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富三代」的壽終正寢:那些最顯赫的財富家族是如何續命的?

撰文:商業人物研究院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3月20日,美國銀行家、慈善家戴維·洛克菲勒逝世,享年101歲。

洛克菲勒、羅斯柴爾德、杜邦、摩根、肯尼迪……這些家族古老、神秘、腰纏萬貫。當大多數中國企業家思考如何二代接班、富過三代時,這些歐美家族已走過百餘年,經歷五代、六代。他們的財富故事比名字更為神奇。

洛克菲勒家族:石油帝國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爺爺約翰·洛克菲勒是家族創始人,他創辦的石油巨頭美孚如今已被分拆演化為多個分身:埃克森美孚、雪佛龍、BP及康菲。憑藉石油積累的財富,約翰成為人類史上第一位億萬富翁,被人們稱作石油大王。

在美國南北戰爭時,他用裝病、找替身的方式逃避了兵役,卻在辦公室張貼了一張美國地圖,並用不同顏色標註最新戰報,有人卻分析,這張戰況圖實際是一張商業進攻圖:黃色代表穀物,紅色代表火腿。

以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控制龐大的金融網路,洛克菲勒家族不斷延伸勢力範圍,控制了美國工礦、軍火、航空等重要經濟部門,成為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

戴維是家族族長、第三代繼承人。在擔任曼哈頓銀行董事長期間,他將銀行資產的凈值從二十億美元發展到三十四億美元。《紐約時報》稱,儘管洛克菲勒家族在曼哈頓銀行的股份從未超過5%,但長期以來還是被稱作「洛克菲勒銀行」。作為哈耶克和熊彼特的學生、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同學,戴維對經濟學有獨特理解。他重新定義了企業家身份,這個身份代表著一種機會,代表著發明創新、追求權利和賭博的本性。他看重追逐財富的過程,相信利潤只是一種值得付出努力的副產品。

戴維的一生堪稱傳奇。他曾要求美國總統卡特允許被廢黜的伊朗國王赴美治病,並由此引發發生在德黑蘭的美國人質危機。他與全球政商界私交頗深,在1973年尼克松訪華時,跟隨拜會周恩來總理,與鄧小平、榮毅仁等均有往來。

數年前兄弟姐妹相繼去世,65歲的兒子也在2014年的一次飛行中墜機身亡,漫長的生命讓他對物質生活有雙重體會,「可以讓一個人過得快樂,不過,如果沒有好友和重要的親人,生活會非常空虛和難過,那時,物質的東西也不重要了。」

自強自立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一貫傳統,「人生只有靠自己,靠誰也不行」。

爺爺約翰認為賺錢的能力是上帝賜給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禮物,財富歸上帝,人只是管家。為了培養他的警覺性,父親頗費心思。在一次從高椅子上往下跳的遊戲中,父親沒有伸出雙臂將其接住,而是讓他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以此希望他記住,「絕不要完全相信任何人,哪怕是你父親!」

父親小約翰以信託形式傳承財富,這種機制可以發揮規模優勢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避免分家導致財富變小。家族企業打破了「子承父業」的傳統,後代只能憑藉實力擔任企業管理職務。

儘管戴維含著金鑰匙出生,卻不是紈絝子弟。孩提時的他並沒有享受過富豪生活,父母故意將其置於經濟壓力下。零用錢需要自己從劈柴、拔草、捉老鼠、擦鞋等家庭雜活中去掙,還要將收支詳細記入賬本。精細的財富管理讓他看不慣另一位富家子弟的大手大腳,「他是我認識的最不幸的人,結了三次婚,換了數次工作,永遠也不會發揮自己的能力。」

至今,洛克菲勒家族已延續六代,在美國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副總統、風險投資業開創者、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等身份都有家族成員身影。根據福布斯美國最富有家族排行榜,該家族健在的成員有200人左右,凈資產總計約110億美元。不過,有些後代卻捨棄了洛克菲勒家族的金字招牌,隱姓埋名闖蕩世界。

從事慈善事業是家族傳統。戴維也承諾,自己的過半財產都將捐贈給慈善事業。洛克菲勒基金會以時間跨度長、規模大、成就廣泛著稱於世界慈善界。它的投資項目多元,生物、化學、物理、考古、遺傳、農學、經濟學都有涉獵,曾援助建設北京協和醫學院、燕京大學、清華大學生物系以及周口店「北京人」考古項目。

肯尼迪家族:詛咒纏身

第一個踏入美國的是老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30歲去世時他留下了5個孩子,唯一的男孩白手起家積累財富,當上了馬薩諸塞州的議員。

最廣為人知的肯尼迪自然是那位遇刺的總統,但他的父親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才算是家族興起的關鍵,他25歲擔任波士頓一家銀行的總裁,與波士頓市長女兒結婚後,肯尼迪家族開始進入核心的政治圈。

自此,肯尼迪後代們從出生起便帶有姓氏光環,卻也被一種恐怖的詛咒籠罩。

「只要你姓肯尼迪,你就別指望在床上靜靜地死去。」這句話被報紙用來形容渲染「肯尼迪詛咒」的可怕。

肯尼迪家族非正常死亡列表

肯尼迪家族的巔峰時刻是約翰·肯尼迪在1960年當選美國總統,且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組閣時,約翰·肯尼迪受父親之命,把弟弟羅伯特安排到了內閣,並得到司法部長一職。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在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遇刺身亡。

之後三年,18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其中6人被槍殺,3人死於車禍,2人自殺,1人被割喉,1人被擰斷了脖子,5人「自然」死亡。「這種巧合的概率為10萬萬億分之一。」英國的一名數學家曾在《倫敦星期日時報》稱。一直到1993年,共有115名相關證人自殺或被謀殺。

肯尼迪遇刺40周年之際,ABC廣播公司的調查顯示,70%的美國人認為肯尼迪遇刺是一個更大規模的陰謀。

有一種說法認為,刺殺肯尼迪總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背後操縱。

肯尼迪總統的父親約瑟夫在1929年股票崩盤時再次聚斂財富,躋身在億萬富豪行列,而約翰·肯尼迪當政後卻要斷他人財路。

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簽署11110號總統令,「以財政部所擁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銀,包括:銀錠、銀幣和標準白銀美元作為支撐,發行』白銀券』」。

1961年11月30日的《紐約時報》中提到:「白銀的價格衝上了41年來紐約市場的最高價位,星期二肯尼迪總統宣布全面改變美國政府的白銀政策,決定由市場來決定白銀的價格,第一步就是立刻停止財政部出售白銀的行為。」

陰謀論者認為正是肯尼迪的這一行為顛覆性地破壞了國際銀行家的圖謀,包括金融家族羅斯柴爾德。

如今,肯尼迪家族成員依然熱衷於政治舞台,約瑟夫·肯尼迪三世出任馬薩諸塞州眾議員,愛德華·小肯尼迪是康涅狄格州參議員,肯尼迪總統與傑奎琳·肯尼迪的女兒卡羅琳·肯尼迪剛剛卸任美國駐日本大使,她的兒子在讀大學期間也表達過參政願望。

杜邦家族:火藥化工帝國

杜邦家族在200年前的法國境內就已經出名。老杜邦是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他撰寫的一系列文章,影響了《國富論》作者亞當斯密等學者,他的人脈關係廣泛,後來的美國總統傑斐遜是其朋友。

伊雷內·杜邦,28歲隨著父親老杜邦來到美國。他偶然發現,美國火藥質量奇差,於是決定創辦火藥廠。1801年,伊雷內和哥哥一起返回法國,購置設備。次年,杜邦家族在美國特拉華州正式成立。家族與美國總統的關係給了杜邦第一筆政府訂單。

1834年,伊雷內去世。當家族成員亨利繼承家業時,公司通過兼并手段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成為美國火藥產業的老大。

亨利時期的杜邦,家族強人說了算,管理者和技術人員都是家族成員,管理模式高度集中。他雖然將杜邦帶到新高度,但其管理模式則成為公司的阻礙。待亨利去世時,繼承人因管理無能,導致企業衰落。

1902年,杜邦迎來百年慶。那時候家族董事會因為無人出頭,差點把公司給賣掉。好在家族成員,年輕人艾爾弗雷德認為,祖宗基業不能旁落他手,於是和兩個堂兄弟一起攜手接班。這就是人們日後津津樂道的杜邦中興三巨頭。

三巨頭劃分了股份,明確了職責。他們拋棄了家族封閉、集權以及財產公有制的治理形式。在家族股權與經理人的結合下,探索出了新的管理體制。到1940年代之後,杜邦公司執行委員會位處高層的杜邦老人全部退出,一批非家族職業精英進入管理層。

1967年底,族人科普蘭將總經理一職史無前例地交給了非杜邦家族的人士擔任,並對管理方式進行再次變革。他帶領著杜邦實現了第三次管理轉型,家族企業開始向現代巨型公司轉變。

科普蘭的改革取得滿意的效果。除了化學產業外,公司又向建築、汽車、鋼鐵等領域進軍。

據《福布斯》雜誌在20世紀90年代估計,公司在當時至少擁有150億美元的財富。1982年《福布斯》第一次發布400富人榜時,該家族成員佔有28席,佔總人數的7%,當時杜邦公司已經成立180年。如今,它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379位。

羅斯柴爾德家族:淪為三流公司

2009年,羅氏家族第六代掌門人大衛·羅斯柴爾德訪華,作客央視《對話》節目時,他委婉地表示「書中(編者按,此書是宋鴻兵所著的《貨幣戰爭》,該書的陰謀論調飽受爭議)描寫的內容與家族真實情況有差異」。當被問及家族到底多有錢?大衛說,他從不對外公布財富數目,因為「數錢已經毫無意義」。

羅斯柴爾德家族發跡於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後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和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自己的銀行產業鏈。

二戰期間,身為猶太人的羅氏家族損失慘重,旗下超過三分之二的金融機構灰飛煙滅,北美與澳洲的金融資產被吞沒,歐洲大陸的資產也所剩無幾。而且,還有家族成員在戰爭中死去。20世紀以來,由於種種複雜的原因,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國際金融界的地位已大為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摩根家族等更現代化的財團。

2003年,家族第五代掌門人伊芙琳·羅斯柴爾德退休,家族的英法兩家分公司宣布正式合二為一,並稱「羅斯柴爾德集團」。這個綿延200多年的金融業豪門基業,開始由大衛掌舵。

如今,該家族只能算一家三流的投資公司。究其原因,除了納粹的打擊,還有對美國投資市場的忽視。在19世紀南北內戰時,就撤出部分投資。20世紀,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走強,而羅氏家族卻在衰敗的歐洲進行投資。

到1967年,它才開始在美國設立銀行相關機構。

華爾街的銀行都形成良好的激勵制度,以鼓勵員工。而羅氏拒絕這麼做,自然要落後於高盛和摩根。上世紀60年代,它還是家庭作坊的模式。

後來,羅氏做出了改變,引入職業經理人,建立激勵制度。但為時已晚。即使是在羅斯柴爾德家族利潤最好的年頭,也只有1億美元,還不到高盛的百分之一。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地都設有辦事處或資產管理公司。事實上,早在1979年改革開放後,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開始研究中國市場。大衛訪華時毫不避諱地坦言:「我們的客戶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這樣的央企,還有小肥羊、阿里巴巴這樣的民企。作為財務顧問,我們曾參與了和中國相關的最大併購案,中國聯通以240億美元收購中國網通。」

目前,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包括:持有青島銀行4.98%的股份,以1.5億元競得中海基金股權成為第三大股東,與中信華東集團在山東蓬萊合資成立羅斯柴爾德男爵中信酒業公司。雖然在華直接投資並不多,但在中海油收購優尼科、南京汽車和上海汽車的合併、吉利收購沃爾沃等項目中,都能看到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身影。

摩根家族:銀行巨鱷

19世紀末20世紀初,摩根家族的成員幾乎控制了那個時代的銀行業,他們因穩固的金融王朝以及幾代人積累的巨額財富而赫赫有名。

很難為這個王朝確定一個具體的開始和結束時間,不少學者認為J.P.摩根的去世是輝煌終結的主要原因。J.P.摩根也是這個王朝的實際領導者。

1636年的威爾士,格拉摩根郡蘭達夫,20歲的邁爾斯·摩根與其兄弟懷著對新世界的嚮往,漂洋過海來到美洲,在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登陸。邁爾斯身上並無比遠渡追夢更壯闊的故事,他的兒子納撒尼爾倒是為家族的基因做了展示:他做過監察員、土地保衛人、押收家畜人、巡官、勘測員、稅收評估員等多種工作。

第一個進入金融行業的家族成員是約瑟夫三世,繼承而來的農場難以引起他的興趣,1812年,他作為私人銀行家進入華盛頓慈善協會,並把家搬至康涅狄格河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

之後他購買了一間咖啡館,那時的咖啡館並無文豪或貧苦的畫家,而是當地商業事務和社會活動的中心。約瑟夫三世在這裡與客戶見面,九年之後,他收購了哈特福銀行、哈特福火災保險公司。

紐約的一場大火,讓他展示了公司的賠付速度和負責任的態度,一時間新業務數量猛增,幾年之後合伙人都收穫頗豐。進軍金融業的時間到了。

約瑟夫三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銀行業務與興趣,1864年,他將喬治皮博迪公司更名為J.S.摩根公司,並領導該公司成為美國和歐洲最重要的銀行之一。

由此J.P.摩根自幼便接觸父親J.S.摩根的生意,從會計做到合伙人,之後開始收購併重組鐵路公司,「摩根化」一詞在那時被用來形容他收購公司創造壟斷、消減競爭和成本的手段。世紀之交,他已改變並控制了眾多行業,包括電力、鐵路、鋼鐵。

J.P.摩根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包括銀行家信託公司、保證信託公司、第一國家銀行,總資產34億美元。摩根同盟總資本約48億美元,由國家城市銀行、契約國家銀行組成。當時,在歷史中最富有的美國人中排名第24位。

摩根集團的早期歷史,記錄的是一去不返的壟斷時代。隨著壟斷時代的終結,世界商業權力也逐漸分散。所以如《摩根財團》一書中所言:「再也不會有哪家銀行能像摩根財團那樣強大,那樣神秘和富裕。」

但摩根家族創造的「摩根化經營管理體制」至今仍然影響著華爾街。「推動歷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錢,金錢!」這是J.P.摩根的名言。

推薦閱讀:

李福成的孫子撞車身亡?
好妻富三代,好女汪丈夫
清華北大校長齊發聲:這樣的媽媽,才是家庭最大的幸福!何愁不能富三代?媽媽們快看看吧!
3歲起這樣做,收穫完美接班人

TAG:財富 | 家族 | 顯赫 | 富三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