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名的「芝麻官」
12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講話,聽講話的人全都來自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而且都是「一線總指揮」——縣委書記。
其實,在古代,縣令這樣的「芝麻官」非同小可,是「造福一方」不可或缺的官員,是整個「傳送帶」中的關鍵環節。古代的「芝麻官」,被升遷或革職都是常事,在官場能走多遠,關鍵還看自己的德行。
古代所謂「小官」,大抵指七品及以下的「芝麻官」,意思是官職不高,權勢較小,不太被朝廷大員們看得起。那時「縣太爺」到底是個有多大權勢的官兒,今人不得細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縣官是古代官吏隊伍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群體。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侍御史馬周向唐太宗李世民上奏疏說:「治理天下的人要把百姓看作根本。想讓百姓安居樂業,在於選好刺史、縣令。」
從一個小吏一步一步升到相位,黃霸被稱為「國家棟樑」
黃霸,西漢陽夏人,史學家班固曾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黃霸還在年少時,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於漢時並無科舉制度,漢武帝為緩解財政困難,發布詔令,凡是向國家貢獻財產的給官做。黃霸便用糧食換了一個卒史。
黃霸不坐轎,不騎馬,騎著騾子帶一個管家去上任。進入其管轄潁川地界,一路上看到逃荒要飯的百姓群一撥又一撥,他就和這些百姓聊起來,問他們為何要背井離鄉?逃荒者告訴他因為他們的土地被豪強惡霸掠奪去了,無田可種,不逃荒就得餓死。黃霸說,為何不去縣衙告狀?逃荒者哭訴:進衙門告狀,未開口先挨打,誰還敢去啊!
但在路上,也有讓黃霸眼前一亮的地方。到了嶺武村,滿山樹木蔥鬱青翠,牛羊在田間山邊吃草,家家炊煙裊裊,一派祥和的景象。同一塊土地上,竟有不同村莊,一邊逃荒要飯,滿目凄涼;一邊安居樂業,牛歡馬叫。
強烈的對比使他明白了,不是潁川「刁民」難弄,而是豪強惡霸作祟。然而,黃霸到任後先不觸動和打擊豪強地主,他認為打擊這些人的時機尚未成熟。在他看來,最重要的事是重視農桑,發展生產,豐衣足食,使農民上足以贍養父母,下足以撫養妻子兒女。流亡農民見有了出路,便紛紛返鄉耕種。
經濟上打下了一定基礎後,他開始打擊豪強地主、惡霸、地痞。凡證據確鑿,便狠狠地打擊,讓他們補足拖欠國家的稅款,返還強佔百姓的土地、糧食、牧畜、房屋。當然,黃霸也不忘教化他們,給他們出路,讓其全家老小開荒種田,自食其力。其他豪強害怕了,便老老實實上繳稅收,偷偷地返還強佔來的土地,黃霸也就不再追究。五年之後,潁川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成了繁華富饒之地。
漢宣帝非常高興,下詔調黃霸出任京兆尹,並賞賜他100斤黃金。他卻把100斤黃金捐獻給潁川郡修理河道,自己分文不留。
黃霸靠他的政績和治民教化為先的治國之道,從一個小吏一步一步升到相位,史書上稱讚他「以外寬內明得吏民心,戶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漢宣帝也讚揚他是「賢人君子」、「國家棟樑」。
「芝麻官」海瑞反對貪污,「全天下的官都不行賄,難道就都不陞官」
海瑞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之一。他那剛直不阿、嫉惡如仇的性格和清廉正派、搏擊豪強、維護百姓的行為,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史書上記載「海剛峰不怕死,不要錢,不吐剛茹柔,真是錚錚一漢子」。海瑞的一生,確是反對貪污,反對奢侈,主張節儉。
海瑞從作教官時起,就禁止學生送禮。在浙江淳安任知縣時,雖是百姓眼中的「芝麻官」,他到任後馬上定下許多規矩,如均平徭役,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其中最讓人敬佩的,是反對貪污。
海瑞革去了歷屆相傳的知縣常例。所謂「常例」,就是攤派在田賦上的加收,作為縣官的補貼。他反對行賄,自己從來不幹。有人勸他隨潮流一點,他憤然道:「全天下的官都不給上官行賄,難道就都不陞官?全天下的官都給上官行賄,又難道都不降官?怎麼可以為了這個來葬送自己呢?」又說:「充軍也罷,死罪也罷,都甘心忍受。這小偷行徑,卻干不得!」
照例知縣進京朝覲,可以從老百姓頭上攤派四五百兩銀以至上千兩銀子,以便進京行賄,京官把朝官年看成是收租年頭。海瑞在淳安任上兩次進京,只用了路費銀四十八兩,其他一概裁革。
海瑞在淳安是有名的窮知縣,他「布袍脫粟,令老僕藝蔬自給」。作巡撫時,拒絕人家送禮,連多年老朋友送的人情也婉言謝絕。他做官多年,過的仍然是窮書生的日子。有一天,海瑞買了兩斤肉,為母親過生日。總督胡宗憲聽到後,大為驚奇,對別人說道:「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蓋笑之也。」罷官到京聽調時,穿的衣服單薄破爛,吏部的熟人勸他,才置了一件新官服。祖上留下十多畝田地,除了母親死時,朋友送一點錢添置了一點墓地外,沒有買過一畝地,買過一所房子。買墓地用了一百二十兩銀子,也是歷年官俸的積余。
海瑞從「芝麻官」做起,剛直不阿,廉潔奉公,步步高升,最終成為封疆大吏。就在海瑞死前三天,兵部送來柴火銀子,一算多了七錢銀子,他還讓退回去。死後,「僉都御史王用汲來到海瑞的住所,只見葛幃敝帳,有寒士所不堪者,為嘆息泣下」。同官替他清點遺物,全部家財只有薪俸銀一百五十一兩(一說只有十多兩),綾、綢、絹各一匹。「貧無可給棺槨,士大夫醵金以殮。士民哭公至罷市者數日,祭於塗,累數百里不絕。」
職級很低,甚至是未入流的「臨時工」,都有了弄錢的機會
「和糰跌倒,嘉慶吃飽」式的大官巨貪,經常創造貪腐史上的新紀錄。不過,俗話說,「別拿村長不當幹部」,小官小吏也能大貪巨貪,其貪腐的數額與其職位之懸殊,也讓人驚詫結舌。
由於吏員熟悉法律條文和工作流程,能夠代官理政,小官逐步成為官府中的實權派,領導不得不遷就倚仗。尤其是中央吏、戶、禮、兵、刑、工等各部吏員,雖然職級很低,甚至是未入流的「臨時工」,領導要麼不懂審計、財務等專業知識,要麼懶得去管具體的事務,審核權、批駁權落到書吏手裡,就有了弄錢的機會。
嘉慶年間的書吏假印案,就是這樣來的。嘉慶十一年十二月,工部書吏王書常夥同鋪戶蔡泳受等假捏盛京等處修理旗台,利用偽造的工部公章,赴庫領得綢緞顏料等物。吃了甜頭之後,膽子更大,他們或捏造大員姓名,反覆向內務府、戶部支領庫銀。
至嘉慶十四年案發,他們共作案十四起,冒領銀數共計5萬餘兩,冒領顏料等按例價計值銀19000餘兩,合計69000兩銀。按照當時一兩銀子值約200元人民幣計算,共貪了1380萬人民幣,平均一次搞近100萬。
區區小吏就敢在皇帝眼皮底下搞錢。晚清思想家馮桂芬曾做過一個估計:吏部四個司的書吏每年大概能得到三百萬兩銀子的好處費(相當於現今6億人民幣)。曾做過監察御史的李慈銘說:「京城的官員大多貧困到快不能生存,而這些書吏財產過億,衣食享用,堪比皇帝。」想來絕非誇飾之言,遙想他們的家被查抄之時,面對過億的錢財,換作現在的鈔票,燒壞幾台點鈔機很正常。
王書常等人的貪腐行為後來被一工頭告發,嘉慶皇帝得報後,「殊為憤懣」,將涉案的小吏處斬處絞,或發往黑龍江為奴,無一遺漏。內務府大臣蘇楞額、工部堂官河明阿,被小吏多次矇騙,嘉慶認為他們「昏聵糊塗」、「直同瞽目」,直接罵他們是瞎子,將他們革職。其他相關大員,也遭到降職或黜革處分。
「七品芝麻官」王伸漢,為官近十年,侵吞一半救災款
同樣是嘉慶十四年,還發生了一起小官巨貪的事,即王伸漢冒賑謀殺案。這個王伸漢為陝西渭南人,監生出身,捐了個從九品,後來又捐升知縣。知縣是正七品,相當於現在的縣處級,是個「芝麻官」。
嘉慶五年,王伸漢署睢寧知縣,十一年改任鹽城知縣,後來山陽知縣出缺,兩江總督鐵保奏請以王伸漢署理縣事,理由是山陽縣是個交通要道,「若非精明強幹、熟悉河漕情形不能勝任」,稱王伸漢「心地明白,辦事認真……今以之調補,實屬人地相宜」。顯然,在上級領導的眼裡,王伸漢是一個能吏。
王伸漢確實是個「能吏」——能貪的官吏。在此之前的嘉慶十三年,黃河決口,淮安一帶首當其衝,房倒屋塌,人民流散,餓殍遮道,皇帝下詔發放救災款。山陽縣共領到救災款九萬餘兩銀,王伸漢一面謊報災民人數,冒領救災款,一面縮減實發數目,剋扣救災款,一個人就貪污了二萬五千兩,佔去救災款的近1/4。這等於說,王伸漢這一次就貪污了500萬元人民幣。
王伸漢貪污很有一套,將上上下下都打理得很好,給了他的直管上司淮安知府王轂一千兩銀好處費,實現了「利益均沾」和攻守同盟。要不是朝廷派查賑委員,新科進士李毓昌一行到災區查視賑災工作,發現王伸漢的冒貪行為,讓王伸漢起殺人滅口之心,最終不慎留下破綻,王伸漢就能將這數萬兩銀子吞下去。
案發之後,嘉慶帝痛恨至極,命將王伸漢斬立決。他的幾個兒子成年後被發配新疆,有兩個死在流放地,遺孀孤苦無依,還要繳納罰金。
王伸漢貪污的膽子可謂大矣,一次救災款他敢貪掉1/4。不過,還有比他更厲害的,那就是直隸寶坻縣知縣單幅昌。嘉慶十三年六七月間,寶坻縣一帶陰雨連綿,引發洪水,侵淹大量良田,災情嚴重。直隸總督溫承惠趕緊向朝廷奏報,嘉慶皇帝決定進行「恩施」,令溫承惠上報受災人口,以便撥款救災。寶坻縣屬於重災區,得到四萬餘兩銀的救災款。
嘉慶十四年初,溫承惠奏稱,上一年寶坻縣辦賑「有短少賑銀」現象。嘉慶遂令溫承惠選派公正得力之人前往調查,結果發現:單幅昌侵貪救災款二萬餘兩,相當於400多萬人民幣。我們試想一下,一個縣長侵吞國家撥給縣裡的救災款的一半,豈止是貪得無厭,簡直是毫無人性,置窮黎餓莩之生死不顧。
因此嘉慶聽了十分震怒,先將單幅昌擬斬,繼則又認為,短短數月內江蘇、直隸先後發生兩起侵貪賑銀案,說明各省大吏對查賑之事,並未儘力盡心,決定對失察之官員進行處理。總督溫承惠降為二品頂戴,布政使方疇降為三品頂戴,均革職留任。
(王一 綜合自人民網、《南都周刊》、《讀文思廉》)
推薦閱讀:
※腰椎間盤突出盯上年輕人,小小芝麻加點它,快速緩解多年腰腿痛!
※一整個冬天的美味和營養,都在這碗黑芝麻山藥糊里啦!
※異野芝麻屬
※芝麻君: 我為什麼不讓你們表白?
※芝麻土豆排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