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復旦新聞系牛人面經

[轉]復旦新聞系牛人面經(文長需耐心/建議粘到WORD中...

一 1月15日一天沒有電話,各么我的consulting夢想徹底結束。從九月初拿到寶潔的推薦表開始,還沒有什麼準備,我就被急迫地推上求職路,不過沉浸在找工作中其實真的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大四半個學期是大學有史以來最充實的一段日子,像一曲Ravel的Bolero進行曲一點一點地high起來,作為一個新聞人穿梭游轉各種高級寫字樓不厭其煩面帶微笑地向面試官們解釋自己為什麼不做新聞。說充實就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會收穫很多感想,日子過得不只是撕去一頁日曆紙頭而已,知道不少師弟師妹們也有著以後想去公司的打算寫一些自己的體會,盡量多提到一些技術性的問題。期望能在一年後幫到大家吧:) 好了,現在開始。拿出一直放在音響里用來鼓足幹勁的underground、Enigma們換上平淡的jazz寫下面的文章。 二:媒體or外企 要不要脫離自己的專業,畢竟還是一個需要慎重思考的問題,而且我可以很明確的說,找外企的時候,新聞學院(廣告系會好一些)這樣純文科的同學與經管學院的同學競爭,有優勢也有劣勢,但後者居多。 至於我自己,不想去報社的理由如下: I 報社是個盛行「人治」的地方,無規則可言。大概我實習去的《星期日新聞晨報》做的是時尚一塊,所以明顯感到報社裡奇裝異服多。科層制不明顯,比如我一個實習生在沒有經過預約的情況下也可以和新聞報主編說上話。 上班時間是在自然醒之後,開會么遲到不要緊大家會你等我我等你的,午飯要吃得舒適干 脆和下午茶連在一塊了吧。在招聘程序上,也是如此:以南方為例,這是一家允許霸王面 、霸王筆的集團(即在沒有拿到面試、筆試資格依然可以去面試、筆試),這樣的體制肯 定會讓不少人拍手稱快啊,但是事物都是兩面性的,我猜測現在很舒服的制度一樣可以讓 人以後很難受,因為這意味著人力資源管理的隨意化。再比如這次新聞報本來對外宣傳是 要招34個人的,但其實我聽說只會招5個。至於申江,報紙不錯收入也好,但是千萬不要過 分寄期望於你投份簡歷,面試以後就被招進去。去申江就看你的實習做得出不出色,最好 要在實習階段就做到報社台柱這樣的地位才保險。報社裡沒有一個完善的職業培訓計劃與職業發展方向,做到哪算哪。存在人事鬥爭,(這方面吵架吵到西祠衚衕上的《新聞午報》倒也算洋洋大觀了)因此很多時候決定你升遷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在裡面的關係混得怎麼樣。但我是喜歡科層制的,希望工作就是工作,盡量少些人事爭鬥為好(人事鬥爭在外企里也是有的,但是會好一些)。 II 做事不職業化,有些「懶」。新聞晨報可能已經是上海比較有生命力有朝氣的報紙,但是我覺得裡面的員工基本上還是只開足了70%的馬力。和四大、諮詢、投行相比,報社的那種忙絕對不能算「忙」的。《申江》在運作、名聲方面在上海也很不錯了,但是一些報道記者明明沒有採訪過卻堂堂地寫成現場採訪。在經濟學裡有一個「檸檬定理」,意思是在競爭時,劣質的東西會逐漸驅逐優質的東西。面對現狀,去抱怨是最最愚蠢的,因此要麼與大家一樣共同作息要麼你自命清高與別人格格不入。碰到這種情況我肯定選擇前者(所以我很抵觸《離騷》的),但是畢竟還是擔心環境對人潛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好比當年高考進了上外、華師大、財大的同學,也許分數上和我們的差距只是個位數而已,但是一步之差四年後物是人非,大家的差距是明顯的。其實我們在復旦也沒幹啥好事,整天電腦遊戲吃喝玩樂,但是在一個大環境里,人就是會被這個環境帶好來。 III 中國媒體的特殊性。這點相信不用多說了,很多時候好好的新聞不能做我只想罵娘,媒體當然要管制,但是至少不要像現在這樣管。中國入世開放的議程寫著汽車、寫著電信甚至寫著農產品,但是惟獨不見媒體(現在有的那些媒體產業化風聲只是小打小鬧)所以怎麼說呢,中國不可能誕生默多克,用一句話來講就是「媒體有風險,入行請慎重吧」。晨報有人寫了一篇稿子裡面有幾句調侃到了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結果就是停職檢查罰鈔票,媒體就是這個樣子的。 IV 我自己做business的夢想又被喚起來了。這是我在找工作中逐步建立的信念,其實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一個行業怎麼樣,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可以去飛蛾撲火。大家的夢想在哪裡我一點也沒辦法提建議,我能給的只有技術性和事實性的東西,所以此條略過。 if 決定去報社 首先,大實習要真正鍛煉到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走過場四個月結束交篇圖文並茂的實習總結而已。這點我其實一直很感謝《星期日新聞晨報》,這家該死的資本主義報紙倒的確鍛煉了我的能力。沒有老師教,沒有人幫你聯繫採訪對象,從來沒有那種聽會拿統發稿的好事,沒有拿過一個紅包為了採訪我還要自己貼錢,一切就靠你自己。但是在稿子不斷推倒重來的過程中找到了寫feature的感覺(hard news其實是相對容易寫的),採訪能力上去了。因此0213ers大實習在即,在上海的話,我推薦《新聞晨報》、《申江》、《東方早報》(其中如果準備去申江實習要做好思想準備你的大實習不一定能搏到工作機會的)。像東早這樣的報紙,人很多,你根本不起眼,所以能不能在四個月里爬上來,讓那些記者感覺到你的存在完全就是在鍛煉能力。不要去舒服的地方,一切都按部就班的地方,比如文匯(我又坦率了-,-)比如新民(至少我自己的實習經驗給我的感覺是《新民晚報》是一個舒服到女孩子去了可以皮膚改善的神奇之處)。 其次,就業時要不擇手段。前面我已經說過報社是個「人治」的地方,所以作為我們不是要去批評這種制度,而是要儘可能地去利用它為我們造福。父母、朋友有關係的,就要去用,都說國家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那麼個人競爭也一樣,你有關係別人沒有這就是你的優勢,沒有必要因為用了關係就誰瞧不起誰的。如果筆試沒有通過,那麼就打電話給hr(如何找到報社hr的電話並說服它應該是新聞同學的基本功),理直氣壯地去面試。這個世界很多事情是沒有不可能的,前提只要是你的佔有慾夠強並且肯為之數倍於他人付出。(很多時候我們說不想這樣做噢太累了,噢太造作了其實只是因為我們還不夠想要)面試的時候準備好材料,帶上以前自己做過的報紙版面。面試官可能只要你帶簡歷,但是就像對女朋友一樣,永遠給她一個驚喜,誰又會拒絕你的好意呢? 再次,要有靈氣。竊以為做記者是很需要靈氣的,這個東西強求不得。一個人活不活路基本上看外表和談吐的前三分鐘就看得出來。 if 決定去外企 首先,教學大實習估計還是要求大家要做滿四個月吧,那麼儘早開始,四個月一到立馬走人,然後暑假兩個月找好的公司開始新實習。不要像我一樣乖乖地拿著一張寫滿了報社也只有報社的簡歷去應聘。 其次,每個禮拜買《申江》消遣的同時不要忘了再買份21世紀經濟或者經濟觀察報。只要能堅持讀上半年我保證你會很有business sense 再次,英語趕緊提高,這條在下一篇詳細說。 三:申請外企必備 — GPA、英語與洋氣 如果打定主意要去走外企這條路了,需要準備好以下幾樣東西。 (1)績點 想去諮詢公司的儘可能把GPA穩定在3.5以上,沒有必要摳死心眼弄出個3.9來(很牛的人隨便就搞定3.9的不算),因為除了學習成績,你的實踐經歷、能力也是很重要的,這些東西的養成需要你多分學習精力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2)英語 再怎樣強調這個東西的重要性也不過分,英語永無止境。四級或六級最好能有之一可以優秀。關於托福、GRE、或者雅思,我的意見是即使不準備出國,托福或者雅思最好考一樣。有人以前說什麼托福考的好企業會擔心你要有一天遠走高飛,所以乾脆不要你,各么這個觀點絕對扯淡。事實上申請外企填簡歷的時候你發現人家公司為你留了好大一塊地方填外語能力,結果你只能寫上兩樣土土的CET-4、CET-6多少很不好看。比一個托福分數更重要的是口語能力(皚皚我是被高口鄙視了:()關於英語提高,我的建議是以考代練。70%的同學進了復旦新聞後都會變成頹廢的,還有25%是變成很頹廢的,所不同的是,報了這些英語考試至少可以讓你在短期內做個不頹廢的人。基本上,托福練聽力用,GRE練閱讀、辭彙量,高口練口語。想提醒一句的是GRE是很恐怖的考試,為了這門考試男女朋友分手,人單詞會背出癮頭來走火入魔都是真實存在的事情,如果考出它的閱讀,以後找工作過程中那些英語筆試題全是小菜,但是如果根本不準備出國,可能很難有毅力堅持GRE到底的。 (3)計算機能力 還是提一下,方正飛騰沒用了,由於大多數同學對EXCEL還不是很熟,那麼最重要的本領還是怎樣用google。永遠不要小看google,怎樣用它當字典翻譯,怎樣用中括弧專搜pdf、ppt、doc文件(這些格式的文件往往含有極富價值的學術資料),怎樣使用高級搜索等等,天曉得google還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 (4)洋氣 既然是去申請外企那就要有符合外企的氣質。要觀察到這種氣質很簡單,只要去恆隆廣場的露天凳子上在上下班高峰坐上半小時,看看南西的這群人是怎麼穿衣服的,怎麼走路的,拿手機接電話的動作是怎麼樣的,說話聲音是多大的,自己就會體會的到。洋氣來自於細節,普通話要說的標準不含鄉音;簡歷上的電子郵件地址不要是什麼163.com、sina.com結尾的;西服該投資的就投資、不要買得太土;包括我注意到面試時女孩子穿套裝,那麼襪子以肉色絲襪最為保險,不要穿成偏黃色的那種(可能表述地不太清楚呵呵) Your ability to "dress the part" is indicative of your knowledge of the industry and interest in "fitting in". It is worth remembering that you may dress more formally for the interview than would be required when you start working for the Firm. However, it is always wise to check the Firm』s dress code before the interview. 以上是KPMG對面試服裝的要求,如果去外企面試,西服、套裝一定要買,這點沒有商量。我服裝的前期投資大約在2000不到。 四:簡歷和cover letter 簡歷會在面試過程中跟隨你「一輩子」,從一面到final面的面試官都會看它,所以一定要精心做好。 (1)格式: 來源有二:自己從網上搜到的摸版加以改進,朋友(同班同學、師兄師姐)給你的摸版,在列印店裡看到它人在打的簡歷也可以tk一下,學習無限 (2)內容: 最重要的一塊。這裡就未經同意擅自拿同學一份簡歷的初稿來做反面教材(反正她現在已經拿到麥肯錫的BA,心情很好應該不會怪罪我)實習經歷,寫著她在Mercer諮詢的經歷:「協助諮詢顧問完成收集、清理、核對、計算數據,客戶聯絡、報告交付等工作」。這句話寫得並不好,因為只羅列了事實,而且沒有誘惑人的賣點。收集、清理、核對、計算數據四個詞全是抽象的東西,看簡歷的人很容易過目就忘,大家都是學新聞的知道稿子要好看一定要具體,同樣簡歷也是,光有動詞還不夠,那些收集、清理的是怎樣的數據要寫出來(比如我那個同學做的是個調查中國汽車市場狀況的數據),而且一寫就必然帶出你直接參与的項目來,顯示出你在做實事b)協助搞的自己沒做什麼主要事情一樣的,其實「協助」也是一種參與,就直接寫自己和諮詢顧問一起參加了這些項目就好啦。 c)簡歷就是要賣弄,自己的真實實力如何自然有面試在考驗你,先搞進面試再說。所以比如客戶聯絡,像Mercer這樣的大牌諮詢公司客戶一定來頭不小,各么就把它們名字show出來啊。就好比我說自己很熱愛時尚,沒人睬我的,但是我現在擺出一串 Blumarine、Jil Sander、Emanuel Ungaro、Dior、Mango、Celine、Yves Saint Laurent、David Yurman、Missoni、Hugo Boss、Calvin Klein、Bebe、Fendi、Prada、Nicole Farhi。。。 好了,現在你有印象了吧 在簡歷製作中還有一些問題,如有人喜歡把自己很得意的事情用黑體強調出來,其實沒必要。如果是自己出眾的成就面試官會看到的,在簡歷中是要炫耀的,但是要炫耀的巧妙,不動聲色,否則面試官本來對你寄予很高的期望,一經面試再失望這種跌落的感覺很慘的。最好能暴露出一部分,並且留有餘地、留有把柄讓自己在面試中發揮,就像真正誘惑到人的性感不是一絲不掛一樣。比如關於文科基地班的翻譯有好幾種,我選的是national honor class這種翻法,就是要讓面試官看不懂這是個什麼班級,在面試里問我,然後我在面試的時候就可以自然說出自己大學裡兩次成功轉系的經歷。要是很樸實地寫上個literature and arts class,那簡歷就一點也不「性感」了 (3)理想境界是投一個公司改一次 簡歷中常會有一塊是用幾個短句介紹自己的特點,什麼善於團隊合作、什麼思維有邏輯或者有創造性之類的。。這一部分要根據公司的情況不同加以改變,一份投給歐萊雅的簡歷和投給寶潔的簡歷都該是不一樣的。簡歷要保持隨時update的狀態,從1.0版改到3.0再改到4.1版。投完一份公司的簡歷就把它存在電腦里,幾十k的東西總放得下的,這樣下次有類似公司再投的時候改起來可以方便快捷些,而且收到面試通知後可以回顧自己當初投某公司是怎樣在簡歷里自誇的。好了關於簡歷的問題基本講到這裡,列印的時候可以去福州路買厚一些的紙頭(河南路福州路路口往書城方向走會有幾家店),大概是10塊錢一刀的那種,白紙就足夠了,沒必要花花綠綠。 關於cover letter,第一遍寫真的很痛苦,但是熬過去就好了,因為一般要你附cover letter來申請的也只有consulting這一類高標準嚴要求的公司了,所以以後每次要coverletter只要再做小規模改動即可。 五:畢馬威(KPMG)全經歷 KPMG是我第一個筆試、第一個穿西裝的面試、第一個offer,也是第一個(基本也是最後一個了=.=)簽的公司,在一步步面試得到它的過程中,我是越來越喜歡它的。插一句,關於四大,我建議有志去走外企公司路的學弟學妹都去申一下,我知道很多人討厭財務的,覺得那是最枯燥不過的事情,但是四大完全不限制專業,因此很多同學都能得到筆試甚至面試。這在找工作過程中是難得的鍛煉機會(而且四大一般開始面的最早),不喜歡四大,那大不了到時候你拒了它就得了,就是拿它給你的筆試、面試練慣用的,畢竟四大的招聘過程還是比較professional的(這一段千萬不要被我以後的老闆看到。。) 當初填四大的過程中,我自己也完全是為填而硬填出來的,那些open question問我為什麼喜歡審計真的是折磨到我半死,要說慌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不過到後來我做business的志願已經形成各么再也不是言不由衷了:)筆試KPMG的筆試分為數學和英語。英語的題目是這個樣子的 「The big economic difference between nuclear and fossil-fuelled power stations is that nuclear reactors are more expensive to build and decommission, but cheaper to run. So disputes over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the two systems revolve not just around the prices of coal and uranium today and tomorrow, but also around the way in which future income should be compared with current income.」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nuclear and fossil-fuelled power stations is an economic one. TRUE UNTRUE CANNOT SAY 就是讓你看完這一段話後判斷是對、是錯、還是無法判斷。夠簡單吧。但是如果在30分鐘內(有點忘了是不是30min了。。)要有11個段子,每個段子2~3道小題就很好玩了。一定要快,做不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考過GRE,我是把每道題都做完的,沒有瞎猜。聯合利華等很多公司的筆試題目也是這樣的數學(全是圖表題)有高一數學知識就可以解決,而且是中文的。要仔細,要快,才有可能做完,題目有的時候給你設計陷阱,問的東西其實不能從圖表中看出的。四大對數學的要求也就是它筆試題那種水平,但是量大,準確性要高。總之要通過筆試要在那一小時內精力高度集中,有種置死地而後身的感覺才能也就能通過,做完題目如果你感到蕩氣迴腸,有重回人間的感覺,那就恭喜你了。我說的也許有些誇張,但精力高度集中就是通過這樣考試最關鍵的要點,因為論英語水平、數學能力其實大家都基本夠用的。(GRE在練習閱讀時也就是無限度的精力集中,要相信人的潛能是無窮的) 一面我運氣不好,碰到UK經理,於是人家半中半英我全英面試。但是我運氣也很好,碰到這個氣質合拍的英國經理。題當然逃不過你新聞系的幹嘛要來KPMG(以後這個問題你會被問到無數次,以致可以用下意識回答地出)我的回答是KPMG是很職業化的公司,我fan職業化呀,過程標準、組織嚴密,能夠培養以後好習慣,結果英國經理一聽就樂了連說我們公司是職業呀,怎樣怎樣的boast了一番問到我的愛好我就照實說我收集唱片600張,喜歡在pic版公然張貼美女圖、有的時候打打籃球,比如今天晚上我來面試但是下午我是打了籃球的,他對此很滿意,也許是因為做四大要好身體吧問我對審計的了解情況我就說主要是對帳單(等我去PwC三面的時候對審計的認識已經沒有這麼原始了),但是(以下部分是我自己引出的,在面試中千萬不要機械地他問你答,那就很沒趣,要想辦法左右談話過程,儘快把對你有利的點拋出來)我接著說,我就是喜歡干這事。我看到很多帳本被我消滅了,那個叫做成就感,相反你讓我去做Marketing,要我在腦子裡空想出一個宏大的計劃來我會痛苦死的(不要笑我那個時候我對MT的認識也很弱智。。)然後還說我不做新聞真的不是討厭這個行業,只是認為它的發展前景不明朗,但是新聞真的教給我很多東西,比如溝通能力,結果他就順著這個溝通能力出了個情景測試,假設他現在是一家公司的老闆,我是KPMG的小員工,要向他查balance sheet,但是前提是他現在對我有點不放心,怕糾出他的問題來,要我用溝通能力把這張資產負債表討出來。做新聞的積累於是發揮作用,我在星期日晨報就是娛記,動不動就去採訪別人隱私問題。有兩個地方我感覺到自己的應對是被加分的。一是他說自己現在很忙,能不能當天下午再來我說不行,因為我現在只需要粗略看一下balance sheet,保證在半小時內結束戰鬥,而且我過來是為您服務的,我不是FBI,我不是來糾你小辮子的。其次是他說他現在實在太忙,叫我跟那邊的助手一起去就行,那個助手會給我看sheet但是我同意後,主動提出老闆您能不能給我一張名片萬一出了問題我可以很方便聯繫到您。 不知不覺英國經理看錶了問我還有什麼問題要問他嘛?我問了自己關心的兩個問題,一是在KPMG內部如果我表現好是否有可能從audit跳到其consulting部門,他說非常贊同我提問的前提是要表現好,然後說有可能但是機會不多,二是在KPMG是否有可能出國培訓。他很高興說又是個好問題(大概說明我很看重在公司的職業發展),答案是KPMG每年有這樣的計劃,但是新人是暫時沒有資格享受的,而且KPMG的業務發展太快把他從英國調到中國還來不及所以不一定願意反而把你調出中國。 UK經理送我出門的時候講了一堆如果面PARTNER是怎樣的情況,還特別囑咐我要take care,you are the last one but not the least(我是晚上7點開始面的,當天最後一場了),現在想起來他其實已經在告訴我進二面了。面的時間則是45分鐘左右,超過一般的30分鐘待遇。 二面 因為簡歷投得太晚(我是趕在deadline最後一天的那個早上投的),所以我的面試都比別人慢半拍。接到二面通知的時候都有好些人拿到offer了。當天晚上看BBS準備面試的時候,放生一件令我哈傷悲的事情。JOB版一個ID說聽聞KPMG的offer已經發完了,現在的都是在waiting list上的,還說自己已經和KPMG的hr打電話問過得到答案傳言不只是傳言。我當時是挺後悔的,想快樂要趁早啊,所以簡歷也應該早投別等到最後一天。 所以第二天去恆隆的時候心裡多少有點不爽,但是好在我馬上就調整了心態,說反正拿不到四大還有報社可以去唄。但是我心裡的想法其實是不信邪,這隻offer我一定要搏一記的。 Partner是上海人,財大畢業,說既然steven parker(那個英國經理)考過你英文了,我們就說中文好了。也是問我為什麼想來四大,問我在實習過程中有什麼出彩的地方,我當然就跟她講了發現四級泄題案的故事。還問我說晨報的收入有多少我說大概4K吧,她就很驚訝說不見得比四大少呀,我連忙補充是啊是啊,可見我不是為了錢才來四大的。我引述《誰動了我的乳酪》里小老鼠的故事向她證明在一個行業里做死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反正用中文聊大家還是很自然隨意的,她末了還問我嘉興一帶有什麼好玩的,我介紹烏鎮,她居然沒聽說過我心想四大真是一個摧殘人性的地方居然還有人不知道烏鎮是什麼地方。並問我高中的情況,我就隨便給她報了幾個校友的名字,金庸、郁達夫、茅盾、***blabla。 末了,她提示我說「你可以來試試,但是我還要看下今天后面人的情況」(二面我又是一天中最早的)。後來在welcome party的時候,面試的partner照例是和其面過的新員工一桌吃飯,大家聊天的時候面試官就成了再普通不過的人。所以我覺得大家以後去面試的時候真的不用緊張,就當他/她是一個對你正要感興趣的人,不要賦予面試官過分濃重的考官色彩。大家能夠聊起來的面試才是最好的面試,要敢於展開一些似乎和工作性質(比如審計)無關的話題——一個partner一共要面幾十個人各個和她談工作肯定要鬱悶死。至於面我的partner,她後來說自己有場面試時間實在排不過來,肚子餓死了,結果是去樓下中信泰富買了漢堡然後坐在星巴克裡面的。還說到有個來面試的人西服上都是頭皮屑,令她感到十分不舒服。可見真的不是很刻板的那種人offer到來的時候我還是很高興的,畢竟是第一個自食其力掙到的飯碗。 歸納一下我在KPMG的一些tips: 1)面試不要被動挨打,陷入你問我答的狀態,有些問題一回答完你馬上以圓潤的過渡句把話題自然引向你想說的東西,你出彩的東西。 2)BBS上的信息要看,但是不可全信。如果我在面二面的時候就想著自己肯定拿不到這個offer自己先泄氣了別人為什麼還要給我offer。 六:普華永道(PwC)全經歷 PwC的公司規模大過KPMG,但是我對它的印象不如KPMG(畢馬威似乎也是目前四大中口碑最好的一家)宣講會上PwC的音樂死氣沉沉,而且主持的那個台灣partner有些油滑,對很多同學們尖銳地問題都蜻蜓點水的敷衍過去。但是我要說PwC的面試過程的確比KPMG更周到。 一面 一面是一個叫assessment center的東西,時間很長,從上午9點一直弄到中午12點多,6個人組成一個小組,面試官有三個小時的時間仔細觀察每一個人的能力,以及他們在團隊活動中的表現。我這一組的構成是四個交大,兩個復旦,專業方面,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也有計算機和我新聞這樣與經濟完全不搭界的專業。其實一開始感覺不是很好,因為在我們這一組裡一沒有特別具有領袖氣質的人,二沒有美女,我放眼望去貌似其他幾組都是有美女和領袖氣質的人的。。總之就是感覺自己的這個小組不是很洋氣,但是正如我所說,好事壞事往往是共同存在的。沒有特別出挑的人,反而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盡心協作,發揮出團隊的作用來。出人意料的是,大概PwC要招的人實在太多了,因此一面面我們這組的竟然是hr(其他組都是manager),hr的標準是低,有很多流程沒有按照我之前看到的面經上走,但是我猜測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們這一組的人在過了ac關後還要讓sm(senior manager)面一下。三個小時的流程一是自我介紹,這步應該是用英文的,我們變成了中文,我再次發揮新聞系能說會道的優點:) 接下來是抽題目做英文的presentation。抽到的題都是那種托福作文題(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考一下托福,哪怕不出國),比如我的題目是城市是要保存好老建築呢還是多造新建築取而代之。教大家碰到這種題目的一個處理方法,其實也是我在GRE作文班上學的,做segmentation PwC的presentation要求每個人抽到題目後準備三分鐘,講三到五分鐘,拿了個題目講上五分鐘是行的,但很有可能講到後來思路會不清楚。面試的房間有塊小白板,可以用黑色水筆在上面畫示意圖。segmentation這樣做(以我的題目為例):畫一個四格方框,橫軸是老城市、新城市,縱軸是advantage、disadvantage。事物是複雜的,所以在一個城市是保留老建築好還是多造新建築要視情況而定,比如上海和北京的情況就不同,這樣分了以後一可以建立你的分析架構,很有理智的樣子;二來內容一充實自然不愁塞不滿五分鐘的演講時間啦。而且還利用了白板(我是我們這組唯一用到白板的)但是我的英語暴露了挺多問題。我的英語口語不是很好,和人家對話沒什麼問題,但是要我一個人presentation說上半天就不太流利的。所以再次強調要去面外企英語一定要好,這是硬素質,達不到就沒有資格向面試官宣傳我們的能力。 接下來是小組案例分析,我們的case是吉列公司如何在刮鬍刀市場保持龍頭地位的,市場營銷課的知識會有用的。這個環節其他組的成員在討論完畢好象都是指派一名代表(團隊臨時的leader)做英文presentation,結果我們組居然把presentation拆分成6個部分,一人做一塊,真是ft,不過是中文的,很輕鬆。之前我有看到面經說在團隊leader的指揮下,他自己就扮演了次要角色,如看錶提醒時間啊什麼的。我的建議是千萬不要自甘貶低,至少要提出一個自己的觀點,不管最後你是捍衛自己的觀點也好還是從善如流放棄了自己提出的觀點,一定要顯示你在討論中是active的一部分,要參與核心的實質性討論中。 再接下來是寫篇英語作文,題目還是那種托福作文題,考過六級的同學都能輕鬆搞定,而且這部分其實不重要。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會被面試官一個個叫去一對一面試。這部分有中文也有英文的,視情況而定(我們當然還是中文=.=)問題嘛也還是那些個,期間我有不嚴密地說到新聞學院前兩年成績很好,綜合素質最優秀的我的師兄師姐往往也沒有去媒體,於是她就問我你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嗎?我毫不猶豫地做肯定回答。 關於小組面試最後一點想說的是,不要去當急先鋒。大家都不說話的時候,要沉得住氣,第一個說的人往往考慮時間少,發揮難以做到最好。比如我小組的presentation,我是第四個說的,而想到用segmentation方法,是在第二個人說的時候才想起來。沒有人做第一個,一時會有冷場,但面試官不至於就把你們一組6個人全斃了吧,放心,6個人里一定會有沉不住氣的傢伙先跳出來的。 二面 PwC在ac後非常優秀的人會直接拿到Partner的面試機會,但是據說不夠特別優秀的人還要再二面讓senior manager考證一下你的實力。PwC的二面是我發揮最好的一場面試之一,原因很簡單,面到一半面試官突然結束了談話,並且告訴我「你已經過了我這一關」先英文後中文,新加坡經理面的。這也可能是我唯一一次經歷的壓力面試,經理對我給出的很多東西都以一種質疑的眼光看待,並用稍帶不屑的語氣追問。比如我在介紹自己發現「四級泄題案」的時候,他的回答是:「這算什麼,不過是你運氣好罷了。」當時我的態度是很直接地據理力爭,說「如果當時我不主動給報社打電話,那麼我的運氣不是也溜走了嗎?」 有人說壓力面試是比較tough的一種面試,面試官對你自豪的經歷故做冷淡,反而盯著一些你的短處窮追猛打,但是我倒是覺得這樣咄咄逼人的面試非常對我胃口。經理在提問的時候富有攻擊性,那麼你在回答時只要應對合理,給他造成的印象是會更為深刻的。應對壓力面試不是句句話都要回頂,但是自己一定能拿下的一定要頂回去。此外還要盡量揣摩面試官的脾氣、性格。比如二面我的新加坡經理說話就一直很直接、簡潔,因此當它問我人民獎學金是什麼東西時,就抓主要的要點回答:「GPA前三名,一獎、第四到第十七名,二獎,第十八到第四十名,三獎」,不要再去和他很細緻解釋什麼還要考慮寢室衛生啊、學生會活動啊。 後來我提問他問PwC會不會有出國的培訓計劃他就拒絕回答我。他給我的忠告是,在四大你不用想太多,一步一步扎紮實實做上去才是本分。 三面 又是新加坡的Partner,先英後中,看起來我的普華永道之旅真是與新加坡有緣呀~面試官一點也不像上一個那麼tough,倒是看起來很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這次我的回答重點基本落實在來四大就是想邊幹活邊來學習business知識上的。面試官問我「你理解的審計是什麼樣的」,我已經不像回答KPMG一面那樣無知地說是對帳單了。我的回答大致是「審計要觀察一家公司的各個方面,要能上到公司老總下到普通一線工人都能聊的起來,這就很能運用我在新聞實踐中的communication skill啊」(總之專業不對口不要緊,關鍵是要能夠自圓其說,把你的專業說得還真跟它的公司有一腿似的,老闆招你進去畢竟是希望你能進去就做事的,是對公司有好處的,因此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完全無知的形象)面試在友好而平淡的氣氛中結束,最後也拿到了offer 附:KPMG與PwC的選擇 我對KPMG有好感,有偏見想去恆隆而不是新天地上班。因此我在收集兩家公司的情況時其實著力是在詢問PwC的優點和KPMG的缺點。以下一些信息告訴大家: KPMG的收入更高,高主要是高在差補一項,但是四大進去錢多不多主要要看你跟了什麼項目,跟的項目老要出差,薪水自然就上去了,所以其實很難比較。 PwC更活,KPMG要死板,比如KPMG上班天天要求穿西服(想來面試的時候偶爾穿一趟是感覺精神抖擻,但是每天穿我下班的第一件事情說不定就是把襯衫的第一顆紐扣惡狠狠地解開),比如KPMG上班不能遲到,而PwC九點半到辦公室也沒有關係,比如KPMG連發傳真的自由好象也沒有,PwC耗紙多是有名的,比如KPMG要到第三年才能有以KPMG為後綴電子郵箱,而PwC一進去就有,但最恐怖的是,KPMG沒有上外網的自由。這對一到報社就打開MSN,掛著BBS的新聞系同學不啻是一個災難。 但是綜合考慮我還是選擇KPMG。 1)我進外企就是想好好收斂一下自己在報社養成的散漫作風,培養職業化習慣,那麼既然要收骨頭,KPMG這種軍事化的作風說不定效果更好(當然過程肯定是痛苦地) 2)薪水更高,而且企業的形象更精緻優雅一些,宣講會和面試反映給我的企業文化較PwC更年輕 3)很多銀行都是KPMG的客戶,有可能對自己補習金融知識也有用處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公開感謝emit和宓林,雖然我最後的選擇不是PwC,但是他們讓我了解到很多關於四大的細節問題。尤其是emit說過的一句be yourself and let it be,我是真的記到心裡去了。面試的時候記得表現你自己就可以,有些話題可以不要去涉及,但是問了回答時就永遠不要騙人、說謊話。復旦人一定是可以賣得出去的,但是要賣到一個契合自己的地方去。 歸納一下我在PwC的tips: 1)ac時不要做第一個(很牛的人例外,我不牛隻有委瑣一點),解析presentation的topic可以用segmentation 2)壓力面試該頂回去的就要頂,PwC以前的ac還有兩人辯論項目 3)專業無關,但要想辦法盡量讓自己的專業在某方面和申請的職位勾搭起來。我自己的感覺是新聞人在交流技能上的確會勝過經管院學生的。 七:歐萊雅(L""Oreal)全經歷 最早來開宣講會的公司基本上就是四大和各大企業的MT了。P&G、聯合利華的MT我也都投了,但是連筆試也沒有,尤其是寶潔,實在對不起燕老師給我的那張寶貴的推薦表。但是歐萊雅的這個MT不一樣,因為它的企業文化和英美系公司完全不同,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它是做時尚的。歐萊雅所在的那幢「中華企業大廈」(名字起得這麼恢弘樓肯定破)連領offer letter在內我一共去了6次,關於這家法國公司的確有好多的話想說。 簡歷投遞 歐萊雅用的是下載表格,列印郵寄的方式,而非網申。開始填它家的表格我記得是在國慶,恰好當時在為聯合利華的open question頭大不已,但是歐萊雅的三個問題我就覺得很舒服,每個我都可以言之有物,並且說出自己的個性來。第一個問題是問你的愛好是什麼/第二個是問你長這麼大了學到最有用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第三個是問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問的很寬,不像聯合利華非要問我你最艱難地一次說服人的經歷是什麼。。我死活都想不出自己什麼時候去說服過一個不肯接受我觀點的人,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這種事情我根本就不做嘛。。 回答歐萊雅open question的時候我有過兩大版本,第一次回答感覺跟公司的氣質不是很對路,第二次大改動以後感覺就順暢多了。寫新聞也是這樣,實習久了摸清楚編輯的脾氣,你一篇稿子傳給他/她自己心裡就應該有數要不要再改,如果要改多半會在哪一段,而不是木知木覺不知道自己稿子的質量就傳了。所以新聞儘管算純文科,但學到的很多東西對自己還真的是用。總之填open question的時候一定要以公司的角度再檢視一下,自己說的話能不能投其所好。如果時間充裕第一次填好後不妨先把它放著「冷「一段時間,過一個禮拜看看就會發現自己填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再行改動。後來我歐萊雅一面的面官是它們的人力資源總監Daisey,據說簡歷都是她挑的,她會挑一部分她最感興趣的簡歷來面,其他的交給下面的hr一面,所以我認為歐萊雅的這份簡歷我是填成功的。 另外剛剛說到聯合利華來著,一年後拿不到它家筆試的同學千萬不要急,honda和我的親身經歷都證明這可能是個利好消息,意味著後面你有offer可以拿了=.= 一面 被人力資源總監面的好處就在於,被其他hr面是全中文,我就是全英文了。。第一個問題,當然是你新聞做得好好地到歐萊雅來想幹嘛。各么條件反射地回答:我愛職業化、《誰動過我的乳酪》裡面兩隻小老鼠您知道伐,既然是歐萊雅,各么再有的放矢加上一條我很喜歡時尚的。於是把話題轉向時尚,這一部分關鍵在於提出自己的觀點吧,我說的東西基本如下:看過vogue italy的時裝大片再也不高興叫elle china時尚雜誌,還有一種時尚雜誌是the face、wallpaper(這些東西Daisey絕對會知道的);bbs上我老貼圖,好多網友評論說模特胸太小我不睬他們就是了,誰叫他們不看模特的眼睛暴殄天物反正不是我的損失;我最愛聽的音樂類型是acid jazz,就是jazz有時候不夠有激情,所以我們加一點電音像雞尾酒一樣調劑一下於是就很帶勁了。歐萊雅的牌子也是一定要問的。如果走進淮太一樓你對裡面牌子各是哪個集團的,哪些是高檔品牌哪些是中檔的還不曉得,那麼BBSbeauty版一定要看一下。其實我不得不承認如果一個男生能夠在歐萊雅的人力資源總監面前大談自己是多麼欣賞碧歐泉專櫃的形象設計,具體點到「我喜歡碧歐泉ba小姐的眼影顏色」,那麼立刻會受到性別歧視的優待。 一面中我的確有碰到MT的專業問題,要我估算上海使用蘭寇女性的數量。這一點廣告的同學應該會佔到便宜,計算market size只要按照公式來就行。然後在測算各個定量值的時候可以使用收入劃分估計比率,並且考慮競爭者的存在等情況。我要感謝之前的BAIN面試,為了準備它我看了許多Market的英文資料,所以雖然BAIN是被拒了但是這道問題我順利地給出了方法和估計答案(方法才是主要的)。所以作為新聞系來講,我們的劣勢往往可以轉化為優勢,因為面試官知道我們不懂所以不會拿出很專業的東西考我們,只要我們了解大概的方法即可搞定這些所謂的專業問題,而且由於我們的專業背景與business完全不搭界,所以一旦成功回答出來面試官對你的好感是呈指數級上升的。 歐萊雅還會問到一些問題:「比如你是不是上海人,爸爸媽媽是做什麼的」碰到這樣的問題,第一反應應該是馬上想面試官提問的目的是什麼而不是聯想到地域歧視。很顯然,歐萊雅作為生產化妝品的公司肯定追求一種時尚感,而不得不承認一個人是否具備洋氣的素質是與他/她成長的城市、其家庭環境密切相關的。所以回答要有針對性。Daisey還問到如果你有了工作,第一件想為父母做的事情是什麼,我的回答是為父母在上海買房,我說自己從來就是覺得屬於這座城市的,就像斯佳麗對Tara的熱愛一般。總之,在面歐萊雅的時候,儘管說出自己有個性的觀點來就是了,然後人要適度表現得感性一點。當然一個人感不感性是沒法硬做出來的,因此如果不能過面試官,其實往往不是我們的能力沒到,只是我們的性格不適合而已。(這一點面諮詢公司例外,就是實力不夠,沒別的話好說=.=) 歐萊雅還問到我有什麼offer了嗎?我照實說拿了KPMG和PwC,但是很喜歡歐萊雅所以還是來面試的,Daisey當時很滿意,也許於她於我都沒有想到最後我竟然是去四大而拒了歐萊雅吧。 二面 歐萊雅的二面說起來很複雜,人力資源部會根據你在一面的要求為你安排不同的品牌經理。比如我面的薇姿和蘭蔻都是自己比較喜歡的牌子。 面薇姿就是一面當天。我面完了Daisey喜滋滋地剛串到樓下久光門前,電話就打過來請我回去面品牌經理。於是我就拎著公文包屁顛屁顛地又出現在一群還在等一面的同學中。噢忘了說的是面歐萊雅那天我有帶自己排版的《復旦人周報》,力圖向面試官證明我的版面是多麼西方化、具有時尚意識(Daisey當時也先打擊了一下說看不出我設計的那個《文藝副刊》報頭有啥好的,我於是就很禮貌地回敬它,一項一項地回答它從哪些方面證明我的報頭要比原來那個beautiful)於是也和薇姿的經理交流了一下排版業務。期間經理還說你說自己喜歡時尚事物可是怎麼髮型一點也不時尚,我那個汗呀。。心想你非要我把頭髮染成土豆一樣的黃色或者roro一樣的紅色嘛,於是回答它時尚更多是觀念啦,其實我比較欣賞內在不動聲色的那種感覺,比如洗好澡我心情好也偷偷給自己噴一點KENZO,而且我現在沒錢,等我有錢了things will be different,總算把這個問題應付過去。 下一個理論上是面蘭蔻,但是期間一個hr部門的經理插進來面了我一次,希望我可以考慮去做hr,因為這個部門比較缺人,每年歐萊雅都會從投MT的人里挑一部分問問他們是否願意去hr,我知道自己如果願意肯定就拿到這個offer了,但是畢竟這不是我的夢想,所以當時沒有答應它。面試官也很直接,說如果我一下子就答應了他反而會感到很懷疑。這次聊的還是挺久的,學習到做hr基本的流程與職業發展是怎樣的。感覺歐萊雅的面試的確做的比較人性化。雖然次次都遲到,而且要等起來都是半個小時甚至三刻鐘那種。 蘭蔻的經理laurence聽名字我還以為是男性,但其實是作風挺幹練的女經理。上來我指著她辦公室一張海報說這個是Prada的新廣告嘛,想博得她的好感,她不為所動反問我女人的事業讓男人來做你不覺得自己有劣勢嗎?於是旁徵博引回答它誰誰誰(牌子)的設計師都是男性,然後我在星期日晨報做的東西就是時尚一塊的,每個禮拜做的話題是「女性獵夫」「粉色男人」「有童心沒母性的媽媽」其實化妝品很大一塊就是要去滿足女人的虛榮,這一點男性也能為女性服務得很好blabla。。提到創意問題,我的看法是「所謂創意並不是人們隨便在辦公室里憋著想能夠憋出來的,往往它源自於在信息收集方面就擁有的優勢」對市場工作,我希望以後自己能有很多機會實地勘探,這些回答都還是比較符合面試官的思路吧。 後來還馬上又和蘭蔻的一個項目經理聊了一下,感覺已經不是在面試了,就是徹底傾訴自己的職業規劃。當時我已經被consulting的光環與虛榮征服,所以基本上就在說自己的確會很愛慕虛榮,愛好金錢,如果能進歐萊雅,很有可能兩三年後我會跳諮詢的,但是世事無常,誰知道三年後我的理想在哪裡所以也可能就一輩子留在歐萊雅了,都是大實話。 其實面試這樣講還是挺危險的,也許是我的坦率還是挺得到面試官好感的,也許歐萊雅作為「詩人與農民的結合」本來就是在滿足人們虛榮心的過程中追逐自己的經濟利益,反正他們認為我非常合適歐萊雅的企業文化。二面面完沒有幾天,就請我去拿offer letter。 附:選擇歐萊雅和KPMG 歐萊雅叫我去領offer letter的時候,這個問題我徹底無法再迴避,其實面完歐萊雅我還是基本決定去KPMG了。兩家公司的職業前途都會不錯的,就看自己性格里喜歡哪一種。對我來說,麻煩的事情在於我的性格里很務實功利、和隨和浪漫的因子都有,反覆考慮還是決定我本質上前者更多一些。但是當面拒絕歐萊雅的歷程是相當痛苦的,我在自己的BLOG上有寫過,這裡就不重複了。 之前和經院的好朋友聊天,她就很奇怪我的職業排序:我自己的是KPMG — 歐萊雅 — 新聞晨報 — 紐約時報 (後面兩家沒說過正式要我)但是經院同學的排序就是歐萊雅 — 紐約時報 — 新聞晨報 — KPMG完全不同。也許對於他們來說,看待四大就像新聞系同學看待文匯報一樣但是作為純文科的新聞同學,四大其實是積累自己business sense一個不錯的起點,或者說跳板四大以後的職業發展是比較廣的,進可以去諮詢,甚至投行,退可以去企業做內審,或者就留在四大也是會有發展的。而且對我新聞同學來說,另一條後路就是在四大學習過專業的財務知識,實在不行還可以去21世紀經濟等專業財經報紙拾起老本行來。 而沒有選歐萊雅,原因如下 1)歐萊雅的人事比較混亂 女人多的地方難免人事關係複雜,歐萊雅一直以它平行的公司組織體系為榮耀,但是人性化管理的弊端很有可能就是效率地低下。 2)職業發展不明確,在歐萊雅,沒有人能承諾你一年後是什麼樣子的,兩年後是什麼。而在四大,我知道自己一年後是A2,兩年後是S1,五年里考的出CPA就是經理。 四大的培訓方式,(把大家集中起來上兩個月課)我更喜歡,而歐萊雅的培訓方式就好象新聞晨報一樣,把你派到一個二線城市去做sales,在實踐中經歷腥風血雨成長,四大的專業色彩比MT更濃厚。 3)更為重要的是我不是為了一個KPMG而拒絕歐萊雅,MT和四大都是可以跳諮詢的,但是在和Daisey長談以後我發現時間越長,MT的發展道路會越狹窄 。Daisey是從諮詢公司director級別跳歐萊雅的,但是她明確跟我說歐萊雅從來不要諮詢的人 戰略管理諮詢與MT的思維方式完全是兩樣的 4)收入略低 歐萊雅MT的薪水是稅前4000,而且關鍵是漲薪的制度被他們說得很模糊。所以,縱使心理真的很喜歡歐萊雅,我還是為了那個虛幻的consulting夢想拒絕了歐萊雅。 八:紐約時報 我沒有拿到紐約時報的offer,但是進紐報之前必然要實習,而要有資格實習也是要一步步闖過去的。院版目前對外資媒體的情況介紹很少,那麼我也說一些吧。 最早得知NY TIMES要招實習生的消息就是在BBS院版上。我至今很奇怪的一點就是這篇帖子為什麼沒有人去關注,甚至我還看到有回帖說「即使是大牌報紙也沒有資格不發錢讓大家過去實習的」(我覺得去紐報實習倒貼錢也願意啊,新聞晨報我還不是倒貼錢了嘛)於是輾轉打電話過去(那篇帖子因為沒有經過紐報裡面的人同意發表還引起了裡面人士小小的不快,anyway我要謝謝提供信息的這位研究生學長)NY TIMES的反應很冷,「我們不管你是通過何種渠道得到這個消息的,那麼先把簡歷發過來吧。」 我自認為自己新聞領域的background還是很強的,所以還以為一張簡歷就可以搞定實習,其實後面麻煩的事情還多得很。過了兩天(應該是禮拜四),一封e-mail躺在我信箱里,要看看我的文字作品,重點在於展示我的新聞能力與研究能力。我當時選了三篇稿子,一篇當然是四級那篇,另一篇是寫在周報上被廣泛轉載過的《寢室「七宗罪」》,還有一篇是論文。前面兩篇要翻成英文還好說好說,去文圖複印了幾張NY Times的報紙照著它的體例寫就是。那篇論文著實讓我受罪,6000字的文章我是在一個雙休日把它翻譯掉的(水平肯定很臭,但是好歹是翻完了)我那篇論文的題目是分析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廣州日報三家報紙在非典時期的報道情況,(想老外應該會比較感興趣看看中國的黨報是怎樣報道的)因為寫這篇論文時是拿到了這三家報紙整個四月份的所有報紙,所以三個excel表格數據分析是一絲不苟做出來的,比較能展示研究能力我覺得。後來裡面的人跟我說和其他申請者相比,就是我的這篇論文相當impressive。可見平時的積累真的是很重要的,說不定什麼時候它就能派上用場了。 過了材料關還要電話interview,當時真是有點覺得這個實習項目才一個月但是要搞進去還真沒完沒了。去經世書局買了Melvin Mencher的「新聞報道與寫作」第九版,60塊錢的原版教材想也沒想就買下在寢室里惡補。(強烈向大家推薦這本書,報社的美國記者看到以後喜歡的不得了,說書的作者是哥大知名教授,這樣的教材在美國至少要60美元,他現在60塊人民幣就能買到真是開心死了)。電話面試基本問了下我為什麼想做這個實習,實習項目是full time的我願意完全翹課嗎,還有對紐約時報有多少了解,能不能說一下他們最近關於中國有哪些報道。最後這個問題我是答不出的,但是好在其他的問題答的還好和新聞背景還可以,就這樣搞定了NY Times的實習。 說下外資媒體的就業。我個人在實習後覺得如果要去外資媒體,光環之下有些東西一定要有思想準備。 首先,外資媒體不可能招你做記者,只能做assistant(南華除外,如果它算外資的話。)所謂助理就是高級小秘的別稱。所有最最瑣碎沒有成就感的事情都是要你來做的。比如幫記者做clipping、幫記者管理通訊錄(天曉得David從哪搞到這麼多名片每天要我輸)幫記者查資料、幫記者聯繫採訪對象,但只是聯繫採訪對象而已。因此學到的東西非常有限,而且高級文秘的工作做久了真的會厭的,到時候你就是拿著6、7K的收入也要生不如死的。 其次,圈子很小。在上海所有的境外媒體幾乎都生活在南京西路1376號這幢高檔寫字樓里。因為外國媒體在中國的只會是branch,所以人一般很少,像紐報所有的中國人加老外也就7個人。天天做在辦公室里,接觸的也只有這七個人對我來講實在是件很鬱悶的事情。 當然外資媒體有它的好處,工作單位聲譽好,工資高,工作輕鬆不用加班,如果以後準備出國還是很不錯的。其實本科生畢業無論去什麼高檔公司工作都是從最低級底層的事情做起。所不同的是,諮詢公司你有前途,第一年你是打電話第二年你可以做稍微高檔一點的事情了,而在紐約時報做assistant,你永遠只是一個assistant,永遠只能打電話,不會成為journalist的。 所以我的建議是有機會有興趣不妨去實習一下,看看美國人是怎麼做新聞的,的確是高度專業化,很讓人敬佩。但要不要把它作為工作首選考慮,就取決於大家自己的志向了。 九:關於consulting allendarcy 終於寫到了這最後一部分:consulting,一個讓多少專業的學生拋棄自己原來的光榮與夢想,去追逐不停的地方。 (一)Bain & Company 貝恩不只是我諮詢面試的開始,更是我做business的熱情被徹底喚醒的地方。其實當我毫無理由地在李達三樓,虔誠地站著兩個小時聽完高盛的宣講後我就應該意識到自己心裡有什麼被埋藏很久的東西是在融化了。 十月份諮詢公司來開宣講會的時候,我還是很自然並自卑地認為consulting是個純文科學生「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BCG、羅蘭貝格等等一群先來的連簡歷也沒有投,現在想想真是悔恨。去聽Bain的宣講會完全是因為01有同學暑假在裡面實習過,所以決定去看看。真的是很喜歡。去年我聽過的宣講會做得職業的,非高盛莫屬,做得秀色可餐的,當然是歐萊雅,而貝恩的宣講則非常平易近人,諮詢公司能有這樣的企業文化,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回去網申發現貝恩的頁面也極其人性化,open question很簡練只有兩個,不像高盛的幾乎只能用formidable這樣的詞來形容。 1.pretalk 貝恩是通過電話pretalk的,其實我至今想不通自己為什麼能過這個pretalk。當時電話打來的時候,我正和exgf在故鄉吃蛋包飯,由於晚上pretalk一定要做掉,所以我就讓他一會再打到前女朋友寢室。在這段時間,我根本沒有為貝恩一會會問的問題準備。電話打來的時候,是前女友本能地接的,誒想來這樣也應該讓面試官印象不好吧。上來兩個問題,why consulting?why bain?我照實回答。然後還被他問到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優點我說的很快,可是缺點一下子就傻掉了。這種問題肯定不能正面回答的,一般大家都拿什麼「我過分追求完美」啦,「我太仔細謹慎」這種「優點過分而導致的缺點」來敷衍,可是當時我懵掉了,結果給出的答案是:「我不認識植物。」這下輪到他傻了,我保證他之前在面pretalk的時候沒有聽過有人這麼說話,然後我還要跟他解釋,比如很多時候我在食堂吃的蔬菜,我根本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等等等等。還好過了幾十秒大家都反映過來了,他於是很不滿意地問我還有什麼缺點,我也緩過來了說了個不是缺點的缺點給他。後來我還有說到自己是天蠍座的,你放心這個星座的人都是工作狂,絕對不怕加班之類的,順利結束。 2.一面 pretalk結束後我還沒有往心裡去,因為覺得自己被拒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結果想不到居然拿到了面試。面試之前bain有個information session,大意就是請大家去BAIN在新天地的辦公室吃吃下午茶,聚在一起和公司領導見個面,多聊點開心的。於是徹底愛上這個公司,和我之前面的所有不同,貝恩的辦公室日照充足,窗子往下看過去就是新天地的太平湖。公司的人看起來很有朝氣,一點也不是那種因為太牛導致的對工作以外的東西都世事不諳或者自命清高。簽到名單上我看到進了面試的絕對不超過50個人,真的是太好的機會再不珍惜實在對不起自己了。 我的第一個case是一家登山俱樂部,要在芝加哥開個新的室內攀岩場,20個月內能不能收回成本。我犯的重大錯誤是,一開始問了太多的問題,但是對每個問題都沒有仔細消化,結果手頭一下子多出五張圖表,馬上就陷入了混亂狀態。這個case其實還是很具體的,把俱樂部潛在的顧客分成了三種人,散客、付月費的和參加一個攀岩培訓班的,每種顧客會帶來的收入額都不同。因此,現在我覺得當時要做的就是估量三種顧客的數量分別會有多少,有張圖表正是關於各類客人profit比例(不是客人的數量)的餅狀統計圖。但當時我卡住後是先去算cost了,大概估計出一個cost的總量後,然後假設要能賺錢就看我們的revenue能不能在20個月後補上cost,然後根據那張餅狀圖去算好散客一個月要為我們賺多少錢、付月費的又要多少錢,參加培訓班的又至少要多少錢,在把這個數字去除以每個客人的單價,然後得出人數。最後是6000人的總規模,然後我就比較草率地假設芝加哥有上百萬人,6000個人應該能吸引到。一個該用乘法做的題目被我用除法做了=.=雖然值得安慰的是我沒有腦子一片空白地癱死在那裡。面完以後我跟面試官說這是我人生做的第一個case,言外之意就是我做的不好你要原諒我啊,他笑笑說the first time is always different,其實也是一個暗示我還是要被淘汰的T-T 第二個case是一家世界領先的手機製造商,在各國都把研發中心移到中國的情況下,也要把手機的研發中心從美國轉移到上海,問我的建議如何。我先很傻地問它R&D center是啥中心,誒這就好象去面報紙大言不慚地問面試官lead是什麼東西。然後我說要轉移可不能看時尚,別的公司這樣做了我們不一定的,然後轉入具體計算。面試官的這個case沒有圖表,就是他說我在白紙上算。最後算出來是前兩年要虧本但是從第三年開始就可以盈利了。感覺它問的比較細,比如說人力資源成本費用削減方面,一定要我答出可以分成哪幾塊。結果我果然漏倒了很重要的一塊trainee program的費用。一個小時除了做case還被問到你活到現在最成功的三個經歷是什麼。我的一個同學有被問到澳大利亞是個島還是個洲,答案不要緊關鍵就看你說的理由充分否了。 面試感覺下來諮詢公司的面試還是很值的,一個小時的充分服務,不像四大半個鐘頭一會兒就走過場了。對於純文科同學申請諮詢,一千萬不要向我一樣太妄自菲薄,簡歷要敢投,今年廣電新聞就有面到BAIN final的,二也不要盲目自大,畢竟像貝恩這樣的一流consulting管院每年能去的本科生也很少,要搞定諮詢公司沒有平時大量的積累是不可能的。 (二)L.E.K. consulting 我LEK的歷程很短,進了pretalk就被匆匆淘汰,但是期間有個重要的啟示就是:回答相同問題一定要根據公司不同的情況來做調整。   我的LEK pretalk基本只有一個問題,why consulting?最後也就死在這個問題上。我的 答案是和貝恩一模一樣,professional、promising career path,剛想說第三點就被她頂回去說難道報社就不professional了嗎?我說是的但是她硬要說覺得做媒體也可以很職業呀。結果我只好出於下策跟她說上海媒體一些不是很好的現象(這一點其實是不應該的,在我們說不做新聞,要轉行的時候,理由的立足點絕對不應該是看不慣或者不喜歡這個行業,其實我也沒有不喜歡新聞但是被她就整到那個方向去了。。)然後剛剛想繼續自己的回答她居然又說我們LEK很隨意化的呀。啊啊算我倒霉,面了四大、面了貝恩第一次聽到有人說自己的公司很casual。可見企業文化不同回答的要點是不一樣的,後來我總結回答LEK我的要點就應該落在《誰偷了我的乳酪》上,跟她講我比較不喜歡循規蹈矩的這一面才好。總之pretalk的時間很短,一個人只有6分鐘,言不投機一下子就eliminated了。。也怪我自己不好,面之前應該多向honda了解一下LEK特點的 (三)McKinsey & Company 麥肯錫來開宣講會的那天是10月29日,因為是我生日出去fb了所以沒有聽宣講會,簡歷也沒有投,只好後來去投IA的了。 1.pretalk 大約每個人十分鐘左右,前一半介紹自己情況,這一次我有update了,把自己在NY Times的所見所聞講了一下,面試官很滿意。後一半是做case,問一架波音747能夠裝多少高爾夫球,再經典不過的案例可是我居然沒有聽說過:(好在這個case還是簡單的,為了顯示我適合做IA我先跟他說最最有效最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給我一把尺,量好高爾夫球後在給我一個電話,我問一下波音公司然後用除法。他示意如果現在全世界沒有人知道波音747到底有多大這麼辦,於是我就和他言歸正傳,先假設波音747有400個座位,每個座位能放多少高爾夫球總做得出吧,接下來乘400就可以。然後他chanllenge我說你以為波音747隻有座位嘛,還有駕駛艙和行李箱。我說那好辦747本質上是cubicle(我想面試官不會BT到機翼里還要塞滿高爾夫球吧),那麼各部分佔的體積多少目測一下就可以知道了。因為看得出我是第一次做這樣一個很多人耳熟能詳的case,面試官對我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他評論完good我也知道自己會進下一輪了 2.一面 麥肯錫IA的一面是我準備的最多的面試,但是也是失敗得最體無完膚的一場。沒有什麼可多說的,水平不夠,缺乏sense就是這樣的。第一部分是個中國的hr,先上來竟然和我用中文聊,實在是太驚訝了。這一部分我的表現沒有問題。但是第一個英語問題答得不夠好,要我用五個單詞歸納自己,有些抽象,不像貝恩問我人生中最成功的三件事情是什麼我答的很順。前面我就說過自己做presentation的口語真的不夠好,一旦陷入這種就我一個人呱啦呱啦講不停的場面就要開始不圓潤順滑了。而且McK的那個hr很沉得住氣,我所有升調語氣的句子她根本不接話,就任我再接著講下去。 然後是一個case。問一家德國健康保險公司想到中國來拓展業務,問了三個問題,短時間內如何估量市場大小,如果在中國選一個城市做實驗先選哪個,為什麼,以及你最後的綜合意見。很失敗的地方是我沒有問它討白紙,面諮詢公司的時候思維有條理有邏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把東西寫在紙上是幫助自己建立邏輯架構。結果後來果然越說越亂。。這次面試真的是不堪回首:(休息五分鐘後轉入電話面試,是一個台灣的同事打過來,在電話里做半小時case:如何估計中國坐便器每年新增的市場規模。怎麼樣算消費品的MT size我的確是狠狠準備過的,但是這個case有點特殊,因為坐便器的市場規模基本上應該是跟著房地產來算而不是人口。我先去算人口結果忽略很基本的一點是題目要我算每年新增的市場規模,根據人口增長率再剝離出市場新增規模會導致case極其煩瑣,在算房地產時,我又不知道怎麼算每年新增的房產面積了,以及如果知道數據後怎樣計算多少平方米我們給它配一個坐便器。誒後來面試官跟我說很多東西你要會去做assume,根據你的常識合理的去做一個,反正我當時是僵在那裡徹底死掉的樣子,還不如貝恩的面試至少我有結果。所以面成這樣被淘汰也是情理之中,希望師弟師妹以後面consulting不會這麼悲慘。 (四)對consulting的一些總結 1)和歐萊雅、四大不同。面歐萊雅,公司更看重的是你的背景、氣質是否與公司契合,以前沒做過MT不要緊,只要基本的東西會算(比如上海蘭蔻化妝品的消費量)就行。MT的專業色彩不濃厚,公司相信你在進了單位後能夠學會。四大早兩三年的專業色彩還是挺濃厚的,但是現在它招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我個人認為在面四大之前看沒看過CPA完全不要緊。KPMG一面的經理就告訴我公司招人的標準是0 standard,假設任何人對審計都一竅不通的。但是諮詢公司還是能力面試(你的氣質它會看,但是這是在面到後面才考慮的事情),因此這個時候新聞系同學巧舌如簧的功夫完全派不上用場,諮詢的casinterview,就是硬碰硬來的,看你做不做的出來。 2)英文要極端地好。麥肯錫hr說的英文好聽程度勝過我之前碰上的那些經理、partner們。如果要準備以後去光環中的consulting,學弟學妹們要爭取大三下學期搞到一個頂尖諮詢公司的實習機會。哪怕是進去接電話也好,有相關實習經驗會讓你在簡歷關的勝算大很多。要把自己暴露在一個business的環境下,這一點廣告的同學應該有一定優勢,因為agency畢竟是和營銷密切相關的,但是新聞、廣電、傳播的同學也可以努力多接觸經濟方面 的常識。在具體準備的材料方面,BCG官方網站的四大案例一定要看的,McK的網上也有在線案例,ATK有資料把諮詢的case分成6大類。看過這些東西其實你就會感覺到幾家戰略管理諮詢的風格也是截然不同的。McK很強調你的結構,而且對數字相當敏感。ATK的6種分類對一開始接觸的同學來講應該還是蠻有幫助的,但是我個人覺得有些模糊,有些題目按它的分類來講很難一下子說出來是歸在哪一種。然後作為新聞的同學去面consulting,一般不會碰到很專業的算finance情況的case,(碰上NPV問題也只有怪自己rp不好了)主要還是圍繞市場方面的,所以多看看這方面的教材還是很有用的。比如人大有一套哈佛商學案例精選集,其中一本營銷戰略都是講基礎理論的,感覺還是很贊的。但是最關鍵的還是一定要把自己暴露在一個商業的環境下,光有理論肯定還是要死菜的。 十:後記 花了兩天時間寫完這篇兩萬字的原創,感覺總算也為自己大四半年的求職道路留下了點什麼。文章裡面的東西都只是我自己的感覺。接下來兩年如果沒有意外,我就準備老老實實地去KPMG補課了。真的不是什麼牛人,KPMG今年發的offer有200個,我只是這麼多人其中不起眼的一員而已。看著好朋友搞定了McK的BA作為慶祝報告全版,我明白自己心裡是很羨慕的。沒辦法,生來就是愛慕虛榮的人,所以這條路一定要自己親自試一試再說,考大學的時候、轉系的時候,屢屢與business的理想失之交臂,這次不能再錯過了。送給學弟學妹一句話:「never say never」我相信的,只要你肯去做的話,雖然這樣生活會變得刻意起來。隨遇而安和執著追求本來就是兩種生活態度,不存在誰比誰好的說法: )但願上文提到的東西能在一年後幫到大家。

推薦閱讀:

屬牛人士的2011年運程:
世界上所有的牛逼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苦逼
丑牛——牛人的命運
屬牛人的最佳婚配,配對了,能夠大富大貴!

TAG:新聞 | 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