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絢爛——故宮博物院鈞窯瓷器展
仿鈞——鈞瓷仿製品鈞窯獨特的釉色對後世影響深遠,明清至今,許多瓷窯均視其為楷模進行仿製。景德鎮御窯廠自明宣德年間已開始仿燒鈞釉瓷器。而清雍正時期的仿品,因按宮廷發往御窯廠的「官鈞」實物仿燒而成,致使仿品在尺寸、造型、釉色等方面與宮廷收藏的「官鈞」基本一致,幾可亂真。清代御窯廠在仿燒基礎上還不斷創新,燒造出天藍釉紫紅斑、窯變釉、爐鈞等新品種。明清時期的一些地方窯受鈞瓷的影響,也曾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創燒出頗具地方特色的仿鈞釉產品,較著名的有江蘇的宜興窯、廣東的石灣窯,產品分別被稱作「宜鈞」、「廣鈞」。
1 御窯仿鈞 御窯廠是明清兩代專門負責御用瓷器燒造的機構,窯址設在今江西省景德鎮市。清代宮廷檔案對御窯廠仿燒鈞瓷的記錄不勝枚舉。如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曾於雍正七年(1729年)派御窯廠署幕友吳堯圃赴鈞州調查鈞窯釉料配方,十三年(1735年)又在《陶成事宜紀略》中記錄了御窯廠當時仿古加創新的瓷器57種,其中「均(鈞)釉,仿內發舊器,海桂紫、海棠紅、茄花紫、梅子青、驢肝馬肺五種外,新得新紫、米色、天藍、窯變四種。」
鈞窯玫瑰紫釉盤,元——明初,高4.6cm,口徑18.8cm,足徑10.3cm。2004年河南省禹州市原禹州製藥廠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盤撇口,圓唇,淺弧腹,圈足。內施天藍色釉,外施玫瑰紫色釉,圈足內塗醬色釉。瓷胎堅緻細密,胎色灰白。盤為修復。
2013-11-25 08:58 上傳 下載附件 (15.05 KB) 仿鈞玫瑰紫釉盤,明,高4.3cm,口徑18.8cm,足徑9.2cm。仿鈞玫瑰紫釉盤俯視 仿鈞玫瑰紫釉盤底部盤口微撇,弧壁,圈足,足底切削整齊。通體施玫瑰紫色釉,釉面棕眼密集。口沿處因高溫熔融狀態下釉層垂流變薄而呈醬黃色。足內無釉,有糊米色斑。無款。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兩件明代仿鈞窯器。 |
2013-11-25 09:04 上傳 下載附件 (15.24 KB) 仿鈞玫瑰紫釉鼓釘三足花盆托,清雍正,高8cm,口徑23cm,足距11cm。 仿鈞玫瑰紫釉鼓釘三足花盆托俯視仿鈞玫瑰紫釉鼓釘三足花盆托底部花盆托直口唇邊,弧壁,內底平坦,底下承以三足。外底有一周支燒釘痕,並塗抹醬色釉。通體施玫瑰紫釉,器內釉面泛青有少量開片,外壁凸起一周弦紋,上下各飾一周鼓釘紋。鼓釘處釉層因垂流變薄而呈天藍色,與外壁玫瑰紫色釉交相輝映,具有較好的藝術效果。清代雍正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在仿古方面以仿鈞窯瓷器取得的成就最為突出。當時的督陶官唐英曾派助手老格赴河南鈞州實地調查宋代鈞釉的配製方法。經多次試製,最終成功燒造出仿宋鈞窯製品。此件花盆托從造型到釉色,與宋代鈞窯瓷器極為接近,足以亂真。 |
2013-11-25 19:42 上傳 下載附件 (13.88 KB) 仿鈞玫瑰紫釉鼓釘三足花盆托,清雍正,高6.5cm,口徑16.5cm,足距6.5cm。仿鈞玫瑰紫釉鼓釘三足花盆托俯視仿鈞玫瑰紫釉鼓釘三足花盆托底部花盆托模仿宋代鈞窯同類器製作而成。口微斂,弧壁,內底平坦,底下承以三足,外底塗抹醬色釉,並有六個支燒釘痕。外壁口沿及近足處各飾一周鼓釘紋。通體施玫瑰紫色釉,釉面潤澤,釉色深淺相間,別具一格。 |
2013-11-25 19:45 上傳 下載附件 (16.21 KB) 仿鈞釉菱花式花盆托,高6.6cm,口徑24.3cm,足距10.2cm。 仿鈞釉菱花式花盆托底款盆托折沿,通體六瓣菱花式,下承以三個雲頭形足。里外滿施仿鈞釉,底刻陽文篆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此器造型、釉色皆仿宋代鈞窯式樣,形體端莊古樸,釉層晶瑩肥厚,釉面色澤雅緻。 |
.pcb { MARGIN-RIGHT: 0px}
窯變菊瓣式扁壺,清雍正,高8.2cm,口徑7cm,足徑7cm。壺扁形,通體菊瓣式,圈足,壺身一側有短流,另一側為半環形曲柄。通體施鈞釉,外底有八處支釘燒痕,底印陰文「雍正年制」四字篆書款。窯變釉是清雍正時期創燒的仿宋代鈞釉品種,以銅紅釉為主,還含有其它多種金屬元素,經過氧化還原,呈現出美麗的月白、藍、紫、綠、醬、青、褐等色彩,與紅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千變萬化的流蕩的條絲和斑片,奇妙無比。 |
2013-11-25 19:58 上傳 下載附件 (16.41 KB) 雍正款仿鈞新紫釉天球瓶,清雍正,高53cm,口徑12cm,足徑16cm。 雍正款仿鈞新紫釉天球瓶底部天球瓶圓口,直頸,球形腹,圈足。由於其造型形似天體星球,故稱之為天球瓶。通體施仿鈞新紫釉,紫色斑幾乎覆蓋瓶體的上半部,藍色保留在瓶體的下半部。外底釉色灰白,暗刻篆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
2013-11-25 20:02 上傳 下載附件 (16.91 KB) 雍正款仿鈞新紫釉太白壇,清雍正,高32cm,口徑11cm,足徑12cm。雍正款仿鈞新紫釉太白壇俯視 2013-11-25 20:03 上傳 下載附件 (18.74 KB) 雍正款仿鈞新紫釉太白壇底部 太白壇圓口,短頸,圓肩,垂腹內收,圈足。通體施仿鈞新紫釉,紫斑呈條帶狀裝飾在太白壇的腹部。外底塗抹醬色釉,中心暗刻篆體「雍正年制」四字雙行款。 |
2013-11-25 20:11 上傳 下載附件 (15.36 KB) 仿鈞窯變釉葵花式三足花盆托,清雍正,高9.6cm,口徑25.5cm,足距10cm。 2013-11-25 20:11 上傳 下載附件 (18.13 KB) 仿鈞窯變釉葵花式三足花盆托俯視 2013-11-25 20:11 上傳 下載附件 (16.92 KB) 仿鈞窯變釉葵花式三足花盆托底部 花盆托呈葵花式,折沿,弧腹,內底坦平,底下承以三足,足內澀胎無釉。通體施窯變釉,外壁近足處積釉明顯。釉面紅藍相間,流淌交融。窯變釉是清雍正時期仿鈞窯瓷器時所繁衍出來的一個新品種,採用兩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燒成。所施釉料中除銅外,還含有鐵、錳、鈷、鈦等微量著色金屬元素。在燒成過程中,這些金屬的氧化物呈色後相互交融,使釉面呈現出繽紛的色彩,其中釉色偏紅的稱「火焰紅」、偏藍的稱「火焰青」。 |
2013-11-25 20:42 上傳 下載附件 (20.84 KB) 雍正款仿鈞窯變釉海棠式花盆,清雍正,高8cm,口橫16.5cm,口縱16cm,足橫8.5cm,足縱7cm。雍正款仿鈞窯變釉海棠式花盆底部花盆為海棠式,敞口,折沿,深腹壁下斜,平底,底開有兩個滲水圓孔,底下承以四個如意雲頭小足。里、外均施仿鈞窯變釉,藍、紫相間,釉面垂流自然。外底刻劃篆體「雍正年制」四字雙行款。 |
2013-11-25 20:50 上傳 下載附件 (12.42 KB) 雍正款仿鈞窯變釉弦紋扁肚瓶,清雍正,高25.5cm,口徑7.3cm,足徑12cm。雍正款仿鈞窯變釉弦紋扁肚瓶底部瓶唇口,細長頸,頸、肩部凸起七道弦紋,扁圓腹,形如荸薺,故稱荸薺扁瓶。圈足。外底刻劃篆體「雍正年制」四字雙行款。胎體厚重,從近底部釉可以看出系採用多次施釉而成。器內施天藍色窯變釉,器外施紅色窯變釉,釉面尤如叢叢燃燒的火焰,自然垂流至近底處,紅色中閃現著藍色星點,變幻迷離,絢麗多彩。足內釉面不勻。鈞窯因其變幻莫測的釉色被後世追仿,雍正時期督陶官唐英為了仿燒鈞窯瓷器曾於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派廠署幕友吳堯圃親赴鈞州,調查鈞窯釉料配製法。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八年(1730年)三月已做得仿鈞窯瓶,十月年希堯呈進仿鈞窯瓷爐大小十二件,受到皇帝的讚賞「此爐燒造甚好,傳與年希堯照此樣再多燒幾件」。由此說明,雍正時期由於唐英的努力,仿燒鈞窯瓷器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此瓶釉面仿宋代鈞窯瓷器窯變釉,器形卻是宋代鈞窯瓷器中所不見,為雍正時期創新之作。 |
雍正款爐鈞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清雍正,高7cm,口徑23.7cm,足距10cm。 2013-11-25 21:04 上傳 下載附件 (25.46 KB) 雍正款爐鈞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俯視雍正款爐鈞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底部花盆托呈六瓣菱花式,折沿,淺弧腹,里心平坦,內壁出筋12道,底下承以三足,外底暗刻篆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通體施爐鈞釉,釉色以藍色為主,其間密布星星點點的紅、青色斑點,具有變化萬千的自然之美。 |
2013-11-25 21:08 上傳 下載附件 (13.58 KB) 窯變釉梅瓶,清乾隆,高37.2cm,口徑7cm,足徑11.2cm。瓶小口,短頸,豐肩,瘦脛,圈足。外壁通體施凝厚的火焰紅釉,釉色以紫紅色為主,間有少許藍色。足內仿宋鈞釉,無款識。窯變釉是清代雍正時期仿宋代鈞窯釉色繁衍出來的一個新品種。它是一種高溫顏色釉,採用兩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燒成,將各種不同顏色的釉融合為一體, 在不同的窯內氣氛中呈現出多種美麗的釉色,交織在一起,形成千變萬化的縷絲狀線條或斑片,奇妙無比。此瓶仿雍正窯變釉燒造,形制較大,胎體厚重,胎質細膩,釉層里閃現出深淺不同的藍色線條,與紅釉相互浸潤,色彩斑駁瑰麗,美不勝收。 |
.pcb { MARGIN-RIGHT: 0px}
窯變雙耳菊瓣尊,清乾隆,高22.3cm,口徑18.2cm,足徑11.6cm。 2013-11-25 21:12 上傳 下載附件 (25.01 KB) 窯變雙耳菊瓣尊底款尊通體菊瓣形,口外撇,粗長頸,平肩微弧,扁圓腹,圈足外撇,頸、肩部對稱置雙螭耳。內施天藍釉,外施窯變釉,除肩部有少量藍色外,余皆為火焰紅色。足內醬釉,印「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陰文篆書款。乾隆早期窯變釉保持著雍正時的「火焰青」特點,隨後漸變為以紅、藍、月白各色交織成塊狀的斑片和條紋,乾隆晚期窯變釉中月白與藍色較少,多為紅色。在清代,瓷器的製造分為圓器和琢器兩大類,其中圓器指碗、盤之屬,琢器則包括各種需要雕琢成形的器物。該尊雖可歸入圓器一類,但其外壁呈現的菊瓣紋樣則需雕琢而成,《陶冶圖》「圓面積器拉坯」條記之為「圓器之制不一,其方瓣稜角者則有鑲雕印銷之作」,該器的菊瓣稜線正是這種工藝製成。 |
2013-11-25 21:29 上傳 下載附件 (12.73 KB) 爐鈞釉直口瓶,清乾隆,高18cm,口徑3.7cm,足徑6.6cm。爐鈞釉直口瓶底部瓶小口微外撇,細長頸,頸、肩部凸起弦紋一道,圓腹,腹以下漸收,圈足微外撇。器內、外及圈足內均施爐鈞釉,足邊無釉。此瓶釉色為藍、綠相互交織,釉面紋樣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傳世爐鈞釉瓶、尊上青、藍色釉居多,帶紅點者較少見。此瓶即屬青、藍色者。 |
乾隆款爐鈞釉雙耳三足爐,清乾隆,通高12cm,口徑15cm,足距7.5cm。 乾隆款爐鈞釉雙耳三足爐底部爐直口,口兩側對稱置環形耳,短頸,扁圓腹,底下承以三個錐形足。外底刻劃篆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內外施爐鈞釉。在釉面密布藍、綠相間的麻點紋,此種爐鈞釉被稱為素爐鈞。它是在素坯上吹以翡翠色底釉(以氧化銅著色的粉彩顏料),再在面上吹以廣翠色釉(以氧化鈷著色的粉彩顏料),兩種色釉經過窯火燒煉,相互交融,在釉表形成深淺、長短不一的垂流條紋,有的彎曲,有的垂直。由於釉中含有粉劑,故釉層厚而不透明。器內釉面明顯呈現似山嵐雲氣與斑點交混在一起的片狀紋,層層排列整齊,是為爐鈞釉瓷器的一大特徵。 |
2013-11-25 22:25 上傳 下載附件 (11.79 KB) 仿鈞窯變釉石榴尊,清道光,高19cm,口徑10.5cm,足徑9cm。 仿鈞窯變釉石榴尊底部尊形如石榴,故名石榴尊。花口,折沿,直頸,圓腹,圈足微外撇,器身均勻分布六條凹線。外底刻劃篆體「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款。器內施月白色釉,器外施以紅色窯變釉,六條凹線處釉呈天藍色,圈足內施淺月白色釉,釉色不勻。清道光時期的窯變紅釉瓷器在釉色變幻方面總的來說已不如雍正、乾隆時期豐富,燒造技術呈衰退之勢。 |
2013-11-25 22:48 上傳 下載附件 (15.13 KB) 宣統款仿鈞窯變釉杏圓瓶,清宣統,高30cm,口橫10.5cm,口縱9cm,足橫12cm,足縱9cm。 宣統款仿鈞窯變釉杏圓瓶底部瓶直口,溜肩,鼓腹,長方圈足。頸兩側對稱置貫耳,口下至肩轉折處四邊呈委角狀。通體施窯變釉。足內無釉露白胎。外底署陰刻楷體「大清宣統年制」六字雙行款。 |
延伸知識「仿內發舊器」 為使御窯廠工匠更好地摹仿鈞瓷,雍正時期,清宮收藏的陳設類鈞瓷還被送到景德鎮作為範本,依樣仿燒,此即所謂「仿內發舊器」。這類純粹仿鈞瓷的產品,見有各式花盆、花盆托,釉色、造型、支燒方法等均與原物如出一轍,顯示出高超的仿製水平。有的故意不署年款,幾能亂真;有的器物外底刻劃篆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新得四種」清代御窯廠在仿鈞釉基礎上燒造出「新紫、米色、天藍、窯變」等新品種,即「新得四種」。如今,文獻記載與實物已難一一對應,就存世遺物看,新品種有天藍釉紫紅斑(即「新紫釉」)、窯變釉和爐鈞釉等。天藍釉紫紅斑與「民鈞」相似,是在天藍色底釉上分布形狀各異的紫紅色斑塊。窯變釉又稱「鈞紅花釉」,是以銅紅釉為底釉,其上覆蓋一層含鈷、鐵、錳的釉料,燒成後五彩滲化,斑駁陸離。爐鈞釉因「乃爐中所燒」的記載而得名,屬於低溫窯變釉,各種色釉交融形成五光十色的斑點或絲線狀紋理。
2013-11-25 23:03 上傳下載附件 (30.75 KB) 清代御窯廠仿鈞窯(釉)創新品種(故宮博物院藏仿鈞新紫釉、窯變釉、爐鈞釉花盆托)
推薦閱讀:
※台北故宮博物院 氣勢宏偉的博物館(圖)
※明 · 沈周- 寫生 冊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
※台北故宮玉器珍品
※《華夏掠影》雪後故宮
※台北故宮藏清代鼻煙壺精品欣賞(一)
TAG:瓷器 | 故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