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每一個眾生時時刻刻都希望有人幫助他 印宗法師是佛門護法的好榜樣
凈空法師:每一個眾生時時刻刻都希望有人幫助他 印宗法師是佛門護法的好榜樣 來源: 凈土釋疑網關鍵字:印宗法師,惠能,嫉妒,開悟,經教,護法發布日期:2012-07-16 19:19:44 |
|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429集 2012年7月15日講於香港 「又如未悟者,謂山是山,水是水;悟入,謂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這是禪宗裡面一句話。凡夫,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覺悟的人,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覺悟了。山跟水,《金剛經》上都是說一合相,比一般人聰明,看到山跟水的真相。徹底覺悟的人, 「徹悟者則山仍是山,水仍是水。」 徹底覺悟的人,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真的透徹了,知道體、相、作用原本就是一體,決定不能分割,分割你就看錯了。凡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得山水之用,不知道山水究竟是什麼,這凡夫,迷了。覺悟的人知道山跟水是怎麼回事情,可是怎麼樣呢?不得其用。體跟現象都搞清楚了,不能用,只有真正參透了體、用是一不是二,萬法一如,他得大自在了,山還是山,水還是水,體、用都顯現出來了,這叫徹悟。所以,悟,悟的人不少,悟不起作用。哪些人是代表人呢?阿羅漢、辟支佛他們是個代表,見思煩惱真斷了,辟支佛不但斷煩惱,連見思習氣都斷了,沒有把他用在生活上,沒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上,實際上不圓融。悟沒有圓悟,只見到一邊,沒有透徹圓融。透徹圓融就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法身菩薩,得大自在。 「高峰禪師曰:『元來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 真正徹底覺悟的人,還是這個人,我們以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做個代表,沒覺悟的時候,你看他這個人老老實實、謙虛恭敬;悟了之後還是這個人,沒有改變,還是那麼謙虛,還是那麼恭敬,還是那麼老實,悟跟不悟不一樣在哪裡呢?沒覺悟的時候,他所應用的遵循倫理道德,有心,要學;悟了之後這個念頭都沒有了,依舊遵循,一絲毫不違反,自自然然的,這就是真正徹悟了。沒覺悟要用戒律來約束自己,覺悟之後自然就是戒律,不要起心動念,不要分別執著,戒律是性德,乘性發揮。不但世尊製作的這個戒律他全做到了,世尊沒有說到的一些善行、善業,他都圓滿而沒有遺漏。 「只是仍舊,何等自然。」 自性是自然的,現的相是自然的,起的作用也是自然的。 「再者自然相,即自性本然之實相。」 在哪裡?在一切處,在一切萬物之中。 「蓋山水、男女、今時、舊時等等,一一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 山水自然,男女自然,今時、舊時,就是現前、過去、未來也是自然的,沒有一樣不自然,所以「一一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實相就是自然,實相就是本性,實相就是自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性變成相了,相就是性,所以,一一諸法沒有一樣離開自性。 禪宗學人開悟了,求老師給他印證,老師常常說:舉個例來看看。覺悟的人隨拈一法,一個問題問出去之後,回答的時候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隨拈一法,老師點頭認可,這叫真的開悟了。 惠能大師聽經,五祖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老師沒有問他,他自己說出來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後面「能生萬法」。五祖一聽,行了,後頭不要說了,他全知道了,衣缽就給他,認定他禪宗第六代祖。船準備好了,帶著他上船,五祖送了他一程,叫他走。他問五祖到哪裡去,五祖說你從哪裡來?他說我從嶺南來,南方廣東這一帶。你還回到這邊去,去避難,嫉妒障礙。他躲在獵人隊,給獵人當伙夫,伺候這些獵人,打獵的、殺生的。六祖開悟就是成佛了,這尊佛給他們燒飯,給他們當伙夫。六祖不是短時間,十五年。十五年,這打獵的人也慢慢老了,緣才成熟,這就出來。 出來,我們相信那是佛菩薩示現的,印宗法師,怎麼就那麼大的肚量,一點嫉妒心都沒有,愛才如命,見到六祖,佩服的五體投地。六祖要現出家相,印宗給他剃度。印宗是惠能大師的剃度師,剃度完了之後,印宗再拜他為老師。他們兩個是互為師生,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和尚,六祖是印宗的傳法老師,傳法的和尚。大徹大悟四十三個人,有印宗,有無盡藏比丘尼。這是佛門護法的好榜樣,惠能如果沒有遇到印宗,誰會相信他?他要自己修行表現的好,至少要十年,別人看十年:這出家人不錯。遇到印宗的時候,不必要了,印宗拜他為師,還有什麼話說,水漲船高,一下就抬起來。印宗當時在嶺南一帶是大法師,很有名氣,受到社會大眾的敬仰,現在這個老師拜惠能做師父,能大師的身份一下就提升了。中國人講「抬舉」,印宗把他一抬舉出來,沒有一個人不服,以後講經、講道、傳法一帆風順,這是印宗法師的影響力。為我們顯示出來一一法無非實相,一一法當體就是自性的流露。 「當相即道,即事而真。」 「道」就是性, 任何一個現象都是自性。大乘經上佛所說的,一切法不離自性,離自性無有一法可得,就是說這樁事情。所以,「即事而真」,一切事就是真心,一切相就是真心。 「一一皆是清凈本然,一一皆是『自然中自然相』也。」 《楞嚴經》上把這樁事說得很透徹,很長的一段經文。 「『根本』者,本體。一切諸法之根本自體。」 「根本」,就是本體,現在哲學裡面講本體論,專門研究這個問題。哲學能不能真正得到?得不到,有名無實。為什麼得不到?因為他用妄心。哲學家、科學家沒有離開妄心,妄心永遠緣不到真實。不用妄心,真實就在現前,真實沒離開,它是真的,他不是妄的,妄見不到真,真知道妄。那麼這就是哲學跟科學的瓶頸,這個瓶頸他沒辦法突破。佛說過了用妄心,對外能緣到虛空法界,今天所說的宏觀宇宙。這物理學家,有一類專門研究無窮大。宇宙到底有多大,用精密的儀器來觀察,天文學家,他們的報告,我們看了我們能看得懂。報告里所說的,今天用最先進的、最精密的望遠鏡,乃至無線電望遠鏡,能觀察到的宇宙現象只有百分之十,還有百分之九十的現象不見了,不知道怎麼回事情。那百分之九十怎麼知道呢?應該是從數學裡頭推出來的。數學是科學之母。他們這說法我們聽了會點頭,他不知道,我們知道。我們沒看到,我們是在大乘經教裡頭聽佛說的,百分之九十到哪裡去了?回到常寂光去了。只要回到常寂光,科學跟哲學都見不到了,為什麼?常寂光裡頭沒有現象。科學跟哲學的探索一定要有現象: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只要有現象,他們都能夠找得到,沒有現象他就沒法子了。 回歸自性,自性就是常寂光,因為他沒有現象,你找不到他,他存在,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佛經上講,就在當下,你就找不到。什麼人能找到呢?經上說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薩他們見到了,為什麼見到了?他不用心意識了。連心意識的影響都沒有了,我們佛經上講「習氣」,心意識的習氣都沒有了。八地到等覺這四個位次,無始無明習氣並沒有斷乾淨。 …… 真正常常把「六和」放在心上的人,這個人跟佛距離越來越近了。和,他就平了,平等才有和平,「和平」這兩個字互為因果,這兩個字不能分開。中國人要和平,「和」是果報,「平」是原因。日本人講平和,「平」,它才有和,也挺有道理。他們講「平和」就是我們講「和平」的意思。那麼不平的事情,這個心態,不平的言行,要放下;不和的心態、不和的言行也要放下,才能行菩薩道。菩薩道就是幫助一切苦難眾生。 我們今天想學佛,遇到苦難眾生不聞不問,那個與我不相干,經上所講的,學過,不是沒學過;聽過,甚至於自己都可以講,可是境界現前忘得一乾二淨。也就是說我們在佛法當中所學的東西,境界現前的時候一點都用不上,自己的煩惱習氣統統現前,煩惱習氣用事,跟自己的性德完全相違背。 大乘凈宗,我們在行門只舉了五個科目,不雜,很容易記,但是做不到。做不到,臨命終時往生就沒把握。臨命終時怕那個時候煩惱生起來,在最關鍵的時候把佛號忘掉了;甚至於很多人幫你助念的時候臨終那一念的時候沒聽著,心不在焉,心裡頭念著別的事情,或是雜念,或是妄念,這是最有可能的!也就是我們沒有真正養成菩薩的行為、菩薩的理念。 菩薩的理念,經上常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一點我們沒做到,要認真地學!用真心不能用妄心。 怎樣才能叫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一切眾生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幫助他,他就生歡喜心了。每一個眾生時時刻刻都希望有人幫助他。他要遇到菩薩了,菩薩會幫助他,照顧得無微不至。這個裡頭就要講到因果了。我們要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念念都在想著別人、想幫助別人?境界現前,我是不是真的在幫助別人?我真干,我有苦難的時候就會有人幫助我。這就是因果報應的道理。我們心裡想著不是假的,可是常常會疏忽,這什麼原因呢?我們的善念很薄,我們的煩惱很重,所以常常迷惑,不容易在臨事的時候清醒過來。原因在此地!幾個人找到原因?找到原因之後,又幾個人肯把這個原因消除?這真難!經上說的這些話,都是總綱領、總原則。 「《大日經》曰:『一身與二身,乃至無量身,同入本體。』」 大日如來就是毗盧遮那,就是阿彌陀佛。 「一身與二身」,一身是法身,二生是法生跟報生。三生再加上一個應生,四生再加上個化身。化身,無量身。這一句,一身就是無量身,無量身就是一身,完全從自分上說。另外還有個意思,「一身」是自己,「二身」、「無量身」是別人。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無量身;沒有一個身不入本體。這說明什麼?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一體,我不能照顧,這叫不自愛。自愛,是性德的核心、萬善的根源。我們都希望自己斷惡修善,真正有智慧、聰明人從哪裡修?從根本修。從根本修,用力少,功德大,功德無量無邊。因為它稱法界,法界多大,他功德就多大。根本就是真心,一絲毫虛偽都沒有。不但沒有虛偽,還沒有造作,為什麼?他是自然的。有造作就不自然了。那我們今天講,無造作就不修了,這就住「空」了,就是前邊講的「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不修了。還要向上提升,性相圓融,理事不二。行一切善,就是不起心、不動念。身行,修一起善;心裡呢?心裡沒動,這叫圓修圓證,這是真正的大乘。為一切眾生,沒有「為一切眾生想」這個念頭,為什麼沒這個念頭?一切眾生是自己。為自己做出一切付出,還用的著去想嗎?我們所有的妄想,確確實實因為有自、有他:我為別人做的,我為大眾做的,我為眾生做多少好事。念念不忘,這是什麼?這就變成福德,不是功德。不著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為什麼不著相是功德?不著相是為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我為別人就是為 自己,不著相。著相,字自他就有分別,墮落在妄想、分別、執著當中,功德沒有了。福德,福德有果報,果報在六道,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 「此正明『根本』之義。」 「根本」就是本體,就是自性,就是常寂光。 「又本者本心,即本源之自心。又本性,乃固有之性德。又『有根本』之有字,至關切要。」 一定要知道本心有,本性有,性德有。現在這個問題,有,在哪裡?我很想要知道,他就在當前,你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叫米;知道,教覺。迷亂,叫你作凡夫;覺了,叫你作佛菩薩。怎麼迷的要記住:起心動念,迷了,分別,迷了;執著,嚴重的迷惑。大道、至道都是簡易。中國學術的根本大家都知道,那個經叫做「易經」,不難,容易,為什麼?因為它自然的,自然就容易。現在怎麼樣?容易,被我們搞複雜了,越搞越麻煩。這種麻煩是知識搞出來的,智慧就沒有麻煩、就無事。 說到這個地方,經教能幫助我們開智慧。我們迷的太久、迷的太深,經教要一遍一遍第熏修,熏修久了才有悟處,這也就是古人所謂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要熏修一千次你開悟了。現在人迷惑的狀況比古人嚴重,古人一千遍可以開悟;我們要十倍,一萬遍會有開悟。要懂這個道理。所以,熏修對於知識分子特別有效果。 |
相關文章 |
|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的《弟子規》等十部經典音頻下載及在線收聽 | |
凈空法師:建一千所寺院的功德,不如培養一個弘法人才的功德大 | |
凈空法師:建立宗教文化聖城之思考 | |
凈宗四眾弟子請凈空老法師長久住世 | |
《弟子規、三字經、孝經、笠翁對韻》、《英語及注音弟子規》電子書下載 | |
凈空法師:人口膨脹不會導致資源缺乏 | |
《群書治要360》注音圖片連載(二十二) | |
凈空法師:有名氣、地位的人要有真誠心和正知正見,否則會把人帶錯了 | |
凈空法師:一聽說有好法門馬上就改變,這是三心二意、露水道心,不能成就 | |
第二屆青島企業家論壇 在線觀看 |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世尊勸導我們發願求生凈土()
※海雲法師開示:拜懺
※准提法門的修持(首愚法師)
※凈空法師:觀音薩「千手千眼」表眼到手到幫你離苦得樂
※普賢行願品親聞記 ·慧律法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