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失敗的考古事件

中國考古正真意義上開始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北京人遺址的發掘,四十年後新中國成立,百廢俱興,當時的考古研究可以說還在初級探索階段,所以並不具有挖掘大型遺址的能力。

可是在1956年,明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卻被人為主動挖掘了,由於技術落後,經驗不足,管理不善,政治動蕩,對部分出土文物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由此可以判斷,定陵考古是新中國歷史上最草率最失敗的考古事件。

事情還要從1955年說起,當年一封事關重大的請示報告送到政務院,請示內容大致如此,申請挖掘明十三陵中最大的長陵,這是永樂皇帝朱棣的皇陵,申請人認為長陵是十三陵首陵,陪葬品應該最豐富,通過挖掘可以進一步研究明朝歷史的方方面面,可進一步認清封建統治者的醜惡面目,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教育,出土文物放進博物館展覽,可以增添首都人民文化娛樂活動,並且響應毛主席提出的「古為今用」方針。這樣的請示報告如今看來只能用荒唐來形容,當時申請挖定陵的人是著名明史專家吳晗,就是後來跟風寫了著名的《海瑞罷官》那位大學者。

他當北京副市長期間,主張拆除幾百年歷史的城牆,牌樓,鼓樓,箭樓,王府,衚衕,四合院,甚至提出改建故宮的設想。為了保護北京古建築,著名歷史學家梁思成和吳晗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梁思成說:「城門和牌樓、牌坊構成了北京城古老街道的獨特景觀,這類似於西方都市街道中雕塑、凱旋門和方尖碑等,可以用建設交通環島等方式合理規劃,加以保留』『,林徽因也對吳晗進行過譴責」為什麼我們在博物館的玻璃櫥里精心保存幾塊殘磚碎瓦,同時卻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建築拆得片瓦不留呢?你們真把古董給拆了,將來要後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復起來,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可惜的是這位吳晗先生毫不理會。

北京古建的拆除風波還沒有過去,他又提出了挖掘十三陵的計劃。這不得不讓我想起赤眉軍盜掘漢武帝的茂陵,黃巢盜掘武則天的乾陵,孫殿英盜掘慈禧的清東陵。可以推斷,很大程度上吳晗是為了滿足自己研究明史的慾望,才提出挖明陵,有人說,他想知道明陵里有無完整的《永樂大典》。提交政務院的申請報告是聯名上書的,在這份文件上簽字的人除了發起人吳晗之外,還有幾個赫赫有名的人,他們是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文化部部長茅盾,人民日報社社長鄧拓,中國史學會副會長范文瀾。後來郭沫若寫唐朝劇本的時候,想到吳晗挖定陵挖出了大量價值連城的明代文物後,他也向政務院提出挖掘武則天乾陵的申請,幸好被國家否決了。當時的消息只是在內部傳播,如果傳出去,恐怕世界會一片嘩然。

聽到吳晗要挖掘明陵,幾個有遠見的知識分子提出了反對,他們是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鄭振鐸、副所長夏鼐、紅學家王崑崙。鄭振鐸說「推土機一開動,我們祖宗留下來的文件遺物,就此壽終正寢了」,值得一提的是,對考古最了解,最有發言權的人是夏鼐,後來他號稱"七國院士「,建國前在留學期間就參與過英國本土的考古,對埃及金字塔都有很深的研究,國內的殷墟,仰韶文化的研究成果,都離不開他的努力。這樣一位正真的權威都認為,以當時新中國的考古水平,難以承擔大型皇陵的發掘,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文物修復、遺址保護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考古隊只能進行搶救性挖掘,絕不可自己主動去挖遺址,尤其是皇陵。

由於提倡挖陵和反對挖陵的雙方都是很有影響的專家,周總理也很棘手,在考慮五天之後,才勉為其難同意挖掘,當時總理考慮到萬事開頭難,不去嘗試就不知道結果及影響,所以承擔了很大的政治責任,作出對明陵進行試探性挖掘的決定,而懂歷史的吳晗,郭沫若等人理應知道這個事情的嚴重和草率,卻一定要為之。

當時真的是要挖規模最大的永樂帝長陵,由於長陵太堅固,更本不知道從哪裡入手,毫無頭緒之時,將目標從老子轉移到了兒子,決定挖永樂帝兒子朱高熾的獻陵,獻陵同樣不好挖,考古隊一愁莫展之時意外聽到一個傳言,十三陵地區有座陵墓有個大洞,也不知道是哪座陵墓,當年土匪綁票,把綁來的人就藏在這個洞里,日本人侵略的時候,當地百姓也會躲在洞里,詢問了很多當地人,其中一人知道這個洞口在哪個位置,給考古隊員指明了方向,原來在萬曆皇帝的定陵上。就在這個塌陷進去的洞口裡,考古人員找到了進入定陵地宮的線索。

定陵是明萬曆皇帝神宗朱翊鈞的陵墓。明朝的皇帝大多荒唐,有人說和遺傳基因有關,因為老祖宗朱元璋就是乞丐出生,出生的低微造成的心理扭曲遺傳給了後代。明朝的皇帝們有愛殺人的,有愛玩女人的,有愛做木匠的,有愛當道士的,有寵幸太監的,有寵幸外戚的,總給人感覺他們是心理陰影面積太大,總幹些匪夷所思之事情,行為不是正常人能理解。

史書上記載明十六帝除了建文,洪熙,宣德,弘治四帝不曾作惡外其他的不是暴虐就是荒淫。所以這個萬曆在歷史上名聲也不咋樣,清朝詩人趙翼有句話「明之亡,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曆」。那麼這個萬曆干過哪些事呢?他什麼都沒幹。在位時間長達48年,有30年不曾上朝。一直躲在紫禁城裡,到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定陵,當年定陵工程如火如荼,他過來巡視了一下自己的陵墓就回宮了。萬曆不上朝的時間之久,惰政到如此地步是千古之謎。有人說他是對強勢的文官集團所進行的報復,有人說明朝弊端叢生,他對現實世界的失望,用不上朝來逃避,有人說他僅僅是迷戀宮廷的奢侈生活,甚至有人說他當時吸上了鴉片已經喪失了執政能力。

萬曆定陵地宮打開之後,假如能妥善保存遺址,很多歷史謎團肯定會被解開,可惜的是當年的考古對定陵造成了不少的浩劫,後人也就無法研究了,歷史的真相自此石沉大海。

回過來說,當時考古隊發現這個塌陷下去的洞口,經打探發現一塊石磚,上有刻字,指明了地宮的方向。就順著這點蛛絲馬跡開啟了安放皇帝棺槨的地宮。整個過程可以用順利來形容,這是幸也是不幸,整個考古工作整整用了兩年的時間。出土的文物可以用世所罕見,稀世奇珍來形容,整整有三千餘件。例舉幾件寶物:有件皇帝的袞龍袍,這是胸前和肩膀上綉有團龍圖案的明帝圓領常服。工藝的複雜精美讓人嘆為觀止,當年匠人製作這樣一件衣服需要十年的時間。有件皇后的百子衣,這是明代女子出嫁時候穿的婚禮服,能代表明服飾的輝煌和經典。其做工巧奪天工,由多種織線打造,連孔雀羽毛都用上,繡衣針法多達十幾種。一頂萬曆皇帝的金絲蟠龍翼善冠,細如髮絲的金線編織的天衣無縫,兩條蟠龍纏繞在冒頂吐明珠,有兩個蟬翼模樣的翅膀高高豎起。整個帽子找不到一個瑕疵的地方,沒有接頭也沒有焊接的痕迹,彷彿渾然天成。一頂孝端皇后的六龍三鳳冠,帽體如雲海,六條蟠龍只條鳳凰起舞在雲端。點綴有100多顆紅藍寶石,5000多顆珍珠。一頂孝靖皇后的九龍九風冠,漆竹紮成帽胎,覆以絲帛面料。寶石珍珠一樣不少,走路時左右各三隻帽扇會展開,只有皇后頭頂的帽子擁有六個帽扇,這是殊榮。

萬曆金絲蟠龍翼善冠(修復品)

孝端皇后鳳冠(修復品)

萬曆袞龍袍(仿製品)

皇后百子服(仿製品)

隨著定陵的打開,悲劇接踵而至,首先是空氣進入陵墓,低氧恆溫的環境被破壞,大量絲綢布匹服飾瞬間碳化,鮮艷奪目的光彩被侵蝕的面目全非。現場整理到一半,考古隊接到通知要停下工作參加政治運動,夏鼐當時就抗議,清理一停止,對文物的損害是永久性的!可惜他的聲音太渺小。對古代服飾頗有研究的大作家沈從文參觀現場,他發現工作人員直接在漿糊上加入防腐劑,用來粘貼衣服,然後裝裱,完成後準備拿去展覽,甚至有的衣服都裝裱反了。如此粗暴對待文物,沈從文痛心疾首,他不願再看下去,匆匆離開,後來他說「囊括了中華紡織技藝精華的明代織錦遺產,如此輕率地對待,不是出於無知,就是有意欺騙」。

皇帝和皇后的棺槨是金絲楠木,歷經五個世紀還散發著淡淡的香味,定陵博物館落成的時候,吳晗,郭沫若等人都參加了剪綵,他們春風滿面,準備好了迎接自己更加美好而輝煌的前途,帝後的棺槨扔在一邊無人問津,領導要來視察,管理人員嫌這堆東西不吉利,礙眼,直接拖出去扔進山溝,被當地農民撿去當柴燒了。

萬曆總共有兩位皇后,孝靖皇后和孝端顯皇后。孝靖後王氏比萬曆早死十年,本來是宮女,後來進封為後,故事是非常勵志的,可是結局很悲慘,萬曆不喜歡她的兒子,群臣都支持她的兒子當太子,萬曆將所有厭惡,怨恨都發泄在孝靖皇后身上,她被幽禁摧殘,欺凌迫害,在冷宮裡哭瞎了眼,含冤而終。孝端顯皇后王喜姐比孝靖幸運點,萬曆真是愛她,親自冊封她為皇后,她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后,頗有美名,比糊塗蛋萬曆英明多了,可是面對宮廷鬥爭,政治鬥爭,這位孝端皇后為維護大局也只能隱忍,吃了很多苦,她無法生育,一生無子,古代宮廷母以子為貴,一輩子沒有孩子就意味著這將是悲慘的一生,她心地善良慈祥,將孝靖的兒子朱常洛視為己出,朱常洛一直處在她的保護下,後來才得以順利登基。定陵里除了萬曆皇帝外還陪葬著這兩位身世悲慘的皇后。

十年浩劫時,紅.衛.兵將定陵博物館裡皇帝和皇后的屍骸拖了出來,在一片「打到保皇派""的吶喊聲里,皇帝和皇后的屍骸被石頭砸被火燒,挫骨揚灰!這天是1966年8月24日,這天是中國考古史上最為悲愴的祭日!吳晗,郭沫若等人還想挖掘其他皇陵。

周總理氣憤地說「我對死人不感興趣」,從此定下「不挖一切皇陵」的規矩。有句話說挖人祖墳是要遭天譴的!我不相信迷信,我只想說一下現實。主張挖陵的吳晗,被折磨致死,那年60歲。主張挖陵的鄧拓,不忍折磨含冤自殺,那年45歲。反對挖陵的夏鼐壽終,享年75歲。反對挖陵的王崑崙壽終,享年83歲。

謹以此文憑弔在權術里迷失方向的中國知識分子。謹以此文紀念不遺餘力保護中華文明遺產的中國知識分子。


推薦閱讀:

「你都不是處,憑什麼不讓我出軌」丨7段失敗婚姻里的秘密
整容失敗的六大女星,有三個幾乎認不出,太驚悚!
淺色床單上的哭泣
如何做出一顆完美的水波蛋,零失敗!
中醫為什麼有失敗的今天?

TAG:中國 | 考古 | 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