保護。「盜墓者都是白天踩點,晚上盜墓,尤其是下雨天,要特別警惕」,陳甫志說,「不管多忙,每天夜裡都一定要巡查」。為此,即便出門,陳甫志也一定要趕在天黑前回家,擔任看護員以來,陳甫志從未出過遠門。今年3月的一個雨夜,此起彼伏的犬吠聲突然傳來,他拿上電筒跑出門,趕到的時候,盜墓者已經逃離。像這樣的夜晚,陳甫志經歷過很多次,大多數時候都與盜墓者擦身而過,兇險萬分。父親在世的時候,還抓到過兩名盜墓者。自擔任看護員以來,陳甫志父子常常受到盜墓者威逼利誘,但一直不為所動。今年已經50歲的陳甫志白天打理田間農活,還要照顧80多歲的老母親。當地正積極爭取磨盤山遺址安保工程,屆時將有效預防遺址內文物被盜、破壞和火災等安全事故,遺址的安全將會得到合理安全的保障。
推薦閱讀:
※單色釉:瓷器家族中的「大家閨秀」
※百年古墓,一場暴雨,幫助一個家族找到祖宗
※快樂家族排位重新洗牌,李維嘉一張圖道出真相
※蒙古親王僧格林沁家族與清皇家的世代政治聯姻考述
※看清李鴻章家族的兒女關係,就明白他為何通吃晚清軍政商洋學各界
TAG: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