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戊戌變法 續八

明治維新前日本政治的沿革

應仁之亂後又過了近百年,一個興起於尾張(今愛知縣西部)小領主開始了攫取最高政治權力的戰爭,他就是織田信長(1534-1582。其父叫織田信秀,是尾張下四郡守護代織田信友手下三個奉行之一。尾張的守護是斯波義統,其下有兩個守護代,即下四郡守護代織田信友和上四郡守護代織田信賢。守護代就是守護在一個地方的代理人,奉行是守護代的主要僚屬,由此可見,織田信秀在武士階級中的地位算是中等。織田信長雖排行老二,卻是正室所生,所以是嫡長子,六歲時即被封為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的城主。1547年,織田信長十四歲時,其父向京都皇室貢獻了一筆修繕金,為織田信長換來一個上總介的官位。這件事似乎說明,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朝廷官位還是能滿足一些人的虛榮,也解釋了上段所說的部分領主恭敬皇室的動機。

1551年織田信秀去世,十七歲的織田信長繼承家督。隨後,弟弟信行與兄長爭權,最終信行被殺(1557年)。鞏固了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之後,織田信長借著守護代織田信友殺死守護斯波義統的由頭除掉了織田信友,清州織田家滅亡,然後聯合同族犬山城主織田信清等打敗尾張國上四郡守護代織田信賢(浮野之戰),將其放逐。此時,被立為新守護的斯波義銀與同族的石橋氏、足利族的吉良氏密謀討伐信長,結果反被織田信長趕跑,逃至京都。織田信長就這樣逐個打敗了兩個守護代一個守護,成為尾張國的大名(1559年)。(註:以上關於織田信長統一尾張國的內容,摘自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織田信長條目。而坂本太郎的《日本史》第256頁卻說:「織田氏在其父信秀時已經完成了尾張的統一」。到底是信秀還是信長統一的尾張,我暫時無力考究,先放在這裡存疑)1560年5月,擁有三河、遠江和駿河三國、足利將軍家庶流、號稱「東海道第一弓」的今川義元親率2.5萬大軍,以松平元康(即後來的德川家康)的三河兵為先鋒,攻打剛剛統一尾張的織田信長。據說當時織田信長的兵力只有3千,所以是連連潰敗。6月,今川義元在桶狹間遭到織田信長的突襲,因今川義元戰死而化解了危局(桶狹間之戰)。其後,今川家勢力日漸衰退,三河國的松平元康也獨立出來成為大名。1562年,為了各自的需要,織田信長和松平元康(日後的德川家康)這兩個相鄰的大名結成同盟(清州同盟,又稱織德同盟),據說這是當時日本最強大的同盟。

與松平元康結盟後,消除了尾張東邊威脅,於是信長的目光開始瞄向北邊的美濃(尾張的西南邊和南邊是大海)。美濃的前領主齋藤道三是信長的岳父,這樁政治婚姻給了信長整肅內部的時間。1556年,已經退位的齋藤道三與繼位的兒子齋藤義龍在長良川兵戎相見,因為義龍對父親干政不滿。老父親打不過兒子,在混戰中戰死。信長派兵幫助岳父,卻沒有及時趕到。這樣一來,義龍與信長就結了仇。但是義龍驍勇善戰,信長一時也奈何他不得。1561年,義龍死了,嫡男齋藤龍興繼任家督。由於龍興當政後齋藤家內部開始出現不睦,信長與齋藤家的戰爭轉為勝多敗少。1566年開始攻打美濃,1567年(永祿十年)攻陷齋藤龍興的居城稻葉山城(稻葉山城之戰),美濃國遂成為織田信長的領地。其後,信長把自己的居城從清州遷至稻葉山城,並改名為岐阜。

以上是信長繼承父業十六年所取得的戰績,三十三歲的他已經擁有了尾張和美濃兩國。顯然這時的織田信長還只是一個在地方上攻城略地的領主,但是隨後發生的事情使織田信長產生了問鼎最高權力的野心。1565年5月19日,第十四代將軍足利義輝(1546年12月20日繼位)被暗殺,幕後指使者就是幕府管領三好氏(三好長逸、三好政康與岩成友通合稱三好三人眾)和松永久秀,因其企圖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隨後,三好氏擁立義輝表弟足利義榮為幕府將軍。(說明:這個隨後好像時間很長。百度百科室町幕府詞條中歷代將軍表格顯示,足利義榮當上將軍的時間是1568年2月,也就是在前任將軍義輝死後近三年。如果這個時間是準確的,那麼足利幕府在這三年中就沒有將軍了。此外,義榮在同年9月病死,此時織田信長是否已經進入京都也不知道。10月義昭就任將軍)義輝之弟足利義昭被迫逃出京都,投奔越前國的朝倉義景。當足利義昭發現朝倉義景無意助其奪回將軍之位時,又開始接近織田信長。1568,信長將義昭接到自己的領地,宣布擁立足利義昭為第十六代將軍,進軍京都(同年9月)。南近江大名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父子與信長軍對抗被擊潰,京都三好氏和松永久秀未做抵抗便降服(有些人逃至阿波),整個過程只用了半個月時間。

1569,織田信長為限制將軍足利義昭的權力,訂立了稱為「殿中御掟」的九條規定,之後又追加了七條,昭告天下(我還未見到這些規定的具體內容)。足利義昭並不滿足於做個傀儡將軍,於是兩人的政治同盟趨於瓦解。15704,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聯軍攻打越前大名朝倉義景,因為他無視信長的法度。起初戰事比較順利,聯軍逐個擊破朝倉氏的各個城池,攻打金崎時,信長過去的盟友淺井長政反叛了,從背後襲擊信長聯軍,結果功敗垂成,信長等少數人狼狽逃回京都。足利義昭見狀以為打倒織田信長的機會來了,於是向各國發出討伐織田信長的命令。這個討伐令一出,連義昭過去的政敵都起來響應,包括曾經把持幕府實權把義昭攆出京都的的三好三人眾、朝倉義井、淺井長政、武田信玄以及比叡山延曆寺、石山本願寺等寺廟勢力。值得一提的是,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與信長是兒女親家,信長養女雪姬嫁給信玄的四男武田勝賴,雪姬產下武田信勝後死了,於是信長又讓嫡男信忠娶了信玄的六女松姬。這個由雙重婚姻締結的同盟卻在此時破裂了,可見即使沒有實力的將軍,他的政治威望也不能小視,織田信長失去了幕府將軍的政治盾牌就等於喪失了政治高地。舉兵擁立義昭為將軍,本來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不到兩年時間就與義昭反目,這其間或許有不得已的原因,但終歸是有悖於初衷。從1570年6月征討近江淺井長政開始,直到1582年(天正十年)被部將明智光秀殺害(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始終未能平息反抗浪潮,從這一點來說,他是壯志未酬!

與本文沒有多少關係的征戰過程,這裡就不詳述了。1570年12月,腹背受敵的信長請求正親町天皇頒布敕令,與淺井、朝倉和解。這件事說明,織田信長與義昭將軍鬧掰後向皇室靠近。信長利用天皇的威信為自己脫困後,就立刻對政敵各個擊破。1573年4月,再次腹背受敵的信長又讓天皇頒布敕令,與足利義昭和解。4月12日,信長的強敵武田信玄病死,攻擊三河國的武田軍因此撤回甲斐國。同年7月,足利義昭在京都舉兵反抗信長被打敗,信長將其逐出京都(1573年7月18日),但未褫奪其將軍職位。聯繫後來的歷史,也可以認為室町幕府時代就此結束(1588年1月13日,豐臣秀吉宣布「公卿輔任」,這一天就是室町幕府正式滅亡的日子)。1575年11月4日,信長升任權大納言,11月7日任右衛大將軍。從這裡可以看出,織田信長似乎滿足於朝廷的官職。11月28日,織田信長讓嫡男織田信忠接替家督之位。1576年,越後大名上杉謙信毀盟(1572年與信長結盟),成為反抗信長勢力的盟主,這是繼武田信玄之後信長的有一個強勁對手。1578年3月13日,上杉謙信突然病死,他的兩個養子上杉景勝和上杉景虎為爭奪繼承權展開內鬥,導致上杉領地能登國和加賀國被織田軍攻佔。1582年3月,甲斐國的武田勝賴、信勝父子被殺,至此反抗信長十二年之久的武田家族滅亡。1582年6月2日,駐足於京都本能寺的織田信長被反叛的部將明智光秀圍攻,本能寺被大火燒毀,織田信長本人死於寺中(本能寺之變)。隨後,信長嫡男織田信忠也在京都的二條御所被圍而自殺身亡。

《日本史》作者坂本太郎把織田信長的征戰過程說成是統一戰爭,我認為這個說法很有些牽強。因為,儘管室町幕府的權威只是局限於其自己的領地內、地方諸侯各自為政,這種狀況也不能說是日本處於分裂狀態。日本作為一個封建分權政體的國家,中央政府的權利本來就十分有限,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維護政治秩序。時代幕府的衰落,使其喪失了本應肩負的政治職責,所以才會出現地方諸侯彼此征戰不斷的格局,可是這並不意味著地方諸侯否認中央政府的存在,所以並不是分裂為多個國家。織田信長的征戰企圖以武力結束諸侯混戰的狀態,但他既不尊重幕府,也未扶持朝廷,只能說是爭霸。

雖說織田信長被殺時只有四十九歲,但率領家族和盟友征戰已三十餘年,可以說時間並不短,足以展現他的政治才具。1575年11月,織田信長勝任權大納言兼任右近衛大將,並讓出家督之位給嫡男織田信忠,轉至幕後操控;1576年1月,信長在近江南部(今滋賀縣)築安土城(1579年竣工),並把岐阜城讓給信忠。這些舉動表明,織田信長滿足於武力掌控天下的政治格局(天下布武)。在權力體制和賞罰方面,織田信長仍然依靠日本的傳統政治文化觀念,分封和土地依舊是最有效的手段。譬如,1582年滅亡武田氏後,其領地就分封給諸將:駿河國分給了德川家康(不包括降將北條氏和穴山信君的領地);家臣瀧川一益得到上野國;家臣河尻秀隆得到甲斐國(不包括穴山信君的領地);家臣森長可得到北信濃國四郡。在政治上織田信長沒有擺脫傳統政治格局,在經濟上他還是採取了一些打破舊傳統的措施:永祿十一年,織田信長進京後立即命令諸侯撤除關卡;在自己的領地內開設開放的自由市場,給予商人稅收優惠,破除傳統的商業壟斷權;其他諸如統一幣制等。這些經濟舉措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有些也為後世所繼承。
推薦閱讀:

中國開的最晚的油菜花,這個時候正是最美的時候
嬰兒粥譜大全(46道)_輔食添加_中國嬰幼兒教育網
中國記者在日本連線時遭右翼分子喊「支那人滾出去」
日中関係(1)尖閣「棚上げ合意」 中國「放っておく」が変質
中國有個牛爸:兩個子女正國級,三個女婿正國級

TAG:日本 | 中國 | 變法 | 明治維新 | 戊戌變法 |