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解讀文本(轉載)

「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讀文本的「字面意」,更要體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當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做好解讀文本的第一人。教師的高屋建瓴,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讓閱讀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真狀態——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用兒童的眼光走進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

解讀文本的一般方法:

1、抓住文體解讀文本

站在文學文本的角度解讀文本,是教師解讀文本的第一步。對於詩詞的解讀,我們應重點抓住最關鍵處來理解文本的內容,字字領悟,句句推敲。這個關鍵便是找准一個眼——「文眼」。對於古體詩來說,這個關鍵是詩(詞)眼。古人寫詩很注重煉詞鍛句,特別對於詩的意境,常常通過一字一詞來達到「含而不露,露而不俗」的寫作境界。對於小說的解讀,可以抓住小說中的主要人物,讓鮮明的人物形象成為文本解讀的要義。對於散文的解讀,則應重在對文章思路和作者情路上的把握。童話的解讀要關注幻想,民間故事的解讀要關注引領學生嚮往美好,寓言故事則要研究寓意,說明文的解讀則從科學入手,應用文的解讀從寫作方法入手……其中,新教材引進的文言文,教師則應字斟句酌,藉助工具書,做到條分縷析,明意析理,抓住關鍵句。

2、抓住文題解讀文本

題好一半文,小學課本中的文本,大都通俗易懂、主題明朗,尤其是文章的題目,絕大多數都是對課文內容或是作者寫作意圖的高度概括。教師要善於利用和開發好文題資源,善於利用課題提出問題,以此正確解讀文要。抓住文題提問題,如蘇教版《黃河的主人》一課,課文的題目很好地向我們展示了許多與解讀文本有關的問題:黃河是一條什麼樣的河?黃河的主人是誰?為什麼會把這個人稱作黃河的主人?這些問題解決了,其實就是對文本的正解解讀;再如《「你必須把這要魚放掉」》一文,根據這個課題,可以找到這些問題:誰對誰說這一句話的?為什麼要把這條魚放掉?最後有沒有把魚放掉?

對於文題的解讀,是接觸文本的第一步,直接導致讀者——教師或學生閱讀文本的價值指向——到文中讀什麼、思什麼、答什麼。很多優秀的教師在對文本的解讀過程中,很好地把握了文題解讀在閱讀教學中的導向作用,提高了閱讀教學的課堂閱讀質量。在抓住解讀文題的過程中,我們還應特別注意閱讀的回應,即在通過閱讀解決文題所闡發出來的問題時,必須在閱讀結束後再回到文題上來,看一看問題解決了沒有,這些問題是不是文本的作者寫作的主要旨趣。

3、抓住問題解讀文本

「我在備課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怎樣講文章,……有時候自己在閱讀中遇到難點,估計學生也會在這些地方發生困難,就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多想想。」(錢夢龍)

對文本的解讀,很大程度上是對一些具體問題的解答過程。這些問題的產生與設計、呈現與表達,都必須通過一定的載體——教師的問、學生的問來體現。這其中,教師對問題的預見直接導致著對文本解讀的正確方向。抓住問題解讀文本,要處理好重要問題和一般問題、主要問題和次要問題、真問題和假問題之間的關係。一般來說,教師對重要問題的定位還是比較準確的,關鍵是對於一些一般問題,尤其是假問題如何處理,不注意,則會造成「滿堂灌」,多注意,則會造成「滿堂問」。

4、以兒童視角來解讀文本。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應該有三種身份,一是讀者,保留自己最初閱讀的體驗與感受,二是教者,重點考慮文本原的價值,教學所需達成的目標;第三是學生,以兒童的視角來閱讀。儘管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可以非常深刻和獨特,但時刻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6-12歲的兒童。他們也有自己世界的方法。我們不能把成人的認識強加給孩子,或牽引他們向前。好的教學貴在深入淺出,符合兒童的認識水平。當我們語文教師將整個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的時候,那將是對語文教育的一種最好的體認。當然,這需要我們的語文教師要有語文教育的人文情懷,要終身學習,一輩子去學習,才能領會文本的真正價值內涵,才能在真正意義上上「好」語文課。

對於語文學科的教學,李家棟老師指出:「學生是一顆顆生命的種子,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孩子在語文教學中綻放生命的活力,在閱讀課上感受生命的精彩,享受生命的樂趣。」

李家棟老師作為山東省小語教學的帶頭人,在全國閱讀教學優質課評比中,帶領青年教師用僅僅兩天的備課時間,每次都奪得一等獎第一名。究竟有什麼秘訣呢?他說,非常簡單,其實就是四個字——解讀教材。

一、解讀文本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解讀教材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不重視文本的解讀,認為解讀文本時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上,結果導致本末倒置。

2.教師不能自主地解讀文本,主要通過一些間接的方式來解讀文本,比如,看名師教案、搜集有關案例、看參考書等。

3.教師沒有能力解讀文本,導致沒有解讀效果。

二、解讀文本的策略

針對這種情況,李家棟老師提出解讀文本的策略。

1.驅除功利,用放鬆的心態閱讀文本。

這是教師初讀課文時必須要做的最重要的第一步。功利,除了指老師在腦子裡始終考慮我這屆可能出現什麼後果意外,還指老師在初讀課文時就總是想:「我要教學」,想:「我應該把什麼交給孩子?」比如,組織孩子進行春遊時,要孩子帶筆記本,要寫作文,這種功利性一下子就讓孩子倒了胃口。我們所說的驅除功利,就是指不管幹什麼都要享受享受幹什麼的樂趣。因此,我們在閱讀文本時,就要享受讀書的樂趣,這樣,在讀文本時,要像日常欣賞美文以外,要像遊覽大自然的美麗風景一樣,慢慢走,慢慢欣賞,而不要總去想要抓哪些點,要用什麼方法。這樣做,就能使我們教師享受到教學的愉悅,享受到讀書的愉悅,真正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

2.充分閱讀,用心體會。

在經過沒有功利的充分的閱讀後,教師就要用心體會文本。應該體會哪些方面的內容呢?一是作者的感情,二是文章所表達的感情,三是語言的特色,這樣,我們在思考時就注重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至於有所偏頗。

該怎樣去用心體會?李家棟老師教給了三條途徑:

(1)聯繫已有的生活經驗。

以《爬天都峰》為例,這篇課文主要講一個小姑娘——「我」和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一起互相鼓勵,爬上天都峰的事情。我們在給孩子講解文章時,一般也就停留在文本這個層面,所以很難深入下去。一篇文章,除了直觀地再現生活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從中吸取生活經驗。以這篇文章為例,它就是讓孩子知道人的一生遇到困難時的態度和方法。只有這樣,將文本中的人文性和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才能給孩子更多的啟迪,我們的文本才能發揮更大的人文效應。

(2)聯繫作者的心境或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中,第三句寫「孤帆遠影碧空盡」,很多老師都把它解釋成「一葉小舟越走越遠,消失在天際。」整個長江之上難道就只有這一葉小舟嗎?絕對不是!而這「孤帆」二字恰恰反映出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厚情誼。江上小舟雖多,但李白的眼裡只有孟浩然,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這一葉輕舟。所以說,當我們解讀文本時,一定要聯繫作者的心境,聯繫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

(3)通過朗讀來體會

朗讀是解讀文本最好的方法。通過朗讀,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蘊含的思想感情全都呼之欲出,所以,每一次朗讀都是對文本的一次全新的闡釋,很多名師都對朗讀情有獨鍾。像於永正老師的朗讀恰恰表達了對文本解讀後的結果。

3.找准生髮感受的語言點

現在,我們很多老師都非常注意學習名師,但往往只學了其形,沒有學其神,因此,每一位教師在學習名師時都應該注意總結:名師都抓住了那些語言點展開教學。以《給予樹》為例,王雷英老師其實只抓住了兩個點,一是抓住了詞語——沉默不語,二是抓住了句子——「我們已經……可她……」

因此,在解讀文本時,我們要注意,是誰讓你感動?人物的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然後,根據這些讓你感動的地方去找准語言點,圍繞語言點展開。

4.換位思考,多想想學生閱讀的方式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難,這樣,在設計時才能有的放矢。

5.讀懂編者的意圖,恰當確定教學目標。

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解讀教材的能力。

(1)多閱讀中外經典文學作品,提高自身文學、文化素養。

(2)多角度思維,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總之,如果每位老師都能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認真解讀教材,那麼,必將最大限度地促進每位教師的專業成長


推薦閱讀:

陰陽學說的魅力,《黃帝內經》來解讀!
解讀《歡樂頌》:屌絲逆襲之難
紫 微 格 局----解讀9 
省高院《專業法官會議工作規則(試行)》解讀
「十八代祖宗」的解讀

TAG:轉載 | 解讀 | 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