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美食之小吃大全【圖文】
二連是一個移民城市,又是蒙古民族集聚的地方。在二連即可享用中國川、粵、湘等佳肴,也可品嘗手把肉、涮羊肉、奶茶、炒米、莜麵等地方特色餐飲,還可品味蒙古國風味蒙餐及中西餐。
烤全羊
烤全羊蒙古族傳統名菜,為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的盛宴特製的佳肴。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宰殺後,去毛帶皮腹內加蔥、姜、椒、鹽等佐料整體烤制而成。此菜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
蒙古族烤全羊是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慶祝重大節日和婚娶等喜慶之日款待尊貴客人的傳統食品。「全羊」必須是綿羊,以二三歲的羯羊為上品。只用不帶蹄子的四肢(兩條前腿各帶四條肋骨)、腰背部和尾巴、胸腔骨和去掉下頜的頭。吃時,通常要配幾盤熱菜、牛羊肉內臟做的冷盤和奶食品。羊烤至棕紅色,油亮並不斷吱吱作響,香氣撲鼻。
手把肉
手扒肉:手扒肉是蒙古族傳統的食肉方法之一,因食用時不用筷子而得名。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達對客人敬重和愛戴之情的傳統方式。當你踏上草原,走進蒙古包後,熱情好客的蒙古人便會將美酒斟在銀碗或金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上,唱起動人的敬酒歌,款待遠方的貴客,以表達自己的誠摯之情。
做「手扒肉」採取捏斷大動脈將活羊殺死,使羊血流聚在胸腔內,然後剝皮將整羊劈成幾大塊,洗凈後投入開水鍋內煮,待用刀割開肉里微有血跡即可。食用時一手扒肉,一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客人到蒙古包內作客,通常會遇到邊喝酒、邊吃「手扒肉」,馬頭琴聲悠揚、草原長調奔放的場景。
涮羊肉
涮羊肉有兩大特點:
1.選料精、肉片薄。涮肉所用的羊,首推內蒙古集寧綿羊,其中又以閹割過的重25—30公斤的公羊為最佳,這種羊,肉質雪白鮮嫩,肥而不膻。一隻羊剔選後,只有7.5公斤左右的肉可以用作涮肉。這些精選的羊肉「核兒」,經冰凍後,切肉師左手壓著肉,右手操薄薄的月牙形刀來回拉切。技藝高的技師半斤肉能切出6寸長、1寸半寬的肉片40—50片,並做到片片薄如紙,勻若漿,齊似線,美如花,堪稱一絕。
2.調料精美、調配適當。涮羊肉的調料有:芝麻醬、紹酒、醬豆腐、腌韭菜花、醬油、辣椒油、蝦油、米醋以及蔥花、香菜末等。分別盛在小碗中,吃時可根據個人喜好,適量調配。此外還備有糖蒜、白菜、粉絲。火鍋用湯系是用口蘑、蝦仁、蔥白加工過的鮮場。羊肉中的「三大岔」(羊尾部分)是肥的;「黃瓜條」(羊後腿部分)是瘦的;而肥瘦相兼的是「小三岔」(羊脊梁骨部分)。吃時,肉片在火鍋沸水中稍稍一涮,就要夾出,以免時間一長,肉片煮老了。肉吃到一半時,可涮幾片白菜,以「清口再吃」;肉片快吃完時,趁鍋中湯味正濃,再涮點粉絲,最後,喝點涮肉湯,鮮美爽口。
奶豆腐
奶豆腐:也稱奶干,是蒙古族最常見的奶食品之一。製做方法是把鮮奶放置發酵後,撇取上層白油,再倒入鍋里煮熬。等奶子呈糊狀,裝入刻有各種圖案的木模中,壓製成塊放通風處晾乾即成。白色透明有油性的為上品,發黃較硬的次之。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
炒 米
炒米又稱「蒙古米」。呈黃色,米粒看似堅硬,實則吃時乾脆,色黃而不焦,帶有特殊的香味。由於炒米具有方便、快捷又特別耐飢的特點,因而成為蒙古族生活、生產、旅行中不可短缺的食品。
羊肉湯
煮了肉的湯,營養非常大,是滋補身體的佳品。某些方面據說比肉還富有營養,尤其是剛殺下的羊肉湯,味道鮮美,營養更佳。年老體弱的人,都盼望在春天喝到新湯以補血養氣。可是春天「九盡羊干」,不能宰殺。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他們就把頭年冬天殺的綿羊,做成羊肉湯喝了補養身體。這種肉湯自然不及冬天現殺的好。可是在沒湯可喝的春天,也有一股現殺羊肉的味道,這就很不簡單了。
羊肉湯的做法是:在冬天卧羊的時候,選擇膘好的綿羊,把肉全部剔下來,把大肚子洗得乾乾淨淨,把整個一隻羊的肉放進去,把口子紮緊,不要讓氣跑進去,將它冷凍起來。春天把口子解開,把肉拿出來,加湯燉出以後,跟新肉一樣鮮美,同時湯也很香。
蒙古鍋茶
蒙古鍋茶對蒙古人來說,奶茶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飲用品,而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感。蒙古鍋茶主要先用傳統方法將奶茶熬好,然後加入風乾肉、乳酪、奶皮子等在鍋中邊吃邊煮。吃的時候將奶茶盛在碗中,加上奶豆腐、炒米、黃油混在一起。越往後炒米和奶豆腐泡的越軟,味道口感越好。喝的時候再配上蒙古果子、牛排、雞蛋等那就更顯正宗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歷史上蘇聯沒有直接吞併蒙古?
※【高山女神】內蒙古詩聯家精品展之趙秀敏
※中國有如此美的胡楊林,驢友們都震驚了,金秋盛宴,攝影天堂——額濟納
※昭君墓 - 內蒙古區情網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民俗之羊背子文化【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