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是如何修忍辱的
有一天,佛祖在給孤獨園,帶領1250位大比丘弟子修行。
佛祖告訴大家:以前,有一個地方,有位水牛王,在其中生活。
有一天,水牛王帶領眾多眷屬慢慢前進,水牛王在最前面領隊,威神巍巍,忍辱溫和,舉止安詳。
有一隻獼猴,住在路邊,見到水牛王帶領牛群過來,心裡嫉妒,於是就用石頭扔到水牛王身上,侮辱水牛王。
水牛王不跟他一般見識,不理他,也不報復他。
沒過多久,又有另外一位水牛王,也帶領一群水牛過來。
獼猴又罵這位水牛王,也用石頭砸他。
這群水牛見到第一位水牛王不計較,於是也學習他修忍辱,心平氣和,安詳漫步,雖然受到獼猴的侮辱,卻沒有生出怨恨之心。
第二群水牛經過之後,又有一頭小牛犢過來追逐牛群。
狂躁的獼猴又來罵他,侮辱他。
牛犢心裡很不爽,但是見到之前的大牛都忍辱不發脾氣,於是他也學習大牛們,忍辱柔和。
不遠處的樹林中,有位樹神,見到諸位水牛雖然被獼猴侮辱,卻忍辱不嗔,於是就問水牛王:你為什麼見到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獼猴辱罵,又用石頭砸你,你卻能忍辱,默不作聲?這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深意在裡面呢?並且用一個偈子來問,內容差不多,我們就不重複了。
水牛說:他能夠侮辱我,必然會侮辱別人,別人會報復他,他會受報應的。
簡單來說,多行不義必自斃。
諸位水牛過去不久,有一群梵志仙人也經過這裡。
當時獼猴惡習不改,又去招惹這群梵志,辱罵他們,用石頭砸他們。
諸位梵志當時就把獼猴抓住踩死了,獼猴當時就死了。
於是樹神就說了一個偈子:
因果不虛,外緣成熟了之後必然會受到果報,縱經百千劫,果報都不會消亡。
佛祖告訴大家,當時的水牛王就是佛祖。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因為罪業,做了水牛,是牛中之王,經常修忍辱,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最後得以成佛。
其他的水牛眷屬就是諸位比丘。牛犢和諸位梵志仙人,就是優婆塞優婆夷。
因果不虛,如影隨形。
經文出自:
小乘阿含部·第0665部
佛說生經五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佛說水牛經第三十
聞如是。一時佛游舍衛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佛告諸比丘。乃昔去世有異曠野閑居。彼時有水牛王。頓止其中。遊行食草。而飲泉水。時水牛王。與眾眷屬有所至湊。獨在其前。顏貌姝好威神巍巍。名德超異。忍辱和雅。行止安詳。
有一獼猴。住在道邊。彼見水牛之王與眷屬俱。心生忿怒。興於嫉妒。便即揚塵瓦石。以坌擲之。輕慢毀辱。水牛默然。受之不報。過至未久。更有一部水牛之王。尋從後而來。獼猴見之。亦復罵詈。揚塵瓦石打擲。後一部眾。見前牛王默然不報。效之忍辱。其心和悅。安詳雅步。受其毀辱。不以為恨。是等眷屬過去未久。又有一水牛犢。尋從後來。隨逐群牛。於是獼猴。逐之罵詈。毀辱輕易。是水牛犢。懷恨不喜。見前等類忍辱不恨。亦復學效。忍辱和柔。去道不遠。
大叢樹間。時有樹神。游居其中。見諸水牛。雖被毀辱。忍而不瞋。問水牛王。卿等何故。睹此獼猴。猥見罵詈。揚塵瓦石。而反忍辱。默聲不應。此義何趣。有何等意。又復以偈。而問之曰。
卿等何以故 忍放逸獼猴
過度於兇惡 等觀諸苦樂
後來亦仁和 坐起而安詳
皆能受忍辱 彼等尋過去
諸角默撾杖 建立眾墮落
又示恐懼義 默無加報者
水牛報曰。以說偈言。
以輕毀辱我 必當加他人
彼當加報之 爾乃得抵患
諸水牛過去未久。有諸梵志大眾群輩仙人之等。順道而來。時彼獼猴。亦復罵詈。毀辱輕易。揚塵瓦石。以坌擲之。諸梵志等。即時捕捉。以腳蹋殺之。則便命過。
於是樹神。即復頌曰。
罪惡不腐朽 殃熟乃遭患
罪惡已滿足 諸殃不爛壞
佛告諸比丘。欲知爾時水牛王者即我身是。為菩薩時。墮罪為水牛。為牛中王。常行忍辱。修四等心。慈悲喜護。自致得佛。其餘水牛諸眷屬者。諸比丘是也。水牛之犢。及諸梵志仙人者。則清信士居家學者。其獼猴眾則得害尼犍師。本末如是。具足究竟。各獲所行。善惡不朽。如影隨形響之應聲。
推薦閱讀:
※菩薩修忍辱之真實義
※大方廣十輪經忍辱品第十二
※(108)凈空法師:成就的大小,與布施、忍辱恰好成正比例
※勵志與忍辱
※[轉載]關於忍辱的開示——修忍辱的四個方法
TAG:忍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