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欣賞齊白石的畫作?

如何欣賞齊白石的畫作2013年07月04日 18:09《藝術品鑒》近現代十二大名家書畫精品展齊白石工筆草蟲冊頁封面

1/242010年11月10日-11月16日在保利藝術博物館舉辦「近現代十二大名家書畫精品展」,展覽彙集十二位藝術家共計120餘件作品。其中齊白石工筆草蟲冊頁堪稱畫壇絕品,藝術奇葩。分享|評論(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葡萄難滿架,空處補絲瓜——齊白石題畫賞析文_施煥煥欣賞齊白石的畫作,觀者往往會有這樣一個印象:齊白石的畫如此高深又如此通俗,既有傳統文人畫的雅緻又有來自民間的樸素味道,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不管欣賞者的文化層次還是興趣愛好有多大差異,總可以在他的畫中找到共鳴,這就是貫穿在作品裡的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齊白石的作品洋溢著樸素的情操、樂觀的氣概。他通過對生活的捕捉,能把俗升華為雅,特別是題畫的點綴,使得他的畫有非比尋常的縱深感和豐富感。醇厚的民間意識齊白石出身於農民家庭,12歲學木匠,成為家鄉的雕花名手,這期間也在刻苦學畫。到了27歲,他的藝術天才為當地的文人所重視,幫助他拜師,於是和當地一些文人有了往來,因而有機會接觸古今山水名作。歷史上山水畫家對待山水的態度,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認為凡天下山水都是造物為文人雅士所設,不能為凡夫俗子所賞,山水畫家必須滌盡人間煙火氣,他們的作品愈是飄逸超脫,其品類愈高;另一類認為山水雖為造物所設,但離不開人間享用,要可觀、可游、可居,才算好山水。後者比較接近人情;可是他們認為可觀、可游、可居的山水,不一定是凡夫俗子可觀、可進、可居的地方。齊白石在生活上和士大夫文人有了廣泛的接觸,但仍始終保持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品質,並且一改文人畫只能以梅蘭竹菊入畫的藩籬,凡日常生活場景皆可入畫:「滿園蔬菜繞門青」,「家家田舍識蔬香」,最有趣的是這一首:刪除草木打虛花,卻笑平生為口嗟。新種葡萄難滿架,復將空處補絲瓜。這些看來平常的事物到了他手底似乎都可以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他的作品表現出了民間氣派和民族傳統的高度統一,畫中總是響徹著一種世俗的、生意盎然的愉悅情調,滿眼天趣之中透露著對勞動生活的摯愛和信賴,俗中寓雅,雅中見俗。濃濃的思鄉情懷1917年,為避家鄉兵匪之亂,齊白石離開家鄉,隻身赴京;後又因張勳復辟之亂隨郭葆生避居天津租界數日,回京後的齊白石以賣畫、刻印為生。像許多文人一樣,齊白石剛開始「北漂」時,就抑制不住思鄉之情,寫下了《燕京果盛有懷小園》:「家園尚剩種花地,梨橘葡萄四角多。安得趕山鞭在手,一家草木過黃河。」他畫小雞與葫蘆所題寫的「昨夜夢還家山所見」更是寄託了對家鄉的無限思念。感時懷鄉,念及家中親人,愁思百結,手中的畫筆成了他宣洩情感的主要工具了。第二年,他在畫《石榴》時題:庚申夏,故鄉大旱。秋八月,天雨時行,石榴始能著花,余還家已十一月矣,其實大不盈盞,越明年燈節後其實始熟,此豈老天有意憐我未歸人耶?幾句話,語淺情濃,饒有詩意。齊白石以文人特有的方式,通過題跋記述了過去的一些往事,將情感延伸到了畫外。在他的晚年這種鄉愁則表現得更為突出,通過書畫題跋表述對故鄉、親人的憶念及愈老彌深的赤子之情,作為「尋常百姓人家」的「杏子塢老民」,齊白石時時憶念或歌詠自己中年在家鄉半勞動半文藝的生活。如題《竹院圍棋圖》:闔辟縱橫萬竹間,且消日月兩轉閑。笑儂尤勝林和靖,除卻能棋糞可擔。對自己既能下棋又能擔糞的生活追懷不已。「擔糞」這樣的事,很難出於文人雅士之口,在齊白石這位民間匠人出身的大畫家筆下,卻充滿生活情趣。齊白石60歲時仍懷著赤子之心回憶童年生活:兒戲追思常砍竹,星塘屋後路高低。而今老子年六十,恍惚昨朝作馬騎。(題《畫竹》)92歲畫牧牛圖,還憶起自己幼時「身系一鈴,祖母聞鈴聲,遂不復倚門矣」,且題詩云:祖母聞鈴心始歡,也曾總角牧牛還。兒孫照樣耕春雨,老對犁鋤汗滿顏。兒時所用的工具,成了畫家寄託思鄉之情的絕好題材。在眾多的蔬果題材作品中,白菜、冬筍是他的最愛。「白菜之佳無過北地,菌野之美唯有南方」。所以,他在畫《白菜冬筍》時題:曾文正公云:雞鴨湯煮蘿蔔白菜,遠勝滿漢宴席二十四味。余謂文正公此語猶有富貴氣。不若冬筍炒白菜,不借他味,滿漢宴席真不如也。更有甚者,他還在《白菜蘑菇》上題:「南方之菌遠勝蘑菇,惜不能還家共老婦喜食也。」齊白石愛畫蔬果,但有了這些文字的蔬果,其意義已經超越了繪畫本身的內容和形式,展現的是濃得化不開的思鄉情懷。獨特的藝術主張齊白石許多精闢的藝術見解都是通過題跋書畫而公諸於世的。對藝術造型的要求,齊白石主張「妙在似與不似之間。」91歲題畫枇杷云:作畫在似與不似之間為妙。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此九十一歲白石老人舊語。如何才能做到「似與不似之間」呢?他64歲時在題畫中就有過論述: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只重其形。要寫生而後寫意,寫意而後複寫生,自能神形俱見。非偶然可得也。這裡他提出了形和神的關係。他以自己畫蝦的經驗,證明從形似到神似的過程。他說:「余之畫蝦已經數變:初只略似,一變逼真,再變色分深淡,此三變也。」我們研究齊白石畫蝦的幾個時期,他的變化的確如此。「初只略似」是他初學別人畫蝦的方法,「一變逼真」是觀察了活生生的蝦的結果,「再變色分深淡」是他對蝦的觀察進一步之後,提高了表現方法,於是在形似的基礎上達到了神似。85歲題蘭云:「凡作畫須脫畫家習氣,自有獨到處。」齊白石認為:「古之畫家,有能有識者,敢刪去前人窠臼,自成家法,方不為古大雅所羞。」又云:「匠字作畫,寡心前人偽本,開口便言宋、元,所畫非目所見,形似未真,何況傳神?為吾輩以為大慚。」他主張作畫要「我行我道,下筆要我有我法。」雨過石方潤,人閑物不驚。池上似有意,出水聽吟聲。這是齊翁題畫魚的詩。前兩句一派幽靜清涼景象,後兩句靜中見動。王國維稱杜甫的「細雨魚兒出」有境界,魚兒出來幹什麼呢?齊白石獨有所悟:佛門有頑石點頭、鯉魚聽經的故事,這畫上的魚,卻會聽詩,成了詩人的知音了。這樣的畫配這樣的詩,意境已經到了畫外,也到了詩外。鮮明的人世感嘆齊白石也有些題跋通過畫境表現了對社會人生的看法,如題《樊籠八哥》:鸚鵡能言自命乖,樊籠無意早安排。不須四面張羅網,自有乖言哄下來。跋云:「諺雲能巧言者,鳥在樹上能哄得下來。」這就形象地說明舊社會羅網四布,人心惟危,如不好自為之,就會誤入花言巧語的圈套。又如題《不倒翁》: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又有跋語數行:「大兒以為巧物,語余遠遊時攜至長安作模樣,供諸小兒之需,不知此物天下無處不有也。」語鋒尖銳,直刺舊中國普遍存在的貪官污吏。題《白菜》的文字又是另一種態度: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王,獨不論白菜為菜之王,何也?為普通而價廉的白菜爭榮譽,是樸素的生活觀和藝術觀的表現,也是對普通勞動者的歌頌。齊白石藝術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善於把生活中的一些最普通、最平常的事物用畫筆表現出來,如農人常見的柴筢和算盤,房前屋後的草蟲以及河塘中的魚蝦,讓人們從平常的事物中看到藝術的魅力,從尋常事物的品質中挖掘其為人所忽視的精神內涵。齊白石曾在作品集的自序中寫道:予少貧,為牧童及木工,一飽無時而酷好文藝,為之八十餘年,今將百歲矣。作畫凡數千幅,詩數千首,治印亦千餘。國內外競言齊白石畫,予不知其究何所取也。印與詩,則知之者稍稀……齊白石不甘心僅以畫家名世,他感慨當時人們對自己的評判有欠公允。在他自己看來,他在印與詩方面的心力和造詣,是不遜於畫的,只是世人「知之者稍稀」罷了。他曾對胡絮青說過:「我的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這種自我認知最起碼可以理解為畫家對詩意的重視,由此我們就理解了題跋在齊白石畫作中的重要性。題跋生髮繪畫的意境,升華繪畫的內容,大大強化了作品的人文內涵,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推薦閱讀:

陸儼少書畫作品欣賞
【引用】Collin Bogle│超逼真的野生動物繪畫作品欣賞
圓珠筆繪畫作品欣賞
中國經典著名油畫作品欣賞!
個性盡張揚,「揚州八怪」繪畫作品賞析(上)

TAG:畫作 | 齊白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